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懒原因
孩子太懒原因
什么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对一系列学习问题的总称,它与智力或学习动力无关。有着学习障碍的孩子并不是懒惰或是智商低。事实上,大多数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和同龄人一样聪明,只是他们的大脑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方面和常人不同而已。
简而言之,有着学习障碍的人和普通人在视觉、听觉和理解等方面都不一样。这种不同将会导致他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了阅读、写作、数学、逻辑、听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拥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可以成功
对于家长而言,面对孩子患有学习障碍是件很难的事情。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受煎熬。你也许会为你的孩子发愁,担心他们能否从学校毕业。这种担心源自于孩子不那么好的课堂表现或是低于平均的成绩。
但是你需要记住一个重要的事实:大部分有着学习障碍的孩子都和平常人一样聪明。他们仅仅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认知方式的教育手段而已。当你对学习障碍的了解更加深刻之后,你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成功。
学习障碍的症状
如果你有此类担心,觉得孩子具有学习障碍的一些症状,千万不要等待。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获得特殊的帮助,千万不要迟疑或害怕去获得外部的帮助。你行动得越早,你的孩子就越有希望发挥出他的潜能。
学习障碍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一个孩子也许会在阅读和拼写方面存在障碍,而另一个可能会完全没有办法学习数学,有的对语言通讯没法理解。症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
发现孩子的这种症状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由于症状的多样性,你很难去判断孩子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尽管如此,有一些症状或表现值得引起你的高度警觉。如果你发现了这些症状,你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彻底地检查,越早越好。
一下的列表是一些常见的学习障碍的症状。当然,没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也可能会具有其中的一条或几条。当孩子一直拥有某些症状时才需要获得特别的警惕。
五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发音困难
难以查找单词
在学习字母表、数字、颜色、形状等方面非常困难
难以学习路线、方向
难以控制蜡笔、铅笔、剪刀等文具
难以使用打火机、纽扣,不会系鞋带
欢迎关注瑞敏儿童教育资源,微信号:amttcc
五至九岁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不理解单词拼写和发音之间的联系
不能理解基础的单词
经常出现低级的拼写错误
不理解基础的数学概念
不记得顺序,没有时间概念
十至十三岁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在阅读理解和数学技巧方面感到困难
无法完成开放型题目
无法大声朗读
在一篇文章中把同一个词拼成不同的样子
拥有混乱的卧室、作业、课桌
不能参与课堂讨论,无法说出自己的观点
书写不美观
学习障碍有可能只表现在阅读,写字,语言,数学,肌肉技能,听觉和视觉等单一方面。
多关注儿童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助于你确认学习障碍
关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某些发展的重要节点非常重要。在早期和正常儿童的不同很可能是学习障碍的表现,而在这个时期,问题相对易于解决。尽管在早期,和正常儿童的不同或发育缓慢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障碍,但是早发现就意味着早治疗。你对你的孩子比他人更加了解,因此如果你认为确实存在问题,那么去医院检查不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总而言之,当孩子出现学习上的问题的时候,很可能是他们生理上出现了问题,而非智力问题或是顽皮、懒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在出现不寻常的迹象时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孩子偏食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原因
由于个人口味的问题,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欢吃肉;还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或水果;另外还有一些时候,因为孩子不小心吃了变质或口味不好的食物造成孩子偏食。情况是各式各样的。
2、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爸爸妈妈平时炒菜的样式单一,造成孩子总是看到那些一直出现的菜色,所以就造成了孩子对于这种食物的厌恶之情也可能是讨厌新口味的食物;同时还有一部分的爸爸妈妈自己也没有均衡饮食的习惯,爸爸妈妈的偏食习惯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孩子,造成孩子也偏食;爸爸妈妈溺爱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就一定会满足他,孩子说要吃什么就一定会满足他,因此让孩子养成了偏食﹑固执的脾气。爸爸妈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是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的话,那么爸爸妈妈自己不要偏食也不要太溺爱孩子。
怎样治疗宝宝的性格缺陷
妈妈要记住这一重要原则,让孩子做他们愿意做的事。一个孩子如果现在做事混乱那是因为以前有人强制他按部就班行事;一个孩子懒惰那是因为曾被大人强制去做某些活动;一个孩子不顺从和不听话,那很有可能是因为妈妈曾经人为强制他必须听话的缘故。孩子的发展是自动自发的,虽然妈妈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来迫使孩子无条件服从,但是却不能够强迫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和发展。孩子的发展一旦受到阻碍,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性格。
孩子内向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表达能力逐渐完善,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和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还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敢说话,更不敢表演。
分析发现有诸多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胆小内向型,二是无自信型。前者家庭的因素占80%,孩子的父母属于不爱说话、几乎没有朋友,属于三点一线型。回家后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各忙各的,孩子独自玩耍或看电视。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影响着孩子,你是造成孩子内向胆小的“罪魁祸首”。
