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漏患者应采取何种体位
脑脊液漏患者应采取何种体位
取头高位,卧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3〜5 曰,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
头部创伤后怎么办
头部是我们身体最坚硬的部位,那么头部创伤后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有什么应急的常识,在我们头部创伤之后能够有效的护理好伤口,是伤害降低到最低。
头部创伤可能会导致头皮撕裂、脑震荡、头颅骨骨折及脑部受创。若医护人员知道伤者受伤的原因(如交通意外、跌伤、运动受伤或工业意外等),会有助判断其伤势。
在头部创伤后,根据病情不得不同采取不同的把法 :1.体位,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体位。颅内高压者可采用头高位(15°~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减轻脑水肿。急性期患者意识不清并伴有呕吐或舌后坠者,应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以利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外引流;休克者宜采用平卧位;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应避免头低位,采用半卧位常能明显减轻脑脊液漏; 2.营养支持 昏迷2~3日者,根据生命体征插胃管,鼻饲。若后组脑神经麻痹,舌咽神经麻痹,表现为吞咽障碍,应严格禁食3~5日;3.心理护理 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导致颅内压升高。
所以头部创伤后我们应该立即送到医院,但是在发生事故的同时,也要保护现场,这有助于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情,头部创伤后怎么办?大家知道了吗。
颅压低症状的原因
(一)脑体积减少失水或恶病质状态如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脑脊液生成减少、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脑萎缩等。(二)脑脊液减少1. 脑脊液漏出:腰穿或脊膜术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械的紊乱,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或颅底骨折形成脑脊液外漏和局部脑脉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脊膜膨出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2. 其他:有报道巴比妥类慢性中毒可出现低颅压综合症。颅内低压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一)体积减小失水或恶病质状态:此时颅内低压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形成:①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②脑脊液生成减小;③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因而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二)脑脊液减少1. 脑脊液漏出:腰穿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连续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脑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枢的紊乱,可以产生低颅压。2. 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和局部脉络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引起颅内低压,常伴有意识障碍。此外脑外伤可致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继后,在绒毛基质纤维化阶段则出现颅内低压,因此脑外伤后的低颅压综合症往往是脑外伤后期的主要症状之一。3. 感染或感染变态反庆性慢性软脑膜炎和脑脉络膜室管膜炎:由于患者脑室脉络丛绒毛基质发生纤维化,脉络丛上层常萎缩在绒毛基质中,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增生,胶原纤维和绑毛小动脉发生透明性变,因而绒毛小动脉管腔常狭窄或闭塞,绒毛血管之外有纤维被膜形成。由于上述病理改变使脑脊液的生成减少而造成颅内低压。4. 中毒:有报道慢性巴比妥类中毒出现了低颅压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不明。5. 原发性颅内低压:原发性低颅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甚明确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脉络丛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度、神经根解剖异常、脉络丛血管痉挛、下丘脑功能紊乱等。6. 休克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休克状态都可减少脑血流量,从而造成脑脊液压力降低。(三)脑血管床的体积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时,脑血管床体积就减少,颅内压显著降低,患者常有精神迟钝。这是由于脑血循环比较快地受到抑制或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吸入二氧化碳后,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则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加,病情显著改善。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是: (1)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摇高20°〜30°,卧向患侧,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孔处,以利贴附。早期抗感染治疗,避免过度脱水,保持排便通畅,每日清洁鼻腔或耳道,嘱伤员不要用力咳嗽,擤鼻涕,以防逆行感染。一般2周基本愈合。 (2)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经2周以上保守治疗脑脊液漏仍不消失的难治性脑脊液漏可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 (3) 手术疗法脑脊液漏经4周以上不能自愈者应考虑行开颅手术修补。
哪些人适合接种肺炎疫苗
什么样的人适宜接种肺炎疫苗
我国对23效价肺炎球菌疫苗使用的建议,还是以高危人群接种为主,包括:
●65岁以上老年人。
●免疫功能正常,但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肺病、糖尿病、肝硬化)者。
