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出汗怎么治
平时经常出汗怎么治
这种情况应当是属于肾阴虚。同时,夏天出汗多,一运动发热就出汗比较严重。就是怕热,天气热时,从早到晚身上的汗就不停。建议你:一是你马上到大药房去买3瓶“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回来,按照说明书要求来吃,吃上3~4瓶就可以了;
二是从现在起经常吃的韭菜、豆芽、芹菜、山药的菜来配合;三是明年3月开始你就买上3、4瓶“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回来,把它吃了,就行。因为,需要连续2、3年才能彻底将身体完全调整过来。
可选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医治。中医还感触,会多汗与肾的关系慎密慎密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剂;成天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剂。
医治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正视连结精采豪情,戒绝烟酒,少吃辛辣美味食品。此外,用5%的明矾液逐日浸洗部分,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必定疗效。若是你同时很怕冷,而且冬季四肢步履冰冷的话,多吃些温补的食品调剂身材,还要加强锤炼,方针是加速血液循环和增进新陈代谢,应当会有不错的下场。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流的汗越多,我们体内的毒排的就越干净,对身体越好,大家不要以为流汗多就皮肤白嫩,其实不然,流汗多对身体并不是一件好事。适当适时的流汗是需要的,可是流太多汗就是不好的了。
手出汗怎么治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
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疗效。
手汗症的治疗有分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 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乾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并非很方便的方法。因为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故外科治疗便成为势之所趋了。
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於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於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又把肋骨与脊椎相接处的骨头剪开,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因手术的时间约需2━3小时,术后有一约五~七公分的伤口,比较痛,相对复原需较长的时间,大约需住院3━5天。
另外也有可能造成气胸(肺部漏气使得肺部无法呼吸,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后遗症),目前多半已由电视内视镜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所取代。此手术伤口小,不须缝合,手术过程只需不到半小时,等到麻醉恢复后,当日即可复原回家休息,且手术的成功率可高达98%。
用矾加水当时有用,但无多少实质性的效果(酸性作用). 附: 明矾也叫"白矾",带涩味,呈酸性反应,可供造纸、制革及制颜料、染料等用。 FeSO4·7H2O称为绿矾、青矾,黑矾 CuSO4·5H2O称为胆矾,蓝矾,或石胆 ZnSO4·7H2O称为皓矾 KAl(SO4)2.12H2O 明矾
小儿盗汗的治疗偏方
小儿汗多症中医则认为这是某些小儿肤理疏松、表虚不固、营卫不调所致。小儿汗多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宝宝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中医将白天无故出汗称为“自汗”夜间睡眠出汗,醒后停止出汗为“盗汗”无论自汗还是盗汗,多是体质虚弱有关。
治方:乌梢蛇10克,生姜2片,水煎服,日1剂。
功效:补气止汗,治小儿多汗、身冷,汗粘腻者。
(曲家丰) 小儿盗汗(阴虚):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12克,太子参12克,薏苡仁20克,煅牡蛎12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20克,甘草3克。每日1剂,分二次服。
小儿自汗(阳虚):核桃仁300克,莲子300克,黑豆150克,山药150克,以上材料研压粉后混合。每次1-2匙。拌在稀饭,米粉中(要煮熟)拌匀成糊每日两次。
桑叶泡脚的好处 去脚气
有脚气的人可以通过将桑叶茶水泡脚,能有效去除脚气。桑叶茶之所以能够利水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使体内细胞多余水分被排走,减少脚出汗,治疗脚气。
秋季治疗感冒的一些误区
误区1.感冒算啥?跑跑步出出汗就好了!
一旦感冒,即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就是运动疗法,此类方法多为年轻人采用。这种做法有时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治疗感冒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误区2.感冒是受凉引起,盖个厚被子捂出汗就没事了。
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引起,主张捂汗治疗,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误区3.感冒期间不想吃东西,没啥胃口,所以少吃点东西感冒就早点好。
就应该少食,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应该吃一点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食品,且应与平时食量大致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盗汗治疗偏方
1、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2、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3、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秋季感冒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一:捂汗治疗。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而引起的,因此主张捂汗治疗,即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捂着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专家表示,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二:运动治疗。一旦感冒,即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就是运动治疗法,此类方法多为年轻人采用。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治疗感冒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三:节食治疗。感冒期间没食欲应少食,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病人应该食用类似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且应与平时食量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感冒治疗常见误区四:药物治疗。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一遇感冒便盲目吃药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有百害无一利。轻度感冒时,人体本身就拥有自愈的能力,长期吃药反而让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人体抗病能力。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更可能会导致药力相互抵消,严重时引起毒副作用,产生药物过敏反应。
专家提醒,秋季预防感冒除了调理膳食、加强锻炼之外,讲究个人卫生、适当服用秋季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也可达到滋阴润肺的功效。
夏天吃姜有什么好处 防伤风感冒
中医认为,姜味辛性温,有发表、止呕、祛痰、助消化等功效,可防风寒感冒等。所以伤风感冒时,吃几片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出汗,减轻感冒症状。也可将连根葱白5根加生姜3片水煎后加红糖趁热服用。将生姜捣烂,涂搽病人足心、前胸、后背及两臂弯曲处,也可促使发汗,治疗感冒。
教你刮痧巧治不同类型的失眠
教你刮痧巧治不同类型的失眠
心脾两虚证:
症状是晚上不容易入睡,睡了又多梦或容易醒,心悸健忘,容易出汗。治疗主要选取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穴,多梦健忘加志室、魄户穴。
阴虚火旺证:
症状是指虚烦不寐,手足心热,惊悸出汗,头晕耳鸣,腰酸遗精。治疗主要选取大陵、太溪、神门、太冲穴,眩晕耳鸣加风池、听宫穴。
胃腑不和证:
症状是指睡眠不实,脘腹痞满,头晕目眩,甚则呕哕痰涎。治疗选取中脘、丰隆、厉兑、隐白穴,头晕呕吐加内关、合谷穴。
肝火上扰证:
症状是头晕而痛,多烦易怒,目赤耳鸣,不能入眠,治疗选取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耳鸣目赤加太阳、翳风。每穴刮5~10分钟,隔日1次。
如何辨查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渭: “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
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它疾病引起者治。
也常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沦
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它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讨沦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 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冶也。”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白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
手出汗怎么治
手汗症的治疗有分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
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乾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并非很方便的方法。因为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故外科治疗便成为势之所趋了。
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于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于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又把肋骨与脊椎相接处的骨头剪开,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因手术的时间约需2━3小时,术后有一约五~七公分的伤口,比较痛,相对复原需较长的时间,大约需住院3━5天。另外也有可能造成气胸(肺部漏气使得肺部无法呼吸,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后遗症),目前多半已由电视内视镜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所取代。此手术伤口小,不须缝合,手术过程只需不到半小时,等到麻醉恢复后,当日即可复原回家休息,且手术的成功率可高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