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大椎的好处与功效 清脑凝神

艾灸大椎的好处与功效 清脑凝神

艾灸大椎穴可循督脉上传头颈,能振奋督脉之气,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布达四肢以养筋,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使人脑部清醒,精神有活力,有很好的清脑凝神功效。

艾灸大椎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大椎的功效

大椎穴属于督脉,为手足三阳经之会,艾灸本穴可祛风散寒,截疟止痫,益气通阳,清脑凝神,有固表平分之功效。

百日咳可以艾灸吗 百日咳怎么艾灸

大椎穴位置:大椎穴很好找,位于背部的最高点,也就是脖子后面脊梁上方凸起的那个地方

功效:艾灸大椎,能疏通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经气、调整气血,补充阳气,散寒驱邪,从而有效防治百日咳。不仅如此,艾灸大椎,还能补充人体的肾阳,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其他疾病的侵袭。

风门穴位置:风门穴胃俞大椎穴下方第二个凹点向两侧旁开1.5寸。

功效:风门穴对于百日咳的患儿来说,灸风门能祛除体内的痰湿,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对痊愈极有帮助。

肺俞穴位置:取穴时,宝宝俯卧,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两指(食指、中指并拢)处,即是该穴。

功效:当肺气壅滞,艾灸肺俞,能将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导入膀胱经,最终由尿液排出体外。可以说,它是肺脏最好的排泄孔道,有极强的宣泄功能,能最大可能的清肺理气。因此,对于百日咳患儿来说,艾灸肺俞不可或缺。

将新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吸去姜汁,依序放在这三个穴位上,每个穴位灸3~5壮,每天1次。这里需要选用小艾柱,因为孩子皮肤娇嫩,火力不能太强,灸的时候必须小心,以皮肤发红,稍有灼热为度。

大椎是不是不能晚上灸 祛风散寒

艾灸大椎穴以温热手法刺激穴位,可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能治疗因受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如类风湿、肩颈椎病、感冒咳嗽等,如患有感冒咳嗽、颈椎疼痛的人群,可经常艾灸大椎穴来祛风散寒、温通经脉、大补阳气。

艾灸大椎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属于督脉,为手足三阳经之会,艾灸本穴可祛风散寒,截疟止痫,益气通阳,清脑凝神,有固表平分之功效。

大椎穴为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也是补足阳气的第一大要穴,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内的固摄根本,人体内阳气充足,外邪就不能侵入,因此,艾灸大椎穴,补足氧气,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能防治各种虚损和感冒等病症,还可清脑凝神,增强智力,调节大脑功能。

大椎是不是不能晚上灸

并没有此说法。

艾灸的时间规定需要避免过饱过饥的时候、酒后、急性发病期间、皮肤有伤口等,但并没有说晚上不能艾灸,也不分四季,一般秋冬季节睡前2小时艾灸大椎穴是最好的时候,此时正处于寒气容易入侵的季节,在洗完澡之后进行艾灸大椎穴可助身体发热,放置寒邪侵袭,同时还可增进睡眠质量,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手脚冰凉怎么艾灸 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人低头时,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正对大椎穴上翻,以患者能忍耐的热度危险,温和间隔灸;如果是身形肥胖的人群,可以用双眼艾灸盒艾灸,身材偏瘦的人则用单眼艾灸盒,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

好处:艾灸大椎穴也是治疗手脚冰凉的首选,大椎穴属于督脉,具有贯通督脉上下,通督行气的作用,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颈椎病,艾灸大椎穴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颈后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取穴:迎香穴、印堂穴、大椎穴

快速取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低头时,用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就是第七颈椎);肺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处。

艾灸方法:迎香穴、印堂穴用温和灸,两个穴位可效替进行,肺俞穴用温和灸,大椎穴用雀啄灸,每次每穴20分钟,每日1次。

治疗原理:迎香穴、印堂穴位于病灶周围,艾灸这两个穴位能将热力直透病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灸肺俞穴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配合迎香穴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显著;灸大椎穴有益气助阳的作用,能促进鼻腔的通畅。

