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药可能会伤牙
警惕这些药可能会伤牙
哮喘吸入剂。就像硝酸甘油对于心脏病患 者一样,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是哮喘患者的“救命药”,但有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的酸性成分可能腐蚀牙齿。哮喘患者使用的该类药分为雾剂和粉 剂,粉剂更容易残留在口腔内,使牙齿受到腐蚀,变成棕黄色。这时如果用舌头舔一下,会觉得牙齿变得粗糙,时间长了,会造成牙齿龋坏。因此,使用吸入剂后, 应该及时漱口,用刷牙等方式清洁牙齿,有条件者建议1年看3次牙医。
抗生素。以前因使用四环素,出现四环素牙的情况较多。8岁以下儿童牙齿处在发育期,四环素与牙齿中的某些成分结合,更容易导致牙齿颜色变深、变 黄。四环素牙大多只影响美观,也有部分影响牙齿正常发育。遵医嘱采取增白疗法,可以改善牙齿颜色。此外,长时间服用高剂量抗生素,可能引起口腔真菌感染, 表现为口唇上出现白色斑点。服用这类药期间,遵医嘱使用抗真菌漱口水可缓解不适,必要时,还应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
抗过敏药。扑尔敏、非那根等可缓解很多过敏症状,一些感冒药也含这些成分。由于这些药有抗组胺作用,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干,可能进一步引发牙周疾病,严重时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嚼无糖口香糖、多喝水可以暂时缓解该药带来的口腔不适。
降压药。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可能引起牙龈过度增生和炎症。有些降压药还可以引起口腔黏膜出现病变,常表现为嘴唇和颊黏膜出疹、溃疡等,以上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使用类固醇治疗。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的降压药。
抗骨质疏松药。 长期服双膦酸盐可能引起颌骨感染,甚至坏死,因为这类药可能影响颌骨的血液供应。值得注意的是,服用此类药物者约有1%~6%会发生骨痛、牙龈肿痛和牙齿 松动等不适。预防该药的副作用,首先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其次在看医生前不要擅自停药;此外,服用抗生素、手术去除坏死了的骨头对缓解症状效果也很好,但 这些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孕酮含量高的避孕药。这类药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和出血。牙龈炎症是由于牙菌斑(附着于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引起。体内孕酮水平升高,会使牙菌斑 的破坏作用更强,怀孕时容易出现牙龈炎也是这个道理。用此类药期间可用漱口水清洁口腔,或者遵医嘱换用其他孕酮含量较低的药物。
抗抑郁药。多种此类药物可以抑制唾液腺分泌,导致口干。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等,可能引起牙龈出血,发生这种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尽快治疗。
各种药物往往“伤牙无声”,如果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应该注意观察,尽早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警惕这些宝宝补钙误区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给孩子选择保健品补钙更安全
专家:保健品没标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
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既有维生素,也有矿物质类;既有药品也有保健品,选择药物补钙还是保健品补钙?这是不少父母的疑问。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前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
作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药品,它一定要标明适应症,明确治疗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如此高标准的生产要求,补钙药品值得信赖。建议选择针对儿童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比较安全。
相对药品而言,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同时,保健品一般没有标明不良反应的症状,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误区二:液体钙更利于孩子吸收
专家:钙剂溶解度高≠吸收快
值得注意的是,钙的吸收率因人而异。如果是碳酸钙类,它的吸收先经过胃酸的作用再被肠道吸收。如果孩子肠胃功能良好,胃酸分泌、胃蠕动正常,钙剂吸收速度快。
液体钙剂溶解度好并不代表吸收快,主要看钙剂里维生素d的含量。市面上的液态钙软胶囊主要由碳酸钙、维生素d、明胶、纯净水、甘油组成。其中,对钙吸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是维生素d,它能促进小肠黏膜吸收钙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不同形态的钙,最终均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钙剂溶解度高并不代表吸收快。
误区三:孩子补钙就会引起便秘,这是通病,无法避免
专家:补钙安排在两餐之间最合理
碳酸钙类钙剂经过胃酸作用时,生成氯化钙后到达肠道。其中15%被肠道吸收,85%跟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结合成不溶性钙化合物,如碳酸钙、磷酸钙等,堆积多了就形成便秘。
