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如何鉴别诊断
隐睾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隐睾为先天性疾患,辨证主要应依据阴囊内无睾丸,抓住先天不足的病因病机,予以及早治疗,以免引起恶变。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应与睾丸回缩、无睾丸、腹股沟淋巴结、男性假两性畸形相鉴别。
(一)睾丸回缩由于提睾肌反射或寒冷刺激,睾丸可回缩至腹股沟,阴囊内扪不到睾丸,但待腹部温暖,或局部热熨,睾丸可复出。隐睾则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二)无睾丸阴囊发育不良,空虚无睾丸,无生殖能力,第二性征差,呈宦宫型发育,如皮下脂肪丰满,皮肤细,语调高,胡须阴毛稀少,喉结不明显。腹部B型超声及手术探查均无睾丸。
(三)腹股沟淋巴结常与位于腹股沟部的隐睾相似。但淋巴结为豆形,质地较硬,大小不一,且数目较多,不活动,阴囊内睾丸存在。
(四)男性假两性畸形常合并有隐睾。此外生殖器官有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阴囊分裂,似女性外阴,但性染色体检查为XY,B超及手术探查可发现睾丸。
附睾炎如何鉴别诊断
1精索扭转
多见于儿童,而附睾炎多发于青壮年。扭转的早期,睾丸上提与附睾有清楚的界限;扭转的后期可能界限不清,如轻轻上推睾丸则发生疼痛,说明为精索扭转。
2睾丸肿瘤
一般没有疼痛,肿块与正常睾丸易于区别,前列腺液及小便常规检查均正常,必要时可以作组织病理检查。
伴有腮腺炎或腮腺炎病史,无尿路症状,小便检查无脓球或细菌。
3附睾结核
早期病变局限于附睾尾,最后累及整个附睾。一般发病比较缓慢,不痛,输精管有串珠样改变。尿培养为结核阳性。
睾丸疼的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不同原因引起的睾丸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感染导致的患者睾丸疼痛较剧烈。甚至如刀割样,还会伴有发势恶寒等全身症状,这时候阴囊又红又肿,触碰睾丸则疼痛更加明显。当患有结核感染时,多伴有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表现为睾丸隐隐作痛、小腹有坠胀感并伴有阴囊肿胀,严重时会流出脓液,当用手摸及这些病变部位时,有凹凸不平的结节,质硬,并常常可与阴囊皮肤粘连。由前列腺炎引起的睾丸疼痛,多伴有会阴部坠胀不舒服的感觉,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由睾丸肿瘤和附睾肿瘤引起的睾丸疼痛表现多为胀痛或坠痛,往往患有异位睾丸和睾丸下降不全的疾病。当局部操作如睾丸损伤、附睾损伤和睾丸扭转,这类的病人常有外伤或剧烈运动史。睾丸疼痛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并且疼痛的症状可向下腹、腰部放射状传递,甚至引起休克。其他如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鞘膜积液,疼痛均较轻,多表现为阴囊牵扯样疼痛,以坠胀不适感为主,轻者也可无症状。
二、鉴别诊断
1、急性疼痛多见于睾丸炎和损伤,睾丸炎除血行感染外,更常见的是细菌经尿道逆行至附睾和睾丸,造成附睾炎、睾丸炎,临床可见附睾与睾丸肿胀和疼痛。由于睾丸扭转后阻断了睾丸的血液供应,所以睾丸除剧痛外并有阴囊肿大、皮肤水肿。相对来说,急性疼痛的诊断比较容易。
2、慢性疼痛时,轻者迁延日久。疼痛较轻、泛化,具有放射性疼,所以不容易判断炎症的确切部位。睾丸的疼痛不一定与炎症的轻重程度成正比,有些人的神经敏感程度很高,轻度炎症就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感;而有些人比较迟缓,自我感觉就轻。有的疼痛发生在性生活之后,这可能由于性兴奋使生殖器和生殖腺高度充血所致。有的疼痛系精索精脉曲张或其他部位的疼痛放射而来,如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睾丸放射性疼痛,这时就要仔细鉴别真正的原因以便有效的对症处理。
睾丸囊肿的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一般无症状,有时有阴囊部不适或下坠感,有时会有阴囊胀大的情况。
2、睾丸或附睾部触及圆形肿物,柔软质地,有波动感,界限清楚,挤压不缩小。
3、透光试验阳性。囊肿穿刺液乳白色,不透明,镜检见有不活动精子、脂肪小体等。在室温下放置短时间后,液体中原先不活动精子会变得活动起来。
4、B超:可在睾丸或附睾部发现液性暗区。
鉴别诊断
1、慢性附睾炎: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综合征: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急性附睾炎诊断鉴别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9/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2、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在急性附睾炎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急性附睾炎时,B超显示附睾弥漫性均匀肿大;也可局部肿大,多见于尾部,呈结节状,有球形感。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回声强度较睾丸低, 境界模糊。部分可与阴囊壁粘连,阴囊壁增厚,常伴鞘膜积液。同侧精索增粗,精索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 D F I )显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脉冲多普勒( P D) 检测动脉血流速加快。
鉴别诊断
1.睾丸扭转: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30岁以上少见,普雷恩征阳性,而急性附睾炎普雷恩征阴性,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液灌注降低,彩超见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
2.睾丸肿瘤: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形态消失,附睾常不易扪及,透光试验阴性,B超及CT有助诊断,血AFP或HCG常增高。
3.结核性附睾炎:一般很少有疼痛及发热,触诊附睾与睾丸界限清,肿块质硬,病灶常与阴囊壁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可有串珠样改变,前列腺及精囊亦有结核病灶。
睾丸炎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
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
3.血白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睾丸扭转,嵌顿疝及睾丸肿瘤相鉴别,睾丸炎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学手段可鉴别。
睾丸萎缩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睾丸萎缩症状有:两侧睾丸萎缩,既小又软,偶尔可见质地偏硬,或轻微胀痛,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睾丸发育不全: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又称曲细精管发育不全或原发小睾丸症或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1942年由Klinefelter、Reifenstein及Albright描述,其特点是睾丸小、无精子及尿中促性腺激素增高等。1959年Jacobs等发现本病患者性染色体为47,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1条X染色体,因此本病称为47,XXY综合征。其根本缺陷是男性多一X染色体,常见的核型是47,XXY或46,XY/47,XXY。
