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远离过劳死只需简单的五招
男人远离过劳死只需简单的五招
喝健康的水
有几种水最好别喝:装在暖水瓶里几天的开水、反复煮沸的开水、水龙头里停用一夜的“死水”(可能含有大量的军团杆菌)、隔夜茶等。
早晨赖床5分钟
早晨醒来,应该先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赖床―――侧卧并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再慢慢坐起、穿衣、下床。如果醒来后立即起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酒后别洗澡
酒后洗澡,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因而糖含量大幅度下降,同时,酒精抑制肝脏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加上洗澡时出汗,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虚脱。
应常吃的食品
蜂蜜: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蜂蜜,能安五脏,止痛消毒,坚持吃能防止血管硬化。
大蒜:有很强的杀菌、抗菌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
红枣: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矿物质。
姜: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
花生: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常吃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勤上卫生间
不要憋尿:人在憋尿时,全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胃肠和交感神经会发生暂时性紊乱,血压明显增高。
不要憋大便:不及时、规律地排泄大便,大便中的水分就会被吸收。长此下去直肠的膨胀会停止唤起对大便的要求,形成便秘。
中医支招帮你轻松预防“过劳死”
在“过劳死”的死亡原因中,除了潜在的“物质基础”,劳累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因素。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外力超过弹性所承受的限度和作用时间过长时,弹簧会发生永久形变;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形变,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为好。因此,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
“过劳死”只有预防,专家指出,“累”病没有特效药,病程越长越难治,病程要是超过三四年的话,治疗会相当困难。为此,要避免此症的痛苦,要防止“累死”,最重要的还是预防,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
中医调理强调的“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预防“过劳死”的最好途径,如有其它疑问可咨询专业医师。
女性白领小心四大职业病
一些人因为工作而发生猝死的事件已经引起上班族的注意,白领养生要警惕以下8种职业病。
职业病一:猝死
预防妙计: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定期体检、经常给自己减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健康现状: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人,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近年来,尽管我国因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不断上升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但国人对该病的认识还很少。
职业病二:过劳死
预防妙计: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小病及时治疗、工作劳逸结合、及时减压放松
健康现状:新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名中国人因过劳死而离开这个世界。近年来,随着职场过劳死的新闻频频曝光,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增加,过劳死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开始威胁着每一个人。
健康预测: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的亚健康状态,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因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韩旭说,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医院亚健康门诊中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患者人数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的年轻人,往往压力越大,越容易亚健康。而亚健康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过劳死危险就越大。
