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前五天死亡率很高
肺炎前五天死亡率很高
肺炎是呼吸系统里非常重要的疾病。在抗生素尚未问世以前,肺炎曾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由于近代医学的进步,许多肺炎病人通过抗生素及辅助疗法得以治愈。但是由于肺炎的致病原因相当复杂,在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肺炎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肺炎前五天死亡率很高 人体患上肺炎后,肺部里的肺气泡会被带菌的粘液和其它液体充满,氧气不容易从肺部输送到血液。
因此,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正常运作。使人得肺炎的细菌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炎球菌。健康人的鼻咽部也可有肺炎球菌存在,当人的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肺炎球菌也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疾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但可通过疫苗预防。
肺炎球菌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而最容易遭受肺炎球菌危害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此外,人口老化,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随着病情的恶化,人体自身的抵抗力不断下降,很多慢性病患者就是由于并发症引致死亡,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及菌血症便是主要杀手。
一旦被肺炎球菌感染,不管用哪种治疗手段,前五天的死亡率都很高。因此,用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是一项经济而又减少疾病痛苦的办法。
为何老人肺炎死亡率如此之高
为何老人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呢?西医作出如下的解释:
“老人肺炎之所以高发,与老人生理功能减退密切相关。比如老人上呼吸道黏膜、咽部淋巴组织、气管及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腺体等组织都会不同程度地萎缩,使呼吸道防御功能明显减退;呼吸肌力量减退会使咳嗽乏力,加之小气道张力降低、狭窄甚至塌陷,造成痰液不易排出;机体抵抗力下降,平时寄生在口咽部处于平衡状态的菌群容易发生失调,致使病菌大量繁殖,而老人往往吞咽反射功能减退,从而使这些细菌被吸入或呛入肺部。若老人患多种慢性病,身体很虚弱,就更有利于肺炎的发生。老人患肺炎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很高,这是老人肺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老人肺炎西医是如何治疗呢?抗菌素治疗几乎是西医的唯一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就是上面提供的数字,老人肺炎的平均死亡率为36%,而80岁以上老人肺炎的死亡率则在50%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80岁以上老人一旦患了肺炎,送到医院治疗,有一半可能回不来。
新生儿肺炎死亡率高吗
新生儿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对于贫血,佝偻病,体弱儿,营养不良或者是在身体上存在有先天性的畸形的婴儿来说,在患有肺炎以后病情会更重,恢复的也相对缓慢。
新生儿肺炎识别难度大。因为新生儿的胸廓发育相对不健全,呼吸肌软弱无力,因此无力咳嗽。而且,新生儿患肺炎时,不像大一些的孩子那样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烧、气喘等症状,甚至体温下降,有时只表现出吸吮差、容易呛奶、哭声较轻或不哭,嘴里像螃蟹似的吐泡沫等,很多父母往往会误认为是感冒或其他问题。但抱患儿去医院时,却经常会被医生发现病情已发展得很危险了,所以死亡率较高。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多时候在肺部也听不到特有的湿罗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只要是当新生儿出现有偶尔的咳嗽,或者是精神不是很好,经常呛奶,嘴里无意中吐泡沫,不哭闹等的疾病症状时,就及时带去医院进行检查就诊,是新生儿肺炎的,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有效的治疗,一般是不会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太大影响的,治疗期间还应该加强饮食的调理。专家指出在新生儿患有肺炎的时候,他的胸部会有一定的凹陷,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肺炎死亡率
肺炎球菌就寄居鼻咽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大约有50%的严重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通常寄居在鼻咽部,通过咳嗽或鼻部分泌物传播。受感染的人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从口部或鼻部排出飞沫,将病菌传染给他人。由于肺炎球菌不单只存在病人身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或人群也依然可能携带肺炎球菌。因此,健康人群传播肺炎球菌也很普遍。一项调查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大约有72%的5岁以下儿童携带肺炎球菌。
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球菌携带者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感染。由于肺炎球菌性疾病早期症状跟普通感冒很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等,家长容易忽视、贻误诊治,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抗生素滥用助长肺炎球菌抗生素是唯一可以用来治疗肺炎球菌感染的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抗生素滥用,肺炎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据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2000年至2002年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球菌耐药的流行病学监测显示:肺炎球菌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逐年增高,对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也有所上升,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
因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目前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难度越来越大、费用越来越高,治疗的周期也越来越长。
接种疫苗“一两”预防胜于“一斤”治疗疫苗是将少量没有毒性的细菌体注入人体,使身体产生对抗这种细菌的免疫力,当日后遇到相应有毒性的细菌时,就能靠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对抗这种细菌,从而避免生病。肺炎球菌实际上是可通过疫苗来预防的疾病。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为本国的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由于肺炎球菌在空气中无所不在,又极易传播,专家提醒,除了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外,还要注意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及空气流通;特别是抵抗力弱的儿童,患儿病患期间应尽量留在家中,外出时戴口罩,并通过定期消毒日常接触物品等方式来进行预防。
宝宝颅内出血怎么办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症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偏瘫可明显恢复,通过功能锻炼,有的病人还可恢复工作。而内囊、脑室和桥脑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多于病后数小时或数天死于脑疝。昏迷1周以上者,多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
