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 肾气足百病除

中医理论认为 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补肾壮阳≠补性壮阳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跟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牙齿、耳朵都有莫大的关系。而“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

“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水”,指肾脏的阴精。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为人体阴液的根本。《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虚症状为: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睡眠不好,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是目前针对于肾阴虚症状的主要产品,它是宋朝著名的儿科专家钱乙根据张仲景的名方八味肾气丸变化而来。目前国内六味地黄丸已经达到了年销售额10个亿的市场规模,主要品牌有仲景、汇仁、同仁堂、九芝堂、兰州佛慈等。

2、肾阳虚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命门之火”。指肾脏的阳气。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肾阳虚症状为:肢寒、怕冷,面色苍白,阳痿,早泄,精神,舌质淡,舌苔薄,脉迟缓等。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阳萎”、“早泄”等性功能健康问题与肾阳虚有一定的关系。各种补肾产品所谓的“壮阳”就是针对中医理论的肾阳虚。而实际上,传统中医理论里的“补肾壮阳”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中医理论,男女皆可以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字面的补男性的“阳具”。

肾精亏虚怎么补

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脏器。古代医家认为:父母两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后便发育为“肾”,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为今人所说的“遗传基因”)即藏之于肾,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也许从五行学说中推导出(肾属水、主冬、水下行而静;冬则蛰藏),或受启于它因,古医家认为肾有司封藏的功能特点。这具体表现在将“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之精)密固于肾”中而为肾精,使这类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不致于无谓的耗损或流失,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故有“肾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之说。封藏也表现在肾能协助肺的呼吸,使之不过于浅表,吸入之气可纳入肾中,这称作“肾主纳气”。此外,与现代认识相一致,中医理论强调“肾主小便”,小便是由肾中阳气蒸腾体内津液,留下清的,滤出浊的,并将其暂贮于膀胱,阶段性地排出体外来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脏也参与了体内津液的输布,但肺脾等脏的这一功能有赖于肾中阳气的推动,故中医理论中,肾调节并决定着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而有“肾主水”之说。

除上述功能外,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的位置在于腰部,腰部的慢性伤损、疼痛常与肾有关。肾位于五脏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门的病变常也与肾有关,踝膝关节等的某些症状也反映了肾脏的状态。此外,全身的骨、髓、脊髓、头发、齿等都与肾所藏之精密切相关,因为是肾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养骨;充养和滋润脊髓;并上注于脑而为脑髓;充养头发;齿为骨之余;齿亦与肾精息息相关。再者,耳朵与肾有着众多特别紧密的联系,遂有“肾开窍于耳”之说。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失调会干扰气机

中医把精神活动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惊恐。一般的七情变化并不会引起病症。七情之所以能成为精神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外来刺激强烈或持续过久,以及人未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因而导致气机郁阻,使各种心身病症得以发生。七情失调,干扰气机,关系最密切者为肝气及脾、胆、胃间的功能紊乱。

肝主疏泄,肝失条达疏泄,故见精神抑郁。肝气久郁不解,失却柔顺之性则易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以胸闷善太息。

肝气郁滞,胸胁乳房及少腹等处为厥阴肝经所循行,这些部位则出现胀痛,流窜不定,且精神抑郁易怒。

肝克脾土,脾失健运,因此食欲不振。肝脾不调,妨碍健运消化,出现食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亦可出现口苦泛酸、恶心呕吐、饮食不化、腹胀。再者,肝脾不调可致腹痛、泄泻、便秘。

肾虚要吃什么食物补 常见的补肾食材

中医理论认为,山药药性平,不温不燥,可以补脾胃、益肺肾。《本草经读》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无论是阴虚火旺还是肾气不固、虚弱羸瘦、记忆减退、过劳或疾病后体虚,吃山药,豆可以强壮身体,增强体质。

黑芝麻可以补肝肾、润五脏,可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大便燥结、病后体虚,须发早白以及腰膝酸软、遗精等病症,也可以作为肾虚人群抗衰延年的日常保健品。

枸杞子不寒不燥,不滞不腻,滋补作用强却不恋邪,自古就被用来补肾强身,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对于肾阴虚、精血不足所引起的的头晕目眩、久咳虚喘、腰膝酸软、遗精遗尿、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艾灸有特别多的美容功效

艾灸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艾灸能美容,艾灸美容的功效有很多,比如,艾灸具有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功效,可以祛除皱纹,祛除色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美容的功效以及常用的穴位!