可如今,许多年轻人喜欢扛病,认为自己身体好,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小病如小虫,慢慢侵蚀着人体这艘大船,成为了危及健康的隐形杀手。近些年,过劳死在年轻人中越来越高发,究其原因,与扛病有极大的关系。此外,现代都市上班族,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成本高,竞争激烈,加班不是新闻,不加班才是新闻,熬夜已是一部分人的常态,而伴随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活习惯,如过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夜生活丰富等也是导致过劳死的原因。
职业病三:脑卒中
预防妙计:远离三高、避免劳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健康现状:近年来,脑卒中人群总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
职业病四:过劳肥
预防妙计:保证三餐定时定量、主张清淡低脂饮食、保证每日睡眠时间、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健康现状:近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个名叫过劳肥的新型职业病很火,不少白领对照名词解释后大呼中招。这些与过劳肥亲密接触的职场人士面对自己噌噌上涨的体重,纷纷吐槽,工作压力大、连轴转、饮食不规律、夜晚两三点后才睡觉……专家表示,如此工作状态的人很容易出现过劳肥。
健康预测:过劳肥的根本原因与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过大和生活不规律导致血液中的饥饿激素增多,进而增大食欲,导致肥胖有一定关系。长时间心理压力大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延缓新陈代谢,身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随之引起脂肪堆积、代谢不良。一个人压力过大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激素,人也容易胖,加上在办公室久坐,脂肪很容易堆积在腹部。此外,饮食不健康、运动量不足也是造成过劳肥的诱因。
因为工作忙碌,大多数办公室白领一周都达不到一小时运动量,甚至不运动,肌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一有空闲就睡和吃,肥胖在所难免。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忙而经常顾不上吃饭,等到饿了又会吃很多,因为饿得低血糖时会让人丧失判断力,特别容易大吃大喝,并投向那些高热量、油炸与甜食的怀抱中。身体的新陈代谢也成为致胖帮凶,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身体误以为人体处于饥饿状态,因此自动让新陈代谢休眠,降低代谢率来避免消耗过多热量,长久下来,新陈代谢率渐渐降低,就会慢慢发胖。而长期过劳肥下去,会引起超重、三高、内分泌紊乱,有损身体健康。
解决方法
第一,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按时睡眠、生活规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第二,有病不能拖,小病要及时治疗。忙碌的上班族们应该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发现身体提出抗议,就算是小病,也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第三,工作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要经常学会放松自己。
第四,及时察觉压力信号,学会减压。当压力过大时,身体会有一些特定的信号,比如偏头痛、胃痛、心悸、虚汗、背痛、乏力等。在行为上,喜欢离群索居,无故爽约、迟到或缺席,不想遵从工作规范等。要掌握身体的喜怒哀乐,及时察觉压力信号,注意休息,不要因为年轻而用工作换健康。
第五,要注意饮食的营养结构,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戒烟限酒,减少钠盐和脂肪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减少高粘、高脂血症及肥胖的发生率。
心理压力过大会致眼睛过劳死
案例:男子视力衰退疑为压力大所致
一名33岁的台湾男子在起床后,发现视力严重衰退,即使戴上眼镜、鼻子贴着报纸,报上斗大新闻标题也看不清。他担心是“眼球中风”,经医师确诊是“右眼过劳死”,病因是心理压力过大。
从事文书处理业的该名男子表示,上周日休假在家,傍晚临时接到主管来电要求在家加班,赶紧打开计算机工作。十点关机后,发现眼前一片模糊,但他不以为意,心想只要休息一晚,隔天情况就会好转。但一早男子起床后,发现眼睛不对劲,打开电视看晨间新闻时,字幕与画面都看不清楚;报纸都已贴住鼻子,斗大标题仍糊成一片。被诊断为“眼睛过劳死”让这位男子不解。
