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4种体质对症养生
中医教你4种体质对症养生
一、阴虚体质养生法
1、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所以在平素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
2、环境调摄: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耐,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3、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4、起居调节:因为精属阴,阴虚者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应节制性生活。
5、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如女贞子、山茱萸、旱莲草亦可选用。
二、阳虚体质养生法
1、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必须加强精神调养。
2、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夏季不要贪凉、慎食生冷、少用空调,免伤阳气。
3、加强体育锻炼:阳虚体质者应该从夏末秋初开始锻炼自己的耐寒力,坚持到冬天。
4、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5、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匮肾气丸。
三、气虚体质养生法
1、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做养肾功。
2、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若气虚严重,当选用“人参莲肉汤”等药膳补养。
3、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可服肾气丸。
四、血虚体质养生法
1、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2、饮食调养:可常食补血养血的食物,如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大枣、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
3、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
4、精神修养: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中医教你从吃上改善体质
阴虚常见症状
手心、脚心热,睡觉时会大量出汗、醒来则出汗停止,心烦,睡眠不好,颧骨部位泛红,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大量喝水也无法解渴。
适宜的饮食
这类人要多吃清补、甘凉性质、水分多、纤维素含量高的瓜果蔬菜,用来生津养液。尤其推荐菠菜、青菜、黄芽菜、梨、香蕉、西瓜、柑橘、橙子、柚子、草莓、葡萄、甘蔗、桑葚、枸杞、番茄、银耳、黑木耳、各种菇类、蜂蜜和蜂王浆。还有鸭肉、猪肉、鸡蛋、牛奶、酸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墨鱼,以及糯米,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教你4个方法祛湿
适当午睡劳逸结合
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不睡午觉,殊不知,睡好午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 足会进一 步加重水湿内停。此时仍然昼长夜短,有的白领经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会吃宵夜、适当娱乐,夜生活延长。因此,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 要,需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背部刮痧散热祛湿
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 板或 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 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膳食调理健脾利尿
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 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 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少摄食盐助肾排水
排水还应少吃食盐,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 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产生水肿。若无明显排汗过多的情况,应低盐饮食。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盐摄入应少于普通人的摄入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 盐摄入量。
中医教你怎么对症降火
生气容易上肝火
肝火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上了肝火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压不住火、老想生气。对于这种人,老百姓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叫“肝火旺”。有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这和女性心思细腻、敏感,一旦愿望达不到,往往闷闷不乐有关。此外,外感火热之邪,也容易上肝火。比如春天,风热之邪容易侵犯肝脏,导致上火;夏天和冬天则分别有暑热和寒邪侵犯。
上火的症状非常多,怎么判断哪种症状属于什么火呢?张国玺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一般来说,目赤肿痛是肝火。具体来讲,肝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由情绪引起的,一般偏虚火,主要症状是:舌苔少而红、头晕耳鸣,嗓子干却不太想喝水。实火的表现则是: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总想喝水。
要想泻火,就要先根据症状,判断自己是上了哪种肝火。实火的上火时间比较长,要泻火,先得清肝,可以用决明子、麦冬泡水,或者去药店买点龙胆泻肝汤。虚火的上火时间比较短,可以吃甲鱼,边滋阴边降火。
夏天容易上胃火
胃火属于脏腑之火中唯一的腑火,主要由三个原因导致:一是肝火犯胃。由情绪引起的火,容易造成肝胃不和,所以很多人一生气就胃疼。二是热邪犯胃。热得过度称为“邪”,这种上火在夏天,尤其是桑拿天更容易犯。三是吃得过于辛辣、湿热。像羊肉、狗肉等大鱼大肉吃多了就会产生湿热。
