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病理报告中Fuhmnan分级有什么意义
肾癌病理报告中Fuhmnan分级有什么意义
对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而言,核分级是除分期外最重要的预后指标。经典的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的分级,通常采用Fuhrman核分级系统,该分级系统主要根据细胞核大小、形状和核仁是否明显分为1~4级。级别低(如Fuhmnan1~2级),对应肿瘤恶性程度较低。肿瘤分级应由肿瘤中细胞核最高分级决定,如果核级别高的细胞散在存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每个高倍视野有几个高级别的核,则肿瘤的分级应按此定级。
肾癌患者早期能治愈吗
肾癌早期的治愈率极高!肾癌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没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但肾癌早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症状就是血尿,这个血尿有个特点,即排尿时不疼,即所谓无痛性血尿。如果出血较多,尿呈红色或淡粉红色,已经能够发现尿血,这一定要引起重视。能看到自己尿血的病人,说明肾癌已侵犯到肾盂和肾小盏,已经不是最早期的症状;还有一种尿血情况,即自己用肉眼看不到的尿血,当在医院作显微镜检查时才发现有红细胞增多,即为镜下血尿,没有原因出现血尿,而且用一般药物治疗不见好转的镜下血尿,也应引起重视,这样的血尿才是肾癌病人的早期信号,病人能在这段时间里就医而得到及时详细的检查才最有意义。肾癌病人尿血有间歇性,尿血持续几天后能够自然缓解,也可能吃些药物暂时止血了,往往病人会忽视大意,以为病好了,而不及时作详细检查,等到再次出现血尿时,或出现其他症状才引起病人的重视,实际已经耽误几个月或一年以上,肿瘤在这段时间继续增长,侵蚀周围肾脏,这样病人后果是不好的,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所以,当病人发现血尿时,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应作到正规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或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而贻害自己。一定要经过详细的专科检查以后,确定没有肿瘤等原因时才能放心,否则将会出现误诊。肾癌病人早期并不出现疼痛症状,等到有疼痛感觉时,说明肿瘤已是晚期,所以专家提醒,一定不要因为等出现疼痛才去看病,以防延误病期。
病理报告中
尿路上皮增生是指黏膜明显增厚,细胞无异型性。可见于邻近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病变的平坦黏膜,本身无恶性潜能。尿路上皮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的但不足以诊断为原位癌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改变。异型增生多与非浸润性乳头状肿瘤有关,该病变的出现提示尿路上皮不稳定。另外还有一术语称"反应性不典型增生",常发生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的尿路上皮,由于反应性/再生性的原因,细胞可不规则增大,细胞核出现明显改变。"不确定意义的尿路上皮不典型增生"用来描述介于异型增生与炎症引发的反应性不典型增生之间的病例,提示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
食道良性肿瘤病理报告
食管良性肿瘤:根据组织发生及病变部位分三类:
(1)管腔内粘膜型:发生于粘膜层向腔内生长,如息肉和乳头状瘤
(2) 粘膜下型:发生于粘膜下层,如血管瘤
(3) 粘膜外壁内型:发生于食管壁内肌层,如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男性多见,均位于食管壁肌层内,不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多为单发,80%以上肿瘤位于主动脉可弓水平以下的胸段食管,极少数可发生恶变。
临床表现:半数以上病人无显著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吞咽梗噎感,进展缓慢或间歇出现,可伴有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或胀满感,少数巨大肿瘤可引起气道压迫而有呼吸道症状。
诊断:诊断主要依据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镜检查。造影:食管有局恨光滑的半月状压迹或充盈缺损,轮廓清楚,局部粘膜完整,肿物阴影与正常食管长轴呈锐角,对侧粘膜可见"瀑布征",上下缘可见"环状征",近侧食管不扩张。
鉴别诊断:先天性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后天性囊状动脉瘤,纵隔肿物及炎症,肿大的淋巴结引起的食管外压性改变。
临床上常将早期食道癌误诊为食管良性肿瘤,应将二者进行鉴别区分,一面耽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努力做到食道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1、组织学分级与FL的预后的关系
组织学分级与FL的预后有关,1~2级为惰性淋巴瘤(临床过程缓慢),不易治愈,3级有较强的侵袭性,但如果采用较强治疗方法有治愈的潜在可能性,类似于DLBCL;2级FL是否可治愈还有不同看法,多数研究显示2级FL的生存率下降,也有的显示2级FL是可治愈的。绝大多数研究显示3级FL具有显著的临床侵袭过程,采用类似治疗DLBCL联合化疗,显示的预后似乎较DLBCL稍好,但复发的可能性亦增加。最近在REAL分类研究中,当采用非阿霉素治疗,结果显示3级FL的总体预后明显较差,用了阿霉素治疗的病例预后与1级和2级相同。
2、滤泡性淋巴瘤预后研究内容
很多研究显示1~2级FL中,即使存在大片弥漫区域也不会明显改变预后。因此,只要滤泡中心型淋巴瘤中见到肯定的滤泡区域,这个淋巴瘤就应分类到滤泡性淋巴瘤。然而,也有研究提示结节(滤泡)的程度确实对生存率有影响。鉴于此,我们建议在病理报告中应对滤泡和弥漫区域做出评估。3级滤泡淋巴瘤(滤泡大细胞)中,存在弥漫区域是较普遍的,并且多数研究显示这一现象意味着预后较差。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伴有单核样B细胞分化的病例预后较其他病例差,但这一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研究显示
当存在6个以上染色体断裂,则预后不好。另外,染色体断点发生在6q23-26或17p意味着预后较差,并且较短时间内会出现向高度恶性转化。
4、儿童预后指数
儿童患者的预后似乎较好,大多数病例的最终随访都为无病生存。临床因素包括国际预后指数,如LDH和完成情况,对于FL结果的预测具有与分级同样的重要性。
5、预后结论
25%~30%的FL会转化或“进展”为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是弥漫性的。一旦发生转化,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并且肿瘤坏死,预示治疗会很困难。
病理报告单中如何查看肿瘤指标
1.肿瘤指标之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
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Ⅱ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
2.肿瘤指标之分化: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分化愈高,其成熟度愈好。在肿瘤报告中,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预后等“信息”。
3.肿瘤指标之癌变趋势:即“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就有癌变可能。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常见的有:
黏膜白斑: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交界痣: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约10%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可能发生癌变。