“眼睛过劳死”的病状是眼球内“脉络膜”血管破裂,血水渗过视网膜,造成黄斑部附近“淹水”,视觉影像糊成一片。专家表示,“心理压力过大”是最可能导致眼球血管破裂的原因。
上班族最易“眼睛过劳死”
专家表示,这种“过劳”并不一定是身体机能上的“过劳”。临床发现,“眼睛过劳死”与身体是否疲惫较无关系,“压力”才是主因,即使躺下休息,心理压力仍然存在。记者、工程师、上班族是最可能发生“眼睛过劳死”的族群,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如今社会,青少年患近视的情况越来越多,近视人群呈现出爆炸式 的增长。但是,大家对于近视的知识了解的却并不足够,很多人都认为患了近视,只要戴上眼镜就没事了。其实,要避免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加深,还要做好一些日常的保健工作,接下来,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近视加深的方法。
判断中风只需简单三个动作
如果人们能早期识别脑血管病症状,可以赢得早期治疗机会。比如当健康人突然出现头晕、肢体发木等不舒服的情况,怀疑自己发生脑血管病时,试着做以下三组动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
一、对着镜子微笑,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
二、举双手,坚持10秒钟,如果一边控制不住往下坠落,就有可能是脑血管病。
三、说一句话。以前说得很好,发生脑血管病之后不会说话,或者是含混不清,或者是说不出来,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远离过劳死的注意事项
1.早晨赖床5分钟
早晨醒来,应该先花费5分钟左右的时间赖床―――侧卧并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再慢慢坐起、穿衣、下床。如果醒来后立即起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2.喝健康的水
有几种水最好别喝:装在暖水瓶里几天的开水、反复煮沸的开水、水龙头里停用一夜的“死水”(可能含有大量的军团杆菌)、隔夜茶等。
3.酒后别洗澡
酒后洗澡,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因而糖含量大幅度下降,同时,酒精抑制肝脏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加上洗澡时出汗,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虚脱。
4.应常吃的食品
蜂蜜: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勺蜂蜜,能安五脏,止痛消毒,坚持吃能防止血管硬化。
大蒜:有很强的杀菌、抗菌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
红枣: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矿物质。
姜: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
花生: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常吃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过劳死是怎么引起的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远离痘痘男人只需这么做
严禁面部机械性的刺激和挤压,特别是三角区。
忌用含油脂多的化妆品和粉底霜。
要保持面部清洁,不使用偏碱性的洁面剂。
除此之外,男士祛痘还可以适当的用一些祛痘的小方法,相信对祛痘很有帮助的。
男士祛痘一:自制芦荟祛痘面膜
做法:首先要把小黄瓜洗干净,然后去掉皮切块。芦荟叶一样的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去掉皮,切成小段。将切好的小黄瓜和芦荟叶放入搅拌机中,将它们搅拌成泥状,然后取出刀舞在面膜碗中,然后在碗中加入一勺蜂蜜,搅拌均匀。将自制好的芦荟祛痘面膜涂在长了青春痘的地方,等涂的地方干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功效:这款面膜不用整个脸涂敷,只需要在长痘痘的地方涂抹上即可。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痘痘开始消失了。
男士祛痘二:自制珍珠粉爽肤水祛痘
做法:在彻底洁面之后,取适量的珍珠粉与男士的润肤水调和,让珍珠粉完全溶解在要用来拍脸的润肤水里。然后将溶解完全的爽肤水轻轻的拍打在脸上,让含有珍珠粉的爽肤水慢慢的吸收进皮肤中。
功效:这样子做可以提供给男士肌肤充足的养分,然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让肌肤也能有轻松的休息,不让痘痘有机会生长,还可以淡化痘疤痘印,舒缓镇定修复肌肤的真皮层组织。
男士祛痘三:雪梨芹菜汁祛痘
做法:准备好芹菜、西红柿、雪梨和柠檬,然后按照接下来的方法加工。将准备好的材料全部清洗干净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这个就不是用来做面膜啦,把榨好的汁每日饮用,一天一杯即可。
究竟哪些人会患上过劳死呢
过劳死这种疾病一般是出现在农民工身上的疾病,很多的农民工因为长期的加班,才会患上过劳死的疾病,一旦患上了过劳死的话,对健康就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才行,那么,究竟哪些人会患上过劳死呢?
