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发热待查患者该如何健康饮食
成人发热待查患者该如何健康饮食
1、供给高能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饭。流质饮食可选用豆浆、蛋花汤、绿豆汤、藕粉、去油鸡汤等,半流质饮食可选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汤甩鸡蛋、肉末菜末面条、馄饨、豆腐脑、银耳羹等,软饭可选用馒头、面包、软米饭、包子、瘦肉类、鱼、虾、蛋、瓜茄类、嫩菜叶、水果等食品。
2、供给充足液体,有利于体内的毒素稀释和排出,还可补充由于体温增高丧失的水分,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
3、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具有刺激性调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的食物,如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流质每日进食5~6次,软饭每日3~4次,这样既可补充营养物质,还可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疾病康复。
老年人发热不可忽视
老年人发热的特点还在于:当老年人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C。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表现。老年人发热反应迟缓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增长有关。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最高体温及最低体温与年青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36.7℃,肛门温度37.3C。老年人发热的定义是指:口腔温度持续,37.2C,肛门温度持续,37.5℃。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C即表明有发热。不过应记住的是,老年人只要发现功能状态有急剧变化,不论有无发热,都要考虑可能有急性感染存在。
大多数老年人待查的发热是可以确诊和治愈的。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因此,老年人发热要尽快查明其原因,以求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治疗成人发热待查的偏方有哪些
物理降温
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 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药物降温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 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成人发热待查有哪些症状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引起成人发热待查的原因
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
成人发热待查会让患者比较担心,因为一时找不到具体的发病原因,那么我门来学习一下可能导致成人发热待查的原因吧。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感染性疾病是FUO 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占所有FUO 病例的30%~40%。
1、结核病仍是感染性FUO 的主要原因, 其中肺外结核居多。
诊断困难的原因: (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 发病部位隐蔽; (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已有耐药性产生时, 1~3 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病情可无改善, 容易据此否定结核病的诊断; (3) 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 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发展或复发相混淆。
⒉、感染性心内膜炎
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有: (1)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 (2) 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 (3) 血培养阴性( 常因已用抗生素治疗或培养基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够) 。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量和形态, 有助于诊断。
3、真菌感染
在FUO 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大, 但随着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激素的应用,真菌感染仍应警惕, 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表现不典型, 但病情进展快, 病死率高, 更应引起重视。
4、引起FUO 最常见的病毒是巨细胞病毒, 25%患者发热超过3 周。其次是EB 病毒。近几年来HIV 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
5、其他:寄生虫感染,沙门菌病等
成人发热待查可分4型
1.经典型:满足经典型的诊断标准需要至少3次医院内病情的评估,3次看门诊,或在门诊经过一周的检查而未确诊。经典型成人发热待查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和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
2.院内型:院内型是指住院至少24小时出现发热而入院前无明显感染迹象的成人发热待查,至少3天未确诊可考虑此诊断。院内型成人发热待查包括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艰难梭菌小肠结肠炎和药物热。在鼻胃插管或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鼻窦炎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3.免疫缺陷型:免疫缺陷型成人发热待查是指中性粒细胞数500/mm3或更少的患者的反复发热,3天后仍未确诊。此类中的大多数患者,发热原因是机会性细菌感染。通常会采用广谱抗生素来覆盖最可能的致病原。如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必须要考虑。少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4.HIV相关型:包括HIV感染的门诊病人持续4周的反复发热,或住院的HIV感染病人持续3天的反复发热。尽管急性HIV感染是经典型成人发热待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HIV病毒可导致患者易于发生机会感染。此类疾病包括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在HIV感染的患者中,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成人发热待查是少见的,此类疾病包括:淋巴瘤,Kaposi’s肉瘤和药物热。在考虑此类疾病时,患者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尤其重要的信息。
成人发热待查的临床症状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引起成人发热待查的原因
1 局灶性感染如肝内及胆道感染、膈下脓肿、齿龈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的部位来判断细菌感染: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等。
2 结核病
·结核病是发热待查中最常见的全身性感染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结核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尖锐,不典型结核常见,粟粒性结核并非少见,且结素试验常可阴性,肺外结核约50%胸部放射学检查正常。
