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种什么病
精神分裂症是种什么病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得的?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16~40岁之间,无器质性改变,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不同类型。类型与起病、病程经过以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常见类型与表现如下:
(1)单纯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1%~4%。在群体普查资料中约占2‰(北京)。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为片断或一过性。此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的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北京)、12.5%(上海)和26.4%(南京)。占群体普查资料的11%(北京)。此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弄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发病。
(3)紧张型:本型占住院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6.9%(南京)、11%(上海)和16%(北京)。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临床上以紧张性木僵为多。
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的抑制。轻者运动缓慢,少语少动,重者以木僵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表情呆板,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病人肌肉紧张,呈蜡样屈曲。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新病人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呆板。如卧床不动的病人,可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东西,然后仍旧躺下。此型可有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型好。
(4)偏执型:为四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41.3%(南京),46.5%(上海)和 56%(北京)。在群体普查资料中占54.3%(北京)。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妄想结构可较系统化,亦可零乱,情感和行为常为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疑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
(5)未定型(未分化型):上述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归入上述类型,尚未分化明确的类型,称为未分化型或未定型。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早期发现应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为乐观,少数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合理,拖延了时间,贻误诊断治疗,使病情缓慢进展,甚至失去了治疗良机,出现精神衰退,成为精神上的残废。上海(1978)对1957~1959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出院20年的随访,预后有四种:属于临床痊愈者25%;显著好转水平者33%;精神症状仍存在,无自知力 ,但有部分工作能力者25%;情况差,包括衰退者占16%,因此应尽早予以诊疗,以求良效。
精神分裂症嗜睡怎么办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伤及神经系统的病症。这样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精神功能衰退而出现对外界感知麻木,漠不关心,迟钝等现象。同时也会出现懒散,不愿动弹的迹象。也就是人们说的嗜睡。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伤及神经系统的病症。这样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精神功能衰退而出现对外界感知麻木,漠不关心,迟钝等现象。同时也会出现懒散,不愿动弹的迹象。也就是人们说的嗜睡。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嗜睡呢?其实不然,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是有不同的症状的,一般嗜睡的症状都会表现在单纯性和未定型上。单纯型是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而未定型则是指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
并且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嗜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西药的副作用。正所谓:是药都有三分毒。那么,精神分裂症人要长期地服用精神类药物,会出现副作用那是难免的。因此,精神分裂症人嗜睡还有药物的副作用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于精神刺激
精神分裂症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的起因具体有哪些目前还未能完全确定,但临床上常见起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精神刺激
刺激性生活事件在精神分裂症的起因发生中究竟起了些什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触发具备精神分裂症患病素质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朗。
二、生理病因
多巴胺假说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的起因假说。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支持这一假说。
三、遗传因素
在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生预期患病率为0.80%,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终生预期患病率则远较一般人群为高,双亲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终生患病率为46.3%,双亲之一患病时子女终生患病率为16.7%,精神分裂症患者兄弟姐妹之预期危险度为10.1%。
以上三点原因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但却是临床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分裂症的起因。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疾病也是一种疾病,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为了所谓“面子”问题否认病人得了精神病,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尽早地让病人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同样重要,家属不能顾虑太多,应尽早让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及护理方法
精神分裂症一直都是全世界公认的较难医治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早期没有进行积极治疗,而导致病情越发的严重。医学专家强调,精神分裂症很复杂,会有很多不同的症状发生。所以对待精神分裂症,要找出病因病理。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为常见的症状类型,一般来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起病较晚,患者在患病初期会有敏感多疑的症状,逐渐演变成为妄想,并且还会有泛化趋势,并且会有一定的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情感、行为活动等都有可能受到幻觉妄想症状的影响,表现出多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心理,还会因此出现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一种发展缓慢,精神衰退不算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类型。
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主要就是在青春期发作,发病可急可缓,但是发作起来,病程发展是非常快的,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严重的程度,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也会是在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支配下活动,会逐渐表现出孤僻、情绪不稳、人格丧失、毁物伤人等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身边的人和事。
三、紧张型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在精神分裂症的基础表现上,主要就是会表现出紧张性木僵的症状,患者可以不吃不喝、不动不笑、如同蜡像一般,但是患者的意识状态还是清醒的,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成为兴奋躁动状态,对周围的人和事造成极大的干扰。
四、单纯型分裂症: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主要就是表现以类神经衰弱症状为主,有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孤僻、懒散、情感淡漠等症状,没有精神分裂症基本的幻觉妄想等明显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有: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迫在眉睫,病人的护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病人家属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病人按时服药。给药时保证药物吞入病者胃中,防止病人的藏药行为,必要时可作口腔检查。服药时要十分注意吞咽困难,防止呛咳或窒息。夏季高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多给饮水,防止中暑性脑病。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得了精神分裂症遗传吗
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
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因此,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子女,或者生育时需要更加注意。
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素质和环境中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为这些易感人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刺激,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遗传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要重视自身健康,及时发现不良表现,及时到专业医院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5个问题让你了解精神分裂的真相
精神分裂症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要想战胜它,就让我们先来认识它,看清它的真面目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出现问题,导致不正常的思维、情感及行为的疾病。它是属于重性精神病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社交、生活及自我照顾的能力。
精神分裂症系多发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70/10万,终生患病率为1%%。我国现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约800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精神分裂症是由精神刺激引起的吗?
