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菜的繁殖方法
苔菜的繁殖方法
苔菜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者至少在藻体的柄部和藻体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藻体单条或者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每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1个片状叶绿体,常有1个或者多个蛋白核。营养繁殖时,藻体断裂形成新藻体。无性生殖是形成顶端有4条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者异配。约有40种,中国约有11种。
单细胞藻类个头小,表面积大,所以吸收养分快,又因为它们很容易死亡或被动物吃掉,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不停地繁殖、繁殖、繁殖。大量繁殖的藻华生物不仅会堵塞鱼类等的呼吸生物,致其死亡,而且会遮蔽射入水体的阳光,使固着在水底的其他藻类因缺少阳光而死去;有的藻华生物还会释放毒素,并在鱼和贝类中积累,水鸟或人类在摄食这些鱼和贝类之后便会中毒;藻华生物本身死亡之后还会腐烂分解,从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彻底让它爆发的水域成为“死水一潭”。
苔菜则不然。正因为它是多细胞生物,它的繁殖速度要比单细胞的藻华生物慢,因此苔菜爆发是很少发生的,往往还没轮到它疯长,有害藻华就先行发生了。但是,苔菜有一种本领,可以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阻止藻华生物的繁殖,所以在碰巧的情况下,苔菜也可以先于藻华生物爆发——青岛海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苔菜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苔菜也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苔菜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还有研究表明,苔菜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苔菜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这正是这次人们想要竭力消除的最大不利影响。所以,现在国外已经把苔菜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有专家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说这次苔菜爆发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严格来说是不确切的。现在普遍认为,由于人类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而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不仅是许多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绿潮爆发的重要原因。
好在苔菜爆发的治理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持续不断地打捞,等到水中的营养元素消耗得差不多了,绿潮自然会逐渐消退。相比之下,赤潮的治理就困难多了。正因为有这个好处,科学家们反而希望大型绿藻能够多多繁衍,抑制赤潮的发生,只要在绿潮爆发前能及时打捞掉一部分就行了。当然,最有效的治理办法是不要让海水富营养化,从根本上断绝赤潮或绿潮发生的人为因素——不过,这可是环保工作的一大难点。
西洋菜的繁殖方式
种子
豆瓣菜 多在9月初至9月底,气温降至20-25℃时播种育苗。其具体方法可分为旱地育苗和半水田育苗。旱地育苗,选土壤肥沃并有适当遮阴的地块作苗田,耕耙,整地,做成宽1.2米的畦,畦面土壤达到细碎平整为宜,先浇透水,待水分渗入土中后播种。因种子细小,须混拌1-2倍细土撒播。播后撒盖一薄层过筛细土。一般播种100g,采用60m2苗床,可供1000-1333m2田用苗。每天灌水,宜浸灌,水不上畦面,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避免板结。出苗后30天左右,苗高达12-15厘米时,即可移栽大田。半水田育苗应选地势较低,土质肥沃的水田,带水耕作后,做成1.2米宽的畦面和35厘米宽的畦沟,畦面须耱平,灌水使畦面充分湿润,但无水层,畦沟中始终有水浸润。播后撒盖一层细土。待苗高4-5厘米时,灌水保持畦面有一薄层水为度,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水层到1.5-2厘米。
