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

先心病室缺治疗新方法:介入封堵术

室缺介入封堵术是室缺治疗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创伤小,但目前仅适用于严格选择的病例,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是指在局部麻醉下,采用穿刺周围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的方法,将堵闭器通过一根如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沿血管送达心脏的特定部位,安放封堵器,矫治室间隔缺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介入封堵治疗具有微创的特点,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但是适应范围小。

胸腔镜下心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优势明显

胸腔镜手术又称“钥匙外科”,属微创外科手术方式的一种,手术医师利用微型电视摄像镜头进入胸腔,使胸腔内情况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并放入特制的微型手术器械。手术医师眼看电视屏幕,操纵器械,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具有以下优点:皮肤切口小(1-2cm),不切断肌肉,无骨骼损伤,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疼痛轻,5-7天就可以出院,符合美容要求,费用低于传统心脏手术。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怎么办?

首先,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按缺损的大小分有小、中、大型缺损之分,从病性来判断也就是轻、中、重之分。如果缺损在0.5cm以下,左向右分流的情况较轻,那么孩子的临床症状就会比较轻微的。如果缺损大于0.5cm,就会出现左向右的明显分流,导致左心房室的压力增高,进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这就很危险了。必须要及时作出治疗。

其次,治疗方法:

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以及什么时候最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由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

无分流类或者左到右分流类,经过及时通过手术,效果良好,预后较佳。

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手术复杂困难,部分患者由于某些心脏结构发育不完善而无法完全矫正,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介人治疗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一类为利用各种记忆金属材质的特质封堵器堵闭不应有的缺损。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的材料及工艺不断研究与完善,介入治疗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性治疗部分代替了但还不能完全替代外科手术开胸手术,该技术有严格的适应证。

这些就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有关信息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治疗了,如果新生儿一旦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如果需要手术治疗,要及时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治愈方法有哪些

一、外科开胸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它一般适用所有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相对于其他手术方式,开胸手术费用较低,住院时间7-10天左右,但手术创伤较其他方式大,术后恢复较慢。

二、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特点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外科程云阁主任将胸部小切口手术技巧与胸腔镜技术相结合,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改良手术器械,左右胸壁打3个1到2厘米的孔,进行体外循环胸壁打孔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该手术方法无骨胳损伤,不用切断肌肉。这种手术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适应症广且创伤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而且胸壁上仅有三个钥匙孔样的小孔,无大的切口保持美观。胸腔镜手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三、介入封堵特点为创伤小适应症严格。介入封堵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治疗,它依靠齐全的设备、先进的导管室、技术熟练精湛的专科医师,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1.室间隔缺损(VSD):

易产生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等,特别是5mm以上的缺损,一般在6-24个月左右手术治疗,曾经有肺炎心衰的,应争取早日外科手术。

2.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经肺动脉至主动脉的主要通道,出生呼吸后肺阻力下降、血氧增加、导管的平滑肌收缩,以致导管生理性闭合。足月儿这种闭合在生后10小时出现,48小时96%闭合。2年3个月内解剖性闭合。绝大多数在6个月内闭合。如果在1周岁时导管仍然开放,则应手术闭合。则需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介入封堵术、动脉导管结扎术等。

3.房间隔缺损(ASD):

此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小部分在1岁内可以自行闭合。如超过5mm,并有心脏扩大,肺血增加,就应通过手术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这时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手术。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小、中、大型缺损。幼儿其缺损小于0.5cm者为小型,0.5~1.0cm者为中型,1.0cm以上者为大型。大型房间隔缺损症状极严重,可出现心衰、肺炎等严重症状,应严密关注,及早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治疗。

通常认为患儿房缺“小于5mm”可以不用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但需要定期心脏彩超复查。而中型房间隔缺损应在2~3岁进行治疗。大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由于症状重,对小儿危害很大,如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延误可危及生命,因此应听取心脏医师意见,及早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如出现心衰、肺炎等严重症状,可在半岁内进行手术治疗。

老人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治疗

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着建议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此外还有一些手术矫治不彻底或不完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性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手术后残余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等,均可采用介入治疗加以补救。

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传统、最彻底、最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此外还有一些手术矫治不彻底或不完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性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手术后残余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等,均可采用介入治疗加以补救。

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传统、最彻底、最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但是,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

术前

1、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损伤,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愈后再去医院行心脏手术治疗。

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预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治疗。

3、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要控制患儿活动量,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

术后

1、术后要预防感染

2、三至六个月内要限制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3、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尤其控制液体入量(1-5岁儿童入量20-40ml/小时,5-10岁儿童入量40-80ml/小时,10- 14岁80-120ml/小时)

4、尊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增减药物用量5.一般术后3-6个月可以去上学,手术后尊医嘱去医院复查。

先心病治疗方法有什么区别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哪时

目前,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上,医学界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比如,近年来开展的封堵介入治疗适合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外科手术治疗适合于各个部位、各种类型的室间隔缺损病症治疗。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在学龄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室间隔缺损为例,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心衰的,经内科治疗无效,可在出生后1~3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大的室间隔缺损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一般的室间隔缺损,可在2岁至学龄前进行手术;对于小的室间隔缺损无任何症状的,可等待观察至学龄前,如仍未自行愈合,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心内膜炎的发生。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

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

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还有一些手术矫治不彻底或不完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性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手术后残余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等,均可采用介入治疗加以补救。

3、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彻底、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但是,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

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婴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怎么治疗

1、宝宝3个月的时候得了一次肺炎,照胸片时发现心影增大,医生建议我们照了心脏彩超,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大小为4.3mm。当时心急如焚,不知道这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是否对宝宝有致命的危险。后来医生建议2岁后动手术,之前好好护理随时观察。现在宝宝2岁半了,手术很成功,这里和大家分享下这次经历。

