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生吞气症有原因
宝宝发生吞气症有原因
一、母亲方面的原因
(1)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于是用力吮吸,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
(2)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人工喂养时,要让奶嘴充满乳汁,当奶瓶斜着,奶嘴没有充满乳汁,而是一半是奶汁一半是空气,这样也会吞入大量空气。进入胃的空气聚集在下部,奶汁则留在胃的上部,所以空气不能顺利逸出。大量空气进入小肠和大肠后,促使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一时阻断了肠内容物通过,即出现肠蠕动紊乱。这时小儿可发生剧烈的腹痛或不适。
(3)母乳喂养时采取卧位,也会使宝宝吸入空气;
(4)没有定时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饿太久,喂养的时候会拼命吮吸;
二、宝宝方面的原因
(1)婴儿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躁、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
(2)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
识别吞气症
有的孩子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表现烦躁不安,两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医学上叫婴儿吞气症。当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的原因消除后,通常就不容易再频繁地发生吞气症了。然而,当宝宝喝奶时又出现婴儿吞气症的症状时,应该如何紧急处理呢?应先暂停餵奶,用热毛巾敷在孩子的腹部,然后妈咪以手按住毛巾,轻轻施以按摩,以舒缓肠痉挛的症状,帮助把空气排出来。
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纵然经过照护改善症状,但其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例如,少吃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老一辈的人常说“胃病非重症,牵拖一世人”,可见肠胃毛病对生活与饮食造成的不便,不过,只要时时注意,不要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慾,并保持情绪的安稳,肠胃毛病就困扰不了你与宝宝啰!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1.神经性呕吐:如除呕吐外无其他见证,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2.吞气症: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3.肠激惹综合征:若有腹痛而泻,胁肋满闷及脉弦,则为肝脾不和,可用痛泻要方加减。若每天于黎明前腹鸣而泻、腹凉肢冷,舌淡脉弦细,为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
孩子吞气症的原因
孩子在吃奶时怎么会吞入大量空气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条。
吞气症·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于是用力吮吸,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
·有些家长喂奶姿势不当,奶瓶斜着,奶嘴没有充满乳汁,小儿在吸奶过程中,同时也吸入了大量的空气。
婴儿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噪、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在哺乳中,突然中断吮奶,烦躁不安,两手握拳,两臂屈曲,两腿伸直,全身用力,同时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哭闹不停。也有的孩子则在睡眠中突然惊醒,高声尖叫,头向后仰,辗转不安,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手脚发凉,吐奶不止。发病时孩子肠鸣音亢进,放屁频频,放屁后小儿大多恢复正常。
吞气症发作时可用湿热毛巾外敷孩子腹部或者轻轻按摩腹部,一般会很快缓解。大部分患儿出生6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失。预防婴儿吞气症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
·吞气症好发于性情急噪的孩子,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使其情绪稳定,不要在孩子哭闹、情绪激动时喂奶。
·注意定时给孩子喂奶,饮食有规律,不要让孩子饿得太久。
·母亲应检查自己的乳头,发现有异常,应及时纠正,为以后哺乳做好准备。
·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人工喂养时,让奶嘴充满乳汁。母乳喂养时,母亲不宜取卧位,而要采取立位或坐位。
·每次喂奶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哺乳后应将小宝宝竖直抱起,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其背部,使吞入的空气迅速排出,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取右侧卧位。
腹胀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腹胀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胃肠道梗阻性病变:如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
②腹膜或肠结核病:顽固腹胀,可带有原因不明的低热,并伴有厌食、恶心、轻泻或便秘、腹痛等,x线检查可确诊。
③肠内气体吸收障碍:肝硬化、心力衰竭、低血压、肠炎、斑替(Banti)综合征。
④肠内气体生成增多;肠炎、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如成人乳糜泻)、慢性胰腺炎和乳糖酶缺乏症所致消化不良等。
