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专注的时候,你是否觉得他在胡闹?
在火车上,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下,妈妈拣起给他,他又砸,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虑,妈妈也准备斥责他了。
这时,中铺上的一个10岁的男孩,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拣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男孩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释然,释然中又带有惊奇。可能,相对于30岁的成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两岁小孩子的世界。
这个两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大孩子的提醒,可能会继续砸下去,直到他认为这个方法不能帮他打开瓶盖时,才会想到换另外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眼睛不会去观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会想到他是否打扰了别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在高度地专注于如何才能打开瓶盖。
但是如果没有大男孩诠释他的这个行为,专注的小孩子极有可能会遭到责备。因为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孩子在胡闹,越来越想禁止和斥责他。
这样的例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成长是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孩子自我成长的冲动,这一冲动会使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正如我们在上一期所阐述的那样,在自由和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
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不阻挠孩子的专注呢?我们给家长以下这些建议:
建议1.预备一个不受干扰的房间。
如果您的家庭条件容许的话,请一定要为孩子预备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高低正好能适合孩子自行取用(尺寸大约为:高0.8米,长1.1米)。
玩具都需要分类、敞开地摆放在玩具架上,孩子可以独立选择。房间里还可以同时备有给孩子画画的小桌子和凳子。这样,当孩子选择自己的活动时,大人与孩子不会相互打扰。
另外,成长中的孩子更喜欢席地而坐,所以地面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或者放一个薄的床垫。这样,妈妈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如果条件容许的话,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台电视和DVD,这样就可以确保孩子不受成人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传达出的信息的影响,能保证为孩子提供高品质的内容。
这个房间是属于孩子的空间,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在这儿自由地玩,即使房间乱一些也没有关系。家里来客人,或者过多的家庭成员的语言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的重叠都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独立空间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在父母无意识时不破坏儿童成长的最好保证。
这样的一个独立空间还可以确保父母在情绪烦乱的时候,能够独自处理情绪,而不至于影响到孩子——您可以选择离开这个空间躲到自己的卧室或客厅里。这个空间保护了您,也保护了孩子。
实际上,除了上述这些好处外,不受打扰的空间保护了孩子的专注力,也等于同时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
建议2.带孩子去一些不需要遵守很多具体规则的场所。
如果必须去一些需要遵守很多规则的场所,您要事先告诉孩子,并且为孩子预备必须保持安静时可以玩耍的玩具或物品。让一个孩子陪伴着大人,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那会让孩子发疯,最后也会让大人发疯。
建议3.建立规则,然后放手。
怎样保证父母不去打扰孩子呢?在遵守基本规则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探索。
这里有3个规则可以保护孩子的自由:第一,不可以伤害自己;第二,不可以伤害环境;第三,不可以伤害他人。
只要孩子没有违背这3个基本规则,就不要去打扰他。对于3岁前的孩子尤其要坚定地这样做,3岁以后,您可以告诉他这样做的理由。
例如,孩子喜欢爬高,如果这个高度危害到他的安全,就把他抱到一个不危害他安全的地方让他继续玩耍,而没有必要谴责他。
再比如,瓜瓜的妈妈看到孩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来回跑动,发出很大的响声,影响了旁边午休的孩子。她并没有禁止瓜瓜,只是跑过去脱掉了瓜瓜的鞋,让瓜瓜光脚在地板上跑,响声没有了。
现在我们看看父母该如何来把握下面这个问题:4岁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用餐,妈妈在桌上放了一个透明的开口塑料瓶,瓶里放着漂亮的雨花石做装饰。男孩伸出手就要去抓石头玩。这时妈妈该怎么面对他呢?
