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婴儿听力障碍
如何知道婴儿听力障碍
如何知道婴儿听力障碍呢?很多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存在着听力的障碍,但是家长却察觉不良,因为婴儿不会说话,而且什么都不懂,所以这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婴儿听力障碍都是因为不能够被察觉,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的,所以大家要知道如何才能够察觉婴儿听力障碍。
人的感官中,听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时代,听觉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必要环节。研究证明,6个月到3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期间的听力障碍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言语发育,严重者可致聋哑。由于儿童不能明确地表达或不懂表达,因此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言语学习时期,而影响一生。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儿童的听力发育、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呢?您可以留意孩子以下的一些危险信号:
1.呼之不应或反应下降
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比如惊跳、眨眼、头或身体转向声源等,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下降;若在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或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2.说话晚或吐词不清
大部分孩子的言语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新生儿1个月能哭,4个月可大声发笑,咿呀作语,5~6个月发出单调的音节,7~8个月以后可听见别人说话并模仿发声,9~10个月的孩子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义,如“再见”等,11~12个月的孩子能说出其中单音节词,1岁半能正确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如“饭”“袜袜”,2岁时见不同的人会区别称呼,如“阿姨”“叔叔”,3岁时会说短的歌谣,4岁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愿望。如果发现孩子明显的言语发育迟缓或吐词不清,家长不应偏信“贵人语迟”。除关心孩子智力发育和发音器官外,同时需注意孩子听力问题。
3.经常无故跌倒
3岁以下小儿不懂表达其眩晕的主观感受,如果您发现孩子常常无故跌倒,就需引起注意。在排除小脑肿瘤等疾病后,需请耳鼻喉医生协助诊治。内耳畸形、梅尼埃病等多种疾病可引起听力下降伴眩晕。
4.经常说“耳朵嗡嗡响”
“耳朵响”在医学上称为耳鸣。当孩子告诉您他的耳朵响,您应该注意了。往往很大一部分耳鸣患者都伴有或多或少的听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药物中毒等很多原因可引起耳鸣,不容忽视。
还有,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听人讲话时喜欢盯着对方嘴巴看,看电视喜欢把音量调得很高,上课时回答问题经常答非所问,成绩下降等,这些都是听力障碍的危险信号。
当然,尽管家长十分关注,仍然会遗漏部分听力损失的患儿,特别是轻中度聋及单侧耳聋的患儿。因此,按期的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长引起重视。
婴儿听力障碍是要引起家长的关注的,一般情况下,婴儿听力障碍是很难被发现的,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家长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就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所以大家需要知道婴儿听力障碍的一些症状,及时发现婴儿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如何预防宝宝耳聋
宝宝耳聋的病因很多,但耳聋病因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聋儿康复效果。首先要绝对禁止近亲结婚,孕妈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都可以导致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异常。另外,孕妈要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这都有可能导致耳聋的。
1、避免意外伤害。家长应避免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滚入耳道,引起外耳道黏膜的损伤和感染。同理,应避免用发卡,耳勺等工具给小孩子挖耳,防止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2、防止中耳感染。当婴儿吐奶或呛奶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给婴儿哺乳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避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致奶水误入咽鼓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
3、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要按时接种传染病疫苗,小儿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4、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应尽量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
5、警惕药物致聋。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时要慎重。
6、优生优育,防范先天性耳聋。要避免近亲结婚,有耳聋家族病史的家庭成员在婚配和产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查。
7、对婴幼儿听力发育程度细心观察。婴幼儿期弱听或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可从以下迹象中辨别:对突然巨响无反应;不会寻找声源;不会看讲话中的人物等。学龄期儿童的听力障碍表现为说话经常要人重复,学习新事物较慢等等。
耳聋患者的注意事项
1、避免意外伤害。家长应避免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滚入耳道,引起外耳道黏膜的损伤和感染。同理,应避免用发卡,耳勺等工具给小孩子挖耳,防止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2、防止中耳感染。当婴儿吐奶或呛奶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给婴儿哺乳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避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致奶水误入咽鼓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