柠檬酸钙水溶性较好,柠檬酸钙离子能够将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分离出来,形成水溶性较好的柠檬酸钙排出体外,有效防止便秘。给孩子补钙的同时可以给孩子多喝水。补钙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此时,食物对它的影响较小。再让孩子做适当的运动,增加胃肠蠕动也能有效减少便秘。
中年男人最该警惕这些
医生表示,四五十岁的男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但唯独没有承担起自己的健康重责。男性健康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大健康,即整体健康状态,包括血压、血糖是否正常,全身各系统协调工作等。还有一个是“小”健康,即男性特有的问题,其中包括肿瘤、前列腺疾病、性功能低下以及男性性激素部分缺乏等。
医生指出,四五十岁时,男性开始出现前列腺增生,表现为尿频、尿急,晚上频繁起夜,小便等待时间增加。多数男性的性欲低下也始于这个阶段。这一年龄段的男性还极易出现性激素部分缺乏,很多男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就像女性更年期那样,不再正常、规律、稳定,而是慢慢走低。
性激素缺乏还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密不可分。在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男性患者中,7%—30%存在性激素缺乏;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下降,还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医生指出,性激素水平缺乏是衰老的表现,与此有关的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这一概念最近几年才被提出,但在医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牙齿异变你必须警惕的5个健康问题
1、磨牙
磨牙说明压力太大压力太大。如果你的牙齿变平,或者早上起来觉得下颌关节酸痛,可能都是磨牙引起的。美国牙医学会发言人安东尼·亚科皮诺指出,磨牙还可能引起头痛,疼痛甚至会辐射到脖子和背部上方。
2、牙齿裂缝
牙齿裂缝警惕胃病胃食管反流疾病。牙齿出现裂缝的原因是牙釉质变薄,这并不是衰老的症状,常与胃酸反流有关。这种慢性疾病会让胃酸反流到食道,并有少部分进入口腔,腐蚀牙齿,它通常是食道和胃之间的抗反流屏障发生病变引起的。
3、牙龈伤口难愈合
牙龈伤口难愈合警惕口腔癌口腔癌。加利福尼亚大学牙医学院的副教授苏珊·海德指出,如果牙龈创口一两个星期都不能愈合,或者某一区域的黏膜长时间呈白色或者红色,而不是正常的粉红色的时候,需要就医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4、牙龈包裹牙齿
牙龈包裹牙齿说明药物不良反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是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服药治疗心脏病或预防中风,你的牙龈有可能增厚,甚至包裹住牙齿。此时请务必小心。亚科皮诺指出,某些药物会让牙龈再次生长,让牙齿难以清洁,导致蛀牙和牙周炎。这时需要告诉医生调节药物的剂量。
5、假牙磨损
假牙磨损预示肺炎吸入性肺炎。亚科皮诺指出,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气道吸入了异物,从而引发致命的炎症。这些异物常常是假牙的碎片。如果每天晚上坚持用特制的牙刷清洁假牙,并用清洁液浸泡,就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
警惕这些伤肾行为
1、熬夜
没错,第一名就是熬夜!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伤肝,熬夜也会伤肾。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最好的起居方式,晚上睡眠最迟别晚于11点,但现代人很难做到。
2、偏方、保健品
在台湾慢性肾病发病率很高,可能和当地人爱吃偏方、保健药有关。一些所谓“补充蛋白粉,提高抵抗力”的保健品很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多,给肾脏带来负担。
3、过度劳累
强度较大的工作导致身体疲劳,从而引发肾虚症状。其次用脑过度,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精神无法放松,脑力劳动累,也容易伤肾。
4、过度饮酒
人说酒色伤身,常饮酒、过度性生活,都是肾的杀手。
5、吃得过咸、吃高嘌呤涮菜
冬天,人们都喜欢吃火锅,但涮肉吃多了也会伤肾。涮菜中如豆制品等是高嘌呤食物,而且涮肉的汤汁中嘌呤含量很高,这些都会造成脾胃负担过重,也会加重肾脏负担。高嘌呤、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取过多,时间长了,再好的肾脏都会累。其实,平时吃得太咸、太甜、太油,蛋白质吃得太多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6、海鲜就啤酒
很多人喜欢就海鲜喝啤酒,不过如果边吃海鲜边喝啤酒,这种吃法也会伤及肾脏。海鲜产品是高蛋白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成分,和啤酒混合在一起,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物,加重肾脏负担,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肾结石、尿毒症。
7、常喝浓茶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少量可起到醒神作用,如果摄入过多会使血流加快、血压升高。体内经常含有较高浓度咖啡因,会对肾脏带来巨大负担。此外,茶叶中含有较多鞣酸,容易与体内的铁结合变成一种难溶性物质可致肾结石。
8、压力大、心情烦躁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很烦”也就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而这些情绪也会伤肾。
使用消炎牙膏警惕这些危害