2、宝宝3个月的时候突然咳嗽严重,还发烧,马上带去医院,照胸片发现是肺炎,同时提示心影增大,医生怀疑宝宝心脏有毛病,建议照心脏彩超。果不其然,心脏彩超结果确诊宝宝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缺损4.3mm。当时医生说宝宝还小,缺损不大有可能自愈,建议我们随时观察,2岁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手术。于是我们在医院把肺炎治好了就带回家自己护理。

3、肺炎好后,宝宝没有其他异常,只是一直长不胖,虽然精神很好,但是个头比同龄小孩瘦小许多,而且极易出汗。家人说是因为体虚,毕竟是有室间隔缺损这个病。我们小心护理,极其注意不让宝宝感冒、感染病毒,因为医生说感染容易加重心肺的负荷。并且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

4、等到宝宝2岁时,再去照了一次彩超,室间隔缺损没有愈合,于是我们让宝宝做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一种介入手术,手术创口小,恢复快,对宝宝伤害小。手术很成功,现在宝宝2岁半了,一直恢复的很好。体重也开始猛增,脸色比以前红润多了,更爱笑,更活泼了。我们全家都很开心。感谢现在发达的医学科技!

5、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在宝宝小时候是可以自愈的,所以确诊后不要太过于担心,首先全面检查确诊病例,然后根据宝宝情况决定治疗方法。现在国家对很多先心病都有免费政策,治疗前可先咨询清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有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有的可以自行愈合,这个是由患儿的病症类型决定的。

1、室间隔缺损。这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缺损,常无明显症状,大型缺损,可见发育迟缓、疲倦无力、消瘦、苍白,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室间隔缺损,一部分患儿在10岁前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所以,如无并发症,手术可在10岁以后进行。

2、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经检查确诊后,最好在4-15岁进行手术治疗,因4岁以前尚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3、房间隔缺损。女孩多于男孩,临床表现因缺损大小而异。一般可见发育迟缓、面色苍白、易疲劳、活动后常出现胸闷气短。如无合并症,应在10-15岁进行手术治疗为宜。

4、法洛氏四联症。此型较重,常在婴儿时期即出现口唇、指、趾端紫绀、气急、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一般在5-15岁进行手术治疗较为理想,但手术成功率不高。

在经过治疗后,家长们依然需要细心呵护,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医治

一、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此外还有一些手术矫治不彻底或不完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性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手术后残余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等,均可采用介入治疗加以补救。

三、微创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传统、最彻底、最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但是,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四、护理方法

术前

1、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损伤,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愈后再去医院行心脏手术治疗。

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预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治疗。

3、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要控制患儿活动量,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

术后

1、术后要预防感染

2、三至六个月内要限制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3、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尤其控制液体入量(1-5岁儿童入量20-40ml/小时,5-10岁儿童入量40-80ml/小时,10-14岁80-120ml/小时)

4、尊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增减药物用量5.一般术后3-6个月可以去上学,手术后尊医嘱去医院复查。

相关推荐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家长发现如果根据检查结果有手术指证的话,要尽快带宝宝去治疗,以免错过手术治疗的机会。如果心脏已经发生心跳改变和心功能改变就不能手术了。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手术时机。手术后跟其他同年小朋友机会没有异样。 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介入治疗。但是目前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比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颇为良好。比如房间隔缺损这种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介入疗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其产生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属于一种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做手术

1、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缺损,常无明显症状,大型缺损,可见发育迟缓、疲倦无力、消瘦、苍白,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室间隔缺损,一部分患儿在10岁前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所以,如无并发症,手术可在10岁以后进行。 2、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型的临床表现决定于导管之粗细,导管口径较细者,可没有症状,或仅在活动后感到疲乏无力、气急、多汗,经检查确诊后,最好在4~15岁进行手术治疗,因4岁以前尚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3、房间隔缺损:女孩多于男孩,临床表现因缺损大小而

先天性心脏病分哪几种呢

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3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常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现介绍如下: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2、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法

1.医学有关数据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 < 5㎜膜周型缺损和肌部型是可能自愈的,圆锥部缺损不能自行闭合。一般情况下,缺损越小,闭合率越高。直径>5㎜室间隔缺损很难自愈,最好在2岁左右考虑进行手术,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如果患儿2岁以内缺损还没有自行闭合,那么就不会自愈而手术治疗要注意时机,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器质性脉动脉高压,患儿就失去了治疗康复机会。 2. 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常规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又包括介入封堵术、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胸骨正中小切口手术、心脏镶嵌技术、完全胸腔镜下微创室

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怎么做

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 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

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北京和上海的临床资料,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心房间隔缺损分别占24.6%和21.7%。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于女性,女与男之比为2∶1到4∶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期构成心房间隔的有关组织发育不全所形成。 一部分较小的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病例,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闭合,出生后2年则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型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有部分右肺静脉异位回流,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超过1.5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怎么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具体怎么样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样的疾病在治疗上,也都是有着更多认识,在疾病发生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做。 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

心脏病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使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2、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

婴儿先天性心脏缺损怎么治疗

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身体部位之一,一旦心脏出现了问题,则意味着这个人的健康状况很差,容易遭受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有很多小孩子在出生之后就被检查出患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这对家长的打击是很大的因为这种疾病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那婴儿先天性心脏缺损怎么治疗呢! 动脉导管未闭。原则上所有患儿都应进行手术治疗,即将导管结扎或切断。最理想的手术年龄为4~ 岁,术后杂音可消失,心脏即渐缩小至正常。但婴儿期患儿血流分流量很大而屡发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者,应提早手术。对手术前有心力衰竭者,应积极控制。近年来,有人试用消炎痛

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条件

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