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穴位疏肝解郁
4个穴位疏肝解郁
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足三里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 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 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肝气郁结失眠怎么治疗呢
临床治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理气调中。方药各家不一,较常用的是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随症加减。
抑郁症中医属肝气郁结证型的患者多情绪不宁,郁闷烦躁,寡言少语,其病程都相对较短,病机单一,应及早治疗。如出现肝郁化火,常横犯中焦,治疗时应注意清肝不伤胃,不宜使用大寒过凉的药物。
治疗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药方:柴胡12g,木香10g,郁金10g,厚朴10g,当归10g,茯苓10g。
功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主治:肝气郁结症,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月经不调,舌苔发白,脉弦等。
药方是为肝气郁结导致肝脾不和而设。柴胡、郁金可以疏肝理气解郁,以祛致病之因,为主药。当归补血活血为辅药。木香、厚朴、茯苓理气健脾共为佐药。所有药合用,既可疏肝理气解郁,补肝血,又可醒脾补中。
按摩肝经的方法 肝经按摩主要穴位
大敦穴:大敦是肝经的井穴,肝主藏血,若情志抑郁,久积化火,血液妄行会导致各种出血疾病,可配合隐白治疗出血证。
太冲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解郁,平肝熄风,调和经血的作用,凡太冲穴处感觉有酸痛,或有结节时,一定是有血压不稳或周身痹痛症状,疏通太冲,对降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章门:章门是肝经,胆经的合穴,又是脾经募穴,主要用于改善脾胃失调引起的情志抑郁,不思饮食,食难消化等症。
期门:期门再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男性沿乳头向下推2个肋间隙,女性则当锁骨中线的第6肋间隙处。这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十二经气血运行,肺经的云门穴煮开,期门主关,因此早上刺激云门,晚上刺激期门,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疏肝解郁的中药
1、疏肝解郁的中药
香附是一味疏理肝气郁滞的良药,历代医家都擅用香附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以治疗因精神不快、情志抑郁产生的肝胃不和、消化不良、胸膈痞满、呕吐吞酸、腹痛胁胀、月经不调等症。如中成药越鞠丸,就是以香附为主,配以苍术、川芎、栀子、神曲等,用以舒肝解郁。
2、香附疏肝解郁的原理
常见的疏肝解郁的中药香附。香附,又名香附子、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省。中医认为,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 效,可用于胸脘胀满、两胁疼痛、月经不调、胎产诸病。“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补肾气,酒浸炒则入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从而可见古人用香附很有讲究。
女人怎么喝花茶
1、疏肝解郁类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功擅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可用于经前乳房胀痛、胃脘胀痛、外伤肿痛等。
绿梅花:味微酸、涩,性平。功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可用于胁肋胀痛、痰气郁结等。
茉莉花:味辛、微甘,性温。功擅疏肝解郁、化湿和中。可用于胁肋胀痛、恶心、食欲不振等。
2、活血调经类
月季花:味甘、淡、微苦,性平。功擅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可用于痛经、闭经、胸胁胀痛、跌打瘀肿等。
月季花和玫瑰花外形相似,都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但月季花的活血作用更强些。
红花:味辛,性温。功擅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可用于痛经、月经量少、跌打肿痛等。
3、清热泻火类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功擅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可用于风热感冒、眩晕头痛、目赤肿痛等。菊花又用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其中黄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效果较好,白菊花清肝明目效果较好。
金银花:味甘,性寒。功擅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可用于皮肤疮疡、乳腺炎、外感风热、口舌生疮等。
槐花:味苦,性微寒。功擅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可用于痔疮出血、目赤头痛等。
食疗帮你甩掉臭脾气
一、疏肝解郁代茶饮
1.玫瑰柴胡代茶饮:北庭玫瑰花茶、柴胡各3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及气滞血瘀证。
2.疏肝清火代茶饮:柴胡、香橼各3克,栀子、莲子心各2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泻火清心之效,适用于肝郁化火证。
3.二香玫瑰代茶饮:香橼、香附、玫瑰花各3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及气滞血瘀证。
4.青香代茶饮:青皮、香橼、香附各2克,开水沏,代茶饮。有疏肝解郁,行气化滞之效。
二、疏肝解郁保健粥
1.玫瑰粥:北庭玫瑰花(去蒂)3-5朵,研为粉末。以粳米45-60克,冰糖少许,加水适量,煮至米开而汤未稠时,调入玫瑰花末,然后改为文火煎煮片刻,粥稠火停,盖紧焖5分钟,待稍温服食。有舒肝解郁,行气活血调经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及气滞血瘀证。也可用鲜玫瑰花花瓣(洗净),或将玫瑰酱适量调入煮好的粥中服食。
2.二香粥:香附、香橼各3-5克,入沙锅内加水浸泡,煎取药汁,去渣后与粳米50克(洗净)同入锅内煮粥,将熟时可入少许白糖再煮1~2沸即可。有疏肝解郁理气之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证。