同样,妈妈可以问自己:他伤害自己了吗?没有。他伤害他人了吗?没有。他伤害环境了吗?没有。答案已经出来了,他可以去玩这个石头,我们不应该在旁边斥责或者禁止他。
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里,只要孩子醒着,他是不可能停止活动的,只可能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活动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通道。活动是儿童成长的法则,人不应该也不能够跟自然法则来斗争。
陪伴宝宝快乐成长——父母课堂。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获取更多的孕期、产后、新生儿护理、育儿、瘦身、坐月子等知识,育儿百科,会一直陪着你和宝宝一起快乐的成长。
父母爱孩子的表现有哪些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经常生活在父母吵架、家庭喧嚣等等杂乱因素的孩子没办法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喜欢给孩子报诸多学习班、培训班的家长更是要注意了,这样会让孩子心里产生矛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集中学什么,从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报班学习最好能够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且不宜报太多不同类型的兴趣班。
影响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
1、父母带给孩子情绪感染
随着网络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懂得多也比较早熟,对父母关系最为敏感。当妈后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好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孩子社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跟小朋友相处没有惧怕,能正常的融入小朋友的氛围当中。而极个别的孩子就会惧怕不和群,觉得跟小朋友相处是个痛苦的折磨呢?不用解释亲们就能明白,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2、父母带给孩子家庭氛围
父母除了带给孩子好的情绪感染外,更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没有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在孩子面前不吵不闹,孩子就会阳光健康的成长!一个成天吵闹的家庭,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和打击。众所周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卑感和洞察力。父母关系的好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揪扯多了,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他(她)们的心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这样生活呢?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老是打架呢?“等到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对比时,孩子的心理就会有阴影,觉得自己的父母不正常。父母关系失和久了,有的孩子可能对父母的关系不为关注,但这样的孩子基本有我行我素的的表现和思想。而有些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抵触,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波动而受影响。
3、父母之间不能轻言离婚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离婚。在孩子们年幼的心里,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矛盾理解不了,他们是父母关系的无辜者。一个离异的家庭,最受伤的是孩子。父母是他们的保护神,父母离异是孩子心里的致命伤。两个大人都好说,谁离开谁久了日子照常过,但是孩子不同,无论离开的是父母哪一方,失去爸爸或者妈妈的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健全、有缺憾的。为了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轻言离婚,尽管现在的夫妻合约很容易解除,但凡有责任心的父母,为了孩子也要细心呵护婚姻。父母离异破碎的是一个家庭,出现的后果可能会毁坏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习惯会潜移默化
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也会潜移默化带给孩子。出口成脏的父母、说谎的父母等等,这些习惯最容易传染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重形象。不吹毛求疵、不满口谎话,稳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好父母,要的不是外表的漂亮,更不是家产万贯土豪模样,而是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自信的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标榜。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父母会为孩子着想,会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行为健康等等。
为人父母不是先天就会,而是在养育儿女中逐渐学习的。育儿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用心的父母,才会为孩子维系好的夫妻关系和婚姻,为孩子打造幸福的家庭港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充分的力量!
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交谈。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父母要又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有什么后果
一般父母打骂孩子,一种是希望孩子成才,而从侧面我自己认为那就是他们懦弱,他们自己在社会中受了委屈,自己有不敢说出来,就只想到欺负自己身边的人弱小的人,就像阿q一样,疯狂得发泄自己的懦弱,自卑。 并且这种父母内心非常幼稚,他们就像个孩子,小屁孩。
一遇到什么问题只知道乱骂,像泼妇一样,不知道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他们自卑,害怕。懦弱。为什么孩子学习不好啊。有什么方法啊。其实问题根本就一点都不严重,有些孩子到了一个年龄段自然而然都会学的,同时这种打出来的孩子内心极其的畸形,要么留恋上网,逃避现实,要么犯罪或又去欺负别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狠,而这一切很大部分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的童年是黑暗的灰色的。充满着暴力恐惧。这种孩子往往内心都很极端,比如说我当年有次被人抢了,我就揣了一把刀在身上。下次要是谁还敢抢我,我就捅了他,要死起死。反正我也不想活了。现在想想都感觉后怕。
总之一般这种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容易焦躁,比如学习上,很难冷静下来,这都是跟他们父母学的,哎可怜啊,我就是从小就被我妈折磨,又打又骂,语言极其的下流,无论我是对是错。一生气就打我,我到现在内心都恨他,看到什么歌颂母爱的文章,我总是表情失神,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看到她我就烦。一看到跟他性格差不多的女人,我就极度厌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们不过就是给我生命。你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很感激。我自然也会报答你。可当你一次又一次伤害我后。并且不知悔改时,那当你再次伤害我时。我会反击,维护我自己的人权,你骂我我要骂回来。你打我我不让你打。明明有时就是父母不对。这些别人还要为父母说情,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万事没决对,比如有些父亲强暴自己的女儿。这是爱啊?放你妈的狗屁。凭什么我要原谅你,如果你父亲强暴了你。把你当性女,我看那时候你还要去报答他不。因此我们既要做到感恩又要学会自己,记住你是为你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为别人而活的人是可悲的,懦弱的,你要勇敢,说出真理。要勇敢,不要懦弱、
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1。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家长要告诉孩子,想换书可以,但是可给妈妈讲讲这本书的意思吗?每次给孩子玩具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玩完这些放回原处再拿别的玩具。
2。要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3。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专注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走神。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为2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则为半个小时。所以,孩子写累了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写。
4。改定时为定量。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八点就写完作业了,于是让孩子额外再做题。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反正早写完也得写,还不如晚点儿写完。
5。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6。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小孩不吃饭是缺锌吗 食不定时所致
有的父母见孩子哭就喂奶或喂饭,进食没有一定的规律;也有的父母在婴幼儿吃奶、喂饭时逗孩子玩,致使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吃奶、吃饭;大一点的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看小人书,随便吃几口就急于到邻居家或外面玩,时间久了就会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不振。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一、面对孩子的喜新厌旧的习惯,父母们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耐心,才是正确的呢?
