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需警惕心包填塞
心包炎需警惕心包填塞
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作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穿刺部位有:
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约1-2厘米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
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
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有使用 “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心包炎的表现
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
1.急性心包炎
由原发疾病引起,如结核可有午后潮热、盗汗。化脓性心包炎可有寒战、高热、大汗等。心包本身炎症可见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急性心包炎早期和心包积液吸收后期在心前区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心包积液量超过300ml心尖搏动可消失。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可发生休克。心脏舒张受限,使静脉压增高可产生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奇脉等。
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多数是结核性,其次是化脓性。急性心包炎后经过2~8个月可有明显心包缩窄征象。急性心包炎后一年内出现为急性缩窄性心包炎,一年以上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怒张、肝大、大量腹水和下肢水肿、奇脉等。
心包炎的简介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
心包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心包炎常见并发症
放射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真菌性心包炎、细菌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急性特发性心包炎、小儿结核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二、心包炎并发病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心包炎分为早期发生的心包炎、Dressler综合征和心室游离壁破裂所致叁个类型:
1、早期发生的心包炎:GISSI 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溶栓治疗使心包炎发生率由12%降至6.7%,治疗开始越早,心包炎发生率越低。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干性心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心包积液则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的出现亦表明梗死面积较大。有几个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为自限性,不会发展为心包填塞,但Figueras 报道l473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92 例合并中等量心包积液(>10mm),其中的60 例出现心包填塞,38 例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而死亡。多变量分析表明,早期少量心包积液和年龄大于60 岁为晚期中等量积液和心包填塞的独立预测因子。据报道,个别病例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发展成心包缩窄。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者住院病死率并不高于无此并发症者,但长期预后可能较差。Widimsky 报道一组随访3 年的资料,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心力衰竭和病死率为49%,无心包炎者为16%(P≤0.01),单独病死率前者偏高(15%∶8%),但无显着性差异。
2、Dressler 综合征:通常于心肌梗死1 周至半个月后发生,发病率1%~3%。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有关,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者更易发生。Dressler 综合征罕有发生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者,个别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次。
3、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是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50%发生往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可突然发生昏迷、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绝大多数抢救难以成功,预后极差,占心肌梗死死亡者的5%~10%,患者多为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为透壁性,缺乏侧支循环。使用类固醇激素、不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高血压未控制、过早的体力劳动和应用抗凝剂等都是可能的诱因。少数患者破裂口很小,形成假性室壁瘤,此类患者及早手术,存活率可达48.5%,若延迟手术,假性室壁瘤可进一步扩张破裂,血液进入心包腔,造成心脏压塞和死亡。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二、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三、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心包炎的饮食注意事项分析
首先,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心包炎。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引发的病变,心包炎患者常感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会发生休克。心包炎患者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心包炎疾病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是致命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心包炎患者的饮食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可以控制住心包炎患者病情的恶化的。心包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饮食对身体治疗的重要性。科学的饮食调理对于心包炎疾病的治疗有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包炎患者临床上主要可以分为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令心包炎患者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心包炎患者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要给予心包炎患者易消化的饮食
易消化的食物主要有青菜,豆腐,绿豆粥,鲜奶,各类蛋,鱼,瓜类,像冬瓜,丝瓜,苦瓜,水瓜,黄瓜,还有西红柿,白菜之类的等等。助消化的食物肯定易消化,如山楂,箩卜,汤菜等。
第二、要给予心包炎患者高热量的饮食
