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阴虚血热证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阴虚血热证

表现为经来先期,量少、色红、质稠。或伴两颧阐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致。治宜养阴清热调经。

方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元参、麦冬、阿胶、白芍加减)。

月经提前到了的原因是什么

一、气虚

主要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两个方面。

1. 脾气虚

体质素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以致月经先期来潮。脾为心之子,脾气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导致心脾气虚,统摄无权,月经提前。

2. 肾气虚

年少肾气未充,或绝经前肾气渐虚,或多产房劳,或久病伤肾,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遂致月经提前而至。

二、血热

常分为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

1. 阳盛血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或感受热邪,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

2. 阴虚血热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阴亏,或多产房劳耗伤精血,以致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则月经先期而下。

3. 肝郁血热

素性抑郁,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遂致月经提前。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肝郁血热证

表现为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乳房胀痛,或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致。治宣琉肝清热调经。

方用:丹桅逍遥散(丹皮、桅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获苔、甘草、烃姜、薄荷加减)。

顺产八天有血块怎么办 中医治疗

顺产八天有血块还可以选择中医方式治疗,一般可分为气虚证、血热证、血瘀证等,可选择补益气血,行气祛瘀等治则,搭配不同的中药或者是穴位进行相应的治疗,但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后进行。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气虚证

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腔空坠,纳少便塘,舌质谈.脉细弱。治宜补气摄血调经。

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加减)。

孕前实症、虚症痛经的饮食治疗

1.实症:寒凝、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时有冷感,经行不畅,色紫有血块;舌苔薄白,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山楂酒

[制备与用法]干山楂片200克,去核,放入毛口瓶中,加60度白酒300毫升,泡1周后可用。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2次。

[性味与疗效]山楂甘酸微温,善走血分。功能化瘀通经,白酒甘辛大热。此方治寒性痛经有显效。

[备注]各种血热血虚症忌服。

艾叶汤

[制备与用法]艾叶15克,煎汤。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2次。

[性味与疗效]艾叶辛苦性温,入肝、脾、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主治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红糖暖胃散寒并有矫味作用。

[备注]阴虚血热,月经先期者不宜。

2.虚症:经期或经后气血双虚:小腹隐痛,按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苔白舌淡,脉搏细弱。

参芪补膏

[制备与用法]党参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大枣20枚。前3味药加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大枣文火炖烂取汁及枣泥入药汁,加红糖100克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性味与疗效]党参补气益阴,黄芪补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与黄芪构成“当归补血汤”;大枣益气补血。全方气血双补,气血足则血海充胞宫实,血海充胞宫实则虚痛自止。

[备注]阴虚血热、外感实热未清者忌服。

乌鸡汤

[制备与用法]雄乌骨鸡500克(切块),陈皮3克,良姜3克,胡椒6克,草果2枚,葱、醋适量。文火炖烂,吃肉喝汤。

[性味与疗效]乌骨鸡甘温,益气补血,补髓填精;陈皮理气醒脾;良姜、胡椒温中暖胃;草果散寒燥湿。此方温中健胃,补益气血,用于妇女痛经之属于气血双亏、偏于虚寒者。

[备注]阴虚血热,月经先期者不宜。

月经提前怎么调理

在中医里面,月经先期以气虚、血热者为多见,常治以补气和清热之法。其中血热又有阳盛血热、郁热和虚热之分。虚者,气虚不能摄血;热者,则迫血妄行。这两者是导致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

气虚型

素体虚弱,或劳力过度,忧思不解,饮食失节,损伤脾气,脾伤则中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统摄经血,故月经提前而至。

主要症状是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润,脉细弱。

针灸:用健脾补血、安神养心之法。主穴:中脘穴、下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均针刺补法,亦可用艾灸10~15分钟。

小偏方:益母草大枣瘦肉汤

【材料】益母草10克,大枣8枚,猪瘦肉200克,料酒、姜、葱、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

