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立秋需要知道的养生 起居调养

立秋需要知道的养生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起居调摄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提高警惕,注意养生,可在入睡前穿上宽松棉袜,以免着凉,常挫双手防止感冒。

睡眠调节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秋季服饰

秋季服饰特别提倡“秋冻”。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

节制房事

中医认为,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年人特别重要。因为当人年过40 岁以后,阳气由旺盛逐渐减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是自然的趋势。如果能善自珍摄,不过分透支体力,注意养肾保精,则能延缓衰老,达到长寿,所以中年人节欲十分必要。

立秋起居养生 立秋不宜洗澡过频繁

初秋时节湿热并重,人们常常容易出汗,保持皮肤卫生对于保护皮肤尤其重要。但老人不宜在这个季节洗澡太频繁,否则容易因为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人体表面皮肤与肺部内外相应,秋燥如果损伤了人体皮毛,也会影响到肺的功能。因而女性在秋季多喝润肺汤。

冬季养生要点 起居调养

冬季适宜早睡晚起,因为早睡能养人体的阳气,保持阳热。在日常的活动中,也要避免皮肤过多的暴露在寒冷的冬季之中。

另外,中医养生学也主张冬季要节制房事的保健方法,古人也主张房事,在冬季最好要少,甚至是无最好。这充分的说明了,冬季节制房事能够保护阴精,对于养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立秋后养生注意做好调养

精神调养:宜安养神气,宁神定志,忌抑郁恼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气清肃,顺应秋季容平的气候特征。

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降水较多,天气也会转凉,此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添加衣服,以防感冒。

运动调养: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可选择慢跑、散步、球类运动等,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同时还可多做“鸣天鼓”等保健运动。

饮食调养:立秋节气因降水较多,湿气较重,饮食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可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等,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

立秋需要知道的养生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立秋养生之道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秋瓜坏肚少吃寒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适度饮水最重要

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秋冬时节,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选用温补中药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秋季你需要知道的小常识是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辩证进补。

立秋养生4个常识

起居调养

白天防暑早晚防寒

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后还有十余天的三伏天,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为白天的炎热会让人们以为此时仍是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冷热更迭,燥风秋雨频袭,早晚温差变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时,凉席过凉,仍过多饮食生冷食物,吹空调、吹风扇,就极易受寒凉。

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引发身体各种不适,患上或加重胃疾。

此外,作息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饮食调养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番茄、冬瓜、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密瓜等,同时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秋季阴气强、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

精神调养

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运动调养

逐渐增量避免过度出汗

立秋过后,天气开始凉爽舒怡,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爬山、羽毛球等运动,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

秋季很多多发病都与立秋天气转凉有关,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邪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立春起居养生常识 立春起居养生原则

春天的特性是舒发、伸展,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的运行。

立秋起居养生 立秋宜晚睡早起

立秋时属于初秋,应该延续夏季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的后果,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湿,避寒凉,顺应自然变化,早睡资阳阴气,早起顺应阳气。民间常说“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体睡眠需求,加之天气凉爽,适宜安睡,秋季睡眠养生能够帮助人们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发生。

立冬节气养生 起居调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气虚的人如何调理 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主要是要保障饮食规律、作息规律、房事和谐、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合理养生。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不熬夜、三餐规律、大便定时、运动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暖避风邪。

冬季如何养生保健 早点睡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养精蓄锐的季节。

方法:

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相关推荐

血瘀为什么会导致出血 血瘀体质的表现及调养

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血瘀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理身体: 1、心理调养:血瘀体质的人要注意日常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避免情绪过极,以利气血通畅。 2、生活起居调养:血瘀体质的人需注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避免寒冷,居处保持通风、暖和。 3、运动养生:血瘀体质的人需注意调整自身气血,适当参加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气功、保健操等。但要劳逸结合,保证

肾炎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一、起居调养法肾炎患者起居调养特别要注意两点,一点是慎衣被,防风寒,避免感冒,不慎感冒,则可能加重病情;另一点是勿要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亦可加重病情。 二、饮食调养法肾炎患者的饮食应根据病情进行调养,轻症患者合并血浆蛋白降低时,可适当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肉类、蛋类、奶类、豆及豆制品等,同时,还应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重症患者合并尿毒症时,不应吃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浮肿明显者可多食萝卜、冬瓜、赤豆、西瓜、黑豆、丝瓜等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兼见血尿者,可食莲藕、白菜根、花生、茄子等有止血作用的食物。伴高血压

立春起居养生常识 立春作息

早春时候.睡眠应该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规则,即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睡觉头部向东。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这样利于睡眠。早晨起来,先使头脑清醒,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各旋转九遍后,将双跟紧闭一会儿,最后猛然睁开。

立冬起居养生 通风

冬季在室内通风可以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来,并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减少病菌滋生。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人的正常需求量,会使人头痛,脉搏频率降低,血压增高,还有可能出现昏迷的情况。所以经常开窗通风很重要。

调整心理安全度过“更年期”

1、起居养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不宜过多卧床休息。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应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尽量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以丰富精神生活,增强身体素质。 2、心理调养患者首先要理解,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出现一些症状是不可避免的,不必过分焦虑。要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增加生活乐趣。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及时疏导心理障碍。 3、饮食调养适当限制高脂肪食物及糖类食物,少吃盐,不吸烟,不喝酒,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瓜果蔬菜。 4、定期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调养

(一)心理调养法 忧思恼怒等情绪变化与溃疡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并可加重病情,影响疗效,所以,患者一定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起居调养法 溃疡病多发于脾胃不足、正气虚弱之人,正气既虚,起居稍有不慎,即可诱发本病。患者平素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切忌劳倦过度。

2018立秋早还是晚 立秋养生须知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之节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现代医学表明,秋季适当早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对于预防缺血性疾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

夏至怎么养生 夏至起居调养注意什么

夏至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注意室内外温差调理。 夏天出汗过多,容易导致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等中暑症状,因此在室外工作或锻炼时,应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并加强防晒工作。 每天用温水洗澡,不但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还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洗澡时的水压和机械按摩作用,能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时间。

中医教你4种体质对症养生

一、阴虚体质养生法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所以在平素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 2、环境调摄: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耐,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3、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4、起居调节: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节制性生活。 5、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

立冬起居养生 晒被褥

立冬节气后勤晒被褥有以下3点好处: 据科学统计,每人每昼夜从皮肤排出的水约为1000毫升,每周从皮肤分泌出的油脂约40~60克。夜里睡觉时,皮肤分泌的汗水和油脂会沾染到被褥上,时间久了,被子就变得潮湿。长期使用潮湿的被子不利于身体健康。冬季晒被子可以让使之恢复干爽,让人感觉舒适温暖。 冬季室内门窗不常打开会导致病菌滋生。潮湿温暖的被褥是病菌特别容易滋生的地方,冬季晒被子,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以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 冬季晒被子能让被子膨松软化,棉花还能吸收空气中花草、泥土的香味,让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