高热量饮食是在平常饮食基础上,另外供给心包炎患者高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以增加热量。一般心包炎患者在三餐基本饭食以外,可在上、下午或晚间各加点心一次。有条件的心包炎患者可采用牛乳、豆浆、藕粉等甜食,另加蛋糕、面包、饼干之类。
第三、要给予心包炎患者高蛋白的饮食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分为豆类、山产类、动物内脏、肉类、家禽类、水产类、蛋类等。一般来说,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煮熟的肉约含有六十克到七十克的蛋白质,一大杯牛奶约有十六克到二十克,半杯的各式豆类约含有十二克到十六克。所以心包炎患者一天吃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肉,喝两大杯牛奶,一些豆子,加上少量来自于蔬菜水果和饭,就可得到大约一百二十克到一百四十克的蛋白质,足够一个体重六十公斤的长跑选手所需。若是心包炎患者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多喝一杯牛奶,或是酌量多吃些肉类,就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
另外,专家指出,如果患者的心包炎伴有水肿的还应给予低盐的饮食。总而言之,心包炎患者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还要积极控制结核病的流行,能显著减少相关的心包炎发病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冠脉再灌注治疗,能减少梗死面积和心包炎发生率,积极治疗各种肾脏疾病,防止发展成终末型肾病是减少尿毒症性心包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种疾病一旦出现急性心包炎,尚无有效措施预防,其发展最终成为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了。
急性心包炎患者护理计划
【一般护理】
1)急性心包炎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因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病情。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出现心包填塞的病人往往采取强迫前倾坐位,应给病人提供可趴俯的床尾小桌,并加床挡保护病人,以防坠床。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索、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有水肿,应限制钠盐摄入。
【心理护理】
1)病人气急发生后,常常精神紧张,甚至是恐惧心理,陪护人员应守护在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取得病人的配合。
2)在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通过讲解此项治疗的意义、过程、术中配合事项等,减轻恐惧不安情绪。护士可在手术中陪伴病人,给予支持、安慰。
【病情观察】
1)注意胸痛及心前区疼痛,若症状明显,应及时通知医师,按医嘱给予镇痛剂或镇静剂。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疼痛发展快者一般为化脓性心包炎,慢者大都为结核性、肿瘤和非特异性;疼痛较剧烈者多为急性非特异性和化脓性心包炎。如在深吸气、咳嗽、变换体位时疼痛,系心包炎累及胸膜引起。局部可放置冰袋,减少咳嗽和变换体位以使疼痛减轻。干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可取左侧卧位,减少胸膜摩擦,减轻疼痛。
2)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心率、面色等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紫绀、血压下降、刺激性干咳、心动过速、脉压小、颈静脉怒张加重、静脉压持续上升等心包填塞的症状,应立即帮助病人取坐位,身躯前俯,并及时通知医师,备好心包穿刺用品,协助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如不能缓解症状,应考虑心包切开引流。
心包疾病的治疗
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炎(化脓性和缩窄性)、心包囊肿和心包肿瘤。最常见的为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而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吕志前
1.急性心包炎
(1)急性心包炎的临床症状
可以由多种致病因子所引起,常常是全身性疾患的一部分,或由临近组织的炎症
蔓延而成。可以有心前区痛、有压迫感、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急性心包炎的诊断
①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心界增大、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脉压差变小、肝大、腹水及下肢肿胀等。急性心包炎早期可以在心尖部听到心包摩擦音。这是由于心包脏层和壁层变得粗糙后摩擦引起。②胸片可见心脏影像呈烧瓶状,心脏影扩大。③心电图检查表现为低电压与窦性心动过速等。④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及心脏受压征象。
(3)急性心包炎的治疗
当炎症侵入心包膜脏层内,可以引起心肌炎性变,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浆液渗出,
浆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引起化脓。当心包腔内渗液增快,心包内张力明显增高时,临床上可有心包填塞征象。如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炎症消退;反之病程迁延,心包腔内纤维蛋白沉积,肉芽组织形成和机化,纤维瘢痕组织束缚心脏,导致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治疗应以引流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同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输血、血浆、高蛋白饮食和高维生素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临床症状
多继发于急性心包炎,主要为结核性心包炎或化脓性心包炎急性期未能得到很好
的治疗。由于形成坚厚的斑痕组织,心包明显增厚,主要防碍心脏的舒张功能,影响心脏回心血量,导致腹水、肝肿大、呼吸困难等。
(2)诊断
① 有过发热、胸痛等急性心包炎病史。②体检发现腹水、肝大、颈静脉怒张、
脉压差小、心音遥远等。③心电图示低电压和异常Q波。④超声心动图示心脏舒张功能明显受限,心包增厚,钙化,可以确诊。
(3)治疗
应及早采取心包剥离术治疗,否则,心肌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造成萎缩或废用。
心包炎患者要警惕心包填塞的发生
心包填塞
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作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穿刺部位有:
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约1-2厘米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
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
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有使用“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心包炎的临床症状有什么
发热和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典型的胸痛发作时可以放射到左肩,有时可向左上肢放射。这种疼痛常与心肌梗死的疼痛相似,不过疼痛可在平卧、咳嗽甚至深呼吸时加重。心包炎可导致发生心包填塞。心包填塞可以致死。
1、胸痛:常出现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至肩部、背部、颈部等,吸气、咳嗽和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患者常被迫采取坐位前倾姿势以减轻疼痛。
