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膻中禁忌 膻中穴位层次解剖

针刺膻中禁忌 膻中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胸廓内动,静脉前穿支,胸廓内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前穿支是胸廓内动脉自上位第5-6肋间隙穿出,共5-6支,在女子至乳腺内侧部,特称为乳房支。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为扇形扁肌。由胸前内,外侧神经(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纤维组成)支配。针刺膻中穴时,针尖经过左,右胸大肌之间。

4.胸骨体:针的深面为胸骨体。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

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到后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正中神经干: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可停止继续进针。

5.于拇长伸肌腱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前者位于针的桡侧,由正中神经的分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后两者位于针的尺侧,其中,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桡侧半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之间。浅层布有股后皮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腓肠动脉等。

按摩膻中有什么功效 膻中穴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为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针刺膻中怎么操作

膻中的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位,胸正中线与两乳头间连线交点,女子可在第5胸肋关节之间,正中线上取穴。

进针方向:从下向上斜刺与水平成15°。

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向周围。

功能主治

膻中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人脉之交会穴,以宣降为要,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理气散瘀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气短,哮喘,咳嗽,肺痈,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烦闷,噎膈,妇人乳汁少,心悸等症。

针刺膻中禁忌

因膻中穴深部为胸骨,故不能直刺;对患有肺,心脏疾病的人群,忌粗针重刺,是由于针刺本穴时有的患者压重感较明显,影响呼吸,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患者,针刺时针感不可过强,针具不能太粗,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该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支配。

4.菱形肌:该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第5颈神经组成。

5.上后锯肌腱膜:上后锯肌由第1,第2,第3,第4肋间神经支配。

6.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深部小肌肉。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水沟针刺禁忌 水沟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下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络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上唇动,静脉。上唇动脉是面动脉走至近口角处发出的分支;上唇静脉是面静脉的属支。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的口唇内,上至外鼻,下肢颏结节的上方,为椭圆形的扁肌,受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支配。

后溪针刺技巧 后溪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掌支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小指展肌:该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4.小指短屈肌:神经支配同小指展肌。

5.小指尺侧缘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脉位于针的掌侧,前者为尺神经的分支,后者为掌浅弓的分支。

深层有小指尺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针刺中脘时体位宜选 中脘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壁膜。浅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布有第8胸神经的前支分支。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相关推荐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等。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以及桡神经深支。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膻中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位,胸正中线与两乳头间连线交点,女子可在第5胸肋关节之间,正中线上取穴。 进针方向:从下向上斜刺与水平成15°。 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向周围。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终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经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前缘越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外侧,过鼻翼迂回向上到眼内眦,改称内眦动脉。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会合,注入颈内静脉。 3.提上唇肌:肌纤维起自上颌骨眶下缘至眶下孔之间,向下止于上唇,鼻翼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针刺人迎注意事项 人迎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颈横神经分布,该神经是来自颈丛的皮神经,神经纤维来自第2,3颈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分支,在皮下组织有受面神经颈支支配的皮肌-颈阔肌。 3.颈深筋膜浅层:为包绕胸锁乳突肌的深筋膜在该肌前缘融合而成。其深面紧邻颈动脉鞘。尚有甲状腺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4.咽缩肌:是主要附着在甲状软骨,并构成咽壁的组织,其运动受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怎样针刺合谷 合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和第1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结构。

止咳穴位 膻中

位置: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做法:拇指指腹轻轻揉按颤中穴2~3分钟。

小儿推拿春季助长手法 春季助长第三步:揉膻中

功效:膻中穴又被称为气会。常揉膻中穴,具有理气顺气、开胸散结之功。 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手法:手指揉按穴位,次数为100至120次。

乳腺增生按摩哪些穴位

膻中穴 首推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用拇指旋转按揉膻中穴,具体操作可按个人习惯进行。再就是对包块部位的按摩,按揉、点压均可。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由于膻中穴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女性乳腺系统相关疾患一部分出现在哺乳期,如乳腺炎,产后缺乳;一部分出现在月经前后,如经行乳房胀痛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尾神经和肛神经分布;肛神经是阴部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 3.肛尾韧带或骶结节韧带:肛尾韧带位于肛和尾骨之间,针刺此韧带有一定韧性阻力,骶结节韧带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至坐骨结节。 4.尾骨肌或肛提肌: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由第4,第5骶神经支配,肛提肌由第4骶神经和阴部神经的肛(直肠下)神经或会阴神经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