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囊尾蚴病

什么是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即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组织内引起的疾病,俗称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含囊尾蚴的肉,俗称“米猪肉”或“疸猪肉”。当人食人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牛肉、其他动物肉或内脏以后,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组织内可引起囊虫病,造成严重的临床损害。

囊虫病有哪些症状

1.脑囊尾蚴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癫痫发作最常见,占52%~85%。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及病理变化有如下4型:

(1)皮质型:占脑囊尾蚴病的84%~100%,囊尾蚴多寄生在运动中枢的灰质与白质交界处。如果虫数少又不活动,可无症状。若寄生于运动区,则以癫痫为突出症状,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短暂抽搐或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在脑囊尾蚴病中发生率为50%~93.5%,常为就诊时患者的主诉。严重感染者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长期颅内压增高,脑组织萎缩者可发生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视物变形、幻觉、精神异常、痴呆等表现。病程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2)脑室型:以第四脑室为多见。六钩蚴经血循环至脑室脉络丛,并随脑脊液至第四脑室。囊尾蚴阻塞脑室孔,故在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囊尾蚴悬于室壁,呈活瓣状,患者急转头部可突发眩晕、头痛、呕吐或循环呼吸障碍而猝死,或发生小脑扁桃体疝,这种现象称Brun征,或体位改变综合征。患者常有颈强直,强迫头位。

(3)蛛网膜下腔型或颅底型:主要病变为囊尾蚴性脑膜炎。常局限在颅底颅后窝。初期有低热,临床上多以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与蛛网膜粘连所致症状为主,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以及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共济失调、面神经麻痹等。预后较差。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常在1.96~3.92kPa(20~40cm H2O)或以上,以1.96~2.45kPa(20~25cm H2O)为多。细胞数为(10~100)×106/L;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在正常范围。Wibler(1980年)报道5例脑囊尾蚴病脑脊液,一般为淋巴细胞增多,伴有异常淋巴细胞,有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认为具有特征性。

(4)混合型:以上各型混合存在,如皮质型和脑室型并存,症状最重。

另外,偶有囊尾蚴寄生于椎管,压迫脊髓,产生截瘫者。

2.眼囊尾蚴病 占囊尾蚴病的1.8%~15%。囊尾蚴可寄生于眼内、外各处,以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多见。寄生于视网膜者可造成视力减退、视网膜剥离、失明;寄生于玻璃体和前房者,患者感觉眼前有黑点或黑影飘动;寄生于外眼部者可见结膜下或睑内包块结节。囊尾蚴眼内寄生常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眼压增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检眼镜、裂隙灯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的囊尾蚴,呈一浅灰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泡,周围有红晕光环,可见虫体蠕动。

3.皮下组织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和肌肉,少者一两个,多者千余,呈结节肿块,黄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有弹性,以头颈部及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罕见。囊尾蚴结节与皮肤不粘连,不痛不痒,可分批出现,自行消失。肌肉内结节可引起肌肉肿胀,个别呈假性肌肥大,外形肌束丰满,而患者感疲乏无力。囊尾蚴死后发生钙化,X线检查可见钙化阴影。

人类感染肠绦虫病

1猪或牛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其本人及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可使中间宿主猪或牛感染而患囊尾蚴病,鼠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故患者和鼠均是其传染源。人进食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2症状多轻微,一般以粪便中出现白色带状妊娠节片为最初的唯一症状。约有半数患者在上腹部或脐周出现腹痛,常伴恶心、呕吐、腹泻、食欲改变等消化系统症状,偶见神经过敏、失眠、磨牙、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3多数患者粪便中能找到虫卵,可采用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浓集法等。肛拭涂片检查也可找到虫卵。检获虫卵可确诊为绦虫病,但不能鉴别虫种。采用压片法检查跳虫妊娠节片内子宫的分支数目及形状可鉴别虫种,猪带绦虫为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为15~30个,呈对分支状。

脂肪瘤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不难诊断。

2.病理诊断。

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 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血管瘤相对较 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 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鉴别诊断

有时需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皮肤猪囊尾蚴病等鉴别,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检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狭窄,其中有纤维蛋白性血栓。

