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的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的检查
可见到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依靠心电图检查,有下列表现:
1.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有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mm,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3.P-R间期 0.12~0.25s。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0.42s。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的心率是有一定的频率的,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的话,那么就属于是窦性心动过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都行动过缓的危害都有哪些。
第一:窦性心动过缓会导致血供不足的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是有心脏的搏动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时候代表着心脏的排出血量会减少,这样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供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心脑肾的正常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窦性心动过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症状,导致毒素不能够正常的排出,长时间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
第三:窦性心动过缓也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另外东西心动过缓的时候容易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
窦性心动过缓危害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要积极保护我们的心脏,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着急或生气,饮食要清淡,不要太劳累。
心动过缓的原因及治疗 什么是心动过缓
因为心脏正常的跳动速度就是窦性心律,所以一般称心动过缓为窦性心动过缓。健康成人的窦性心律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也见于老年人。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是否具有遗传性呢
心动过缓是由于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异常变慢的病理现象,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疾病直接遗传。
感冒时如果发生心肌炎,可能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及时完善检查,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以明确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遵照医嘱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健身操等,量力而行,以不感到头晕不适为度。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锻炼。
心动过缓不是遗传性疾病,没有遗传性,但也有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之说。心动过缓如果太缓有危险性,不过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心率不低于50次/分钟)。
建议出现心动过缓时,注意进行对症的治疗就行了。看看现在有没有引起头晕等情况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继续的观察,用点心宝进行治疗。如果引起了阿斯综合症,是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
窦性心律挂什么科 窦性心律过缓是什么意思
正常成人的窦性心律频率为六十次到一百次,当心律的频率低于六十次每分时,即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其他的原因可以包括颅内疾病,严重的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相关的钙离子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像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也可以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过缓的后果
1、窦性心动过缓会导致血供不足的症状
窦性心动过缓是有心脏的搏动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时候代表着心脏的排出血量会减少,这样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供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心脑肾的正常器官的血液供应。
2、窦性心动过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症状
导致毒素不能够正常的排出,长时间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
3、窦性心动过缓也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
会影响患者正常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另外东西心动过缓的时候容易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
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禁忌
专家提醒,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应选择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一些饮食禁忌不可不知,下列食物不符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保健要求,具体介绍如下:
(1)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应禁忌喝酒。喝酒有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摈弃烟、酒等不良嗜好。
(2)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适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吃,常见的有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
(3)此外,窦性心动过缓饮食禁忌还包括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这些食物都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在注意饮食禁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了解患者的最低心率,以及心动过缓是否由基础性疾病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每分钟心率不低于50次,未出现严重症状者,可暂不处理。如果心率过低,伴有严重症状,往往属于病理性心动过缓,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以上便是关于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相关知识的介绍。患有窦性心律过慢,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饮食的规律性。若是症状不明显的话,无需采取治疗措施,只需要保证心情愉快即可。若是症状严重的话,需要及时就医,以便于能够早日康复。
窦性心动过缓要怎么检查
心电图检查
1.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mm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3.P-R间期0.12~0.25s。
4.QRS波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0.42s。
窦性心动过缓伴心率不齐原因是什么
窦性心律过缓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低于60次/分为心律过缓,而正常的窦性心律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正常人为窦性心律,心率为60~100次/分。
当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为窦性心动过缓。
出现心动过缓,最常见的原因为:
1、生理因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另外,窦性心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2、病理因素: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累及窦房结;使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过缓心律失常。
其他少见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高钾血症等。
生孩子如无妊高症等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一般是不会引起心动过缓的。
心动过缓在40~60次/分时,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对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也不需要治疗。
心律不齐,主要是除外频发的早搏,房颤等,一般窦性心律不齐多是无害的。
关于生育:
如经心脏超心电图等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单纯有轻度的心动过缓或不齐,是不影响生育的。
如有心脏病,但心脏病较轻,心功能较好(Ⅱ级以下),无心衰病史,或其他并发症,在适当的医疗监护下,一般是可以耐受妊娠与分娩的。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起源于窦性节律,称为窦性节律。窦性节律正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速度慢,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节律频率>100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
起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引起头晕、黑蒙、晕厥的临床表现,称为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分较少见。
3.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4.窦性停搏
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④如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则发生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伴有房室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窦性心律过缓的危害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临床常用“A”项药物治疗即可。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且无症状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症状明显者检查专案检查框限包括“A”、“B”或“C”。
窦性心律40~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无症状者,通常不需治疗。若是某些药物所致(如β受体阻滞剂等)则须停用有关药物。若是病理性(如心肌梗塞、病窦综合征等)则须加强原发病治疗。总之不论何种提高心率药物均应小心应用,使心率不至于太快,长期窦缓引起心衰者宜考虑起搏治疗。
收起
笨鸟都要先飞 | 15-09-24
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选用下列药物: (1)阿托品 ①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②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2 )异丙肾上腺素 ①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②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3)麻黄素 ①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
窦性心律失常应该如何预防
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本病在预防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如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注意生活和情志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窦性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属于正常的心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于窦性心律异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当大于100次/分的时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律的频率小于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秒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动过缓需要与哪些症状进行鉴别
心动过缓是指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的患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尔会感到头晕、乏力或心前区不适。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者,由于一般情况良好,所以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心动过缓在诊断的时候除了依据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以及常规的检查外,还需与下列相似的症状进行仔细鉴别。
心动过缓需要与下列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1、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于注射阿托品或运动后,心率可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逐渐加快。
2、胎儿心动过缓:见于阵发窦性心动过缓(迷走张力增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母亲低温、长QT综合症),2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另外常见于房性早搏未下传。
可以做24小时动态心电holter检查,可以检测到一天的心跳频率、节律。以确定是否夜间心率过慢,指导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