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兑端的作用是什么 兑端穴常用配伍

兑端的作用是什么 兑端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丰隆,巨阙,太冲,针刺泻法,化痰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厥证。

2.配百会,本身,后溪,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定痫安神,治疗风痰痫证,呕沫等。

3.配水沟,内关,气海,太冲,针刺泻法,理气开窍,治疗气机逆乱之气厥。

4.配下关,劳宫,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疮臭秽等。

5.配目窗,翳风,下关,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疏风通络,开关启闭,治疗风邪入络之口喎,口噤不开等。

刮痧美容的功效 口唇部护理刮痧刮什么部位

刮拭部位:人中,兑端,禾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承浆穴。

取穴原理:

刮拭口唇周围的这些穴位,可以刺激唇部周围的肌肉运动,提高唇部的弹性,比如兑端穴可以刺激口轮匝肌的运动,让唇部肌肉变得紧实,减少唇纹;地仓穴可以使肌肉恢复弹性,起到改善面部松弛,提拉嘴角的功效,而承浆穴可以促进唇部的血液循环,使唇色变得自然红润。

缓解眼睛疲劳的穴位竟是它

太溪穴

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更好地控制对眼睛的濡养。推荐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不宜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

太冲穴

拇指按揉太冲穴1~2分钟,此穴是肝经的特效穴位,经常按摩能够养肝益肾,治疗视疲劳及其引起的头痛、心情烦闷等症状。

眼保健穴

眼保健穴位分为近端和远端穴位,在眼睛周围和近处的穴位称为近端穴位;在躯体、四肢等部位的穴位称为远端穴位。常见又容易找到的近端有四白、承泣、攒竹、鱼腰、丝竹穴等。譬如说,眉毛上就有3个很好用的护眼穴位,古人觉得眉毛如鱼,攒竹穴在两眉头塌陷中;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塌陷处;眉毛尽处则是丝竹穴。

厉兑穴

拇指掐按厉兑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可醒脾健胃,促进脾胃之升清降浊和运化食物的功能,缓解视疲劳。

耳穴

经常按摩耳穴,对保护视力也有较大帮助。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耳垂(女性佩戴耳环的位置),轻轻地揉按即可。

合谷穴

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2~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合谷穴可通经活络、疏风解表。此法能疏通头部经络,缓解疼痛,从而缓解视疲劳。

神庭的意思是什么 神庭的配伍治疗

1、神庭穴配兑端穴、承浆穴:缓解治疗癫痫呕沫;

2、神庭穴配水沟穴:缓解治疗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3、神庭穴配囟会穴:缓解治疗中风不语;

4、神庭穴配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缓解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兑端的作用是什么 兑端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该处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兑端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口部,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下端与口唇连接处。

取穴:正坐或仰卧,在面部,于人中沟下端的上唇尖端取穴。

兑端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兑端穴配伍治病方法

兑端穴有清热,定惊,止痛的作用。配木窗,正营,耳门可通经行气,主治唇吻强闭不开;配本神,百会,可开窍醒神,治疗癫痫呕沫;配膀胱俞,水道,中极可通调水道,治疗遗尿,尿闭。

面部刮痧有什么好处 面部刮痧的保健功效

面部刮痧主要治疗五官的病症,并且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通过对五官不同的穴位刮拭,可以起到不同的保健功效。

眼睛是肝脏的开窍之处,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行于目,眼睛是否健康会影响到脏腑运行的畅通性与精气神的充沛,此外,经常刮拭眼部穴位还能为双目提供充足的气血,对缓解眼睛疲劳,眼睛干涩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并能维护,增强视觉功能,预防或促进眼部疾病的康复。

眼部刮拭取穴:攒竹穴,瞳子髎穴,鱼腰穴,承泣穴,四白穴,太阳穴。

刮拭方法:以垂直按揉法按揉晴明穴,再用平刮法从内眼角期,顺着上下眼光刮拭至外眼角,重点刮拭攒竹穴,再用揉刮法一次按揉瞳子髎,鱼腰穴,承泣穴,四白穴和太阳穴,刮至局部微热为宜。

鼻腔是人体呼吸的通道,它不仅与颅脑毗邻,而且还与咽喉,肺部,眼睛等器官想通,良好的鼻腔功能可以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使各个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定期对鼻部刮痧有助于提高鼻腔功能,并能预防感冒,鼻部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鼻部刮拭取穴:和髎穴,迎香穴,上迎香

刮拭方法:以平面按揉法刮拭和髎穴,迎香穴,上迎香各5-10下。

口部包括唇,舌,齿,它们对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运行具有促进作用,对口部进行刮痧有助于提高局部健康,使牙齿牢固,唇舌丰润,并且对脾,胃,心,小肠,肾有间接的保健功效。