艾草被中医称为百草之王,拥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又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对症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是给女性整个身体“做美容”。

艾灸美容的功效

皱纹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下关、神阙、阿是穴。

色斑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致生斑。”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暗疮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其他原因致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艾灸取穴:曲池、合谷。

瘦身

除去遗传因素等,中医理论认为,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湿,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所以除了控制食量、多运动外,内调也是瘦身美体的关键。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合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

艾灸美容是一个天然绿色的美容方法,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美容的功效,想要美容养颜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理

骨质疏松病因复杂,中医中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疾病名称,根据其临床症状,骨质疏松属于中医中骨痹、骨痿、虚劳等范畴,其中医发病机理如下。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以养骨,故骨及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肾气的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髓弱骨枯。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不断得以补充。

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也可造成骨骼失养。肝藏血,主筋,筋束骨,筋骨相连,且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肾虚肝亦虚,若肾精不足,肝血亏损,则骨髓失其充养,筋脉濡养不足。老者之气血衰,老年人元气渐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而致血瘀,这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也可兼有肝脾亏虚、气虚血瘀。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以肾虚为主的几种基本证候类型: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吃饭出汗是肾虚吗

不是,中医理论认为肾虚是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阳虚表现为寒症,主要概括了有四肢发冷、畏寒的表现,肾阴虚表现为热证概括了燥热、腰酸、盗汗、耳鸣、头晕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医学理论中的肾并不是我们真正解剖学意义上的肾,即中医理论中的肾是古人理论模型中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指实体器官的肾。所谓的肾虚也只是一个模糊的传统说法,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只是简单的对症状进行的主观猜想,并没有真正找到病因,如果真有不适,建议正规医院就诊。

冬季如何补肾的妙招

1、定时饮水水是生命之源,人体若是水液不足,可能会引起浊毒的留滞,从而加重肾的负担。所以,定时饮水是非常重要的养肾方法。

2、少吃盐现代人口味偏重,喜欢吃盐味过重的食物,摄入盐份太多,肾脏就会有负担,盐中的钠成分会导致水份排出不顺畅,更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所以MM们要少吃盐味过重的食物。

3、用温水刷牙和漱口

冬天用温水刷牙和漱口,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中医认为牙齿不好,说明肾已经虚亏了。

4、拉拉耳垂

如果说拉耳朵也可以补肾,你肯定当笑话啦,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医里有讲,“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肾气足,听觉就敏锐;肾气虚,听力也会受到影响。同样,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锻炼,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开会的时候拉拉耳朵,工作补肾两不误哦。

5、少喝饮料

饮料中含有咖啡因,会导致血压的上升,这样就会伤害你的肾脏。应该少喝饮料,多喝水,让体内排出毒素,你的肾就会更加健康。

6、枸杞最能补肾

最强效的补肾食物当属枸杞。中医理论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

中医教你不花钱的14种补肾方法

养肾是养生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出现肾虚的人,中医认为“肾气足,百病除”,我们日常就要注意养肾护肾,养肾不是说一定要吃些名贵的补肾品,其实,不花钱也可以养好肾,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不花钱的养肾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肾辖五脏(心、肝、脾、肺、肾)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1、搓腰眼

“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每次便后,用搓热反双手搓肾脏36次,你会感到腰部发热。

2、外劳宫补肾法

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3、小指头提水法

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

4、左腿架于右脚脖子。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5、泡脚按摩穴位。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6、逆时针走路法。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肾亏、肾衰之疾患。

7、按摩肾腧位置。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8、按摩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无副作用的VIAGRA或伟嫂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肾虚、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增强记忆力、改善听力及视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9、按摩关元穴(即丹田,位于脐下四横指处)

经常用手指点压、按摩刺激,具有培补元气、调气和血、益肾健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腹痛、腹泻、便秘、阳痿、遗尿、头晕、失眠、痛经等症。

功能: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可治疗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性欲减退、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寿。