扦插
多于9月中旬,当气温降到25℃左右时,从种苗田中剪取长约15厘米左右的中上部嫩茎,移栽于预先耕耙、整平的田块中,进行繁殖,栽插时要求将茎蔓下端1-2节倾斜插入泥中,行距8厘米,株距5厘米,待种苗生长高达15-20厘米时,起苗定植于大田。
裙带菜的繁殖过程
裙带菜属于一年生植物,它的一生是短暂的。生长在大海中的裙带菜,总是规范地重复着固定的生长和繁殖。
4月—5月,随着海水温度的提高,裙带菜逐渐进入繁殖期。可以看到,在裙带菜茎的下方形成一个叫做“孢子叶”的木耳状重叠结构,它是裙带菜的生殖器官,俗称“耳朵”,里面形成了孢子囊,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孢子。
5月—6月,裙带菜是依靠对海水温度的细微变化来控制其生命活动的。在5月—6月间,当海水温度超过14℃后,孢子叶开始逐渐成熟,孢子囊破裂,囊中长度约8微米一9微米的游孢子就会大量放散到海水中,进入裙带菜的成熟期。同时,裙带菜的生长也趋于停止,藻体的梢部也开始溃烂脱落。
6月—7月,在海水温度17℃—20℃的范围内,是裙带菜游孢子放散的高峰期。据估计1克裙带菜孢子叶可以放散10万—l000万个游孢子。放出的游孢子只一个细胞,没有雌雄区别。在游孢子的侧端长有两根像胡须一样的鞭毛,依靠鞭毛的摆动,游孢子能在海水中自由游动,遇到岩石或其他物体后就会附着在上面,鞭毛消失,变为球形成为胚孢子。随后胚孢子开始萌发并进行细胞分裂,成为有雌雄区别的配子体。
7月—8月,这个时期是配子体渡夏的季节。当水温超过23℃后,配子体细胞壁加厚,变为球状进入休眠期。我们知道很多动物有休眠的习惯,但裙带菜所谓的休眠是为了渡过难熬的夏季高水温期。虽然裙带菜的配子体比较耐高温,但海水水温如果超过30℃时,也会引起配子体死亡。因此,在夏季海水温度超过或接近30℃的区域,裙带菜的配子体在夏季有较高的死亡率。
9月,这是裙带菜雌雄配子体成熟和受精的季节,又叫做成熟期。渡过了高温期的雌雄配偶体在水温降到20℃以下后,分别形成卵囊和精子囊。精子囊放出的精子在海水中向卵囊的方向游动,进入卵内进行受精。
10月—11月,受精卵开始分裂形成幼孢子体,又叫做幼孢子体的生长期。当水温降到15℃--17℃后,幼孢子体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同时在叶片的基部生出假根固着在岩石和地面上。这个阶段在裙带菜栽培生产上又叫做幼苗期。
12月—4月,在海水温度降到13℃--5℃之间,进入裙带菜的快速生长期,这是裙带菜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幼苗期的幼苗经过快速的生长,最大的藻体长度达到3米以上。进入4月后再次形成繁殖器官孢子叶,成熟后在晚春至初夏时候产生下一个世代的游孢子,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生殖循环。裙带菜就是按照上述途径完成其生活史周期的。据统计,一个成熟的孢子叶能够放散数亿个游孢子,但在流夏阶段由于受高温、光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配子体的绝大部分在夏季死亡,到秋天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100个左右。
在每年的5月前后,我们迎来了裙带菜收获季节,期待已久的裙带菜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马蜂菜的繁殖方法
种子
马齿苋进行种子繁殖所用种子都是头年从野外采集或栽培时留的种。其种子籽粒极小,整地一定要精细,播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3]
扦插
扦插枝条从当年播种苗或野生苗上采集,从发枝多、长势旺的强壮植株上采集为好,每段要留有3-5个节。扦插前精细整土;结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厘米×5厘米,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的荫蔽,一周后即可成活。
苦苦菜栽培繁殖
苦菜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缺乏有机质, 通气不良的粘质土上,根系发育不良。适宜的土壤PH值为6左右。苦菜耐寒、耐热、耐旱、 耐瘠性均较强,在阴坡潮湿环境,茎叶舒展,叶色深绿,生长茂盛,在阳光充足的干旱地方 ,茎叶皱缩呈灰绿色。
繁殖方法
苦菜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与根状茎繁殖两种。用种子繁殖具有明显的野生苦菜的性状,苦 味较浓,植株生长势好,抗性强;繁殖材料携带方便,并有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苦菜种子均采自野生种,由于其成熟度不是很均匀,应及时采收,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中 旬,当瘦果具有冠毛变褐,种子呈棕色或黑色时,表明种子成熟,即可采收,否则易被风吹 落。经晾干、揉搓、筛净,装布袋置阴凉处贮藏备用。种子有休眠期,春播需冬藏或低温处 理,使用年限1~3年。