精神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诱发因素,诸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失业穷困等,精神创伤和重大生活事件均可诱发精神分裂症,这些精神刺激属于心理因素之一,心理负担重和心理应激多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个性及环境有关吗?
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有特殊的个性,如孤僻、少言、怕羞、敏感、多疑、懒散、沉溺于幻想等,这种个性偏离正常者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有人提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以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说精神分裂症与个性有一定关系。另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是否显现需决定于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与年龄有关吗?
青春期是一个内分泌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外界应激因素敏感。精神分裂症易发于这一时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如何引起的?
通常,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但还不很清楚为什么某人会得精神分裂症而别人不会。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还未能确定病因,大体上知道是由生理及心理相互影响而成。在生理方面,主要有遗传因素及器质性因素,患病者的直系家属较普通人患病机会更高,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为最高;在器质性方面,研究发现患病者多有脑部功能失调及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在心理方面,长期或急剧的压力(如天灾人祸等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往往是触发此病的诱因。
精神分裂症是否嗜睡
1、精神分裂症是否嗜睡
这样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精神功能衰退而出现对外界感知麻木,漠不关心,迟钝等现象。同时也会出现懒散,不愿动弹的迹象。也就是人们说的嗜睡。
2、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嗜睡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嗜睡呢?其实不然,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是有不同的症状的,一般嗜睡的症状都会表现在单纯性和未定型上。单纯型是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而未定型则是指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者。
并且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嗜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西药的副作用。正所谓:是药都有三分毒。那么,精神分裂症人要长期地服用精神类药物,会出现副作用那是难免的。因此,精神分裂症人嗜睡还有药物的副作用的原因。
3、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3.1、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思维内容、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方面的异常。思维内容障碍最主簧的表现是妄想,妄想也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频率最高的精神症状之一。妄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也各有不同,临床上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钟情、非血统、宗教或躯体妄想等多见。一般来讲,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的原发件妄想,妄想心境、妄想知觉、妄想回忆以及某些离奇古怪的妄想,常提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3.2、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不相符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多数病人表现意志减退甚至缺乏。病人孤僻离群,活动减少,行为被动,对工作、学习无计划,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表现激越和冲动控制能力减退。社交敏感性降低,严重的情况可出现冲动攻击、暴力行为。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误区
一、有些家属或缺乏经验的医生,只知道治疗精神分裂症可用某种药物,不了解,也不掌握这种药物的治疗原则与具体使用方法,给予病人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治疗,因而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二、选择精神分裂症药物不当。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有数十种,虽然这些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像抗生素那样有着明确的抗菌谱,但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相对的"靶症状",这也是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为住院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道理。缺乏经验的医生或家属,不顾病人的症状特点,随意选用1种药给病人服用,不仅治疗效果不好,还往往造成治疗失败。
三、由于家属对精神病医院的片面看法,认为病人住院会受到精神刺激;加上精神分裂症病人丧失自知力,坚决否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以致不能及时送精神分裂症病人至精神病院,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等到非住院不可时,病程已数月或数年,再行系统治疗,其疗效明显低于早期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应及早,克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误区,才能更好的根治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在三年以上的,药物疗效不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进行治疗。
患了神经症会不会转成精神分裂症
患了神经症的人常常担心自己会转成精神分裂症。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神经症不会转成精神分裂症。
“ 那么,为什么又有人对此产生模糊的认识呢? 这是因为,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发病早期,具有类似神经症的症状,从表面上看起来,无论症状表现和检查所见都酷似神经症,于是有的被误诊为神经症,等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时才确诊。 这种情况说明了病人从开始就是患了精神分裂症,而不是由神经症转成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类神经症症状与神经症是有区别的,神经症的最突出特点是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极为关心,主动求医,对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神经症的症状有深刻的痛苦体验,要求摆脱这些症状的愿望强烈,甚至常因疾病迟迟不愈而焦虑不安;而精神分裂症早期的类神经症症状,病人对自己疾病不够关心,表现出无所谓,并缺乏对疾病症状的痛苦体验,同时,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离奇古怪、令人难解的想法或做法(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 因此,医生在对病人的病状、表现做出全面评估、分析后,就能觉察到在酷似神经症的症状掩盖下,具有蛛丝马迹的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核心症状,从而使医生能作出鉴别诊。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一、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十分重要。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在同卵双胎或父母都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比没有遗传因素的子女高40余倍。精神分裂症不是单基因遗传病,可能是由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影响。
所以精神分裂症明确有遗传倾向,但是不仅仅是遗传在发病中起作用。一般出生时孩子无法判断是否会患精神分裂症,出现症状发病大多在16-35岁间是高发年龄。
简单的说,精神分裂症具有巨大的遗传风险,但不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子女一定会患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遗传仅仅是其中一种重要因素。
二、精神分裂症会隔代遗传吗?
各种精神病都有遗传倾向。轻精神病,如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最大,祖父的病是有可能遗传给孙子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上下4~5代直、旁系亲属进行详细调查,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出7~8倍,国内与国外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亦大致相同。
温馨提示:根据上文所述发现,精神分裂症是会遗传的,且也有隔代遗传的风险。但是,遗传并不是唯一的病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被害妄想症就是精神分裂症吗
专家表示,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类疾病。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症状,如果出现短期暂时妄想现像,并不代表妄想就是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患者的妄想对象和内容也较固定,结构较严密,具有系统化倾向,情感较协调,人格完整,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以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