●免疫功能减弱者:脾切除或脾功能不全、镰状细胞病、何杰金病(霍奇金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和器官移植者。
●无症状和有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脑脊液漏患者。
●特殊人群:在感染肺炎球菌或出现其并发症的高危环境中居住者或工作人员(如长期住院的老年人、福利机构人员等)。
可以看出,肺炎疫苗接种最主要的对象是老年人。因为人进入老年期之后,机体各种功能包括免疫功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即使注意保健、锻炼、营养等,但逐渐衰老无法改变,因此老年人患肺炎的机会相对要多,并且患肺炎的老年人发生危险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所以,注意预防是很重要的。
外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哪几种情况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由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底部脑脊液漏可分为鼻漏、耳漏、眼漏三种,前二者多见。 (1) 鼻漏:多由于筛板骨折、额窦后壁骨折引起,少数由于蝶窦骨折引起。偶有岩骨骨折,鼓膜未破,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 (2) 耳漏:多见于岩骨鼓室盖部骨折所致,硬脑膜裂口可在颅中窝底或颅后窝,前者多见。多伴鼓膜破裂,脑脊液经中耳自外耳道流出。 (3) 眼漏:多见于眶顶的穿通伤或眶顶粉碎骨折刺破硬脑膜伴有眶内及眼睑裂伤者。
脊柱裂护理
1 脑脊液漏:本组发生术后脑脊液漏2例,采用俯卧位,避免伤口受压,使引梳通畅,及时更换敷料,加强抗炎,减轻感染,严密观察并记录外漏液色、量、性状,补液以促进脑脊液生成。1例经再次修补术后治愈,1例采用保守治疗,经精心护理,脑脊液外漏逐渐减少而自愈。
2 伤口感染: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及时换药,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作细菌培养,子敏感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良好。
3脑膜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高热、抽搐、呕吐等异常或囱门未闭者出现囱门膨出,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4功能锻炼: 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较快。有下肢瘫痪者,术后 2.-3日起,可被动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并逐步增加活动量,须持续进行。随诊一年,患儿双下肢能活动白如,排便功能均己恢复。
颅底骨折会引发什么疾病
1.颅前窝骨折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
2.颅中窝骨着横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对颅神经的损伤;而纵形骨折则往往造成传导性耳聋;皆可造成脑脊液鼻漏和鼓室积血。如血管破裂、脑或颅神经损伤,脑膜撕裂等,则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引起颅内血肿、神经功能受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
颅底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其治疗原则为:(1) 单纯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头高位,全身抗感染治疗。(2) 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3) 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做开颅手术修补漏孔。(4) 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颅底骨折的治疗
颅底骨折本身需不要特殊处理,治疗重点应针对颅底骨折引起脑脊液漏、大量鼻出血、颅内高压和颈椎骨折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1.一般治疗
合并脑脊液漏者患者应取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保持口鼻咽部和外耳道清洁,切忌盲目堵塞漏出的脑脊液,并积极预防感染。
2.手术闭瘘
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4周以上不愈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闭合瘘口,手术的关键在于明确瘘口所在。内镜直视下检查和核素追踪扫描均有帮助,CT脑池造影(CTC)对发现漏口有重要价值。
3.止血
颅中窝底骨折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或伴假性动脉瘤时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应立即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血液,保证通气正常;压迫患侧颈总动脉,填塞鼻腔或鼻后孔止血,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出血控制后立即采取血管内可脱球囊或弹簧圈栓塞治疗来封闭瘘处口,对瘘口较小或动脉途径效果不佳者还可考虑静脉途径栓塞。
4.降颅压
颅内高压应积极降低颅压,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术,尤其是后颅窝骨折合并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者。
5.颈椎修复
颈椎损伤应注意颈椎的稳定性,必要时行颅骨牵引、颈椎固定或手术。
脑脊液漏有哪些护理方法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有脑脊液漏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3、有脑脊液漏者按无菌伤口处理,头部要垫无菌小巾和无菌棉垫,并随时更换。
4、指导病人正确卧位,以利于脑脊液漏的引流。
5、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说服病人禁止手掏、堵塞鼻腔和耳道,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应尽是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防止发生颅内感染和积气。
6、有脑脊液鼻漏者禁止鼻饲、鼻内滴药和鼻腔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7、遵医嘱按时给予抗菌素。
脑脊液压力是多少
于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CSF)压力随年龄、腰椎穿刺时所 采取的体位以及检査时病人是否放松而有不同。正常脑脊液开放压
在侧斜卧位测量时,新生儿可至50inmH2O,婴儿为85 ~
110mmH2O;屈曲侧卧位测量到的脑脊液压力较高,儿童为100~ 280mmH2O。如取坐位测量,则平均压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