1、父母要正确估计孩子的智力,不能高估,给予孩子合乎他年龄的和能力的玩具。父母可以这样做,首先父母可以自己先摆弄玩具一会儿,并且一边玩一边来吸引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另一方面要把孩子手头于的东西收起来,使他集中注意一件事,例如:玩串珠,先学会穿的技巧,再学会一面穿一面数数,又转为先穿一种颜色再穿另一种颜色,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干好一件事。穿得好看时可戴在颈上成为项链,还可戴在手上成为手镯,享受自己的成果。
2、父母要多多鼓励孩子玩一些可能动手操作的游戏,并以此训练他们的注意力。
最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智力游戏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孩子的毅力。适合的玩具如套叠玩具和拼图,孩子到了五岁时会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
逻辑思维创建期培育要事
项目
目的/重要性
视觉信息采集的良好驱动
听觉信息采集的驱动初期,实际上是对所采集信息的“敏感性”和“分辨性”的驱动,也就是“静与动”和“色彩采集”的捕捉与区分,因为视觉的采集无疑是未来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所需要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听觉信息采集的良好驱动
听觉信息采集的良好驱动,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能否呈现出良好的语言表达与语言沟通能力。因为这是孩子未来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所进行信息交换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能否在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所需要的“社会沟通能力”得以良好形成的基础。
语感能力的良好驱动
在孩子的听觉信息采集得以合理驱动的基础上,从孩子8个月开始,就应该积极地对孩子实施逻辑思维语感能力的驱动了。孩子尽早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语感能力,就会使孩子能够尽早地使用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方式进行信息的采集、收集、储存和交换,从而使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过程能够得以高效良好的实现。
触觉信息采集的良好驱动
这个时期对触觉采集信息的良好驱动,实际上也是对孩子逻辑思维肢体外在表现协调性的驱动,简称“小协调”驱动。逻辑思维肢体外在表现协调性的良好形成,是未来构成孩子完整的“复合性逻辑思维”所依赖的、利用“逆采”手段进行信息交换的基本元素之一。
嗅觉信息采集的良好驱动
对于孩子来说,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对各种正常的气味和味道予以习惯性的接受,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对各种正常的气味和味道适应和接受,不仅在逻辑思维复制和编织状态下能够在松弛和紧张之间得到一定的自我调节,而且会帮助孩子在摄入食物(吃饭)的过程中,自我实现广泛的接受,而孩子摄入食物过程中自我实现的广泛接受正是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下面我们将逐一为父母介绍一下这几种信息采集系统。
视觉信息采集
我们知道,孩子在采集信息过程中良好的采集速度和对被采集信息的高度辨析率是孩子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过程中视觉采集的本能,所以不需要父母刻意地进行培育和驱动,但是要尽可能地做到在培育视觉采集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这种本能进行合理的使用。
父母如果要对孩子实施视觉采集的良好驱动,那么就要了解孩子视觉采集是如何分类的,了解应该如何合理布置孩子基本的客观生存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父母应当运用合理的游戏对孩子实施视觉采集的驱动。
关键问题:视觉采集的分类及其最终实现的培育结果?
遵循孩子逻辑思维创建和丰富成长规律的需要,被采集信息可以分成两类,即“机械类信息”和“生动类信息”。
“机械类信息”是指由人类创造和制作出来的单一的或具有连续性的事物(如音像制品、媒体信息、书籍类信息等等)。
机械类信息的合理收集、采集和储存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在事物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性、严谨性和持续性;
“生动类信息”是指“原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如山、水、植物、动物、雨和雾等等)。
生动类信息的合理收集、采集和储存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在针对事物进行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想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
视觉采集信息的重要性
视觉采集的驱动初期,实际上是对所采集信息的“敏感性”和“分辨性”的驱动,所以我们要知道所谓“敏感性”和“分辨性”实际上就是“静与动”和“色彩采集”的捕捉与区分。
因为视觉的采集无疑是未来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所需要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视觉信息采集的合理驱动是父母在培育孩子的初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
父母如何实现良好视觉信息采集驱动?
策略一:提供一个丰富的视觉信息采集环境
良好的视觉信息采集环境包括:家庭、家庭所在社区、公园、博物馆、展览、野外等。而我们说1岁以前的孩子最好的视觉信息采集环境为野外(有山和水)和家庭(这里提到的家庭环境是指父母为培育目的而创设构成的)。
策略二:正确的培育行为
父母在培育孩子过程中有些培育行为是应当注意的:
行为一:了解孩子关注某种物体或事物行为的重要性,父母不要肆意打扰或带孩子离开;
行为二:当孩子关注某种物体或事物的时候,父母可以从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但不可用肢体去打扰孩子。比如用手去指希望孩子关注的目标等等;
行为三:当孩子关注某种物体或事物的时候,请父母不要转移孩子对其观察对象的注意力;
策略三:创设家庭载体培育的视觉信息采集环境
培育时间:从孩子出生3个月起开始执行。
驱动的内容可涵盖形状、颜色、图形、抽象符号及其相互组合等。
实施驱动的原则为:
内容展示尺寸——从“大”到“小”;
学具展示距离——从“近”到“远”;
驱动法则——由“面”到“点”到“线”;
使用方法:让学具成为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一部分,自主的进行观察采集,父母不用刻意指导,定期调整更换即可。
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学具我们将在载体培育系列丛书中具体介绍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