猴腿菜的繁殖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芝麻菜的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一般采用直播、条播或撒播。1.3米平畦开浅沟6-8行,行距15-20厘米,沟深1-1.5厘米,每亩用种量0.75-1.5千克。播种时可将2-3倍的细土与种子拌匀后再播种,播种后稍镇压后,并盖一层薄细土,浇透水。干旱的地区,播种后最好在畦面上覆盖黑色遮阳网或其他覆盖物保湿。幼苗出土后揭去覆盖物。
吃苔菜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苔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质,同时还含有脂肪和维生素。
苔菜营养价值很高,经测定,含藻胶、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磷酸盐、氯化钾及镁、钾、钠等微量元素。
苔菜起到色泽翠绿,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可口等特点。是使多种食品风味独特的佐料。比如,糕饼类有:苔菜月饼、苔菜千层酥、苔菜油赞子等;菜肴类有:苔菜拖黄鱼、苔菜花生米等。凡有苔菜作为佐料的食品,无不清香可口,味道鲜美,令人食欲大开。
苔菜喜天旱干燥,畏雪喜霜,怕混浊的潮水及其阴雨天。苔菜的采集,初发时 采纳苔生刀、旺发时改用苔耙。把苔菜采集后,在海水或淡水里洗净,使其无杂质。然后分散在绳子上晒干,时时翻动,待晾晒至八九成干燥时,用绳扎成小束,即为成品,能够出售了。奉化桐照一带,所生长的苔菜质量优良,鲜苔采集后,经过洗涤、烘干、轧粉,加工成苔菜粉出售,并外销日本、香港等中国及其地区。
猴腿菜的生长繁殖
猴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
猴腿菜
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猴腿菜的营养丰富,味鲜美而独特,猴腿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品功能,在众多的山珍野味中,享有“山野之王”的美誉。它长于山野,属天然蔬菜,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是一种最“洁净”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蕨菜的采集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和植被的大局出发,野生蕨菜不能过度采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人工栽培,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
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根茎的采收猴腿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
猴腿菜的生长繁殖
猴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
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猴腿菜的营养丰富,味鲜美而独特,猴腿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品功能,在众多的山珍野味中,享有“山野之王”的美誉。它长于山野,属天然蔬菜,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是一种最“洁净”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蕨菜的采集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和植被的大局出发,野生蕨菜不能过度采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人工栽培,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
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根茎的采收猴腿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
春季饮食养生怎么吃 多吃一些野菜