子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女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亦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4.肿瘤指标之癌疑: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倾向为恶性,但其组织量太少或有挤压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这些报告均需要医生重新做活检或手术中开展冰冻切片,同时需要病人密切随访。
5.肿瘤指标之原位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或皮肤的表皮层内,尚未穿透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或真皮层的癌症。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胃、皮肤原位癌等。总之,病理报告单上的肿瘤“信息”,可唤起人们对癌的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和减少癌症的发生。大家要科学看待病理报告,毕竟病理报告是由人做出的。有时病理报告也带有一定主观性,未必绝对准确。
原位癌发展成浸润癌需要数年时间
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大都是按照“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一转移癌”的过程发展的,从原位癌发展成为浸润癌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如不认真检查身体,很难被发现。
不能确诊的皮肤病可以做病理检查吗
目的和适应症
区别炎症和肿瘤的存在,同时也需要鉴别良性或者恶性的肿瘤,早期发现的病损一般性都属于癌前病变,诊断其实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变化,比如说皮肤肿瘤或者是感染性肉芽,代谢性血管性或者是遗传性皮肤病,提示做进一步的检查以及全身其他疾病的一些检查。
注意事项
在活检手术之后也应该避免和水接触,尽可能地减少出汗的发生。如果有出血的话,那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压迫或者是到医院定时接受检查,如果出现感染的症状,那么必须要马上更换药物或者是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不良反应
在接受活检之后,可能会有出血伤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或者是疤痕形成这些不良的反应。
皮肤病理报告
皮肤病理报告其实也可能是具有一定的诊断性,病理报告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和临床结合起来一起辅助治疗,这样才可以作出临床的诊断或者是进一步指导,也可以了解疾病的患有原因是什么。
甲状腺结节穿刺打麻药吗 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要怎么做
操作方法:在B超定位下,用一根细针从甲状腺结节中吸取一点甲状腺组织,然后由病理科医生制成病理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组织,做出细胞学诊断并发布病理报告单。
怎么看乳腺癌病例报告
一、乳腺癌类型
乳腺癌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就是乳腺癌的类型,明确乳腺癌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对治疗的反应等。
乳腺癌分为两大类,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5~10%,又可分为导管原位癌(又称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原位癌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95%以上,且不需要化疗。浸润性癌的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占所有乳腺癌80%),浸润性小叶癌(10%)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还包括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分泌粘液的癌、神经内分泌癌、浸润性乳头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富于脂质的癌、分泌性癌、嗜酸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炎症性癌等)。不同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病理报告都需要指明。
二、乳腺癌分级
乳腺癌分级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评分,可分Ⅰ、Ⅱ、Ⅲ级,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越强。分级标准如图
三、肿瘤大小和部位
肿瘤大小对肿瘤的分期有影响,肿瘤越大,分期越晚,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肿瘤部位是指肿瘤位于左乳或右乳,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内下象限等,距乳头的距离,距皮肤的距离等,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位。当然肿瘤大小和部位只有在手术后病理报告中才能明确,穿刺病理报告是无法得到的。
四、手术切缘
乳腺癌手术后病理报告手术切缘有无癌组织残留,可了解手术是否切除干净,如果手术切缘有癌(或者称为切缘阳性),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扩大切除或局部使用放疗或化疗。
五、是否存在脉管癌栓
了解脉管癌栓是否存在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肿瘤是否会发生转移,可指导辅助化疗。
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
乳腺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腋窝淋巴结,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转移的个数可以指导医生对肿瘤进行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化疗,放疗等。腋窝淋巴结受累每增加1枚,复发转移风险升高6%。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Y表示。X代表有转移淋巴结个数。Y代表送检的淋巴结个数。X值愈大预后越差。
七、激素受体检测
乳腺癌检测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反映乳腺癌是否受激素调控,检测如果ER、PR其中之一是阳性,说明内分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PR+患者复发风险50%。ER、PR的检测通常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根据最新的检测标准ER和PR只要有1%的肿瘤细胞阳性都判定为阳性,ER阳性率比PR高。
八、HER2癌基因检测
HER-2是一种癌基因,C-erbB-2蛋白是HER-2基因的表达产物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患者,复发转移的机会较大,但如果HER-2基因过表达,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赫赛汀可降低HER-2阳性患者复发风险达50%。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erbB-2蛋白,C-erbB-2(+++)时判断为HER-2阳性,直接使用赫赛汀治疗,C-erbB-2(++)时需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是否有扩增,以决定是否采用靶向治疗。C-erbB-2(-)和(+)时判断为HER2阴性,对使用赫赛汀治疗不敏感,无效。而这种靶向药物赫赛汀价格非常贵,需根据检测结果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九、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检测肿瘤的Ki67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情况,也就是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是否活跃,用百分率表示,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