1.月桂基硫酸钠(SLS)。医学研究证实,牙膏中的泡沫剂月桂基硫酸钠(SLS)可诱发和加重口腔溃疡,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发生微小破裂。SLS还会导致牙齿遇冷过敏。一项医学研究发现,使用不含SLS牙膏的口腔溃疡患者,其复发率可降低81%,同时溃疡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因此专家建议,口腔溃疡患者使用不含SLS的牙膏,用牙线清洁牙缝或者常吃胡萝卜,也能清洁牙齿。
2.三氯生。三氯生清除牙菌斑的效果可持续12个小时,因此早期被用于口腔护理产品。然而,研究发现,三氯生类似双酚A,是一种激素干扰物,影响身体健康。此外,它还会影响藻类,干扰食物链,破坏环境。
3.染料剂。让牙膏呈现彩色的染料,其实存在多种健康危险,一旦误吞,很可能会刺激呼吸道或消化道。研究还发现,蓝色SLS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因此,牙膏还是白色的好。
4.调味剂。很多人喜欢薄荷清新味牙膏。但购买牙膏时,一要关注是否添加了阿斯巴甜等“调味剂”,最好选择含天然木糖醇或甜叶菊等天然甜味剂牙膏。
5.水合氧化硅。牙膏中含有可磨白牙齿的水合氧化硅。该物质不会随着时间而分解,因此可能会损伤牙齿珐琅质。专家建议,可用小苏打代替水合氧化硅牙膏,刷牙漱口。
6.酒精。酒精具有抗菌作用,但同时也是一种干燥剂。用含有酒精的牙膏刷牙后,可暂时让口气清新,但是口腔干燥会导致口腔细菌繁殖速度翻倍,更不利口腔健康。
警惕一些药物伤害牙齿
哮喘吸入剂 就像硝酸甘油对于心脏病患者一样,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是哮喘患者的“救命药”,但有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的酸性成分可能腐蚀牙齿。哮喘患者使用的该类药分为雾剂和粉剂,粉剂更容易残留在口腔内,使牙齿受到腐蚀,变成棕黄色。这时如果用舌头舔一下,会觉得牙齿变得粗糙,时间长了,会造成牙齿龋坏。因此,使用吸入剂后,应该及时漱口,用刷牙等方式清洁牙齿,有条件者建议1年看3次牙医。
抗生素 以前因使用四环素,出现四环素牙的情况较多。8岁以下儿童牙齿处在发育期,四环素与牙齿中的某些成分结合,更容易导致牙齿颜色变深、变黄。四环素牙大多只影响美观,也有部分影响牙齿正常发育。遵医嘱采取增白疗法,可以改善牙齿颜色。此外,长时间服用高剂量抗生素,可能引起口腔真菌感染,表现为口唇上出现白色斑点。服用这类药期间,遵医嘱使用抗真菌漱口水可缓解不适,必要时,还应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
抗过敏药 扑尔敏、非那根等可缓解很多过敏症状,一些感冒药也含这些成分。由于这些药有抗组胺作用,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干,可能进一步引发牙周疾病,严重时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嚼无糖口香糖、多喝水可以暂时缓解该药带来的口腔不适。
降压药 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可能引起牙龈过度增生和炎症。有些降压药还可以引起口腔黏膜出现病变,常表现为嘴唇和颊黏膜出疹、溃疡等,以上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使用类固醇治疗。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的降压药。
警惕这些宝宝补钙误区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给孩子选择保健品补钙更安全
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既有维生素,也有矿物质类;既有药品也有保健品,选择药物补钙还是保健品补钙?这是不少父母的疑问。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前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
作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药品,它一定要标明适应症,明确治疗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如此高标准的生产要求,补钙药品值得信赖。建议选择针对儿童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比较安全。
相对药品而言,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同时,保健品一般没有标明不良反应的症状,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误区二:液体钙更利于孩子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钙的吸收率因人而异。如果是碳酸钙类,它的吸收先经过胃酸的作用再被肠道吸收。如果孩子肠胃功能良好,胃酸分泌、胃蠕动正常,钙剂吸收速度快。
液体钙剂溶解度好并不代表吸收快,主要看钙剂里维生素d的含量。市面上的液态钙软胶囊主要由碳酸钙、维生素d、明胶、纯净水、甘油组成。其中,对钙吸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是维生素d,它能促进小肠黏膜吸收钙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不同形态的钙,最终均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钙剂溶解度高并不代表吸收快。
误区三:孩子补钙就会引起便秘,这是通病,无法避免
碳酸钙类钙剂经过胃酸作用时,生成氯化钙后到达肠道。其中15%被肠道吸收,85%跟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结合成不溶性钙化合物,如碳酸钙、磷酸钙等,堆积多了就形成便秘。
柠檬酸钙水溶性较好,柠檬酸钙离子能够将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分离出来,形成水溶性较好的柠檬酸钙排出体外,有效防止便秘。给孩子补钙的同时可以给孩子多喝水。补钙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此时,食物对它的影响较小。再让孩子做适当的运动,增加胃肠蠕动也能有效减少便秘。