3、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要按时接种传染病疫苗,小儿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4、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应尽量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
5、警惕药物致聋。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时要慎重。
6、优生优育,防范先天性耳聋。要避免近亲结婚,有耳聋家族病史的家庭成员在婚配和产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查。
7、对婴幼儿听力发育程度细心观察。婴幼儿期弱听或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可从以下迹象中辨别:对突然巨响无反应;不会寻找声源;不会看讲话中的人物等。学龄期儿童的听力障碍表现为说话经常要人重复,学习新事物较慢等等。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2%,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的为0.1%。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到四个月的婴儿,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到较大的声音会发出惊跳反射的动作,即身体四肢的瞬间抖动。在3~4个月时对言语声已非常感兴趣,已开始把眼球或头转向声源方向。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由于听力障碍的儿童生活环境中缺少语言的刺激,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聋哑,由于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延缓,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使用助听器等方式对听力障碍患儿进行干预和治疗,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婴儿听力发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后,就开始焦躁不安,认为宝宝的听力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这个是存在疑问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如果宝宝听力发育还未完全,有可能导致宝宝的出生时,听力筛查不过关。另外,如果在妈妈的肚中由于羊水或异物堵塞了宝宝狭小的耳道,也会令宝宝视力有问题。还有“淘气”宝宝不配合听力筛查时导致的不过关。因此,在宝宝出生后如果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情况,爸爸妈妈要记得在出生后42天后复查,若宝宝还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需要到指定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并了解确切诊断信息。
请问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是什么
婴儿在出生后3天已具备较好的听觉功能,这是婴儿学习语言和促进言语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然而不幸的是有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不利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少部分婴儿的听力损伤或丧失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由于缺乏语言刺激环境,不能在11个月进人牙牙学语阶段,使其在语言发育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即失去了言语发育的最好时期,严重者最终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问题。若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时期就能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患儿,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如佩戴助听器和语言康复训练等,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避免或减少语言发育的损害,使他们获得同正常人一样的言语发育,防止聋哑残疾的发生。听力障碍是较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0.1%-0.3%,其中重度和极重度的发生率0.2%。国内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0.3%,其中,中重度发生率0...
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病因
一、产前致听力障碍因素
产前即儿童出生之前。这一时期,特别是妊娠的前十二周,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的不良刺激特别敏感。除内耳发育畸形外,母患感染性疾病、用药、放射线的影响及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疾病,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胎儿胚胎期听力障碍,属于先天性非遗传性听力障碍。
二、产期致听力障碍因素
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许多环节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听力损伤。一般将产时及产后几天内发生的听力障碍归为产期先天非遗传性听力障碍,原因可包括新生儿缺氧、产伤、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三、产后致听力障碍因素
小儿出生后,以及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机体直接面对复杂的环境,接触有害刺激的机会也相应增加,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也更加复杂。
新生儿听力障碍怎么办
对于已经发现的听力障碍患儿,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医学干预措施,医学干预即医生提出医学诊断,和针对听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医学和外科学治疗的方向。治疗方案包括由耵聍取出,处理渗出性中耳炎,听力重建手术和人工耳蜗植入等。
听力学康复是又一重要措施,通过针对个人的声放大设备和感觉装置,即助听器的选配,一达到种补偿性或替代性治疗。其目的是使配戴助听器的婴幼儿最大可能地获得言语声的特征,而且其所听到的言语声强度应当在安全舒适的可听范围。
交往能力的评价和干预,是目前对聋儿全面干预的新要求,目的在于促进并形成适应发育水平的言语能力,增强家庭对其子女能力和需求的理解。需要早期干预工作人员和患儿家庭的共同合作,在其语言发育的敏感阶段给予学习语言的前期信号,同时使其获得与其年龄相符的语音能力,视觉、空间、运动能力,形态学辨识能力,语义理解能力,语法组织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