● 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
● 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 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 超时间工作;
●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 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 从事IT工作的人。
我们都清楚的掌握了哪些人会患上过劳死,对这类疾病我们要加强认识和了解,及时的发现疾病的症状,及时的到医院做治疗,尽量不要让疾病对健康造成伤害,患者要有合理的休息时间,掌握好良好的睡眠,尽量不要让疾病影响到了健康。
关注过劳死
1过劳死人员前期很长时间都感到头晕,头痛,头胀。长期的脑力劳动让人的大脑不干重负,长期高负荷,大脑没有得到应有的休息和恢复。是感到头晕头痛的原因。如果长期得不到恢复,就是过劳死的前期症状之一
2过劳死的患者前期常会感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经常长期处于失眠,多梦状态也是过劳死的前期症状之一,长期压力过大造引发失眠,焦虑。失眠焦虑又会进一步加重压力和疲劳。人体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会引发过劳死
4心情抑郁,焦虑,紧张和恐惧也是过劳死患者的症状反应。这是长期的过度劳累使得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出现种种不良反应。
5明显感到体力不足和心理疲劳也是会发生过劳死的危险信号。身体的心理的透支引发的人的体力下降,心理疲劳。
过劳死真相并非过劳累死
11月14日,入职仅四个多月的百度地图员工林海韬在休假过程中因突发心脏衰竭死亡。死者生前在微博中记录其自入职以来一直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常超负荷工作。舆论因此将他的猝死归结为“过劳死”。人们常谈的“过劳死”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儿却少为人知。
过劳死不是医学概念
过劳死是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诞生的,逐渐发展后也只是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目的是起到保障劳动者权利,规范企业责任的作用。
日本学者的著作《过劳死》中表明人本身所具有的致命性疾病才是死亡的原因,过大的工作压力只是一个外部条件。
1995年日本精工、全日空等12家公司的高管相继病逝让所谓“过劳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现象。
死者本身患有的疾病才是“过劳死”死因
“过劳死”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日本,现用的英文KAROSHI就是从日语直译并在2002年作为一个单词,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里。1981年,日本公众卫生学者上田铁之丞和田尻俊一郎共同编写了一本书叫做《过劳死》,书中作者提到这一现象时描述为“因强烈工作压力或应激引发的致命性疾病发作”。两位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所谓过劳死不能当做医学上的概念,也不能当做统计学上的概念”。这一概念十分清楚地表明,人本身所具有的致命性疾病才是死亡的原因,过大的工作压力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工作压力大必然导致患致命性疾病”这个因果关系。
在1961年,日本原劳动省曾认为“过劳死”是种“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疾患”(脑中风、急性心脏坏死等),甚至还出台了对这一现象的认定标准,但后来又专门发通告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解释澄清,并在1987年对其做了修订。
“过劳死”是保障劳动者的法律概念
日本社会认同过劳死,是从法律层面来说的,与医学无关。1988年,日本律师、医生开设的“过劳死报警台”活动,让“过劳死”这个概念在日本人心中扎下根来。让过劳死震撼日本社会的,是1995年精工、全日空等12家公司在内的总经理接连去世。199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专门出台相关的法律,从法律上杜绝这一现象,其目的是在发生此类意外时使得受害者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赔偿。但由于取证困难,直接联系微弱,日本只能通过劳动时间来在法理上强调这种关系,即死亡之前24小时内仍持续不断工作,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以上、或再往前推算一个月,其加班时间是否超过100小时。一旦满足这些条件,就认定为公司要对员工的死亡承担责任。
“过劳导致死亡”没有科学根据
疲劳是一种主观感觉,难以客观地量化,只能以绝对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作为标准测量,即所谓“过劳”;尽管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测量相对客观,可操作性更强,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都很难证实过度的劳动和疲倦会使身体状态严重恶化致死。
一些人将“过劳死”与一些疾病相联系,但其实是生搬硬套,指鹿为马。
剥夺睡眠的实验未发现有生理异常现象,除情绪波动、易怒、困倦和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其他一切正常。
心脏病就是心脏病,不是过劳死。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三到四,中国则是翻倍。
过度疲劳难直接引发生理异常
从已有医学文献来看,没有任何流行病学调查证据可以支持“过劳死”的发生与过度疲劳有关联。最能够和“过劳”现象先联系上的,也就是一些科学家进行过的所谓“睡眠剥夺”实验了。1966年日本对一名23岁的健康男青年进行了剥夺睡眠的实验,令其连续101个小时不睡觉,未发现异常表现只是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再将不睡的时间延长到205个小时的时候,仍未发现有生理异常现象,除了情绪波动、易怒、困倦和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其他一切正常。