误区四:给孩子补钙同时多进食蔬菜,有助于钙质吸收
孩子的饮食的确需要均衡,但需要注意的是,钙与纤维素容易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过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会抑制钙的吸收。另外,牛奶、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两者都是补钙妙品。但是如果两者同时进食,也会妨碍钙的吸收,长期食用还会诱发乳碱综合征。
误区五:夏季应该给孩子多补钙
夏季的高温,让孩子的汗液大量的流失,而随汗液流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许多钙元素,但是专家表示如果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暴露足够的皮肤(四肢、脸),阳光照射后由皮肤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就可满足儿童钙的需要量,但晒太阳时注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宝宝眼睛。因此,只要有一定的奶量和户外活动时间,就完全不用额外再补钙。从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来看,我们并没有发现夏季带来的影响。反而夏天阳光充足,紫外线照射后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更能促进钙的吸收。
手指月牙与肥胖有什么关系
1、半圆形:警惕气虚型肥胖
月牙形状理应越接近半圆,边际越圆滑越好的,但是如果接近半圆的月牙还有变大的趋势,那么说明你的工作压力大,身体因疲劳变得气血双虚,因此出现水肿现象。此时需要规律作息,减肥运动后需要服补气食物,例如牛肉、大豆和蘑菇等。
2、扁平型:警惕食源性亚健康肥胖
月牙弧度不圆,呈一道白色,如果你有三指以上的月牙都是这样的话,则说明你体内有食品添加剂以及毒素的严重残留。超市食品中的奶油香精、糖精钠、膨化剂等添加剂都会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慢慢使人体这台机器效率变慢。
3、不规则型:警惕卵巢早衰型肥胖
月牙边缘模糊、有缺口或者坑坑洼洼,指代女性气血虚弱,进而映射卵巢受损。因为减肥药有抑制雌激素的副作用(临床医学中,如果病人服用雌激素治疗,是不主张服用减肥药的),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后,卵巢早衰就会从40岁提前到20岁,因此月牙不规则的人妖慎用减肥药。
4、细线型:警惕肝气郁结型肥胖
如果月牙呈细线状,也就是指甲边际只出现了一点点月牙,说明肝气郁结,元气亏损。肝气郁结的肥胖者有如下特征:喜欢暴饮暴食,生活无规律,局部肥胖比较多,腹部前部囤积赘肉。如果观察到月牙呈细线,对于三个甲面,一定要先养肝再减肥,保证有规律的日常作息。
食欲不好要警惕这些病
1.消化类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液分泌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都会造成食欲不振。除了食欲不振,还出现胃痛、胃烧灼样或反酸等,看消化内科是首选,让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胃镜、血生化、血常规、B超等,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2.精神疾病。食欲是由脑部来控制,生活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都会对食欲有影响。厌食症就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因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属于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要去精神科就诊。
3.恶性肿瘤。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或进行性消瘦,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症状之一,有时还是某些肿瘤的首发症状;而且,大多数癌症病人出现此症状时已处于晚期。如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而缓慢,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除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道一般症状外,还有的症状就是进行性消瘦。
另外,食欲下降也常常是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这些病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体温也持续升高,使得蛋白质大量分解,患者会日渐消瘦。胃癌在早期也往往没有特殊症状,但进行性消瘦却很明显,这和胃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有关。
4.心脏类疾病。当心功能不全时,一方面,胃肠道供血不足,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引起食欲不佳;另一方面,胃肠道内血管的淤血会抑制食欲。此外,严重心脏病时,身体会释放一些物质,成为炎症因子,也是造成食欲下降的原因,如严重冠心病导致心衰的患者会因为食欲差和消耗出现极度消瘦;肺心病患者由于胃肠道水肿,食欲下降也很明显,甚至出现腹胀;部分症状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有时出现的唯一不适就是食欲下降。
5.肝胆疾病。肝功能不好,如乙肝病人往往食欲不佳。胰腺肿瘤的患者发病非常隐匿,表现就是莫名的食欲下降和消瘦。这类疾病需要肝功能和肝胆彩超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6.缺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缺锌等导致的食欲下降,在老年人群体中也常见,抽血查微量元素即可诊断。另外,有些老年人喜欢喝浓茶而且常常咀嚼茶叶,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的缺乏,使人食欲不振,体质下降。建议喝茶不能太浓,也不要过量。