孩子咳嗽的原因
1、不良饮食习惯:常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胃热,更容易导致肺火,因为辛辣入肺引发热咳。如:嗜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2、气候因素:气候的改变也是引起肺上火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发热咳,尤其是儿童、老人。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3、情志失调:中医认为热咳与情志有关,情志失调,则肝失调达,气郁化火,肝火犯肺从而导致热咳的发生。
4、肺部疾病: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伤阴耗液,虚火灼津为痰,从而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咳痰。
5、其他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如气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感冒导致咽喉痒,细菌和病毒进入鼻咽和气管;吃饭时吸气把异物吸入,或喝生水吃生鱼导致寄生虫进入肺或气管;从事冶炼的工作,或从事长期受电磁辐射的工作,或从事化学或装修的工作。又如受凉、缺少睡眠、喝水少等,也容易引起肺火上身。此外,感冒发烧更容易引起热咳。
孩子发烧的原因
创面感染:常表现局部潮湿、积脓或有臭味等,早期创缘峰窝组织炎明显,严重的表现为创面脓毒症。
败血症:体温骤升或持续高烧常常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应予注意。除高热外,一般多有败血症的其它症状。
创面包扎过多过厚:致散热不良,特别是夏天。一般改为暴露疗法后,体温可迅速下降。
换药热:常因换药面积太大,致使毒素吸收较多所致。这种高烧多为一次性,与换药有明显的因素关系。
环境温度过高:多见于夏天或冬季保暖温度过高时。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但有时也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合并肺部感染者: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急、肺部有湿罗音等。x线透视多可证实。
合并颅脑损伤:是指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中枢性高热。
输液输血反应:多为一过性,持续4~6小时。若是严重血液污染所致,则可能有持续高热。
儿童感冒的预防误区
小儿感冒预防有讲究。然而,在日常护理中,年轻的父母会不经意进入预防误区,将孩子捂得严严实实,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感冒,就用抗生素等,预防小儿感冒应遵循小儿的生理特点采相措施。
误区1:孩子捂得严严实实
很多家长唯恐孩子感冒,早早就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其实,孩子越捂越娇,抗寒能力差,反倒容易感冒。
误区2:老不让孩子出门
孩子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到室外活动,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身上容易出汗,到了室外,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误区3:注射丙种球蛋白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比较多,不仅有病毒、细菌,还有支原体等。每种病原体又可以分为若干型。所以,每次引起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能是不同的。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能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和疫苗。可以说,丙种球蛋白也不是仙丹妙药。况且注射丙种球蛋白还存在一定程度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误区4: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病毒,而目前还没有对付病毒的特效药。抗生素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并无治疗作用,反而会对小儿产生毒副作用。
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正确方法
●在感冒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
●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由于小儿活泼好动,容易出汗,所以不要给小儿穿得太多。
●对大一点的孩子要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哺乳期母亲患了感冒,应在洗净双手和戴上口罩后给婴儿喂奶。母亲若有发热,可将奶水挤出,煮沸后再喂或改喂配方奶。
●家人患感冒时,可以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熏蒸,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及清洁设备。病人应尽量少与小儿接触。
●对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主要应加强护理,包括多饮水、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暖和呼吸新鲜空气等。在确定继发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
睡懒觉不利儿童生长
一些父母认为多睡有益于孩子生长发育,于是对孩子睡懒觉采取放任的态度。其实,睡懒觉非但无益于生长,还有以下弊病。
孩子睡懒觉首先会打乱生物钟节律。正常人体的内分泌及各种脏器的活动有一定昼夜规律。这种生物规律调节着人本身的各种生理活动,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夜里睡眠安稳。如果平时生活较有规律而到假期睡懒觉,会扰乱体内生物钟节律,使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长时间如此,孩子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影响胃肠道功能。孩子一般早饭在7时左右,此时晚饭的食物已基本消化完,胃肠会因饥饿而引起收缩。爱睡懒觉的人宁愿肚子饿也不愿早起吃早饭,时间长了,易患慢性胃炎、溃疡等病,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影响肌肉的兴奋性。经过一夜休息,早晨肌肉较放松。醒后立即起床活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剧,血液供应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肉纤维增粗。而赖床的人肌肉组织长时间处于松缓状态,肌肉修复差,代谢物难以及时排除,起床后会感到腿酸软无力,腰部不适。
影响记忆力。应该培养孩子“黎明即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即使是节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这样可使孩子保持朝气蓬勃、身心健康,对记忆力也有促进。
宝宝尿床很常见错误观念需绕开
1.睡前水喝多了
睡前喝水是会导致尿液增多,但孩子尿床却并不一定是睡前喝水多了。孩子睡前之所以喝水是因为他口渴,身体有对水的需求,并不是过量狂饮,不可能直接造成尿床,所以睡前喝水并不是导致孩子尿床的直接原因。