酒精肝死亡率预测指标
研究人员在英格兰伯明翰举行的bsg会议上宣称,某些指标能够更精确地预测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
格拉斯哥的forrest博士称,修订maddrey判别函数(df)可用于判断急性酒精性肝炎(aah)患者的预后。但是,计算时需要将血清胆红素的单位从mg/dl转换为μmol/l,还需校正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因此,df难以用于临床。
为此,研究人员收集了256例aah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利用逐步逻辑回归,判断与死亡率相关的指标。 研究人员确定了与短期(28天)死亡率相关的多项第一天指标,其中包括血尿素、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年龄和脑病。与中期(84天)死亡率相关的第7天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pt、年龄和白细胞计数。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第1天指标预测短期死亡率的可靠性高于第1天df。第1天指标正确地将49%的患者预测为28天内死亡。这些指标还将28天内存活患者的51%预测为死亡、将5%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与其相比,第1天df正确地将16%的患者预测为28天内死亡,却将84%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将2%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
同时,第7天指标预测84天死亡率的可靠性也高于第7天df。第7天指标正确地将53%患者预测为的84天内死亡,但将47%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7%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第7天df正确地将32%患者预测为84天内死亡,但将68%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将8%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
根据上述发现,forrest博士认为,尽管df无法识别多数死亡患者,但研究中发现的指标显著改善了短期或中期预后较差患者的识别率。
酒精肝死亡率预测指标
格拉斯哥的forrest博士称,修订maddrey判别函数(df)可用于判断急性酒精性肝炎(aah)患者的预后。但是,计算时需要将血清胆红素的单位从mg/dl转换为μmol/l,还需校正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因此,df难以用于临床。
为此,研究人员收集了256例aah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利用逐步逻辑回归,判断与死亡率相关的指标。 研究人员确定了与短期(28天)死亡率相关的多项第一天指标,其中包括血尿素、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年龄和脑病。与中期(84天)死亡率相关的第7天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pt、年龄和白细胞计数。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第1天指标预测短期死亡率的可靠性高于第1天df。第1天指标正确地将49%的患者预测为28天内死亡。这些指标还将28天内存活患者的51%预测为死亡、将5%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与其相比,第1天df正确地将16%的患者预测为28天内死亡,却将84%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将2%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
同时,第7天指标预测84天死亡率的可靠性也高于第7天df。第7天指标正确地将53%患者预测为的84天内死亡,但将47%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7%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第7天df正确地将32%患者预测为84天内死亡,但将68%的存活患者预测为死亡、将8%的死亡患者预测为存活。
根据上述发现,forrest博士认为,尽管df无法识别多数死亡患者,但研究中发现的指标显著改善了短期或中期预后较差患者的识别率。
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影响
1、先心病不经治疗,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三分之二死亡。并且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多,死亡越早。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之一。
2、婴幼儿期病情进展快,如室间隔缺损等左向右分流的病例,易并发肺动脉高压。并发轻到中度肺动脉高压时,尚可争取手术治疗,但当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则失去了手术机会,不能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先心病自然死亡率及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不同的病种手术的最佳时机不同,但总的原则是尽早。现在还是有很多的父母误认为,患先心病的孩子只有到五六岁后才能求医治疗,其实那时的孩子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可能终身无法治愈。专家表示,学龄前通常是患儿接受治疗的最佳时机,如不及时手术,患儿常常因出现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或严重缺氧而死亡,失去手术机会,而早期进行筛查,可以大大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挽救其生命。
脑充血引发死亡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症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偏瘫可明显恢复,通过功能锻炼,有的病人还可恢复工作。而内囊、脑室和桥脑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多于病后数小时或数天死于脑疝。昏迷1周以上者,多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
以下为判断脑出血预后的参考条件:西安脑卒中托管康复中心提示
1)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左右,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2)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在26.6/16kPa(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为30.07%。
3)发病越急越重,起病时血压越高或血压下降,预后越差。
4)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后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逐渐好转者,预后较好。嗜睡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5)病情进展越快,高颅压症状出现越早,表现越重,预后越差。有视乳头水肿者死亡率59%,视乳头水肿出现越早死亡率越高。在发病后3小时内出现者,100%死亡。48小时出现者,50%死亡。腰穿压力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占64.5%。
6)出血量较大者,预后较差。有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预后较差。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者,预后较好。
7)神经体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两侧瞳孔不等大者死亡率64%,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者死亡率88%,角膜反射消失者死亡率92%。有眼球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者,或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者,大多数死亡。偏瘫完全或四肢全瘫,肌张力低下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