⑤腹腔内积气:人工气腹术后、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术后、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等)。
⑥功能性:腹胀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常见而突出的症状,病员多有其他神经官能性症状,常有吞气症.症状随情绪而转移,可因暗示而激发或消失,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胀后,即可诊断。
⑦其他:腹膜炎或感染性毒血症、低血钾、麻痹性肠梗阻均可引起弥漫性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急性肠炎、肝胆系统恶性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巨结肠可有进行性腹胀。此外,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肠下垂、胃张力过高、各种慢性肠道炎症、慢性肝炎、慢性胆道疾患、肠寄生虫病等也可引起腹胀。
宝宝胀气的原因和症状
宝宝容易胀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吞食过多的空气:宝宝以奶瓶喂食时,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或瓶身倾斜时,空气也会经由奶嘴缝隙让宝宝吸入肚内,以及宝宝过度哭闹也容易导致胀气。
(2)消化不良:肠道因粪便堆积,使产气的坏菌增生,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
(3)肠胃蠕动障碍:分为单纯功能性的称为“假性肠阻塞”,和肠胃道真正缺乏神经节的“先天性巨肠症”。这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从慢性便秘和腹胀到严重呕吐观察,可以是暂时或终身的。
常见的婴儿胀气
另外当宝宝肚子胀气时会有哪些症状?对于一种常见于三个月内,因中枢神经系系统未成熟的“婴儿腹部绞痛”,也常因胀气而造成反复发作性的腹痛和哭闹,症状发作多于傍晚,宝宝会有不安、脸部胀红、腿弯曲和腹壁僵硬的现象,也常合并臭屁连连。
治疗方面,局部使用驱风油或用温毛巾敷盖也用帮助。变换宝宝的姿势,如趴睡会使宝宝有安全感,以及肚子受压迫而改善症状,但趴睡有时要注意床垫不可太软,以免造成宝宝窒息。本症愈后甚佳,大多在宝宝四~五个月大时即自行消失。
另一种会引起胀气的“乳糖不耐症”,除有些是肠炎后的后遗症,另外在东方民族偶尔有“种族性”的“乳糖不耐症”,容易发生在三到五岁后的大孩子身上。如孩子上了幼稚园以后,只要喝了较多的奶制品,就会腹胀、肚子痛,不喝奶后这些情况就改善,这时可以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
由此可知消胀气的方法,是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让他打嗝,以便气体顺利排出;或擦抹婴儿薄荷油,按摩宝宝腹部,这样有助于肠道蠕动,可经放屁将胀气排出。以及借由避免让宝宝饿得太久后才喂奶,安抚宝宝的情绪避免他哭闹,来预防胀气,大小孩也要少吃含有不易消化、低级多糖的食物,因为它们会在消化道内发酵并产气,如:番薯、薯条、豆类、甜瓜等。
宝宝胀气的原因 吞入过多空气所致
婴儿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喂奶过量或吸奶过快,连空气也一并吸入的话,宝宝很容易胀气。
特别是宝宝用奶瓶进食时,若选择奶嘴大小不合适,都可诱发胀气。如奶瓶口太大,宝宝容易把空气、牛奶都一起吸进去,就容易胀气;但奶瓶口太小,也会因吸不到奶,在努力吸的过程中,把空气也吸进肚子里,因而造成胀气。另外,婴儿喝奶时把奶嘴吸扁了,家长若疏忽没发现,就容易导致婴儿把空气吸入到肚子里,出现胀气。
如何预防婴儿吞气症
通常「婴儿吞气症」都不太需要服药治疗,由于并非质器性的疾病,只要消除导致吸入过多空气的塬因,就可以改善。
1. 母亲乳头的按摩
在喂奶前用手掌轻轻按摩乳头,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画圆按摩约10次,放松乳头括约肌,并轻轻提拉乳头,让宝宝吸奶时较轻松,才不会又吞入过量空气。
2. 少量多餐,并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急着喝奶,更容易吸入空气,因此可改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例如由四小时喂140 cc ,改成两个小时喝70 cc。这样就不用让孩子因肚子太饿而喝得很急,也不会因为一次喝很多,导致肠胃太胀而不适。
另外,建议妈咪在喂食前,可以给孩子来个「喂前仪式」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把放点轻柔的音乐,然后跟温柔地跟宝宝说:「要喝奶啰!宝宝要慢慢喝,才会健康长大!」然后再开始喂食。
3. 餐后排气
在喂完奶之后,不要直接让孩子躺下,应将之直立抱着,把头靠在大人肩上,然后手掌弓成杯形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把他胃里的空气排出来。拍气完之后,让孩子用右边侧躺,并将头部垫高,避免孩子打嗝或溢奶时噎到,也能帮助让胃里的奶汁流入肠子。
4. 少吃产气与酸性食物
通常会有「婴儿吞气症」的宝宝,都是肠胃较虚弱、敏感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喂奶的相关照护以外,副食品的选择也要避免产气食物与酸性食物,才不会刺激已经很敏感的肠胃。产气食物包括洋葱、蛋黄、豆腐、肝脏等;酸性食物则有柑桔类、凤梨、高纤维蔬菜等。
嗳气的诊断
嗳气分为:吞气症;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1.吞气症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2.非特异性过度嗳气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②没有过度吞咽空气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肚子胀气是什么原因 吞咽大量气体
在吞气症或顽固性嗝逆、长期精神紧张、忧虑的患者,常因反复嗳气、恶心或吞咽唾液等而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肠梗阻时,患者因腹痛而致腹式呼吸减弱,故使呼吸加快,大量空气随呼吸加快而经口进入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