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早老性痴呆
怎样预防早老性痴呆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一切,并能冷静、妥善地予以处理,避免偏激,固执等心理偏差的产生,保证心理反应适度。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学习,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防止寂寞。培养业余爱好,增进生活情趣,调剂精神生活,改善心境,生活有规律,使心理活动和生活富有节奏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
2。避免精神刺激 过度的精神刺激如大怒、忧伤等对大脑的功能是一大危害,所以应以宽阔的心胸面对人生,调节情感,做到情绪愉快而稳定,心理协调,正确对待环境的刺激。
3。安排合理的饮食 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应保持平衡,饮食饥饱适中,体重不宜过重。低脂肪饮食,以植物油为主,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5%,尽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或瘦肉等。少吃油煎、烟熏食物,禁烟酒。
4。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选择适量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不懈,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力与抵抗能力。
5。积极预防 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病的发生,防止脑外伤,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疲劳过度,避免脑供血不足或脑循环障碍等疾病的发生。此外,防止食物及药物的中毒及缺氧等对大脑功能的损害也很重要。
哪些食物预防早老性痴呆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智健脑,兼能益肾固精。
花生: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多食可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粘聚,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椹:对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适合心脾气血两虚,兼有畏冷乏力、面足浮肿的早老性痴呆患者。
葡萄:对于防治气血虚弱的早老性痴呆较为适宜。
荔枝:对防治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早老性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伴有肺燥阴虚、干咳少痰及肠燥便秘者。
山楂:常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对痰浊蒙闭脑窍、血淤气滞的患者尤为适宜。
防治老年痴呆多吃这些食物
荔枝:对防治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早老性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伴有肺燥阴虚、干咳少痰及肠燥便秘者。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被机体吸收后会改造成脑细胞的组成物质。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智健脑,兼能益肾固精。
花生: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多食可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粘聚,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椹:对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适合心脾气血两虚,兼有畏冷乏力、面足浮肿的早老性痴呆患者。
葡萄:对于防治气血虚弱的早老性痴呆较为适宜。
山楂:常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对痰浊蒙闭脑窍、血淤气滞的患者尤为适宜。
鱼:多吃鱼对预防早老性痴呆有好处。因为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早老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抗早老年痴呆可望获新药
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一般先是记忆丧失,随后脑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可能发展到深度痴呆而导致患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随着全球人口不断趋于老龄化,早老性痴呆症发病率日渐增高,研究开发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制药业关注的热点之一。
“ZT-1”是中国中草药----蛇足石杉中分离的石杉碱甲的半合成化合物。蛇足石杉俗称千层塔,一般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肿胀、精神分裂等疾病。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有关专家对蛇足石杉的化学与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证实从蛇足石杉中提取的生物碱--石杉碱甲对治疗早老性痴呆症有一定的疗效,并于九十年代初被卫生部批准为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新药。
由于从天然资源中获得的石杉碱甲不能满足临床上的大量需要,上海药物所近年来又开展了石杉碱甲的人工全合成和化学结构修饰的研究,制备了近百个类似物与衍生物,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其中一个新化合物“ZT-1”具有石杉碱甲类似的药理作用,但比石杉碱甲的药效更好、毒副作用更低,有望成为治疗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认知缺损的更有效候选药物。
如何区分老年健忘与痴呆
老年性健忘和早期早老性痴呆经常是互相联系的,很难将二者完全分开。最近来自美国联邦早老性痴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有许多老年性健忘患者不久便会发展为早老性痴呆。每年大约有15%的进行性记忆力损害的病人会转化为症状明显的早老性痴呆。健忘是老年痴呆的最早表现症状。
健忘是老年人脑功能衰弱的表现,而痴呆则是病理性的脑器质性智能衰退,如何区别两者,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遗忘区别:健忘的老年人对做过事情的遗忘总是部分性的;而痴呆的遗忘则是完全恶性的,记不起发生过的事情,似乎此事已完全消失。
认知能力:健忘老人虽然记忆力下降,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而痴呆老人却丧失了识别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分不清上下午,不知季节变化,不知身在何处,有时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老人常打乒乓球可预防老年痴呆
92岁高龄的贝蒂·斯坦发型新潮、穿着入时,但就是话越来越少,没人知道这到底是因为早老性痴呆、药物还是抑郁所致。不过,自从她学打乒乓球之后,情况大为改观。
洛杉矶亚瑟·吉伯特乒乓球中心创立者米哈伊尔·扎利特斯基表示,打乒乓球有助于提高患者警觉度、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降低老年痴呆症危险。他说,打球过程中,患者必须预测球的方向和力度,接球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判断,这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大脑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打乒乓球还为患者提供了“以球会友”的社交机会,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孤独抑郁感。
日本研究则认为,打乒乓球对早老性痴呆症还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发现,早老性痴呆患者打乒乓球会锻炼到更多的大脑部位,打完乒乓球后,精力更旺盛、说话更多,走路速度也快两倍。为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早老性痴呆症诊所创始人普洛金建议,老人不妨多进行骑马、弹钢琴和打乒乓球等活动,以锻炼大脑多个部位,防止或缓解老年痴呆症病情。
瘦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迹象
