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结肠癌
如何确定结肠癌
一、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是作出正确诊断的起始点。如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态及营养状况,可初步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局部体征需注意有无腹胀、肠型。对沿结肠或下腹部疼痛的患者应注意局部有无压痛或肿物。如发现肿物,需注意其性质,形状,表面光滑度,与肠壁关系,基底的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此外,检查肝脏是否肿大或有无结节,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对于初步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病人有无贫血。大便潜血试验,由于其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可作为结肠癌普查的初筛方法,其先决条件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大便潜血阳性。临床应用无肉多渣饮食4日,于第二到四日连续3日每日在大便中取两个标本作潜血检查,其中只要1次呈阳性者,再作进一步检查。
3、内窥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诊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做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腹部肿块及贫血时,则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窥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采取活组织标本,是目前诊断结肠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4、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除对有梗阻症状者作X线平片检查以了解肠腔扩张程度、范围及液平多寡,以判断梗阻的程度和部位外,一般均应作钡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肠壁蠕动的改变,结肠袋的形态,肠腔的形态有无异常。在癌肿部位可发现不变的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改变。
5、B超检查
不能确诊结肠癌肿,但可协助诊断肠腔有无占位性病变。
6、CT扫描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灶及腹主动脉旁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7、血清癌胚抗原(以下简称为CEA)
大肠癌及其他组织中均可有此类抗原,CEA对结肠癌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对判断预后是一个有用的指标。对术前CEA值高的结肠癌病人,术后可用于判断预后及复发的可能性。
8、网刷脱落细胞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可用于全结肠癌的诊断,在行结肠镜检查时,将细胞刷在可疑病变处反复摩擦数次,再取出细胞刷,用生理盐水冲洗,取其离心沉淀物作涂片观察,此法阳性率高达90%。 .
9、血管造影
腹腔血管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诊断大肠癌,其精确率达85%以上,该检查如提示肠段肠壁血管分布异常,或缺损,即可确定病变部位。特别是对癌肿引起出血的病人,在癌肿区的肠腔可见溢出的造影,更有助于确定诊断。
二、诊断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鉴别诊断:
1、阿米巴痢疾
患者多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呈“果酱样”、味腥臭。急性感染期乙状结肠镜可见典型的口小底大“烧瓶样”浅表溃疡,慢性期则溃疡可深入肌层、浆膜层,与邻近组织相粘连,此时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甚至呈瘤样增生,应作活检确诊。
2、肠结核
好发于回盲部,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右下腹可扪及肿物,易与盲肠癌相混。询问病史,既往多有其他器官的结核史。平均年龄较结肠癌年轻,女多于男。病变范围广,可累及末端回肠。X线钡餐检查见肠蠕动加速,钡剂通过病灶处速度很快,即为病灶处“激惹现象”或“跳跃现象”。但当患者无其他器官结核及由结核引起的一系列全身症状时,诊断亦依赖于内窥镜加病理活检。
3、节段性肠炎(Crohns病)
是胃肠道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见于回肠末段,也可局限在结肠,病变年龄多在20岁左右,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全身症状可有低热、消瘦、贫血、乏力等。X线及内窥镜检查示病变肠段与正常肠之间分界清晰,呈跳跃式分布,诊断多无困难。对病变局限者,亦可取活检以资鉴别。
4、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常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酷似慢性菌痢症状,病人也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乙状结肠镜检查见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表浅溃疡,或融合成大片溃疡,溃疡之间黏膜增殖,形成假性息肉。晚期因纤维组织增生,肠腔狭窄,肠萎缩。本病为癌前期病变,应当随访,结肠镜检查有怀疑时应作病理活检。
5、结肠邻近器官疾病
如肝癌、胃癌、慢性胆囊炎等。
6、结肠良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大肠平滑肌瘤、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如果得肛肠癌会怎么样
为什么会得肠癌呢?
