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主治疾病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主治疾病
中府为肺的募穴,募有结聚的意思,十二经各有一个募穴,为脏腑经气在胸腹部结聚,主治脏腑疾病,故中府以治疗肺疾为主。主要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感冒咳嗽,肋间神经痛,肺结核。
中府怎么找 中府穴穴名解析
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此穴为中气所聚,又为肺之募穴,藏气结聚之处。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所以名为中府。又因位于膺部,为气所过的俞穴,所以又称膺俞。
中府的作用与好处 中府穴主治病症
1.中府具有清肺泄热,宣肺通气之功,可用于治疗邪气犯肺,肺失清肃,肺气壅塞的咳喘,胸闷症状。
2.中府还可清肺泄热,理气花坛,适宜于治疗痰热壅肺,甚至灼伤肺络的咳痰,胸痛,胸中烦满,甚至咳吐脓血。
3.中府具有降气利水之功,可用于治疗水湿弥漫,运化失职的颜面水肿,肢肿腹胀。
4.中府可疏调肺经经气,多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客于肺经的肩臂疼痛。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保健灸法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潮热微红为度,每日或隔1-2日1次。
2,艾炷直接灸:以麦粒大小艾炷灸之,每次5-7壮,发疱或瘢痕灸,隔日或每周1次。
风寒感冒了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3、艾灸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艾灸风府有什么作用
风府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艾灸风府可以散风息风,通关开窍,清热解表,舒筋活络,镇静宁神。
风府穴为督脉,足太阳,阳维之会穴,太阳主表,阳维为病苦寒热,故艾灸该穴位有疏散风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等症。
风邪入侵人体,很容易会聚于风府穴,所以当风邪致病时,艾灸该穴位,可以将会聚于此的致病风邪驱赶出人体,对于包括 中风,癫痫,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赤肿痛等内外风引起的疾患有防治作用。
督脉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风府穴归于督脉,位居脑后,故有定志安神,息风止痉,化痰定惊之功效,主治癫狂,癔症,痫症,惊悸,中风不语,眩晕等疾病。
中府怎么按摩 中府能针灸吗
可以。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刺中府穴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从而缓解哮喘,而且有研究人员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针灸时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内斜刺,以免伤及肺脏,此外,由于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所以不宜自行针灸。
中府在身体哪个地方 中府的主治病症
1、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2、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