2.懒不愿意起身
孩子要上厕所了,但因为懒得起身下床上厕所,所以尿在身上。哪个孩子愿意穿着湿裤子躺在尿湿了的床上,孩子尿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懒不愿意去厕所。如果父母打骂相加,只会吓到孩子,根本于事无补。
3.大人没有教会孩子上厕所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的话,大人肯定在孩子尿过一次之后就会马上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因为洗床单肯定不是个轻松活。孩子之所以尿床并不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上厕所,而是因为尿床的时候他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尿完了才知道自己尿床了。
4.因为压力大
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总是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孩子白天的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下,到了晚上也还同样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尿床。
5.营养不好尿床
看到孩子尿床,家人认为是孩子营养不好,缺少一些微量元素或是其他营养物质,一个劲儿地给孩子补这初那,结果发现,孩子还是尿床,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6.因为孩子有病
孩子反复地尿床,已经满了三岁了,却还是不能把握好时间下床上厕所,心急的家长突然想到是不是孩子有病,于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而医生只是告诉你要耐心地等待,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
7.与大人无关
不要以为孩子尿床就是孩子的原因,和大人没有关系。其实不然,有些孩子尿床是因为遗传的原因。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小时候尿床,孩子也就有可能也跟着尿床,目前遗传学还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因的遗传,但宝贝尿床了不要责怪和打骂他却是各位最应该遵守的,你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等他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错误做法就养出了懒后辈
1.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动手
现代家庭孩子较少,一家人都把孩子看得很重,溺爱一点也无可厚非。被溺爱的孩子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没有亲自尝试过。时间一长,孩子就什么也不会,什么事也不想动手,就变成了一个实足的“懒汉”。
不爱运动,不爱动手,每天睡了吃,吃了睡,孩子在变懒的同时容易患上儿童肥胖症,对健康也同样不利。建议家长平时要养成孩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把宝贝关在一个小空间
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但又不敢单独让孩子出去玩,于是只好把孩子关在 家里。年幼的孩子爱跑爱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长时间把孩子关在家里,他们会失去原有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的思维会变慢,活动能力也跟着减弱,时 间一长,孩子就自然而然变懒了。建议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出去放放风筝,去田野采摘水果等等,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帮助宝贝动起来。
3.不允许宝贝过多活动
孩子爱跑爱跳是天性,但有些妈咪怕孩子受伤,或是孩子把衣服弄脏了等等,于是限止孩子的活动空间,只给他们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 电视,孩子每天都没有动起来,差不多都在坐着,时间一长也就变得不爱动,自然就变懒了。同时孩子活动少,也容易导致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孩子肚子胀原因
原因1:在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承担的情况下,腹部会因此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腹部会显得突突下垂。此外,宝宝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大人那样略呈扁平状,这也是让肚子看起来胀鼓鼓的原因之一。
原因2:宝宝比大人更容易胀气。宝宝进食、吸吮太急促,会使腹中吸入空气;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空气也会通过奶嘴的缝隙进入宝宝体内;此外,宝宝过度哭闹吸入了空气;进食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都会促使腹胀。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这一类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需特别治疗,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了。
原因3:消化不良及便秘使肠道因粪便堆积,促使产气的坏菌增生,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
原因4:腹腔内器官肿大或长了肿瘤,如肝脾肿大、肝硬化等,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可能长肿瘤,而肿瘤越长越大就会引起腹胀。
对孩子肚子胀原因认识后,治疗孩子肚子胀的时候,需要根据宝宝身体原因进行,而且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孩子肚子胀的时候,对宝宝各方面都是要注意,尤其是饮食上,更是不能让孩子随意的吃,这样对肚子涨缓解没有任何帮助的。
低烧不退是什么原因 结合感染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持续不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结合感染,结核病在小儿还是比较多见的,除低烧外,小儿尚有性格的改变。原来好动的孩子变得发懒不爱动,原来好静的孩子性情急躁、爱发脾气、食欲减退、消瘦、动则汗出或夜间多汗、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颈部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5个偷懒动作让你养出好肌肤
懒惰一:冬季不去角质
有些女孩夏天美容保养功课做的很全,一到冬季就犯懒了,去角质这一项彻底被搁置了。殊不知其实在冬季不去角质还是保护肌肤的一种方法呢。
给你懒惰的理由:角质薄和角质损伤是造成肌肤敏感的主要原因,因而保养的首要原则就是维护角质不受伤害。在寒冷的冬天,清洁时注意不可过度,如果肌肤有红血丝现象就更要注意。
懒惰二:偶尔清水洗脸
不化妆或是早上刚起床,就不再用什么洁面产品,只是简单的清水洗一下脸。其实偶尔给肌肤自我调控的机会也很好。
给你懒惰的理由:洁面产品多多少少都会刺激到你的肌肤,毛孔过度清洁也会更容易产生黑头,或是出油的现象。
懒惰三:使用单纯滋润霜
面霜的功效有很多,什么美白补水祛痘等等,有些姑娘嫌麻烦只挑选最简单款的面霜,其实这样对你的脸颊也是不错的选择。