【用法】将大枣洗净,去核,猪瘦肉洗净,切块,益母草冲洗干净。锅中先放入大枣、猪瘦肉、料酒、姜、葱,加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再放入益母草,加入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稍煮5分钟即成。

【功效】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对女性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大枣益气养血,猪瘦肉健脾补虚,两者均是气虚患者的常用补益食物,对气虚型月经先期、月经量少、颜色淡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阳盛血热型

素体阳盛,或过食温燥、辛辣之品,或感受热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遂致月经提前而至。

主要症状是经行先期,量多,色深红,质黏稠。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

针灸:用清热凉血调经之法。主穴:血海穴、下脘穴、内关穴、公孙穴。留针15~20分钟,平补平泻之法。配穴:大陵穴、膈俞穴、水道穴,用平补平泻法。需较长时间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小偏方:茅根藕节饮

【原料】鲜茅根30克,鲜藕节30克,白糖少许。

【用法】鲜茅根、鲜藕节分别洗净。鲜藕节切成小片。然后将茅根、藕片入锅,加适量清水煮十几分钟,去药渣留汁。把白糖放入杯中,注入药汁调匀即成。每日饮一杯。

【功效】清热凉血。凡血热妄行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黏稠、心胸烦闷者,可做辅助食疗品。

郁热型

素性抑郁,或情志内伤,抑郁不乐,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遂致月经提前而至。

主要症状是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胸闷胁胀,少腹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

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针灸:用疏肝解郁、理气调经之法。主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章门穴。配穴:支沟穴、内关穴、中脘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以上各穴,以泻为主,或用调节之法,留针15~20分钟。

小偏方:泽兰药茶

【原料】泽兰叶(干品)10克,绿茶1克。

【用法】将泽兰叶与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可代茶饮用,不拘时服用。

【功效】 活血通经。适用于月经提前、经血时多时少、气滞血阻、肝郁化热的患者。

虚热型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产多乳众,耗损精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耗,阴血虚少,虚热内生,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遂致月经提前而至。

主要症状是经来先期量少,色红,质稠。伴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针灸:用滋阴补肾之法。主穴:肾俞穴、太溪穴、关元穴。均用补法。配穴:肺俞穴、风池穴、耳门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小偏方:黄精黑豆塘虱汤

【原料】黑豆200克,黄精50克,生地黄10克,陈皮1角,塘虱鱼1条,盐适量。【用法】将黑豆放入锅中,不必加油,炒至豆衣裂开,用水洗净,晾干。将塘虱鱼洗净,去内脏,黄精、生地黄、陈皮分别用水洗净。 锅中加入适量水,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约煲至豆软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生地黄可滋阴凉血,对阴虚血热妄行引起的月经先期、频发月经均有很好的疗效;黄精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虚的功效,对肝肾阴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塘虱鱼补虚,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阴虚血热有什么症状

阴虚血热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阴虚血热导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或中等或减少,色鲜红,此外阴虚血热症状还可见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咽干口燥,唇红,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脉细数等全身证候。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阳盛血热证

表现为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或伴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焕结,舌红苔黄,脉数。治宣清热凉血调经。

方用: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荔、获荟加减)。

月经后期的中医辨证论治实证

实寒证

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据按,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常用药:桂心温经散寒,当归、川芎活血调经,三药配伍有温经散寒调经的作用;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痛经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气滞证

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或红,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乌药汤(《兰室秘藏》)。

常用药:乌药理气行滞为君;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脾胃滞气为臣;当归养血调经为佐;甘草调和诸药。

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本病主要是由气虚和血热而致冲任不固,亦有少数因瘀血阻滞而致者。气虚则冲任不固,血热则迫血妄行,瘀血内阻则新血不安而妄行。主要的病因病机有:

(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

(5)肾气不固: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房劳过度,屡屡坠胎,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月经提前而行。