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传
如果听力障碍是先天性的,可能宝宝还伴有其他畸形存在,听力障碍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称为症候群性听力障碍。 它也可以单独存在,没有其他畸形的称为非症候群性听力障碍。先天性遗传性听力障碍中大概有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为X伴性遗传。
2、非遗传性
(1)胎儿期:如果准妈妈在孕2个月时发生风疹病毒感染,会造成新生儿视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和耳聋等综合征。在怀孕后期及没有什么症状的风疹病毒感染也会使新生儿听力出现障碍。孕期有过出疹的准妈妈,要慎重风疹病毒感染。孕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另一种原因,准妈妈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大概30-60%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听力障碍。孕期母亲弓形虫感染也是较常见原因之一,其中大概有14-26%的患儿可能会发生听力异常。
(2)围生期:围生期有一些严重疾病,使这些患儿存活后遗症中也包括听力障碍。比如严重窒息、宫内窘迫、碱中毒、长期机械通气、出生体重小于1500g、高胆红素血症等,
(3)产后:产后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害的因素很多,比如急慢性中耳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耳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听觉传导通路肿瘤等等,对新生儿来说前几种为主要因素。
宝宝听力障碍的表现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贴心提示:
1.当小儿2岁时还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话,很可能存在着听力问题。
2.有听力障碍的小儿如能被及早确认,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间做
卫生部规定在2-7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医院生产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72小时就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话,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还是没有通过的话要进行复筛,即在宝宝42天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我国每2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者,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双耳听力损失影响正常生活者。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聋哑。同时,语言发育的滞后还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治疗,使这些儿童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帮助孩子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减免对语言发育的损害,以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的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AERP,ASSR和骨导ABR、小儿行为测听(BOA、VRA、PA、PTA),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等。
胎教不当可导致胎儿耳聋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力障碍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听力保护工作甚至要在妊娠期开始。”哈医大一院听力中心主任李玉茹教授介绍说,“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接受注射预防,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患病毒性感染要及时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李玉茹表示,对婴儿的胎教不当可致胎儿耳聋。胎儿在母亲怀孕4个月时就有听力,6个月时胎儿听力发育就已接近成人。这时进行音乐胎教,能使母体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使孕妇身体保持极佳状态,能刺激胎儿的听器官成长,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此时胎儿的耳蜗发育趋于成熟,但还很稚嫩,许多孕妇进行胎教时直接把录音机放到腹部,让胎儿自己听音乐,但此时胎儿的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很娇嫩,如果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易受到不可逆性损伤。正确的胎教应该是孕妇选择抒情、节奏感不太强的音乐间接让胎儿聆听。另外,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尤其是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内使用电脑,其下一代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性增加84倍。
听力障碍
1、按耳聋的发生部位分类
听力障碍(1)传导性耳聋凡病变局限于外耳和中耳,并影响导音功能者,均为传导性耳聋。如外耳和中耳的发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1]
(2)感音性耳聋凡直接影响到末梢感受器、听神经传导途径和听中枢的各种病变,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①耳蜗性聋:凡病变局限于耳蜗,并影响其感音功能者,即为耳蜗性聋。②神经性聋:凡病变直接影响到斡旋神经节或发生在听神经传到通路上的,均为神经性聋。③中枢性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3)混合性耳聋中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导致混合性耳聋的原因可以是一种病变同时损伤了耳的传音和感音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的疾病分别导致中耳和内耳或听传导通路的功能障碍所引起。
2、按患病时间分类
(1)先天性耳聋包括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中耳或内耳畸形、妊娠期及围产期所致的各种耳聋。
(2)后天性耳聋包括外耳和中耳各种传导性聋,如外耳道后天性闭锁、化脓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肿瘤、各种外伤及耳硬化症等;在感音神经性聋中,包括各种传染病所致的各种感音聋、药物中毒性聋、迷路炎、听神经瘤、听神经病、老年性聋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