怀孕后乳腺增生怎么办 点按穴位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造成的,因此有孕期乳腺增生的女性可以多点按一些具有疏肝解郁、打通经脉功效的穴位,如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
按什么穴位疏肝理气
1、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钟。
2、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的疗效。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3、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
4、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5、肩井穴
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同时还可除闷、宁心神。
6、肝俞穴
此养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7、足三里、三阴交穴
这两大养生穴位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8、太溪穴
此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疝气艾灸有效果吗 气疝艾灸方法
治则:疏肝理气或益气举陷止痛。
艾灸处方:大敦,期门,三角灸,太冲,归来。
艾灸方义:大敦,期门疏肝行气;太冲配大敦可治狐疝,三角灸乃治疝气之成方,常灸之有防止复发之效,如欲补气升陷以止痛,可再加灸关元,使归来配关元。
灸法:
1.艾条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一疗程。
躁郁症的症状 情绪起伏不定按摩穴道舒缓情绪
在按摩穴道上,可针对内关穴位和太冲穴位做按摩,能帮助缓解紧张情绪造成的胃肠问题,帮助疏肝解郁的作用,建议可用拇指按压至感到酸胀感即可,至少各按压30秒较佳,另外也可透过泡保健茶饮,像是玫瑰、百合、浮小麦等药材,做为日常茶饮,有助于舒缓情绪压力。
疝气艾灸哪里
寒疝艾灸方法
治则:温化寒湿,疏通经脉。
艾灸处方:期门,大敦,气海,神阙,阿是穴。
艾灸方义:肝经募穴期门与肝经井穴大敦,上下呼应,疏肝行气,散结止痛;气海疏通任脉气血,温化寒湿;神阙温阳救逆。
灸法:
1.艾条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以灸至局部温热红润为度,5-7次为一个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用绿豆大艾炷灸3-5壮,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水疝艾灸方法
治则:化气行水。
艾灸处方:水道,曲骨,肾俞,脾俞,行间。
艾灸方义:曲骨,肾俞化气行水;脾俞健脾化湿;行间,水道疏肝理气治疝。
灸法:
1.艾条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用枣核大艾炷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一疗程。
气疝艾灸方法
治则:疏肝理气或益气举陷止痛。
艾灸处方:大敦,期门,三角灸,太冲,归来。
艾灸方义:大敦,期门疏肝行气;太冲配大敦可治狐疝,三角灸乃治疝气之成方,常灸之有防止复发之效,如欲补气升陷以止痛,可再加灸关元,使归来配关元。
1.艾条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一疗程。
癫疝艾灸方法
治则:行气利湿,消肿散结。
艾灸处方:大敦,阳池,章门。
艾灸方义:大敦理气调谑,为治疗疝气的要穴;阳池疏调下焦气机;章门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三穴功用,能奏行气化湿,软坚消肿之效,如为痰热瘀结,可加阴陵泉,以清泄湿热。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治10-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疏肝解郁茶怎么做
1、疏肝解郁茶做法一
材料:白梅花,白菊花,合欢花各7克。
制作: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白梅花味酸,涩,性平。归肝、胃、肺经。主治舒肝,和胃,化痰。主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白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合欢花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滋阴补阳、眼疾、神经衰弱等功效。
2、疏肝解郁茶做法二
配方:玫瑰花6克、菊花2-3朵,沸水冲饮。
功效:疏肝解郁。
3、疏肝解郁茶做法三
取牡丹花5克、玫瑰花5克、绿萼梅5克泡水喝,气虚者可加入大枣3~5枚或西洋参9克;眼目干涩者可加入枸杞子10克、菊花5克。
这款茶比较适合女性饮用。此方中,牡丹花性平,味苦而淡,入肝、脾经,能养血和肝、散郁祛瘀、调经活血,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闭经诸病;玫瑰花味辛、甘,性微温,可理气解郁、化湿和中、活血散瘀,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脘腹疼痛、胸闷呕恶、饮食减少或腹泻等,对于妇女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亦有辅助治疗作用;绿萼梅味微酸,性平,归肝、胃、肺经,能疏肝解郁、和中、化痰,可治疗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咽喉异物感等证。
躁郁症的症状 透过中医调理有效舒缓躁郁症
躁郁症多发生在季节交替时期,又以春天为好发时期;中医治疗方面,可采用疏肝解郁的方式治疗调理,像是合欢皮、川楝子、莲子等药材,都是不错选择,加上配合穴位按摩和运动,就能有效甩开躁郁症找上门。
痛经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缓解
按摩子宫穴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按摩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按摩太冲穴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以上就是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的4个穴位了,如果你是个会痛经的人,那么在经期前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暖,尽量少吃凉的冷的食物,保护好腹部,这样可以减轻来“大姨妈”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