(6)瘀血阻滞:气机阻滞日久,或经期、产后不慎避忌,以致瘀血阻滞胞宫,新血不安而先期妄行。

月经提前10天正常吗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因为气能摄血,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提前而至。

1.气虚 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损伤脾气。因而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经血失,以致月经先期来潮。脾为心之子,脾气既虚,则赖心气以自救。久则心气亦伤,以致心脾气虚。或病延日久,脾损及肾,使肾气渐衰,又可成为脾肾气虚。临证时应予注意。

2.血热 又可分为实热和虚热。

(l)实热 常见的有阳盛血热和肝郁血热。 阳盛血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热扰冲任,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而至。《万氏女科》说:“如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者,其冲任伏火也。”指明阳盛血热而致月经先期的病理。 肝郁血热 郁怒伤肝,木火妄动,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来潮。《万氏女科·不及期而经先行》说:“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责其气血俱热,且有郁也。”

(2)虚热 素体阴虚,或因久病明亏,或因失血伤阴,水亏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因而下行,故使月经提前而至。《傅青主女科》说:“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正是对阴虚血热致月经先期而言。

月经不调的药茶疗法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者,为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多以月经周期改变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为主,结合经色、经质的变化辨证。然期、量的变化,临床常两者并见,如月经先期,常伴经量过多。月经后期,常伴经量过少。但亦有先期而量少或后期而量多者。其病因不外寒、热、虚、实诸端。治疗总以“调经”为要,结合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实践证明,选择疗效高,适口性好,质地比较疏松,且易于浸出的药物组合,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简便易行,用治月经不调疗效甚佳。

【益气摄血茶】

黄芪10g,白术8g,五味子6g,升麻3g,桂圆肉6g。先将前4味分别捣碎后,加入桂圆肉置于杯中,以沸开水冲泡,待温后代茶饮之。于月经净后10日开始,每日饮用1剂,15日为1疗程。连用3个以上月经周期,至愈为止。黄芪益气固摄,白术健脾补中,桂圆肉补血养血,五味子益气固涩,升麻升阳举陷。合之代茶,共奏益气养血、摄血调经之效。适用于气虚不摄、月经提前且量多、色淡、质清稀,伴见神疲肢倦、纳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等症。

【地参凉血茶】

地骨皮10g,玄参10g,牡丹皮6g,生地榆10g。将4味分别捣碎,置入杯中,以沸开水冲泡,待凉后代茶饮。于经净后10日开始,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连用3个以上月经周期,至愈为止。地骨皮、玄参、丹皮清热凉血、养阴退热;生地榆凉血固经。合之代茶,有清热养阴,凉血调经之效。对血热经期提前、量多、经色紫红、质黏稠,伴见面红咽干、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滑数等症效果良好。

【柴芍栀薄茶】

柴胡10g,白芍10g,当归6g,栀子3g,薄荷3g。将前5味分别捣碎后,置入杯中,以沸开水冲泡代茶饮。于经净后10日开始,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连用3个以上月经周期,至愈为止。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栀子泻火凉血,合柴胡以清解郁热;薄荷助柴胡疏达肝气。合之代茶,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之效。适用于肝郁化热、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血行不畅、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等症。

【归芎温经茶】

当归10g,川芎10g,肉桂3g,仙茅8g。将4味分别捣碎后,置入杯中,以沸开水冲泡,待温后代茶饮之。于经后15日开始,每日1剂,15~20日为1疗程(连用至经至)。可用3个以上月经周期,至愈为止。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行气调经;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仙茅温补脾肾、益阳消阴。合之代茶,能温经散寒、活血调经。适用于寒凝血滞、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少腹冷痛拒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黯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等。