2.皮肤猪囊尾蚴病 囊肿不分叶,可找到猪囊尾蚴。

囊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1.病原治疗 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抗囊尾蚴的主要药物,适用于活动期与部分退化死亡期的囊尾蚴,临床治疗皮下肌肉型和脑囊尾蚴病均有较好效果;非活动期及部分蜕变囊尾蚴则无需抗虫治疗。吡喹酮以杀虫作用为主,药效快,疗程短,但副作用大。阿苯达唑以影响虫体的正常代谢为主,药效缓和,疗程略长,副作用较小。

1吡喹酮:本药有强烈杀囊尾蚴的作用,虫体大量死亡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尤其脑囊尾蚴病患者的反应更强,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故必须住院治疗。其剂量与疗程应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而异。皮肌型囊尾蚴病的剂量,成人为600mg/次,3次/d,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半个月,皮下结节逐渐缩小,于1~2个月内消失。病理检查可见结节内囊虫死亡,囊壁变性退化。弥漫性多发性皮肤型囊尾蚴病,尤其囊尾蚴性假性肌肥大者,可重复1~2个疗程。

脑囊尾蚴病采用吡喹酮的剂量应根据脑内囊尾蚴的部位与数量而不同。颅脑CT扫描与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脑组织内囊尾蚴阴影,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如果脑内虫数少,可采用吡喹酮10mg/kg·次,3次/d,4天为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20mg/kg体重。如果脑囊尾蚴为多发性,尤其弥漫性者伴有皮肤肌肉囊尾蚴病或精神障碍、颅内高压者,尤应特别谨慎,应进行眼底检查有无视神经盘水肿,并测定颅内压,不宜过早用药。颅内高压者应先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使其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眼底视盘水肿明显好转时,才可用吡喹酮治疗。常采用小剂量长疗程与多个疗程为宜。剂量为20mg/kg·d,3次分服,9天为一个疗程,总剂量180mg/kg体重。间隔3~4个月重复一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疗效较好,治后半年随访时约2/3患者癫痫停止发作,神经症状大多控制或改善。与治疗前CT对比,脑内囊泡绝大多数消失。对皮肤肌肉型患者的效果更好,皮下结节一般2~3个月内消失。

副作用:常见有头痛,有时剧烈,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尤其因急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并发脑疝,可危及生命。弥漫性皮肌型囊尾蚴病治疗过程中也可产生发热与过敏反应。有时“单纯”皮肌型由于脑内的囊尾蚴死亡后也可引起脑水肿、剧烈头痛等脑部症状,应当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对症治疗。

2阿苯达唑:本药对皮肌型、脑与眼囊尾蚴病均有良好疗效。常用的剂量与疗程为18mg/kg·d,分2次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脑型患者间隔2~3个周,重复一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治后4~6个月皮下结节平均减少96.5%~99.3%。脑型患者治后随访,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者占84.57%。

副作用:脑型患者于第一个疗程结束后7~16天发生头痛53.7%、癫痫13.3%、低热22.7%、视力障碍4.8%,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后可以控制,1~2天内恢复。反应较吡喹酮治疗为轻。这可能与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引起炎症反应较轻有关。

3甲氧哒唑:对猪囊尾蚴的实验治疗表明,其疗效明显优于吡喹酮和阿苯达唑,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可能是治疗囊尾蚴病最有前途的药物,尚待扩大临床验证。

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干芜散治疗脑囊尾蚴病的远期疗效:吡喹酮20mg/kg·d,服用6天;10mg/kg·d,服用24天;30mg/kg·d,服用4天。阿苯达唑15mg/kg·d,30天。干芜散1.56g/次,3次/d,平均服药23个月±9个月。连续随访5年结果,近期与远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吡喹酮组为68.6%与85.7%;阿苯达唑组为79.3%与93.1%;干芜散组为68.7%与87.1%。三种药物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2.对症治疗 对颅内压增高者,可先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加用地塞米松5~10mg/次,1次/d,连续3天,再开始病原治疗。发生癫痫、过敏反应应作相应处理。

3.手术治疗 眼内囊尾蚴病以手术摘除为宜。如用吡喹酮治疗,虫体杀死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加重视力障碍或失明。脑内囊尾蚴病,尤其是第三与第四脑室内囊尾蚴多为单个亦可采用手术除之。

囊尾蚴病合并猪带绦虫病患者先及早驱虫,但不宜用吡喹酮。可用槟榔与南瓜子等其他驱绦虫药治疗。

用药原则:

1.囊虫病皮肌型以口服比奎酮和其他辅助药物治疗。

2.囊虫病脑型应用比奎酮前3天先用地塞米松治疗减轻免疫反应;伴发颅内高压时加用甘露醇脱水;并发癫痫时要加苯妥英钠治疗。

3.眼囊虫和脑室囊虫者应先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后再用比奎酮治疗。

4.脑囊虫病治疗后引起发热、头痛、抽搐、皮疹时要加强对症支援治疗,病程长,体质衰弱者可用特需药物治疗。

一治疗

二预后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脑囊尾蚴病原体的预后十分重要,并可完全治愈,不留后遗症。

预防囊尾蚴病的措施有哪些

控制传染源,治疗患儿,处理病猪。加强粪便及猪圈管理。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饮食习惯,不吃生猪肉或未煮熟的猪肉。加强屠宰场的管理和肉品检验,严禁销售含囊尾蝴的猪肉。

后颈脂肪瘤的治疗方法

疾病诊断

有时需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皮肤猪囊尾蚴病等鉴别。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检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狭窄,其中有纤维蛋白性血栓。

2.皮肤猪囊尾蚴病 囊肿不分叶,可找到猪囊尾蚴。

治疗方法

较小脂肪瘤,发展缓慢,无临床症状者一般无需处理。如果长得很大、感觉疼痛或影响美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激光手术治疗脂肪瘤有多种方法,但对小的脂肪瘤采用微切口激光切除分叶取出。较大脂肪瘤根据部位按外科要求选择切口摘除。

脂肪瘤切除术

适应证

表浅脂肪瘤影响功能、劳动和美观者,可考虑手术。

术前准备

清洗局部皮肤。

[麻醉]

局麻。

手术步骤

沿皮纹切开脂肪瘤的表面皮肤。用弯止血钳沿瘤体包膜分离肿瘤,钳夹及结扎所有见到的血管。脂肪瘤多呈多叶状,形态不规则,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瘤体分离基底,切除肿瘤。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

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手术后应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疼痛时可服用去痛片等解热镇痛药。术后5-7天拆线。如切口出现感染,局部红肿、压痛,应到医院诊治。

脑囊虫病的病因

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①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②作为异种蛋白引起的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③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

囊尾蚴侵入脑后各期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早期可见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约2mm,一般5-8mm,头节如小米大小,灰白色,囊内有透明液体。囊的周围脑组织有炎性反应,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距囊稍远处可有血管增生、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后期囊壁增厚,虫体死亡液化,囊液混浊,囊周呈慢性炎性改变,囊液吸收后,囊变小或为脑胶质组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脑室内的囊尾蚴可引起局部脉络膜炎,颅底的囊虫可引起蛛网膜炎。

头痛病因

1、颅脑病变(35%):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癌,颅内白血病浸润,颅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或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

2、颅外病变(20%):

(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2)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4)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

3、全身性疾病和神经官能症(15%):

(1)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中暑等。 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

皮下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

皮下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脂肪瘤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囊样感,无痛。脂肪瘤生长缓慢,多数体积较小,少数直径可达5~6厘米。脂肪瘤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由不等量的纤维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如纤维成分较多称纤维脂肪瘤,如血管含量丰富称血管脂肪瘤。

单发的皮下脂肪瘤如致运动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多发性小脂肪瘤不必处理,因为其有自限性,甚或可自行消失;深部脂肪瘤有恶变的可能,即变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观察,定期做B超复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则应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切片检查;若已变成脂肪肉瘤,则术后还应考虑化疗或放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皮下脂肪瘤的诊断

第一,组织病理检查。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

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第二,染色体检查。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发现,脂肪瘤的发病与12q、6p和13q染色体异常改变有关。因此,有必要做染色体检查。

第三,B超检查。B超可以准确的判断脂肪瘤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皮下脂肪瘤的鉴别:

有时需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皮肤猪囊尾蚴病等鉴别。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检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狭窄,其中有纤维蛋白性血栓。

2、皮肤猪囊尾蚴病 囊肿不分叶,可找到猪囊尾蚴。

温馨提示:

1、规律饮食、起居,多活动、多锻炼。

2、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高胆固醇食品。

3、平时可服用一些藻酸双脂纳,脂必妥、月见草油丸、绞股蓝总甙、肌苷、三磷酸腺苷等降脂、促进脂肪代谢的药物,或经常饮用山楂茶等,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相关推荐