10、念“吹、呵、嘘、呼、唏、斯”增强肾心肝脾三焦肺的功能

发“吹”音:“吹”与肾相应,肾属水,故有滋养肾水的功效;心脏对应的是“呵”音,肝脏对应的是“嘘”的音,脾对应的是“呼”音,三焦对应的是“唏”的音;肺对应的是“斯”的音。

反复做6—9遍,发音的时间长一些,次数多一些。

11、健脾通胃肠气保健法

双手重叠,顺时针绕肚脐揉腹,以通为主,可促进胃肠气通畅,逆时针绕肚脐揉腹,则以补为主,可起到健脾作用,便秘患者,多顺时针揉,脾虚者,则加逆时针揉,每次300~500下,每天1~2次。

12、有事无事“大拇指按在无名指根部”,包括睡觉,魂魄定位。

13、坚持体育锻炼

“肾主骨,骨为肾之余”,体育锻炼可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不错的锻炼项目。

14、按摩耳朵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1)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3)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4)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5)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6)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7)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8)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14种的补肾方法,这些方法都只要动动手、动动脚,很简单吧!想要养肾的人就可以试试上面的方法。

肾功能强的人有哪些主要特征

1、听力好

中医理论认为,耳朵的听觉和肾气的兴衰密切相关。直白说,肾气足,耳朵的听力就好。

如果出现耳鸣、心烦、听力下降的症状时,也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

2、头发

肾藏精,其华在发,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是,血液的营养的根本还是在肾。如果肾脏功能不好,头发就会失去光泽,可能脱发,头发花白。

3、骨骼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肾气衰败会出现骨质疏松、腰酸背痛,甚至牙齿出现松动。

4、皮肤好

肾不好的人,特别容易显老。一方面是血液滋养不够,一方面是内分泌失调,根本都源于肾气衰退。

除此之外,肾脏作为代谢水分的器官。如果肾出现问题,水分不能及时的代谢出去。人就容易水肿,尤其是早上,会出现面部浮肿、眼皮浮肿的情况。

经常喝水,有利于将代谢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也可以每天2g蒲公英泡水,蒲公英别名“尿床草”,利尿作用很强,可以促进肾脏排毒。不仅如此,蒲公英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蒲公英,或者用它泡水喝,有助于消灭细菌,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见的补肾误区

误区一:不分肾阴虚、肾阳虚,乱补一气

西药中一种药适用于多个体质的人,但是中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因人而异。肾虚又主要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分型不同,治疗的原则也不同。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针对肾阳虚的,对于肾阴虚的人来讲,吃了不仅没有作用,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经典的六味地黄丸,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

误区二:肾虚是男人的专利

通常男性更注重补肾,其实,肾虚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女性也有可能遭遇。中医认为虚的本质就是衰老。久劳伤肾的“肾虚”之人衰老速度较快。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老年人多见肾虚症。说到这里,就明白了:肾为先天之本,肾虚的人生理年龄迅速增大,提早出现更年期症状。“肾虚”女性会早早表现出闭经、性欲低下、烦躁、焦虑、多疑等更年期症状。

误区三:黑眼圈是肾虚表现

很多文章说黑眼圈是肾虚的表现,其实,单纯眼圈黑不是病态,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眼睑(眼皮)及其周围组织很薄,如劳累、失眠后,眼睑长时间收缩,能引起结缔组织血管充血,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所以眼圈发黑。黑眼圈用不着担惊害怕、乱吃补药,只要精神愉快,多活动锻炼身体,充足睡眠,少则35 天,多则12周,黑眼圈随后也就消失了。

误区四:耳鸣是“肾虚”惹的祸

肾开窍于耳,肾与耳有较密切的相关性,所以很多人一出现耳鸣不分缘由动辄从肾论治,总以六味地黄补肾为主,但见效只十之一二。耳虽为肾窍,但临床治疗耳鸣不能仅仅责之于肾,应从心肝脾肺肾多方论治。中医看来,“耳者宗脉之所聚”,耳鸣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状况十分密切,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因此治时也离不开对全身脏腑经络的调节。

误区五:将肾虚与肾衰混为一谈。

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肾虚是中医的说法,基本上是根据患者的症状的病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辨证的。而肾炎、肾衰是西医的诊断,而且是要做客观的尿液检查化验,发现了蛋白尿和镜下血尿等才可能诊断,故两者不能等同。当然,他们有时有点联系,有些交叉性,就是说有所谓肾虚症状的人不见得有肾炎,而无肾虚症状的人不见得就没有肾炎。