相关推荐

调理月经提前的食疗方法

a、干芹菜5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成500毫升。每日一剂,常饮服。有清热凉血作用,用于血热性月经先期。 b、绿茶、红塘各适量,先煮浓茶1碗,去渣后放入调化后饮服。月经前,每日2剂连服数天。可清热调经,用于月经先期血量多者。 c、韭菜150克,羊肝200克。韭菜洗净切断,羊肝切片,放铁锅内急火炒熟后,佐餐食用。每日一剂,月经前可连服5—6剂。可养肝、温肾、固涩,用于肝肾不足性月经先期。 d、连根芹菜12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熟牛肉末10克。前二味煮粥,待熟时加入牛肉末,稍煮既成。月经前,早晚分

月经先期怎么治疗

辨证论治: 1.气摄血证: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痛食少便溏舌淡脉弱补气摄血归脾汤加血余炭、仙鹤草、棕桐炭、乌贼骨等2.肾气固证:月经提前色淡质稀腰膝酸软下肢温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温补下元归肾丸或固阴煎加续断、枸杞子 3.肝经郁热证:经期提前经量多少定色暗红有块胸胁胀闷少腹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暗红苔黄脉弦滑数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加减 4.血热动血证: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汤加玄参、知母、仙鹤草、棕搁炭等 5.阴虚动

肺热咳嗽辨证论治

主要以中药为主,宜选用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常见药物主要有: 1.麻黄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经典古方: 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2.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肺

女性月经提前是什么原因

一、血热: 血热是月经提前的主要原因。素体阳气盛,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和补品,或情志抑郁,或久病失血较多的人,都容易血热。血得热则枉行,流速也加快,以致经期提前。《丹溪心法》说:“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血热又有实热、虚热,肝郁化热之别。 l、实热。常见的有阳盛血热和肝郁血热。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热扰冲任,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而至。《妇科》说:“如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者,其冲任伏火也。”指明阳盛血热而致月经先期的病理。肝郁血热郁怒伤肝,木火妄动,下扰血海,迫血下行,月经提前的原因致使月

治疗月经提前的食疗方

连根芹菜12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熟牛肉末10克。前二味煮粥,待熟时加入牛肉末,稍煮既成。月经前,早晚分两次温热服用。有清热、凉血、补虚功用,可治血热性月经先期。 绿茶、红塘各适量,先煮浓茶1碗,去渣后放入调化后饮服。月经前,每日2剂连服数天。可清热调经,用于月经先期血量多者。 干芹菜5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成500毫升。每日一剂,常饮服。有清热凉血作用,用于血热性月经先期。 韭菜150克,羊肝200克。韭菜洗净切断,羊肝切片,放铁锅内急火炒熟后,佐餐食用。每日一剂,月经前可连服5—6剂。可

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的主要表现

凡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本病常因恼怒生气而致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致肝气逆乱;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行经时冒雨涉水,感受寒邪;或劳倦过度、久病体虚或房室不节、孕育过多所致。建议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 月经不调的表现1、脾气急躁 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失调出现下降导致的。 月经不调的表现2、肌肤恶化 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

月经不调包括哪些

1、什么是月经不调 月经是周期性的子宫出血,通常是28天来一次。如果提前-5天或推后3-5天,都属正常,一般不做病论。如果月经提前来或延后来,或月经来的过长,或月经量超过平时,或少于平时,或月经来的过短等,凡是造成月经周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有了改变,并出现病态的,叫月经不调。 2、月经不调包括的病症 经行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叫“月经先期”,或称为“月经超前”。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和气血不固。发生于血热的,多因平时内热蕴结或阴虚阳盛,或过食辛辣食物引起的体内热盛,或过服暖

辨证治疗月经过少之虚证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本病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有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肾虚证 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稀;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

肺热的辨证论治

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

月经量多该怎么调理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放环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血液病等,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 治疗要看其出血原因,如由子宫肌瘤或血液病引起的月经过多,治疗方法不同。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1.气虚素体气虚或病后气虚,以致气不摄血,经血过多。 2.血热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阴虚内热,迫血妄行而经血过多。或阳盛体质,又过食辛辣食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