在后续的研究还证明,剥夺20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带来的状况,只要一次睡足12-14小时,被试状况就可以得到充分恢复。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的一项研究还表明,长期来看一个人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6小时就足够了,最多也不要超过8小时。虽然长期大量少于六小时会导致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增加一定的健康隐患,但长期超过八小时患病死亡风险会更高的结论更为确定。相比缺乏睡眠,节制睡眠对健康更为重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过劳死
一些人将“过劳死”与一些疾病相联系,但其实是生搬硬套,指鹿为马。“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被好事者与“过劳死”联系起来,但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定义,“慢性疲劳综合征”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烧、喉咙痛、极度疲劳、失去食欲、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等。这些症状与感冒及其他轻微病毒感染十分相似,并不存在“突发性”。对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也不存在“致命性”。除了疾病名称中存在“疲劳”两个字,其与“过劳死”之间完全不存在可比性。
猝死亦难与“过劳”直接相关
另一种被认为是“过劳死”的疾病就是猝死,它指的是平时外观健康或病情已基本稳定的人,突然发生“意想不到、非人为的”自然死亡。“猝”表示发病迅疾,因此大多数猝死多在发生瞬间至1小时内便死亡,很少能超过过6小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都定义为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其次为脑溢血等疾病引起的脑猝死。
虽然猝死发病急骤和“过劳死”有些类似,但同样也没有证据将其与过度劳作联系起来。心脑系统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疾病又与与缺乏锻炼和必要的劳动有直接关系。以冠心病为例,日本的发病率仅为万分之三到四,中国的冠心病发病率万分之六整整是日本的一倍,但日本同时还是全球白领平均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将工作压力与心脏问题简单相关是十分牵强的。
过劳死其实是“忽视死”
厘清了过度劳动与死亡没有关系,知道了基础的身体素质才是关键。我们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的重要性,重视致命疾病的一些信号,不然并不会死于‘过劳’,而是死于对自己挽救自己生命机会的忽视。
缺乏足够的运动已经成为很多办公室青壮年的健康隐患,而长时间的久坐也增加了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报道中的过劳死,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去世的。据2010年的数据,心脏病是中国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一的死因。
亚健康使“过劳死”可能性增大,但亚健康难说只因为过劳导致
普如前文所说,人本身所具有的致命性疾病才是“过劳死”的原因。但《中国公共卫生》的一项对亚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亚健康人口比例高达70%,还有15%处于疾病状态,真正符合世卫组织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15%。另一份《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调查》内容显示,“北上广深” 等主流城市的白领人群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亚健康人群及处于疾病状态人群的庞大数量才是国内所谓"过劳死"增多的主要原因。国际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曾发布研究数据,认为每周要保持90分钟的运动量,足以将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生率降低16%左右。现代人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结构、锻炼贫乏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亚健康,很难将责任都归结于工作。
所谓过劳死者都曾有过被忽略的疾病信号
普华永道员工死前有微博表明其白细胞数仅仅为1800,远低于正常人的4000-9000/ML,在此疾病信号前她选择继续工作而诱发病毒性脑膜炎最后死亡。本来并非不治的疾病,在她已经破坏殆尽的免疫系统面前最终成了刽子手。像百度员工那样的心源性猝死,因其发病信号相对不明显;还有一种就是癌症发现过晚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尸检发现大部分"过劳死"中壮年本身就潜伏有心血管疾病,但很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医学专家非常肯定地指出:心脏病就是心脏病,不是过劳死。在这些广泛报道的“过劳死”现象中,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去世的。据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显示,心脏病是中国死亡人数中排名第一的死因,占比超23%,第二位是占22%的癌症,而脑血管疾病有17%。三种疾病的总死亡率加在一起超60%。所以,“过劳死”的死因其实就是这些最普遍的致死原因。这些极端的例子和十分明确的数据都证明,疾病并不特殊,也不是因为工作恶化,只是身为青壮年的人们因长期的忽视,最终谋杀了自己的生命。
结语:不提倡乱扣“过劳死”的帽子,并不是为一些所谓的血汗工厂开脱责任。只是希望人们能够从一味的愤怒走出来,真正的关注自己的健康。毕竟,生活中离不开工作,最终也离不开死亡,只有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身体,才是减少疲劳感,使得"疾病和死亡"尽量远离自己最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