春季正是各种野菜繁殖生长之时,如荠菜、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这些野菜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衣,但是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抗病作用,所以应该不失时机地多吃一一些。
菊花菜的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播种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为基肥,并深翻细耙,做成平畦。用细沙混匀种子撒播,上覆盖
菊花脑图册细土厚0.5厘米左右,播种后覆盖遮阳网并浇透水。在早春阴冷多雨时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浇水宜细喷,以防土壤表层板结。约10天后小苗出土,揭去遮阳网或塑料薄膜,在菊花菜幼苗具2~3片时即可移栽到大田。菊花菜可直播,在我国南方2月即可播种,在北方寒冷地区于4月上旬方可播种,每亩用种量约0.2千克。
分株繁殖
在3月中下旬可将老茬菊花菜挖出,露出根颈部,将已有根系的侧芽连同老根切下,移植到大田中。分株繁殖在萌发新梢时进行较适宜。
扦插繁殖
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进行扦插繁殖,以4~6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苗床最好用新土混入经堆沤腐熟的有机肥。剪取具3~5个节位、长8~10厘米的枝条,摘除基部叶片,入土深度为插条长的1/3~1/2。扦插后保持功床湿润,忌涝渍,高温季节需遮阴,而在温度较低时可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温保湿。一般15天后可移植到大田。
石花菜繁殖技术
繁殖技术
石花菜生长在干潮线以下及水深10m左右的海底岩石上,喜生在水质清净、潮流畅通、盐度较高的海区。8~
10月份,水温25~27℃为繁殖期。生长在大干潮线附近至水深6~10 m间的海底岩石上,产区一般都是受淡水影响很小的外海区。生于水清流急处的藻体较大而干净,生于水浊流缓处的藻体较小,且常有许多附生的苔藓虫类。石花菜的幼体多见于9~12月间,四分孢子囊、精子囊和囊果7~10月间出现最多。
石花菜繁殖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体成熟后, 果胞受精形成果胞子体, 果胞子体成熟后产生果胞子而进行的;;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四分孢子体产生四分孢子而进行的。这两种繁殖形式最终都是以孢子进行的,故称为孢子繁殖。此外,石花菜还具有特殊的营养繁殖能力,这主要可以分为匍匐枝繁殖、假根繁殖和藻体再生等三种形式。
石花菜
孢子繁殖
石花菜的生活史中,除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外,还有果孢子体世代。但果孢子体不能单独存在,仅能在雌孢子体上形成并生长、发育。在非繁殖季节,雌雄配子体的四分孢子体三者之间是不易区别的。我们通常见到的石花菜这三种藻体都有,只有到了繁殖季节。藻体上产生生殖器官后,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
1.雌雄配子体
(1)雄配子体:雄配子体成熟后,在扁平的精子囊小枝的顶端群生着椭圆形的精子囊,它是由藻体表面细胞转化为精子囊母细胞,精子囊母细胞经过分裂而形成的:每个精子囊母细胞产生两个精子囊。精子为无色圆形,无鞭毛,不能游动,依靠海水的流动被带到雌配子体果胞的受精丝上受精。[5]
(2)雌配子体:雌配子体接近或成熟时,要产生专门产生果孢子的果胞小枝,它是由主枝顶端的小枝产生的,少数在主枝的顶端直接形成。成熟时,由果胞小枝主轴细胞的两侧,各自分割出围轴细胞,由第三或第四行围轴细胞产生支持细胞与果胞母细胞,果胞母细胞(顶上的细胞)经变态而转化为果胞。果胞上具、有一条棒状的受精丝伸出于藻体的表面,向果胞的下面是一个支持细胞,因此,果胞枝由单个的细胞组成。在果胞枝的发育过程中,第二行围轴细胞的基部产生数行小细胞,而每个细胞内部含有丰富的原生质,这称为营养细胞或滋养细胞,其作用是为囊果的发育提供营养。
2.果孢子体:果胞形成之后,碰到精子,精子便粘附在受精丝上,其接触处融化,精核则沿着受精丝进入果胞基部,与卵核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离开母体。受精后,果胞便与下面的支持细胞融合,形成大的融合胞。融合胞产生许多分枝的产孢丝,穿。入营养组织的细胞间吸收营养。成熟的产孢丝,末端的细胞伸长,而分裂成果孢子囊。在融合胞产生产孢丝的同时,产孢丝外部的皮层进一步发育隆起,在藻体上形成一个膨大部分,称为果孢子体或囊果。在横切面观察,膨大部分为两个不完全分离的小室,室顶各有一孔与外界相通,此孔称为囊果孔,成熟的果孢子即从囊果孔排出体外。果孢子排出后,便随水散布漂流,碰到合适的基质,就附着下来萌发成四分孢子体。