口部刮痧取穴:兑端穴,地仓穴,大迎穴,承浆穴。

刮痧方法:以揉刮法,按揉人中穴,兑端穴,地仓穴,大迎穴,承浆穴,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宜。

相关推荐

治阴虚火旺的穴位

1、揉二马 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操作时,按揉此穴100~300次。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之功效。能滋阴潜阳,使肾水上滋于心。此法为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常法,并能利尿通淋,使水从小便而去。 2、擦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凹陷中。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来回推擦此穴100次左右。具有滋阴退热之功效。能引火归元,使亢阳得以潜制。 3、运内劳宫 内劳宫位于手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操作时,术者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指根按运,经掌小横纹、小

天窗的作用 天窗穴常用配伍治疗

1.配水沟,劳宫,上脘,大钟,清热化痰,安神定制,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2.配水沟,劳宫,井穴,太冲,丰隆,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闭窍之中风,痫证。 3.配膈俞,天鼎,天突,丰隆,化痰散结,治疗气滞痰凝之瘿气。 4.配天容,听宫,外关,中渚,疏风清热,开窍益聪,治疗风热耳鸣,耳聋。 5.配扶突,曲池,合谷,少商,利咽清热,治疗风热咽喉肿痛。 6.配廉泉,扶突,间使,通里,合谷,少商,泄热开音,治疗风热暴喑不能言。 7.配风池,天柱,风门,后溪,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颈项强痛。

嗳气怎么治疗

1、摩腹 以一手掌面贴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紧贴于该手背,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2、按摩内关穴 以拇指指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3~5分钟。 3、指压足三里穴 用手指指端压揉足三里穴(两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4、中脘穴 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5、压“第三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

嗳气怎么按摩治疗

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饮食不洁,生活不规律,导致胃黏膜局部屏障被破坏,引起出血、糜烂、溃疡,严重者出现瘢痕增生,甚至梗阻。 治疗 按摩法 1、摩腹 以一手掌面贴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紧贴于该手背,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2、按摩内关穴 以拇指指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3~5分钟。 3、指压足三里穴 用手指指端压揉足三里穴(两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4、中脘穴 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

厉兑的准确位置图 厉兑穴的功效作用

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之井穴,五行属性属金,按照五行的理论,土生金,故本穴既足阳明经的根穴,又本经的子穴。子穴善泻实热火邪,具有引火下行之功,上可治疗胃火循经上扰的颜面五官热病,中可治疗胃腑实热的胃痛,脘腹胀满。胃之经别上通于心,该穴为根穴,善调阴阳气血,善泻火热郁闭,故可用于治疗痰火扰乱神明的梦魇,癫狂,通过泻其有余,调理脾胃,清火消痰而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厉兑的位置和作用 厉兑穴针灸操作手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网。 进针方向:从背面向足底直刺。 深度:针0.1-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苏厥醒神,和胃理气,主治鼻衄,牙痛,喉痛,热病,癫病,腹胀,休克,面神经麻痹,牙痛,扁桃体炎,肝炎,消化不良,下肢麻痹等症。

小儿推拿治肺热咳嗽

1、推拿选穴,清肺经、清肝经、补脾经、逆运内八卦各3分钟左右、擦肩背部及胸部(重点肺俞和膻中部位)擦热、搓摩胁肋15-20次,按揉丰隆穴3分钟左右(痰多可加长时间)、捏脊6-8遍。 2、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3、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肝经。 4、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的位置。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5、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

厉兑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厉兑穴主治疾病

厉兑穴具有通经活络,清热和胃,苏厥醒神的功效,适宜于昏迷,鼻出血,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痫等病治疗。通过按摩方法刺激该穴位还可以有效改善和缓解呕吐,但需要注意的,妊娠反应引起的呕吐不要轻易按摩该穴位,以免引发意外。

厉兑准确位置 厉兑的配伍功效

厉兑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多梦; 厉兑穴配太阳穴、百会穴、足三里穴:治肝炎; 厉兑穴配太阳穴:治脑贫血; 厉兑穴配条口穴、三阴交穴:具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主要治疗胫寒不得卧; 厉兑穴配隐白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治梦魇不宁; 厉兑穴配隐白穴、中冲穴、大敦穴:具有豁痰、醒脑开窍的作用,主要治中风昏迷。

厉兑的位置和作用 厉兑的作用

1.当肠胃蠕动较慢,却暴饮暴食,增加胃部负担,使胃无法承受,就会感到恶心,这时可以刺激胃经终点的厉兑,调整其蠕动。胃经从头部通过胃到达脚尖,刺激厉兑,可传达到脑部的呕吐中枢,消除恶心的感觉。 2.长期按摩厉兑穴,能改善睡眠多梦,睡不安稳的症状;对腹胀,鼻衄,足冷,口肌麻痹及萎缩等疾患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