对胃火的判断,主要是牙龈肿痛。此外,有了胃火,人反而吃得更多。《黄帝内经》里有句话:“热能消谷”,也就是说有胃火,人会老觉得饿。胃脘疼也是上胃火的一个重要症状,而且不能用手按,越按越疼。胃火中的实火让人舌苔黄,有口臭,口干、想喝冷水,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尿黄;虚火舌苔比较少,也是口干,却不想多喝水,脉细而无力。去实火可以吃点黄连、栀子、木瓜;去虚火则可以吃点生地和知母。尤其要注意的是,越瘦的人,越容易上胃火。中医里讲,“瘦人多火”,所以人越瘦,平时越要少吃辣的,避开胃火。
补多了容易上心火
中医讲究喜怒伤心,“范进中举”就是个典型的“喜伤心”的例子,反之,忧愁思虑、激烈的情绪刺激,也可能引发心火。此外,天气炎热和过食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容易上心火。还有人鹿茸、人参等温热的补品吃得过多,都会导致心火。
判断心火的标志是口舌生疮。实火的突出表现是面色发红,老是觉得身上发热。另外,人还容易心烦,失眠,口渴,口舌溃烂,舌尖发红,舌苔发黄。平时可以吃点芦根和带芯的莲子,清心泻火。由阴虚导致的心火旺,症状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心悸、感觉心跳得很不舒服,平时会有盗汗,颧骨发红,舌红少津。最好用金银花泡点水喝,或者去药店买“补心安神丸”,通过滋阴安神来去火。
咳声大一般是肺火
中医把肺火也叫肺热,淋雨或受风寒最容易上这种火。体质越好、阳气越盛的人,感染风寒后,越容易淤结在体内,导致上火。
咽喉肿痛,一般是肺火。上了肺火后,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咳嗽,而且声音洪亮。实火的人往往气喘,呼吸声很粗,吐的痰又稠又黄;虚火的人痰比较少,但痰中可能带血丝,而且声音嘶哑,有盗汗,人也会越来越瘦。症状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上实火可以多吃点苦瓜,或者用薄荷、菊花泡水喝,这些食物都能起到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上虚火则可用百合、梨、冰糖炖水,用来滋阴、润肺、降火。
所有肾火都是虚火
肾火一般都是由肾阴虚引起的,所以没有实火,全部为虚火。主要表现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脱发,腰酸疼,咽干口燥,男性容易遗精,女性火大了则有可能导致闭经。要想降肾火,最好先滋阴补肾,平常可以吃点甲鱼、牡蛎,或者用太子参进补,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春节后频上火 中医教你4步降火
1、调整作息规律。
室内常开窗换气,也要常参加户外活动,熬夜过后次日要多睡一会儿,不可夜以继日地连轴转,要劳逸结合,才能保障机体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2、餐饮以清淡为主,蔬果杂粮胜良药。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新鲜蔬菜水果是一种碱性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早上可饮一杯五谷豆浆(黄豆、花生、玉米、小米、燕麦各适量)、一杯蔬果汁(苹果、番茄、胡萝卜汁)。也可自己动手煲一些苹果山楂水,可健脾、助消化;节日中饮酒较多的市民用葛花、甘草、陈皮煲水进行饮食调理。脸上长了痘痘别着急,赶紧把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后榨汁喝,或者用胡萝卜、芹菜、洋葱榨汁也可以,都有清热、解毒、去火的作用。
3、降火小偏方对症选材。
不同类型的火,去火方式也不同:肝火旺者用龙胆草、白芍、黄芩和雪梨煮水喝;心火旺者吃莲子、百合汤;胃火旺者喝绿豆粥或用山栀子、知母、石斛煲廋肉水喝;肺火旺者用莲子、银耳泡软和冰糖、雪梨一起放在一个大碗里,加水蒸两小时后食用,可以清肺、祛痰;肾火旺者喝点淡盐水。
4、药物降火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龙胆泻肝丸、三黄片、导赤丸、青果丸等清火中成药。对清火药的使用要慎重,绝不能见了清火药就吃,这种不管用,再吃那种,那样会吃出病来,务必遵照医生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才不会损害身体。
中医教你晨起养生的四种方法
我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确实是非常的重要的,对于中医而言,早晨也是非常好的养生机会,把握好每一个早晨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事情。
一般来说,每晚最佳睡眠时长为7~8小时。我国传统医学讲究睡子午觉,因此建议大家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到第二天6:30起床比较合适。不论睡了几个小时,还是有不少人喜欢赖床。
但国外研究发现,早上赖床只会加重身体疲劳感,导致一整天都昏昏沉沉。醒来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匆匆爬起来立即穿衣、洗漱,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中老年人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起床时最好做到慢一点儿,在床上做些养生小动作。
研究发现,起床前躺在床上静静感恩生活,迎接全新的一天,能让生活充满正能量。比如,感谢清晨明媚的阳光带给你温暖,你将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感谢叽叽喳喳唤醒你的小鸟,你也会活力四射、心情振奋。
冥想可以强健大脑、减轻疼痛、减少孤独、提高控制能力等。早起坐在床上冥想一会儿,还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幸福感。标准的冥想动作是盘腿而坐、双手自然垂膝,但只要觉得舒服,其他姿势也可以。冥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和腹部变化,再将注意力慢慢转移到身体各处,让每次呼吸更平静、更深入;另一种是想象一幅美景,让意识集中在某个局部,比如蓝天白云或鸟语花香,将大脑逐渐放空。
早晨在床上做些自我按摩,利于机体逐渐兴奋,全身血液流通。以下一些方法简单易行,各做40次左右,利于畅通经气、和胃健脾、宁心降压、调理情志。
1、双手梳头,双手十指自然分开,从前向后做梳头动作,以头部舒适无痛为度;
2、指压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在掌心所指位置就是劳宫穴,用一手屈曲的中指指节顶另一手劳宫穴;
3、掌摩腹部,平躺,双手重叠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在脐周做环形运动;
4、敲胆经,胆经位于身体外侧,用双手握拳轻敲左右大腿外侧。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中医治疗发烧的方法很多,但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风热感冒一般表现为发热明显,身体体温升高,身体会出汗,并且还有头疼,口渴,喉咙疼的症状,可以通过身体出汗,多喝白开水从而达到排毒的作用,是发烧症状减轻,之后就不在发烧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医拔罐、中医按摩或者热水泡脚等方法来达到退烧的目的。拔罐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风寒的侵袭,也有退烧的效果。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使用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