7.脑血管病。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都会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从而引起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现象。如果老年人突然很没食欲,加上出现半边手脚无力、呕吐等情况时,家人应高度怀疑脑血管病,及时就医。
警惕这些药物对肠道功能的抑制
1、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就是我们熟悉的鸦片,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阿片类镇痛药是从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产生幸福感。这类药主要包括吗啡、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美沙酮、芬太尼、哌替啶(度冷丁)和曲马多等。
在长期使用这类药中至少有90%的患者会出现便秘。其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局部作用以及中枢抑制作用,减弱便意和排便反射。另一方面兴奋平滑肌,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造成推进性蠕动波减弱或完全消失,肠内容物通过缓慢可使粪便变干,又阻碍了粪便沿结肠前进,造成便秘,甚至顽固性便秘,久之还会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等。
2、治疗精神障碍类药物
近年来,我国出现精神障碍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随着各种治疗药物的广泛使用,随之引起的便秘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有可能造成便秘,如果两种联合用药,发生的比例会更高。常用的药物有吩噻嗪类、氯氮平、氯丙嗪、丁二酸洛沙平、喹硫平、度洛西汀等。
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药物有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是镇静导致活动减少。
3、抗胆碱能药
阿托品我们都很熟悉,当我们吃坏肚子,肚子痛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吃一片阿托品(或654-2)马上就会让疼痛缓解。这我们要知道,痛是因为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而阿托品正好有解痉作用,这就是它的止痛原理。
胆碱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对人体非常有用的物质,它与我们体内的胆碱受体结合后会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如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抗胆碱能药可以先一步与胆碱受体结合,阻止胆碱与胆碱受体结合,这样就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出现上面相反的作用,在胃肠道方面就是平滑肌松弛,蠕动无力,无法排空,出现排便困难。阿托品就是这样一种药。
胆碱受体又分为两种:M和N。M受体又叫毒蕈碱型受体,作用对象是副交感神经,如上面提到的胃肠道。N受体又叫烟碱型受体,作用对象既有交感神经又有副交感神经。此处介绍的主要是能与M受体结合的药物,此类药除了阿托品以外,新斯的明、颠茄、莨菪碱、曼陀罗、莨菪碱、东莨菪碱、唐古特莨菪、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这些药也都可能引发便秘。
4、神经节阻断剂
这类药能选择性地与神经节细胞的N1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断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故又称为神经节阻断药。
这类药主要是一些降压药,代表药有六甲溴铵、美加明、樟磺咪芬等,由于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已不用作高血压长期治疗,仅用作麻醉辅助药发挥控制性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
5、钙离子拮抗剂
主要是一些降压药,这些药在降压的同时,会造成胃肠道平滑肌也扩张,肠蠕动功能下降而造成便秘。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地尔硫卓等。
儿童服用中药的禁忌
1、不宜乱用滋补药品
中药里有不少能对身体起到滋补作用的药材,例如枸杞、人参、灵芝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滋补品,不少家长会用这些药材做成食疗给小朋友吃,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儿童是不宜过量食用这些滋补药材的,因为儿童体内的阴阳较为平衡,大多数小孩都属于平和体质,一旦乱用滋补品就容易伤及脏腑。
2、不用药性猛烈药材
太寒、太热、太苦、太辛中药是不宜让小孩服用的,这是因为小朋友的内脏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五脏六腑都比较娇嫩,如果使用了这些药性猛烈的中药材就容易对身体内部器官造成伤害。药性猛烈的常见药材有薄荷、黄连、茯苓、麝香等。
3、警惕药材里的有毒物质
近些年,有关中药伤肝的新闻并不少,大多数中药材里都含有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对肝脏是会造成伤害的,大人服用了这些含有伤肝物质的药材后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给小孩服用的中药里是否含有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