1.肠慢性炎症。2.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
肠癌(肿瘤)的分期:
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的话,医生应确定肠癌的分期。医生需要进行其它的检查来确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医生就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0期:癌症处于早期,癌细胞只存在于肠的最里层。
ⅰ期:癌细胞侵犯结肠肠内壁的很多区域。
ⅱ期:癌细胞已经超出肠范围,扩散到周边组织,但并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ⅳ: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肠癌较容易先转移到肝脏和肺。
复发期:复发性结肠癌意味着癌症治愈后重新出现。癌细胞可能在肠上复发,也可能在人体的其它部位复发。
肠癌的0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60%,因此如能0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很底,且中晚期较多。手术原则是早期切除肠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医治疗为主。
乙结肠腺癌的早期症状
1、早期乙状结肠癌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的乙状结肠癌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2、中毒: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乙状结肠癌的症状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3、肠梗阻乙状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4、乙状结肠癌症状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被漏诊。
大便出血可以做肠镜吗 什么情况下要做肠镜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
3.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不能排除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者。
4.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5.疑有良性或恶性结肠肿瘤,经X线检查不能确诊者。
6.疑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7.钡剂灌肠或肠系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8.结肠癌手术前确定病变范围,结肠癌、息肉术后复查及疗效随访。
9.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大肠癌的检查
(1)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在直肠癌的筛选中很重要,因为直肠癌肿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
(2)ct、mri:在对大肠癌的检查中可通过不同层次和角度对肿瘤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可观察对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常用的检查。
(3)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对人群筛选检查相当有帮助,其方法简便迅速,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但是大便隐血试验有时也会受食物、药物等因素影响而致假阳性,因此要注意区分,而且还需与痔疮出血区分。
(4)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采取活体组织标本供病理检查,甚至也可以进行治疗。现在有新的纤维结肠镜,可以观察更多的长度。目前,在临床上还可通过止痛的方法来减少结肠镜检查痛苦的,更深受病人的欢迎。
(5)x线结肠造影:通过向结肠中注入钒剂,借助x线造影技术可用于观察结肠的形态、有无肿瘤、肿瘤的部位,确定结肠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6)生化检查:癌胚抗原(cea)的测定对大肠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cea诊断结肠癌其阳性率可达到50%-60%,但由于其受到肿瘤的严重程序、病人是否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以cea阳性者也需认真对待,仔细核查。
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肠癌
纤维结肠镜检
医生将一根长约170厘米的纤维结肠镜,从肛门插入肠道,可对全部结肠进行肉眼观察,看有没有肿块以及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钳取少量肿块组织做肿瘤活检,确定是否为癌症以及病理类型,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方法能发现直径1厘米甚至0.5厘米以下的早期癌肠癌的早期症状,故凡有大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和40岁以上者,都应每年进行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专门针对直肠癌的一种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及出血,大约可以“侦察”到80%的直肠癌。
灌肠与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该方式适合于不能做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可观察到结肠和直肠的大体形态和痉挛情况,查出大肠中直径为0.5厘米的微小癌灶,其中,肠癌的早期症状对凹陷型大肠癌的检出率为48%,对平坦型大肠癌的检出率为73%。缺点是不能看到肠黏膜表面的充血水肿等细微变化,不能对病变组织或黏膜取样检查,残留的粪渣等对诊断有一定影响。