夏至艾灸的好处 夏至艾灸大椎穴增强免疫力

大椎穴的位置: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艾灸大椎穴的好处: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艾灸大椎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大椎的好处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为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也是补足阳气的第一大要穴,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内的固摄根本,人体内阳气充足,外邪就不能侵入,因此,艾灸大椎穴,补足氧气,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能防治各种虚损和感冒等病症,还可清脑凝神,增强智力,调节大脑功能。

艾灸颈椎病灸哪里

治疗颈椎病可艾灸风池,大椎,大杼,天宗四大穴位。

风池醒脑开窍,疏风清热,大椎解表通阳,补虚凝神,大杼强筋骨,清邪热,天宗舒筋活络,理气消肿,四个穴位搭配施灸,可增强舒筋活络,通络止痛之功效,缓解颈椎病以及该病引起的颈骨疼痛,头痛等病症。

艾灸的常用穴位

1、灸身柱穴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2、灸大椎穴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3、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4、灸关元穴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呓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去湿气

三伏天艾灸什么部位,需要根据患者体质以及实际情况而定。

中医养生是讲究体质的,通常情况下来说,如果患者是阴虚体质,那么其体型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对于这类人群,三伏天艾灸建议艾灸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比较合适。

如果是气郁体质者,那么其体型多半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对于这类人群,三伏天艾灸建议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比较好。

最后如果是阳虚体质,那么这类人群多半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以及舌红苔薄黄;对于这类人群,三伏天建议艾灸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最合适。

相关推荐

冬天怎么保暖 脖子

脖子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这使它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头痛等就会接踵而来。 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平时经常艾灸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艾灸时间最好在十五分钟,艾灸前后一定注意多补充水分。

气血不足艾灸哪里 大椎

穴位: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心、宁神、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手脚冰凉艾灸哪里

命门穴 命门穴位置:取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 艾灸方法: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艾罐灸20到30分钟,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润为度。每天灸一次,每月20次。 好处:命门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宿之处,具有强肾固本之功效,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肾壮阳,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等症。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该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到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0到15分钟,每月连续灸10次。

艾灸五穴位帮你赶走手脚冰凉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20-30分钟。 大椎 属于

关于艾灸的问题

1、灸能美容吗? 能。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调动先天后天之元气,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提神、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爱美的广大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饱满,神采奕奕。而且,在美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2、高血压能灸吗? 灸足三里,关元穴,中脘穴,涌泉穴。灸时原来服用的降压药不能随便停,否则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

祛湿明目穴位按摩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

先按摩还是艾灸 艾灸的治疗功效

1,人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通过在人体穴位施灸,可以多层次的影响生理功能,起到行气通络,防病保健的作用。 2,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一切气血凝涩而无热像的疾病,均可以用温气的方法来治疗。艾灸疗法正是通过艾火的温热刺激,来温经通络,散寒除痹,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3.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也可以说艾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并且这种作用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提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尤其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4,艾灸除了

腹部减肥艾灸哪里

滑肉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艾灸作用:滑肉门穴具有心开窍,镇静安神的功效,适宜于调理胃痛,呕吐,慢性肠胃炎等症,常见坚持能有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小腹肥胖。 中脘穴 定位:脐上4寸。 艾灸作用:有健脾安胃,镇静安神的功效,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长期坚持艾灸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还可以促进消化,调理脾胃功能。 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作用: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弹性,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症。 丰隆穴 定位:在

宝宝可以艾灸吗 小儿艾灸保健的作用

第一热泻火,消肿散结 孙思邈的医案中记载着用灸法给儿童热。我们知道儿童容易发烧,发烧是我们身体的本能,用发热的方法来驱逐我们身体受到的寒气。(操作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操作,咨询chenssjun微信互动平台,也可以接受专业培训指导) 中医认为,发烧是机体感受外邪之后,正邪对抗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人体的气机是循环无息的,当外邪进入人体后,阻滞了气机的正常运行,郁积而化热,化热的同时,艾灸可以帮助将外邪排出体外。 秋冬季节是感冒伤风的高发期,儿童容易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坚持用艾灸调理,很快就会发现鼻涕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