3.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体成熟后,在其分枝的顶端形成膨大卵形的四分孢于囊枝,四分孢子囊由小分枝的表面细胞形成。成熟时,由于邻近的营养细胞向上生长,结果使四分孢子囊逐渐被埋于藻体细胞中。每个四分孢子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在四分孢子囊中呈“十”字形排列。四分孢于囊成熟后,从藻体表面观察为紫红色的小斑点,稍微突起,并沿着小枝扁的一侧排列。四分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壁破裂,其中的孢子即放散在海水中,碰到合适的基质便附着下来,形成雌雄配于体。
4,孢子的放散与附着:成熟的四分孢子囊排放时,在孢子囊枝裂口处可以见到溢出的四分孢子囊,当外溢近一半时,其余部分即迅速滚滚而出。四分孢子囊排放的时间一般为半分钟到一分钟。四分孢子囊排放之后仍呈球形,它们在排放口处停留一会,便开始浮升,远离母体。由此可见,石花菜四分孢子的排放方式是首先排放四分孢子囊。经过一段时间后,四分孢子囊的裂痕处突然开裂,可能由于孢子囊壁的胶化作用,四分孢子被释放出来,向四方散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接着慢慢下沉。
猴腿菜的生长繁殖
猴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猴腿菜的营养丰富,味鲜美而独特,猴腿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品功能,在众多的山珍野味中,享有“山野之王”的美誉。它长于山野,属天然蔬菜,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是一种最“洁净”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蕨菜的采集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和植被的大局出发,野生蕨菜不能过度采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人工栽培,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
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根茎的采收猴腿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
西洋菜的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用嫩茎扦插和播种育苗繁殖。
嫩茎繁殖:我国华南地区因不易采收种子,大都用嫩茎繁碴。当春季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不再采收,留着老茎渡过盛夏后,用老茎萌发的新芽种植。秋后大田生产期间,则按种植面积的l/4不采收留作种苗再插植。或在生产田中割取长约15厘米左右的植株上部嫩茎苗,按株行距3厘米x10厘米定植。定植时应使种苗基部浅埋土中,旱地栽培可用小铲开浅穴,把种苗斜插泥土中。栽插后灌透水,以后每天都要浇灌水,保持田间潮湿状态,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早晚浇一次凉水。北方冬季可在日光温室用旱地扦插育苗或生产,插植后防旱保湿即可,要用流动水浇灌,不能长时间浸泡死水。北方春季露地栽培,利用去冬保护地栽培的植株,割取嫩茎梢作种苗时,要注意勿将苗床的蚜虫带至大田,可把种苗放进1000~2000倍乐果稀释液中浸一会儿,取出再运至种植地。
种子繁殖:南方温暖地区于8~9月分期播种。北方露地栽培宜春播。保护地栽培可全年随时播种。苗床可用旱地或半水地。用旱地育苗时,先将畦面平整细碎,灌足水后再撒播种子。播后撒上一薄层干细粪土,每天喷水1~2次。
每10平方米的苗床播种量约8克,可供插植本田600平方米,由于豆瓣菜种子很小,播种前宜用3~4倍的细土拌匀再播,以使撒得均匀些。如种子量很少,宜用盆浅育苗,先用瓦片覆盖盆底的排水孔,装营养土至盆沿下2厘米处,抹平表土,将盆浅放入有水的大盆内润水,润透水即可撒种子。播种后再盖一层薄细上,以盖平种子为度、盆上再覆盖薄膜保湿。育苗期间不能从盆向上浇水。只能在大水盆内润水,或喷雾。早春育苗常出现小苗开花的现象,把小花摘去,植株能继续生长,也可于夏秋季播种育苗,移植保护地,扩大繁殖兼采收,来春截取嫩梢作种。
用半水地育苗时宜作高畦,畦的高度以畦沟中流过的水能分润湿畦面又无水层为宜。播种后撤一薄层干粪末,防止板结苗高约3~4厘米时,增加灌水量,使畦面有一薄层长流水,或每天灌水一次,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而逐渐加深水层。待苗高约15厘米时,可割苗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