3 感染性疾病中发热性疾病还有伤寒和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布氏杆菌病、钩体病等
B 肿瘤性发热:其特点是
·全身中毒症状不甚明显;
·以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肾上腺瘤、肝脏肿瘤及肠道肿瘤较常见;
·大多实体性肿瘤出现发热病程较晚,热度也较低。
C 风湿结缔组织病及过敏性疾病
1 风湿结缔组织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等。诊断往往依赖病人特征性的关节、皮肤或血管损害表现,并结合相应的免疫学检查。 其中重点要注意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成人Still病),其特点是:
(1)·好发于年轻人,成年后有自愈倾向;
(2)·临床表现与败血症极为相似,症状无特异性;
(3)·一般以发热伴多形性皮疹为常见表现,可有顽固而剧烈的咽痛;
(4)·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
(5)·诊断应慎重,须严格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成人发热待查的诊断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致低或中度发热,罕见高热。机制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及引起溶血的原发病(如结缔组织疾患等)有关。常见发热的溶血性贫血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其它血管内溶血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合并贫血及溶血表现,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渐恢复正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致高热(39℃以上)、寒战、大汗等。
2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
该病多伴高热,可持续,可不规则。抗生素控制无效,部分病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应。恶组致高热的机制不详。此类高热有恶组的表现,如肝脾淋巴结大、黄疸、消瘦、腹水、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恶组细胞。
3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该病致发热与恶组类似。但在本质上属良性病。一般支持治疗适当,疾病呈自限性,发热可随血象改善而消失;若是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噬血细胞增多,发热往往与感染有关。控制感染,则控制发热。
4淋巴瘤
淋巴瘤可致高热、不规则热。也对抗生素无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巴瘤的表现,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增宽、肝脾大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可通过病理查到淋巴瘤细胞。部分患者发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可见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瘤细胞。
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型
该型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恶性增生为主,可合并急性骨髓纤维化,伴高热,用抗生素无效,外周血及骨髓内可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和纤维组织,预后差,化疗后,体温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完全缓解病人,体温可正常。
6出血性疾病
各类血液病合并脑出血,可致“中枢性发热”,深部血肿可有“吸收热”。
7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好
8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9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10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
很常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抗生素热”。
如何护理成人发热待查患者
降温:
成人发热待查患者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给病人降温。
1.物理降温法(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热药病人不可冷敷或擦浴),用冷湿毛巾或冰冷湿毛巾敷于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四肢自上而下擦至腋、腹股沟处,并反复揉擦直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2.疾病诊断明确,但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是虚脱表现,应及时电话汇报访视护理的护士和主治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治疗指导:
成人发热待查患者需遵照医嘱,定时用药。在症状控制后的一段时间内,若细菌感染病人需继续使用抗生素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务必坚持治疗。
饮食护理:
1.成人发热待查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2.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钱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3.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
成人发热待查可以吃什么水果
成人发热待查是生活中最常见一种现象。引起发热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感染病毒、细菌等。发热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是如果不适当治疗,持续发热,很容易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问题。
1、香蕉:快乐水果香蕉,可以在你发烧时使用,增加你的口感,以及水分。主要作用是通便。
2、猕猴桃:少量食用,发烧时使用,是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加抵抗力。
3、柚子:可以在生病的时候使用,发烧时用效果最好。
4、山竹:感冒发烧圣品。不过1天最多吃2个。
5、苹果:不管你是不是生病,其都是美容降温的必备品。
老年人发热不可忽视
如果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老年人发热的特点还在于:当老年人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C。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表现。老年人发热反应迟缓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增长有关。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高体温及低体温与年青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36.7℃,肛门温度37.3C。老年人发热的定义是指:口腔温度持续,37.2C,肛门温度持续,37.5℃。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C即表明有发热。不过应记住的是,老年人只要发现功能状态有急剧变化,不论有无发热,都要考虑可能有急性感染存在。
大多数老年人待查的发热是可以确诊和治愈的。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因此,老年人发热要尽快查明其原因,以求得及时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