造成蠕虫病的寄生虫都有哪些

医学上所说的蠕虫指的一大类寄生虫的总成。分为土源性蠕虫和生物源性蠕虫。土源性蠕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必须有中间宿主参与而生物源性蠕虫则不需要这一过程。 寄生于人体的蠕虫主要包括线虫、原虫、绦虫和棘头虫四大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这些寄生虫所引起的蠕虫病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 常见的蠕虫主要有钩虫、绦虫、蛲虫、蛔虫、绦虫等。 钩虫引起的蠕虫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肺组织、肠组织等。 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

黄鳝有降血糖的功效 黄鳝没煮熟吃了会怎样

黄鳝没有煮熟,其体内的囊蚴就不会死亡,蚴进入消化道,经过消化液溶化掉外壳之后,其尾蚴就会穿过肠壁从而进入体内,大约会在半个月之后出现发烧、厌食、全身困乏无力等症状,而且还会在颈部、腹部皮下、腑部等部位出现节状的疙瘩,而且这些疙瘩还会移动,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为“蒲兴诊”,也就说,囊蚴已经在体内发育成成虫了,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病症,必须要通过手术才能将其取出。

头痛的病因

一、病因 1、颅脑病变(35%):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癌,颅内白血病浸润,颅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或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 2、颅外病变(20%): (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2

肝吸虫病会传染吗

一般感染肝吸虫病与居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及饮食嗜好有着密切关系,广东部分地区如顺德、南海、三水等地居民有吃鱼生和鱼生粥的习惯,很容易感染肝吸虫病,此外,生熟砧板无分开,盛生鱼的器皿盛食,食生葱、生芫茜,饮生水等也可受感染。 肝吸虫病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染。肝吸虫病不会进行人与人之间传染,人只中间宿主。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的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然后再侵入淡水鱼或者小虾的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

眼睛里会有寄生虫吗

1、眼睛里否会有寄生虫 眼睛寄生虫以裂头蚴和猪囊尾蚴为多见,人们受感染的途径主要由于寄生虫在人眼部寄生严重的破坏眼部组织,损害视器功能,目前,对裂头蚴和猪囊尾蚴性眼病的治疗,主要还通过手术直接将虫体取出,对眼部寄生虫病的最好防治办法,注意生活和饮食卫生,防止眼睛受寄生虫的感染。 2、眼睛寄生虫从何而来 2.1、经过血液循环传染 人在吃了未煮沸的寄生有绦虫的猪肉后,绦虫首先寄生于肠道,然后绦虫卵或头节可以直接穿过小肠粘膜或者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到达其它器官,包括肝脏、脑和眼睛等。进入眼内后,可寄生于

脑脊液压力的临床意义

(1)升高: ①颅内各种炎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未破溃者)等。 ②颅内非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积水(脑水肿)、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癫痫大发作等。 ③颅外疾病:高血压、尿毒症、脑动脉硬化症、铅中毒、肝衰竭(暴发型肝炎)、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大量服用黄体酮、维生素A、四环

头痛什么引起的

头痛因头颈部痛觉末稍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颅脑内外各种组织因含痛觉神经末梢多少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疼痛敏感的组织与不敏感的组织两类。头痛主要因为痛觉敏感组织受刺激造成。 引起头痛的病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具体如下: 一、颅脑病变(35%):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

仙鹤草的营养价值 杀虫作用

仙鹤草中的鹤草酚对猪肉绦虫囊尾蚴、幼虫、莫氏绦虫和短膜壳绦虫均有确切的杀虫作用。鹤草酚的灭绦速度远远超过灭绦灵。

肝吸虫的传染途径

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野猫、獾、水獭也保虫宿主。 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具有潜在的威胁性。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有赖于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下水,而水中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 各种螺感染华支睾吸虫程度各地报道不相同,而且毛蚴感染率随季节变化。

脑瘤诊断鉴别

1、颅内炎症。如脑膜炎、蛛网膜炎、脑脓肿,颅内炎症一般有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过程、脑膜刺激征和全身症状,视盘水肿在早期少见且轻微,脑脊液检查炎性表现并可能检出病原菌。 2、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见于有头颅外伤的老年人,但有时外伤轻微不能追忆,临床表现可有类似老年性痴呆的精神症状、颅内高压表现或意识障碍,局限体征为一侧肢体体力弱为主,CT检查可确诊。 3、脑猪囊尾蚴病。病人有便绦虫或有皮下结节存在,常有癫痫、精神症状或颅内高压表现。CT或MRI可在颅内发现病灶。 4、癫痫。原发性癫痫起病一般在20岁以前,无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