睾丸微小:睾丸属男性内生殖器官。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左右侧。睾丸呈卵圆形,色灰白。成人睾丸长3.5-4.5厘米,宽2-3厘米,厚1-2厘米,每侧睾丸重10-15克。一般左侧者比右侧者低约1厘米。有的人睾丸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如果差别不大,均属正常。
睾丸胀痛:睾丸胀痛可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急性的持续疼痛和慢性的经常性疼痛,多由于睾丸炎和损伤引起,睾丸损伤有明确的外伤史。
无睾丸:睾丸属男性内生殖器官。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左右侧。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子官内发育的后期,睾丸即降入阴囊内。然而睾丸常见病却会导致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出现无睾丸症状,如隐睾,先天无睾丸症,侏儒症等。
睾丸疼痛:疼痛多见于睾丸炎和损伤,睾丸炎除血行感染外,更常见的是细菌经尿道逆行至附睾和睾丸,造成附睾炎、睾丸炎,临床可见附睾与睾丸肿胀和疼痛。睾丸损伤时有外伤史和局部的肿胀及淤血。剧烈运动或房事、暴力有时可引起提睾肌的强烈收缩,从而使系带过长的睾丸发生扭转并引起睾丸的剧痛。慢性疼痛时,轻者迁延日久。疼痛较轻、泛化,具有放射性疼。
睾丸萎缩之患者,临床可见一例或两侧睾丸萎缩,既小又软,偶尔可见质地偏硬,或轻微胀痛者 。另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第二性特征发育不全,如果性乳房发育,青春期发育延缓,甚至出现男子女性化。目前常采用国际通用的高丸体积测量器测量睾丸体积,中国人的睾丸大小范围是15―25号,临床上常以小于12号者诊断为“睾丸萎缩”。除了测量睾丸的体积大小外,还必须注意睾丸的质地,如睾丸质地变软,表明受损程度较重,另外进行精液检查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但是诊断睾丸萎缩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睾丸活检。
右肾隐隐作痛诊断鉴别
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x线征象和实验室检查所见特点作综合分析,不难作出诊断。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肾性骨病可分为4种类型。
一、高转换型骨病 病理上称纤维性骨炎,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二、低转换型骨病 包括骨软化和非动力性骨病两种。前者指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后者指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使用1,25(OH)D3过度抑制PTH分泌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混合性骨病 同时具有高转化及低转化骨病的特点,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以类骨质增加和髓纤维化共存为特点,骨转化率变化不定。
四、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一些科学解释,所以说患者们遇到此疾病,不要过度的焦虑。平时我们要多注意保养,多吃一些有营养的物质,来保持身体有充足的营养。平时多注意休息,按时吃饭,这样才有利于病的好转。
尿隐血的鉴别诊断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尿亚硝酸盐(NIT)
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睾丸炎的诊断鉴别
一、睾丸炎的诊断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
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
3.血白细胞升高。
二、睾丸炎的鉴别
睾丸炎应与睾丸扭转和睾丸肿瘤相鉴别:
1.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由于剧烈运动或暴力损伤阴囊时螺旋状附着于精索上的提睾肌强烈收缩,导致扭转并引起睾丸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临床并不罕见,往往发生于先天性睾丸系膜过长、睾丸引带发育不良,隐睾、睾丸下降不全、附睾与睾丸连接不完全,附睾与部分精索过度活动、精索过长等情况。分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两种,睾丸扭转方向多由外向内。隐睾为先天性阴囊内没有睾丸,它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和睾丸缺如。睾丸下降不全系指出生后睾丸未降至阴囊底部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某一部位,包括停留在腹腔内者。临床上常将睾丸下降不全称为隐睾。睾丸异位是睾丸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耻骨上、甚至对侧阴囊内。
2.睾丸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曲细精管的生殖上皮,占睾丸肿瘤的90%~95%,其中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占5%~10%,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组织等睾丸间质细胞。继发性睾丸肿瘤较为罕见。
附睾炎如何鉴别诊断
(一)急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肿胀疼痛,局部压痛,甚则形成脓肿、瘘管,或见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或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或器械损伤,瘀血内阻,复感邪毒,下注附睾,则见附睾肿胀疼痛;热壅血瘀,酿液成脓,形成脓肿;热盛肉腐,可出现瘘管;或津液外溢,形成鞘膜积液;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正邪相争、湿热蕴结之象。
(二)慢性附睾炎
1.临床表现: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感,会阴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
2.证候分析:急性附睾炎失治误治,久治不愈,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蕴结附睾,则见附睾硬结,隐隐作痛,阴囊下坠,会阴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均为病久挟痰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