误区六:肾虚就是肾出了问题

每个人都会出现肾虚,一听说是肾虚,就如临大敌,以为自己得了大病,性能力肯定也是不行了。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肾虚几乎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阶段,是人衰老过程中一个必然现象。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肾辖五脏(心、肝、脾、肺、肾)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及调理方法

肾虚可以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及阴阳两虚,不同类型的肾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调理方法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那么,什么是肾阴虚、什么是肾阳虚呢?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中医理论认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阴与肾阳的概念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水,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

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冬季为什么要养肾

中医理论认为,肾脏对应五行中的水,是水脏,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而冬季为水运,水在天为寒,在脏为肾,寒冷与肾脏相对应,最容易耗伤肾的阳气,也就是说,在冬季肾脏是最人体最脆弱的一环,所以冬季要尤其注意养肾。

此外,中医认为肾主骨,骨为肾之余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如果冬季不注意保护肾脏可能容易惹上以下疾病: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肾阳虚

一种是先天不足。表现为耳垂枯小,从小怕冷,手脚冬天凉,重者夏天也凉。女性月经期间经血色黑,有血块,重者痛经。

另一种是先天肾气足,到了一定年龄段时肾阳虚,如《黄帝内经》讲的:男四十岁,女三十五岁,肾气渐衰。

肾阳虚者多数面色青白,怕冷畏寒。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

①少年时期,除上面所述各类症状外,因肾虚不纳肺气,肺不主皮毛而生粉刺因肾不通脑而疲倦、智力下降;因肾不主骨,影响发育。

②女性35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的,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40岁以后,有人会小便失禁,有人过早进入更年期。

③男性40岁以后,性功能急剧减退;60岁以后,易患前列腺炎或增生。

④男女肾阳虚者的共同性症状:牙齿寒痛,腿肿、脚肿;风湿;脱发;腰痛;骨质增生;泌尿系统炎症、尿急、尿频;耳鸣、耳聋;精神恐惧,睡眠不实或因命门火衰不生脾胃土而凌晨腹泻。

升阳是针对肾处于北方冬天的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南方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人体双肾的阳气由命门补充到脊椎中的骨髓,由下至上直通大脑,人体四肢百骸方能通畅。故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代。”

只要腰背酸痛或板结等,均为阳虚。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阳气要足,阳气足后背爽,百病渐退。

相关推荐

女人阴虚的症状有哪些

1.脸上会出现黄褐斑:肾阴不足,不能滋润肌肤,常在颧部出现蝶形的消淡黄、黄褐或淡黑色斑块,边界清楚,而且经常伴有月经不调。 2.黑眼圈:中医理论中黑色代表肾,眼圈黑就表示有肾虚,而且不仅肾虚,许多其他的器有病,日积夜累就会引响到肾的正常工作,体虚则脾乏这也会慢慢形成黑眼圈。 3.月经不调:中医认为肾气充盛才能使气血和调。冲脉任脉功能正常才能使月经周期正常循环,因此肾气不足是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原因。肾虚引起者常伴有头晕体虚、腰腿发软,小腹胀痛等症状。 4.腰酸痛: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可反应为腰酸痛

肾虚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肾虚症状

肾气不足,不能泫润肌肤,常在颧部出现蝶形的淡黄,黄褐或淡黑色斑块,边界清楚,而且经常伴有月经不调。 中医理论中黑色代表肾,眼圈黑就表示有肾虚。而且不仅是肾虚,许多其他器官有病,时间长了都会积累到肾,就是我们常说的“久病及肾”都会表现出黑眼圈。 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全靠阳气鼓动,如肾阳不足,不能湿煦身体,就会出现怕冷。 中医认为肾气充盛才能使气血和调,冲脉任脉功能正常才能使月经周期正常循环,因此肾气不足是月经不调的一个重要因素。肾虚引起者常伴有头晕体虚,腰腿发软,小腹胀。 肾阳不足,不能摄精成孕,