2、呼吸困难:是心包渗液时最突出的症状。
3、其他症状:发热、干咳、嘶哑等。
于急性心包炎后,当心包渗液消失,心影缩小,肺部无充血,而全身水肿、静脉充盈、静脉压增高、肝大、腹水等持续存在,提示已发展为慢性心包炎。其症状包括:
1、呼吸困难,与肺淤血、胸腔积液、腹水等有关。
2、食欲不振、腹胀等,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3、乏力、心悸等提示心排血量下降。
4、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及下肢水肿是常见的体征。静脉压常显著升高。
5、心浊音界正常或轻度增大,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低。半数以上患者可听到心包叩击音。⑥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变小,约1/3的患者可出现奇脉。
心包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心包炎分为早期发生的心包炎、Dressler综合征和心室游离壁破裂所致叁个类型:
1.早期发生的心包炎
GISSI 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溶栓治疗使心包炎发生率由12%降至6.7%,治疗开始越早,心包炎发生率越低。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干性心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心包积液则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的出现亦表明梗死面积较大。有几个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为自限性,不会发展为心包填塞,但Figueras 报道l473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92 例合并中等量心包积液(>10mm),其中的60 例出现心包填塞,38 例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而死亡。多变量分析表明,早期少量心包积液和年龄大于60 岁为晚期中等量积液和心包填塞的独立预测因子。据报道,个别病例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发展成心包缩窄。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者住院病死率并不高于无此并发症者,但长期预后可能较差。Widimsky 报道一组随访3 年的资料,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心力衰竭和病死率为49%,无心包炎者为16%(P≤0.01),单独病死率前者偏高(15%∶8%),但无显着性差异。
2.Dressler 综合征
通常于心肌梗死1 周至半个月后发生,发病率1%~3%。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有关,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者更易发生。Dressler 综合征罕有发生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者,个别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次。
3.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
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是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50%发生往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可突然发生昏迷、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绝大多数抢救难以成功,预后极差,占心肌梗死死亡者的5%~10%,患者多为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为透壁性,缺乏侧支循环。使用类固醇激素、不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高血压未控制、过早的体力劳动和应用抗凝剂等都是可能的诱因。少数患者破裂口很小,形成假性室壁瘤,此类患者及早手术,存活率可达48.5%,若延迟手术,假性室壁瘤可进一步扩张破裂,血液进入心包腔,造成心脏压塞和死亡。
化脓性心包炎的病因
化脓性心包炎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导致的,早期为心包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积,可侵犯心肌引起心肌表面化脓性炎症。心包内渗出液含多形核白细胞,呈米渣汁或脓血样,渗出多且速度快时,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在急性发病期治疗得当,可炎症消退而愈,否则病情迁延可转为慢性心包炎。病因如下:
1.可由外伤所致心包直接污染发病。
2.继发于皮肤、软组织、骨髓等急性感染所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3.有部分继发于膈下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常见。
细菌性心包炎并发症
本病易出现心包压塞,心包缩窄和假性心室壁瘤等并发症。
1.心包填塞 细菌性心包炎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后转为化脓性浆液;同时可由于假性室壁瘤瘤腔的进行性扩大以至破裂,形成心包压塞。
2.假性室壁瘤 细菌性心包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性心包炎如脓液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清除,化脓性炎症进一步侵犯心肌组织,造成心肌组织坏死,坏死的心肌在左心室高压血流的冲击下破裂,血液渗漏至心包腔,形成血肿及被粘连,纤维化的心包包裹,形成假性室壁瘤,假性室壁瘤多见于左心室,偶见左心房。
3.缩窄性心包炎 细菌性心包炎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后转为化脓性,随着病程的进展,炎症可使渗液脓稠,机化导致心包粘连,使心包腔间隙消失,心包增厚或钙化,极易发展成为缩窄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检查:
一、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与否,视病因而定,化脓性心包炎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X线检查:成人心包积液少于300ml时,X线征象不多,难以发现,积液300-500ml或更多时,心脏阴影才出现普遍性的向两侧扩大,心影形态可因体位不同而改变。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当心包积液量超过50ml时,M型超声心动图即显示在心室收缩时,左心室后壁与后心包壁层间有液性暗区。
四、心电图检查:急性心包炎时,由于炎症常波及心外膜下心肌,而出现广泛的心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典型者早期,除AVR导联外。
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强支持疗法。
二、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30mg,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三、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心包炎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急性心包炎是很严重的一种,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加的注意急性心包炎,特别是对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大家是一定多加的健康下,还有就是我们在治疗之前该做哪种的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请问心包炎会遗传吗
一般来说心包炎是不遗传的,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