体重超过正常人体重10%以上(超重)者和体重正常者相比,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胆结石、膝关节炎的概率更高。所以大多数老年人普遍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一信条,有些甚至一味追求“老来瘦”。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如果老年人的身体质量随时间不断减少,那么他们患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会很大,而且身体质量减少得越多,患上早老性痴呆症的几率就越大。这项发现首次将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减少与患早老性痴呆症的几率联系在一起。
研究人员表示,身体质量降低表明疾病正在形成,身体质量指数的变化可能是早老性痴呆症的早期临床症状。
此项研究是由美国拉什大学医疗中心的艾伦·布克曼、戴维·班尼特等进行的,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神经学》杂志上。有820人参与了此项研究,他们每个人每年都要进行临床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史、神经检查和认知功能测试。研究人员还对参与者的体重进行了测量,以确定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所有参与者的年龄都超过65岁。
在调查开始时,参与者当中都未患有老年痴呆症,他们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7.4。在随后的追踪调查中,有151名参与者被确诊患有早老性痴呆症。调查发现,与身体质量指数不变的人相比,那些身体质量指数每年减少一个单位的人,患早老性痴呆症的危险就增加35%。
此外,研究人员对体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者每年体重减少1英磅,他们染上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就增加5%。
班尼特说:“这些发现表明,老年人无法解释的消瘦可能是早老性痴呆症的早期迹象。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临床症状显现之前,这些人可能就已经出现某种问题。例如,病人大脑控制饮食、新陈代谢的区域受损,就会出现消瘦的早期症状。”
长期慢性缺氧可诱发早老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相关研究表明,早老性痴呆的发病与慢性缺氧有关。
一、慢性缺氧引起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
线粒体产生ATP是通过与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呼吸链传输电子来实现的,过多氧自由基均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受损,ATP产生障碍,最终致线粒体依赖性细胞死亡。这一结论已经为线粒体毒性实验所证实。在病理学上,早老性痴呆的相关研究也已确认:长期缺氧或低灌注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已经证实神经细胞对氧自由基损伤非常敏感,氧化应激反应主要攻击富含脂质的脑组织,使神经元受损、死亡。
二、慢性缺氧使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合成β淀粉样蛋白沉积增加
β淀粉样蛋白有两种形式,即Aβ40,Aβ42/43。前者在正常老年人和早老性痴呆患者脑内均存在,后者主要位于早老性痴呆患者脑内。 Aβ40的聚集力和神经毒性均比Aβ42/43强,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与早老性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β淀粉样蛋白由其前体蛋白APP经不同分泌酶产生。主要有三种分泌酶:α、β、γ。致病性Aβ42/43主要由γ分泌酶剪切产生。影响APP降解的因子,研究最多的是早老素,有两种PS1、PS2,二者均可促γ分泌酶产生Aβ42/433,并加速β淀粉样蛋白沉积,造成神经元损伤,参与早老性痴呆的发病。
三、慢性缺氧时Ca2+通道功能异常
相关学者通过对大脑皮质细胞施加慢性缺氧,发现缺氧可引起Ca2+通道的信号作用放大,这种放大作用可被维生素C或其他抗氧化剂(如退黑激素) 完全抑制,说明缺氧引起的氧化应激物质参与了Ca2+通道的信号作用放大这一过程。研究发现慢性缺氧可致Ca2+通道的改变和重建,并且这种改变/重建与早老性痴呆脑的主要致病物质之--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密切相关,这直接提示慢性缺氧是早老性痴呆相关病理改变的致病性因素之一。
啥因素引起早老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此前研究显示,很多早老性痴呆症患者会出现病理变化——脑部贝塔(β)淀粉样蛋白异常堆积形成斑块,损害大脑神经元细胞机能。
公报说,过去30多年,研究人员一直将精力集中在分析大脑中贝塔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积累机制、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以及通过抑制它来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如今,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分别在小鼠和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伊塔淀粉样蛋白,其数量明显高于贝塔淀粉样蛋白。
研究结果显示,伊塔淀粉样蛋白与贝塔淀粉样蛋白十分相似,同样由贝塔淀粉样前体蛋白分解而来,可对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突触造成损伤,导致记忆力衰退。不过,与贝塔淀粉样蛋白导致大脑神经元过度活跃相反,伊塔淀粉样蛋白会降低大脑神经元的活跃度。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肽与早老性痴呆症的病理相关,但仍需通过其他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如何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指出,研究人员此前大多致力于探索通过抑制贝塔淀粉样蛋白来对抗记忆力减退,而法德研究人员的新研究显示,某些抑制贝塔淀粉样蛋白的方法会导致伊塔淀粉样蛋白激增,从而有可能对大脑造成伤害。
如何诊断老年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症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医学难题,早老性痴呆症是由于人的大脑细胞逐渐萎缩受损而造成的。目前,早老性痴呆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出现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其大脑内部分区域会出现代谢失常,并最终导致脑功能的异常。虽然早老性痴呆症真正出现痴呆症状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但是早老性痴呆症有可能在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病潜伏期可能会很长。患有早老性痴呆症的人会出现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统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成的人患有早老性痴呆症,但对它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认为对早老性痴呆症最好和最有效的治疗是提前作出诊断,以便及时修补大脑的受损部位。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新诊断技术,是利用体外大脑扫描技术作为手段以便在早老性痴呆症出现症状之前作出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诊断。研究人员首先给试验病人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名叫FDBNP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血液迅速进入大脑,找到大脑中的病变组织并沉积在哪里。同时,再在体外使用PET(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对大脑进行逐层扫描,这样那些大脑发生病变组织就会在屏幕上呈现出特有的颜色,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大脑的病变受损部位。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乔治巴里奥医生乐观地表示,这种技术完全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地知道大脑的受损部位,而不必等到发病以后才能确定病变的位置。目前这种诊断方法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医生就可以利用这一最新的诊断技术在大脑组织受损较轻的时候及时对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了。
Florbetaben作为未来的临床工具得到应用,也会是另人激动的事情,未来的临床研究目标将关注于如何减少脑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这项研究得到了伯林的贝耳健康公司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