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肩部拔罐的位置图 大椎穴

肩部拔罐的位置图 大椎穴

功效: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肩周炎拔罐的位置图 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拔罐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 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4)药罐法: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肩部拔罐的位置图 肩中俞穴

功效:肩中俞穴拔罐具有止咳、治疗气喘、缓解肩部疼痛的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一、风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二)治法

(1)选穴膈俞、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寒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二)治法

(1)选穴关元、肾俞。

(2)定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3)拔罐方法针刺后拔罐。先用毫针刺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湿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4)。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6-4)。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四、热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怕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大椎、曲池。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3-7-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

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4)药罐法: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肩周炎的拔罐疗法

1.方法一

(1)选穴大椎、天宗、肩贞、肩髃。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肩髃、臂臑、肩贞、曲池、外关。

(2)定位肩髃:见前。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为取穴部位)。

肩贞:见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3)拔罐方法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气血瘀滞

(一)症状

肩部疼痛,痛势较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以夜间为重,肩关节活动受限较明显,局部肿胀、青紫。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天宗、膈俞、肝俞、肩髃。

(2)定位天宗:见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肩髃:见前。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起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肩中俞、肩髃、血海、阳陵泉、承山、阿是穴。

(2)定位肩中俞: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向双侧旁开2横指(约2寸)处为取穴部位]。

肩髃:见前。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胭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阿是穴:局部压痛点处。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起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配合推拿和针灸可缩短疗程。

(2)治疗期间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积极开展肩背部的功能锻炼。

肩部拔罐穴位图 大杼穴

功效:止咳 、退烧、缓解颈椎、肩膀疼痛。

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子

1、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子

1.1、穴位一: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1.2、穴位二: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1.3、穴位三: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2、肩周炎拔罐的注意事项

2.1、肩周炎的症状如果使用拔罐治疗的话,一般都是在肩井,肩贞,天宗,外关,大椎等穴位来进行拔罐。一般每次要拔罐十五分钟左右,每天一次,十二天为一个疗程。

2.2、肩周炎拔罐治疗的时候拔肩顒穴、合谷穴和阿是穴对于治疗肩周炎也会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2.3、除了药物和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外,肩周炎的患者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按摩治疗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3、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拔罐疗法作为保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4、拔罐治疗肩周炎的局限

在用拔罐治疗肩周炎期间,除应避免风寒侵袭、劳作过度,还应适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部肌腱的粘连,逐渐恢复活动功能。但是对于症情复杂、诊断不清的肩周炎,拔罐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方法

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火罐法

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刺络拔罐法

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肩部拔罐穴位图 肩外俞穴

功效:肩中俞穴拔罐具有缓解肩背疼痛、治疗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症。

相关推荐

拔火罐有什么禁忌吗 拔火罐的禁忌

禁忌一: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二: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

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

(1)就近拔罐 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也就是在阿是穴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阿是穴是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症。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

夏季空调病拔火罐巧应对

很多人对夏季空调病拔火罐巧应对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这样问题进行认识,使得在选择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进行,对身体健康不会有任何的损害。 夏季空调病拔火罐巧应对: 从中医的角度讲,在空调房里待久了,肩膀和腰背容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找到痛点,用力按一按。但要想效果更好,可以拔拔火罐,能快速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功效。 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根据疼痛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注意皮肤有溃疡、水肿的不宜拔罐。 我们了解到正对由于空调造成的颈肩病,可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风门。 配穴:天宗、肩井、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第二组为竹罐法。每次一组,可交替选用。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 可先以铍针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针后加火罐,留罐15分钟,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3~5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竹罐法 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

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1、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首先老中医在这儿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尽管劲椎病的症状成因十分复杂,但是拔火罐能有效治疗大部分颈椎病!已经有无数临床案例证明,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有着很好的疗效。中医上的理论解释如下: 颈椎病多是因为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气滞、痰浊、瘟血等病症的累积造成经隧不通、筋骨不利等而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沉重麻木,摁之酸胀,严重者感到身体酸软乏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老年人还极有可能中风。 中医拔罐法通过对人体的肩颈部相关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 、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

踝关节扭伤的拔罐疗法

一、气滞血瘀 (一)症状 踝关节部位红肿、发热、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行走困难,发病前多有外伤史。 (二)治法 (1)选穴膈俞、血海、昆仑、解溪、丘墟。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2-19-6]。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2-19-3)

拔罐能治疗风湿病吗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治疗方法 1.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拔罐,不针刺。配穴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

发烧拔罐可以取以下几个穴位: 太阳(双侧) 1.位置: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位,丝竹空与瞳子髂连线中点向外约1横指处取穴。 3.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位可以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大椎 1.位置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

痛经的拔罐疗法

一、气滞血瘀 (一)症状 经前或行经第一二天,小腹胀痛,怕按,甚则小腹剧痛而发生恶心、呕吐,伴胸胁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膈俞、肝俞、次髎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

脖子落枕拔罐片大全 脖子落枕拔罐方法

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肩井、悬钟、局部压痛点(阿是穴);或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 取大椎、肩井、天宗、昆仑、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针刺,起针后,局部再拔火罐。 取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