给你懒惰的理由:现代的化妆保养品,强调的是高效性,因此要求其活性成分必须能够透过皮肤,作用到皮肤深层才能产生高效果。使用不给皮肤增加负担的非疗效型产品,才是使皮肤恢复健康的良方。
懒惰四:隔离做粉底
有些皮肤不错的女孩干脆直接拿隔离或者bb霜做粉底,其实这样反倒是个好现象。
给你懒惰的理由:我们的肌肤缺乏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容易老化,因此,应该注意防晒品的使用,隔离和bb霜中都有防晒的功效。歪打正着。
懒惰五:修眉不用镊子拔
有些女孩修眉只是用修眉刀随便刮一下,并不是用镊子一根一根的拔出眉形。
孩子太懒罪在家长
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懒”,9个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边;2岁了,叫他去骑自行车,运动运动,可是孩子就是不动,宁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孩子不是废了吗?”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从小懒惰是个危险信号,“其实,这些不能说明孩子‘懒’,可能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也可能是家长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没有给孩子适时的锻炼机会,导致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等。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提醒,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广州市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师林少勇介绍,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林少勇表示,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林少勇日前接诊过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
林少勇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天生气质,不分好坏
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对待这种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责难,要根据其气质循序渐进地改变。“气质”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
9个月的琳琳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父母常向友人夸琳琳乖,出生后吃奶有规律,吃饱就睡,不会像其他小孩那样半夜哭闹不止。但就是不爱运动,爬起来也慢腾腾的。这天琳琳的父母特意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儿保科做了一份儿童气质量表,结果表明琳琳的气质类型是平易型(即抚养容易型)。父母高兴地搂着琳琳亲了又亲,仿佛琳琳刚拿了一个冠军。而另一边,1岁3个月的贝贝爱哭爱闹,非常敏感,衣服不够柔软也会烦躁不安,父母感到头痛极了,于是也填了一份儿童气质量表,测定结果为麻烦型(即抚养困难型),贝贝的父母于是忧心忡忡地不断问医生,孩子该怎么办呢。
林少勇指出,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儿童的气质分四大类,即平易型(抚养很容易)、麻烦型(抚养困难)、激情缓慢型、中间型,其中中间型可分为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平易型的孩子比较温顺;麻烦型的小孩特别好动,动不动就哭闹;激情缓慢的小孩,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不容易逗笑或引起激动,对周围人缺乏兴趣,不合群。
林少勇表示,虽然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难以改变,但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发展倾向与结果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因素影响和自我锻炼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懒”,就忧心忡忡,认为应赶快改变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时间内“磨破”嘴皮子了,却没什么效果,顿时心情降到谷底,一筹莫展。
林少勇劝慰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生活上稍微注意些就可以了。教育应因人而异,不同孩子的气质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就不一样,而且,持之以恒、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比短时间的强调效果好得多。他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持之以恒,更要统一意见,别让孩子钻父母与上一辈之间不同教育方式的空子。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要从细节出发。在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父母回家,鼓励孩子帮忙放拖鞋;吃饭前,鼓励孩子帮忙拿碗筷。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起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过于紧张,要求快速改变孩子,而孩子难以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林医生特别强调,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同年龄的孩子活动水平有所不同,提过多过高要求,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勤快”习惯。
孩子偏瘦的原因
吃得太少
孩子偏瘦的一个原因是吃得过少,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身体需求,这是孩子偏瘦的一个常见原因。
慢性疾病
孩子偏瘦可能是得了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结核病、慢性肝炎、肠寄生虫病等。
消化不良
孩子偏瘦可能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孩子会食欲不振、消瘦、身材矮小。
遗传因素
孩子偏瘦可能是家族遗传因素导致的,这是体质原因,并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小孩子发烧原因
变态反应(20%):
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一般疾病因素(30%):
中暑、某些颅内损伤、癫痫和惊厥的发作、新生儿脱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传染病因素(25%):
急性传染病早期或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热。
恶性肿瘤(15%):
例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引起小儿长期高热。
其他疾病(5%):
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也可引起小儿长期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