女性六种症状表明自己肾虚

更年期症状提前 女性在50岁左右出现更年期,而“肾虚”女性则早早表现出闭经、性欲低下、烦躁、焦虑、多疑等更年期症状。要改变这种状态,休息非常重要,当然还应该多运动,如打太极拳。这项运动以腰部为枢纽,因为,肾位于腰部,所以非常适合肾虚者。 面色无华、眼睑浮肿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虚则水液代谢不利,导致水肿,而眼睑是最容易被发现的部位。黑眼圈、面色苍白无光则是由于肾虚导致了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睡前少喝水,做强肾操。具体方法是:两足平行,足距同肩宽,目光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裤缝,手指自

老人需按年龄调适睡眠时间

为此,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宜按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年龄差异适度安排。生理学研究认为,在通常状况下, 60~70岁者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10 个小时 70~80岁者每天睡眠时间应不低于10~11个小时 80~90岁的老人每天睡眠时间需保证在11~12个小时(每上升一个年龄组档次,其睡眠时间递增1个小时为宜)。倘若一昼夜睡眠不足,次日应采取午睡的方式补救,以满足老年人睡眠时间的基础生理需要。 老年人也不可恋床而嗜睡,中医理论认为,“久卧伤气”,故主张“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久卧多睡则

阳痿早泄是不是肾虚呢

1、阳痿早泄多伴有肾虚。阳痿早泄从中医临床有多种分型,肾虚只是其中一种。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成精,阳痿或早泄是由于肾藏精的功能减弱,不能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需要精微物质,导致性生活时间短或者无法正常勃起。同时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对生殖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阳痿早泄都是以虚症为多见,与肾虚有直接的关系。 2、肾虚易导致早泄阳痿。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及生理运动之原动力。如果劳倦淫欲过度,久病伤精,则会出现肾虚表现。肾虚不一定是阳痿,也不一定是早泄,但是肾虚会导致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温

肾虚和阳痿有哪些关系

1、阳痿早泄多伴有肾虚 阳痿早泄从中医临床有多种分型,肾虚只是其中一种。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成精,阳痿或早泄是由于肾藏精的功能减弱,不能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需要精微物质,导致性生活时间短或者无法正常勃起。同时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对生殖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阳痿早泄都是以虚症为多见,与肾虚有直接的关系。 2、肾虚易导致早泄阳痿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及生理运动之原动力。如果劳倦淫欲过度,久病伤精,则会出现肾虚表现。肾虚不一定是阳痿,也不一定是早泄,但是肾虚会导致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女人肾虚有什么症状表现

1、女性患者外在肾虚的症状表现:黄褐斑,肾气不足,不能泫润肌肤,常在颧部出现蝶形的淡黄,黄褐或淡黑色斑块,边界清楚,而且经常伴有月经不调; 黑眼圈,中医理论中黑色代表肾,眼圈黑就表示有肾虚。 而且不仅是肾虚,许多其他器官有病,时间长了都会积累到肾,就是我们常说的“久病及肾”都会表现出黑眼圈;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生命活动全靠阳气鼓动,如肾阳不足,不能湿煦身体,就会出现怕冷。 2、女性患者内在肾虚的症状表现:月经不调,中医认为肾气充盛才能使气血和调,冲脉任脉功能正常才能使月经周期正常循环,因此,肾气不足是月

枸杞和西洋参能壮阳吗

有一定作用。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枸杞子含多种营养成分,有改善免疫力,调节血脂、血糖,保护生殖系统,保肝,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中医认为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西洋参为珍贵的滋补药材,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含人参皂甙、挥发油、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增强中枢神经,消疲劳、增强记忆力和增强体力。西洋参和枸杞有一定的壮阳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

如何缓解女性肾虚症状

面色无华、眼睑浮肿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虚则水液代谢不利,导致水肿,而眼睑是最容易被发现的部位。黑眼圈、面色苍白无光则是由于肾虚导致了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睡前少喝水,做强肾操。具体方法是:两足平行,足距同肩宽,目光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裤缝,手指自然张开,脚跟提起,连续呼吸9次不落地。 怕冷 中医理论认为肾阳不足即生寒。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选择羊肉、狗肉、牛肉、韭菜、辣椒、葱、姜、龙眼等温补肾阳的食物,这些东西都是处于阳虚状态的肾的最爱。 烦躁、失眠、多梦 肾阴虚则虚火内扰,让人烦躁,

女人吃什么美容养颜 花生

中医理论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这在中医上讲叫“补气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