天窗的作用 天窗穴常用配伍治疗
天窗的作用 天窗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水沟,劳宫,上脘,大钟,清热化痰,安神定制,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2.配水沟,劳宫,井穴,太冲,丰隆,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闭窍之中风,痫证。
3.配膈俞,天鼎,天突,丰隆,化痰散结,治疗气滞痰凝之瘿气。
4.配天容,听宫,外关,中渚,疏风清热,开窍益聪,治疗风热耳鸣,耳聋。
5.配扶突,曲池,合谷,少商,利咽清热,治疗风热咽喉肿痛。
6.配廉泉,扶突,间使,通里,合谷,少商,泄热开音,治疗风热暴喑不能言。
7.配风池,天柱,风门,后溪,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颈项强痛。
目窗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目窗穴配伍应用
配风池,攒竹,瞳子髎,疏风散邪,清头利目,治目疾;配陷谷,开通目窍,利水消肿,治头目浮肿。
嗓子哑按什么穴位
1、嗓子哑按照海穴
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所属: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外感风热,肺胃实热等产生的热证,皆可引起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照”意为照射,“海”意大水,“照海”合并,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生气作用,正好能缓解引发嗓子疼的热证。
此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不可用蛮力、猛力。中医推拿讲究得气,按压中感到酸、麻、胀就已经达到得气的效果了,不是按得越疼越紫越好。按压的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
2、嗓子哑按天窗、百会穴
有的老年人说话的时候突然声音变得有点哑、有点粗,有间断出现的,也有一连奸几天发生的。这是咽喉部气血暂时流通不畅所致,掐按天窗、百会穴能帮助气血运行通畅,消除嘶哑。
天窗穴在脖子外侧,与喉结相平处;百会穴在头顶正巾,两耳尖连线的中点。—手按住百会,另一手虎门夹住喉结,食指、拇指按住所接触的皮肤处就是天窗。在百会、两侧天窗三处先迅速揉30周,驱除聚集在此的邪气,再缓慢揉30周,帮助此处正气的恢复。然后支换两手,重复同样的动作。声音变嘶哑时,每4个小时做1次,直至声音嘶哑的症状明显改善。
天窗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窗穴常用按摩疗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窗,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预防听力减退,缓解颈项强痛,预防耳疾。
脖子前面有什么穴位
1、脖子前面有什么穴位呢
人体脖子前面的穴位有:天突穴、缺盆穴、人迎穴、廉泉穴、天容穴、水突穴、扶突穴、天鼎穴、天牖穴、天窗穴、气舍穴。
2、按摩人迎穴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2.1、主治病症:咽喉肿痛、气管炎、支气管炎、气喘、瘿气、胸满气逆、咽喉肿痛、食欲不振、高血压。
2.2、功效:理气降逆、利咽散结、利咽散结、通经活络。
2.3、保健原理: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按摩该穴,降压平喘的作用明显。
2.4、穴位配伍:人迎穴配大椎穴、太冲穴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配伍穴位:大椎穴、人迎穴、合谷穴。气喘配伍穴位:大椎穴、人迎穴、俞府穴、彧中穴。
膺窗在乳中的上几寸 膺窗穴配伍应用
配太冲治唇肿;配支沟治胸胁胀痛;配乳根,曲池,足三里治乳痈;配少泽,尺泽,足三里治乳汁分泌不足;配膻中,内关治心动过速和心前区痛。
天窗在什么位置图
天窗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委阳的作用与好处 委阳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昆仑,调理三焦,疏利膀胱,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淋沥不尽,遗尿等。
2.配关元,交信,阴谷,列缺,清热泻火,利水 通淋,治疗水热互结,气化不利之癃闭,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水,大便不畅等。
3.配脾俞,肾俞,关元,太溪,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治疗脾肾阳虚之小便不利,癃闭等。
4.配肾俞,大肠俞,委中,三阴交,太白,健脾祛湿,舒筋通络,治疗寒湿腰痛,不可俯仰,下肢痿厥,麻木不仁等。
5.配阳陵泉,承山,昆仑,太溪,清热除湿,治疗湿热腿足拘挛疼痛。
6.配天池,少海,清利三焦郁滞,治疗三焦气机不畅之腋下肿痛。
天窗是什么意思 天窗的治疗用法
1、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2、针刺方法:天窗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耳部咽喉部扩散。
3、艾灸方法:天窗穴,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4、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天窗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每次按摩2分钟。
天窗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天窗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处。取穴时转头,从耳下向咽喉中药紧绷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即是。
天窗穴属小肠经,位于颈项部,向上循面入耳,内应咽喉,故本穴可用于风热或痰火循经上犯面颊,咽喉及耳部所致的各种疾患;并可治疗因风热之邪犯肌表的瘾疹;小肠经与心经,督脉,膀胱经气相通;督脉,膀胱经均入络于脑,本穴又接近颅脑,具有清心醒脑,安神镇静的作用,用于治疗癫狂。
巨髎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巨髎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作用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清热,疏经通络,明目退翳,紧实脸部肌肤,消除脸肿,美化曲线。
主治病症
1.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眶瞤动,唇颊肿,目翳诸症。
2.风热上攻,火热上炎之鼻衄,齿痛,唇颊肿诸病症。
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太阳,阳白,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治疗风热眼睑瞤动。
3.配天窗,合谷,翳风,颊车,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消肿,治疗风热唇颊肿痛。
4.配迎香,合谷,商阳,内庭,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胃热鼻衄。
5.配地仓,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