大肠癌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日趋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由腙瘤癌变而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除排便习惯改变外,可反复便血(以黏液血便为主),晚期有不规则发热、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恶病质等。肝转移可致肝肿大、黄疸、腹水等。右侧结肠癌以排便习惯改变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直肠癌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感等。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粪便隐血试验(OB):可为不同程度(+~++++)阳性,灵敏度较高。
(2)结肠镜活检:可确定诊断及癌型期等。
(3)肿瘤指标检测:癌胚抗原(CEA)升高,甲胎蛋白(AFP)阳性;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CCA)可为阳性,阳性率达50%。
老年人便秘的诊断
1.年龄
对老年人特别是体弱行动不便者,易引起单纯性便秘。但老年患者有顽固性便秘时,需想到由癌性结肠直肠梗阻引起。结肠癌、直肠癌以年龄在50岁以上为多见。
2.病史
应详细了解便秘的起病时间和治疗经过,近期排便习惯的改变。询问排便次数,有无排便困难、费力及粪便是否带血。是否伴有腹痛、腹胀、上消化道症状及能引起便秘的其他系统疾病。若病程在几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者,多提示功能性便秘。
3.生活史
应询问进餐情况,食物摄入量,食物中所含膳食纤维的量;还应问清生活习惯。此外,应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等,这些常为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5.药物史
应仔细了解有无服用引起便秘的药物,包括吗啡或鸦片制剂,可待因,颠茄、普鲁苯率,神经节阻滞药物及肠道吸附收敛剂。特别是应该询问有无经常服用导泻药的病史。
二、体格检查
有时可触及存粪的肠袢。
三、肛门和直肠检查
有助于发现直肠脱垂、肛裂、痔疮、肛管狭窄、直肠肿瘤。
四、特殊检查
①腹部平片。②结肠X线双重气钡造影和排便造影检查。③内窥镜检查。④结肠通过时间测定:有助于功能性便秘诊断和分型。⑤结肠、直肠肛门压力测定。⑥结肠肌电图检查。⑦球囊排出试验。
为什么会得肠癌
1.肠慢性炎症。2.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
肠癌(肿瘤)的分期:
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的话,医生应确定肠癌的分期。医生需要进行其它的检查来确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医生就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0期:癌症处于早期,癌细胞只存在于肠的最里层。
ⅰ期:癌细胞侵犯结肠肠内壁的很多区域。
ⅱ期:癌细胞已经超出肠范围,扩散到周边组织,但并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ⅳ: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肠癌较容易先转移到肝脏和肺。
复发期:复发性结肠癌意味着癌症治愈后重新出现。癌细胞可能在肠上复发,也可能在人体的其它部位复发。
肠癌的0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60%,因此如能0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很底,且中晚期较多。手术原则是早期切除肠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医治疗为主。
便血怎么办
做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是便血体检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肠癌,其中直肠癌占 60%,而直肠癌又多位于直肠下段,约有 7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诊触及,是及时发现直肠癌的一种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若扪及肿物及指套染血或脓血,则应考虑直肠癌、息肉等。
做腹部检查
对于炎性肠病等,腹部检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溃疡性大肠炎可在左下腹部触及香肠形肿块,为挛缩而增厚的结肠。克隆病可在右下腹触及固定性包块;腹部坚硬而边缘不整齐的肿块常见于晚期结肠癌;乙状结肠血吸虫性肉芽肿左下腹可触及增厚变硬的肠管。
做肠镜检查
当患者出现便血时,一定要找到出血灶,不能因为病人便鲜血,简单做一下指诊触及内痔就断定是痔出血,而应做肛门镜检查,确定痔粘膜是否有出血点或出血倾向。若痔粘膜没有出血迹象则应建议患者进一步做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在镜下取活检以明确诊断避免遗漏恶性疾病的诊断,而延误治疗。
为什么肠癌
1.肠慢性炎症。2.肠腺瘤癌变。3.饮食与致癌物质。
肠癌(肿瘤)的分期:
肠癌分类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癌症的话,医生应确定肠癌的分期。医生需要进行其它的检查来确定癌症的分期。知道癌症的分期,医生就能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0期:癌症处于早期,癌细胞只存在于肠的最里层。
Ⅰ期:癌细胞侵犯结肠肠内壁的很多区域。
Ⅱ期:癌细胞已经超出肠范围,扩散到周边组织,但并没有扩散到淋巴结。
Ⅲ: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周边淋巴结,但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Ⅳ: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肠癌较容易先转移到肝脏和肺。
复发期:复发性结肠癌意味着癌症治愈后重新出现。癌细胞可能在肠上复发,也可能在人体的其它部位复发。
肠癌的0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前、术后可辅以化疗及放疗或中医药。直肠癌预后较好,0期根治性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约为40~60%,因此如能0期发现及时手术大部可以治愈。唯我国直肠癌大部分发现晚、目前总的手术切除率约很底,且中晚期较多。手术原则是早期切除肠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无法根治的晚期患者,就以中医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