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养胃
什么中药养胃
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
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
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
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吃什么药养胃
每个人的胃病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治疗,对于胃病的治疗我们遵循的是三分治疗,七分修养的原则,保证身体的健康。
什么中药养胃?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什么中药养胃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做好胃脏的保护工作,做好饮食的规划,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一旦胃部出现不适就需要及时的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什么中药养胃最好 茯苓
茯苓中含有甲壳质,蛋白质,卵磷脂,葡萄糖等多种营养成分,属药食两用食材,具有健脾胃,利水渗湿,强筋骨,利关节,止泻泄之功效。
什么药养胃
健脾养胃的药
一、香砂养胃丸
药物组成:自术、香附、陈皮、藿香、枳实、木香、砂仁、甘草等。
功效:和胃止呕,行气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症见胃脘作痛,倒饱嘈杂,两胁胀满,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舌淡苔厚腻者。
用法用量:水丸每服6克,日服3次。颗粒剂(冲、剂)每服1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见以上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皆可使用该药治疗。
二、香砂平胃丸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茅、香附、砂仁等。
功效:健脾燥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症见呕吐恶心,倒饱嘈杂,胸膈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最宜治疗脾湿伤食之证,若单纯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则非本药所宜。
三、香砂六君子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功效: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症见胸脘胀闷,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舌淡苔薄白者。
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适用于脾虚为主,兼有痰湿、气滞之证者。
四、香砂枳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宽中。
主治:脾虚食少,宿食不消。症见饮食减少,痰食停留,胸膈胀满,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说明 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有上述症状者,经中医辨证后,可用本药治疗。
什么中药养胃
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针推法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疗法:一是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温热熟软,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类制品、粗粮等,令大便通畅,脾胃和健。饮食要有节制和节度。二是精神调摄。情志刺激可损伤脾胃,故调摄精神是养胃的重要条件之一,可用各种方法使情志怡畅,如寄情于各种文艺、书、画、花卉、会友清谈等,使精神愉快,食欲旺盛。三是运动养胃。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强脾胃健运功能,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极拳、太极剑等。
中药养颜汤
原料:川芎10克、党参 10克、黄芪 10克、当归 10克、阿胶10克、鸡蛋 1个(因广州容易热气,我加了熟地10克)。
做法:
1、准备原料
2. 川芎、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生鸡蛋(我多煮了一个),依次放进锅内,加入二碗清水。
3. 加盖定时10分钟,中火煮。
4. 10分钟后,将熟鸡蛋剥去皮。加入阿胶。中火继续煮5分钟-10分钟左右。
5. 煮好了。
6. 滤出药渣,喝药汤,还有就是把那个蛋吃掉
吃什么中药养胃 人参
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含有50多种人参皂苷,数十种单糖,低聚糖和多糖,90多种化合物的挥发油,20多种氨基酸和肽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其他成分,具有大补元气,健脾胃,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中药养颜护肤
控油抗痘
银花玄参茶
材料:金银花、玄参各9克,当归6克,甘草3克。
功效: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当归活血散瘀,甘草消炎抗菌,改善痘痘发炎、红肿及化脓情况。
做法:药材放入纱布袋,加500c.c水以大火煮沸后,熄火焖15分即可饮用。
用法:每天1杯,至痘痘完全消肿为止。
合谷穴
作用:解毒、消痘痘及改善便秘。
位置:在大拇指与食指间虎口的凹陷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带微酸感为宜,每次10下,每天3~4次。
白芷参须饮
材料:人参须、黄耆各3克,白芍、金银花、白芷各2.1克,甘草3.5克。
功效:人参须、黄耆补气,白芍补血,金银花、白芷解毒,甘草抗敏消炎,调理闭锁型粉刺及痘痘。
做法:药材放入纱布袋,加300c.c水以大火煮沸后,熄火焖15分即可。
用法:每天1杯,1周5天至患部痊愈。
曲池穴
作用:消炎、排毒抗过敏及止痒。
位置:手肘弯曲成直角,在肘弯横纹的顶端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带微酸感为宜,每次10下,每天按3~4次。
亮肤美白
玉竹紫米饮
材料:刺蒺藜9克、玉竹30克、沙参15克、去籽红枣10颗、紫米以及莲子各50克。
功效:淡班润肤、滋阴,补气血、健脾。
做法:将刺蒺藜、玉竹、沙参放入纱布袋,加500c.c水煮滚后,加入红枣、紫米及莲子,煮熟后再加适量冰糖调味。
用法:1天1碗,至少持续2星期以上。
三阴交穴
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脸部红润。
位置:脚踝内侧往上约4横指宽处。
按法:以拇指指腹按压,带微酸感为宜,每次按10下,每天按3~4次
丹参菊花茶
材料:丹参9克、菊花3克。
功效:丹参可活血去瘀、滋润皮肤,菊花有助清热解毒,改善皮肤干燥、暗沉斑点及搔痒等问题。
做法:所有药材放入保温壶中,加500c.c热水焖泡10~15分钟后即可。
用法:每天喝1壶,每周喝3~5天;因丹参活血,孕妇不宜饮用以免流产。
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补气养血、亮肤。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按法:以拇指指腹按压,带微酸感为宜,每次按10下,每天按3~4次。
医师说
多吃蔬菜甘味物
蔬菜如菠菜、白菜、葱等含维生素B群,可增加皮肤修复力,而甘甜食物如山药、莲子等,可补益脾胃之气,让气色红润,改善肤色暗沉、不匀等问题。
吃什么中药养胃 白术
白术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是苍术醇,苍术酮,并含有维生素A,被中医用作强健脾胃的有效药物,不但可以单方入药,还可以和其他药物,食物配伍使用。可以缓解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病症。
吃什么中药养胃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吃什么中药养胃 陈皮
陈皮味苦性温,是柑橘的果皮经过干燥处理后制成的干性果皮,其中所含的挥发油对肠胃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排出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既能芳香健胃,又能舒解脾胃气滞。
什么中药养胃最好 芡实
芡实俗称“鸡头米”,既可食用,也可做药用,主要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元素,具有健脾,阳萎,固肾等功效,常配伍山药,白术等食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