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中医认为,炒葶苈子性味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呼吸系统出现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憋以及肺脓肿出现的咳脓痰等症。

哮喘咳嗽有痰怎么办 麻黄桂枝饮

配方:麻黄9g、桂枝6g、葶苈子、大枣、白术各30g、苏子30g、鱼腥草30g、马兜铃9g、甘草6g

服用方法:将上药煎水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用,疗程为2周。

功效:此方具有泻肺平喘,祛痰行水的功效,适用于咳逆、贪多、气喘、面目浮肿者。

止咳平喘什么药最有效 葶苈子泻肺平喘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趁“北葶苈子”,后者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10g。包煎,研末服3-6g。

表寒肺热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表寒肺热感冒常用中成药为:

(1)止嗽定喘丸 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新型制剂。(方义见148问麻杏石甘汤。)

(2)儿童清肺丸 本方是治疗小儿外感时邪、内夹痰热壅肺的新型丸剂。方中用麻黄、苏叶、细辛、薄荷发散风寒,宣通肺气;前胡、橘红、浙贝、瓜蒌皮、法夏、杷叶、杏仁、白前止咳祛痰;苏子、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生石膏、黄芩、花粉、板蓝根清肺保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外散风寒、内清痰热之功。临床应用本方的指征为: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浮数等。

(3)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泻白丸 风寒表虚感冒冲剂用于感受风寒不甚,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苔白等(方义见134问“风寒表疏证”)。泻白丸是泻肺清热剂,方中地骨皮甘淡而寒,清泻肺中伏火;桑白皮甘寒略苦,清泄之中保护肺阴;粳米、甘草和中清肺,并能缓急。四药合用,泻肺清热,止咳化痰,多用于因肺热而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而稠、脉数、舌红等症。用风寒表虚感冒冲剂送服泻白丸,可收外散风寒、内清肺热之效。

(4)麻黄止嗽丸合秋梨膏 麻黄止嗽丸是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的方剂,可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哮喘、恶寒、头痛等症。秋梨膏具有清肺化痰、养阴生津之功。两药合用,共奏散外寒清肺热之功效。临证可据表寒肺热之轻重,酌情选择用量。(方义分别见“凉燥证”与“温燥证”。)

(5)小儿肺热咳喘冲剂 本冲剂由麻杏石甘汤加入大队清热药组成。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泄热平喘;知母、麦冬滋阴清热润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表寒轻肺热重的证候,症如发热汗出,口渴欲饮,呼吸气促,喘憋鼻煽,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红脉数等。

(6)小儿麻甘冲剂 本冲剂亦是由麻杏甘石汤加味而成。方内除麻杏甘石四味外,尚有黄芩清肺热,桑白皮泄肺平喘,紫苏子降气祛痰,地骨皮清热敛汗。诸味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平喘的功效。凡小儿素蕴肺热、外受风寒,以发热汗出、咳喘烦躁为主症者,可用本方加冰糖冲服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1)寒饮停肺证

[证候] 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治法] 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 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泻肺涤痰。

(2)痰热壅肺证

[证候] 咳喘痰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多者加瓜蒌、海浮石、半夏化痰降逆;痰鸣喘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地龙泻肺平喘;大便干结,舌苔燥黄者,加大黄、芒硝通腑利肺;咳痰稠黄者,加知母、海蛤粉、射干、鱼腥草清热化痰。

(3)外寒肺热证

[证候] 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头痛,咽红,汗出,口渴,痰黏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治法] 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药] 定喘汤。主要药物:白果、麻黄、苏子、款冬花、杏仁、桑白皮、半夏、黄芩、甘草。

热重者加生石膏、山栀清热泻火;痰多者加天竹黄、海浮石、浙贝母清热化痰;气逆喘息者加代赭石、地龙、葶苈子化痰降逆。

舌苔厚白粘腻怎么调养 舌苔厚白粘腻推荐食疗方

材料:山楂12克,龙井茶叶5克,矿泉水1升,蜂蜜少量。

做法:将山楂放在矿泉水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用热山楂汁冲泡龙井茶,喜欢有甜味的可加适量蜂蜜。

功效: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山楂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行气散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量,减轻肝脂肪变性的程度。绿茶味甘、苦,性凉,有清利头目、除烦解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效。

材料:洗净的陈皮5 克,切成丝。

做法:将陈皮放入茶壶内。然后倒入煮开的矿泉水,加盖闷10分钟。待陈皮茶稍凉后加入适量枣花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药理学认为陈皮可以松弛平滑肌,保护损伤的胃黏膜,改善小肠的消化功能。

材料:葶苈子5 克,大枣3枚。

做法:将葶苈子和大枣洗争,放入矿泉水1升,煎煮30~40分钟。用葶苈子、大枣的煎煮液300毫升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温凉饮用。

功效: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大枣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祛风的功效。饮用尊苈大枣茶,能利水消肿、排出积液,同时大枣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防止离子紊乱。

材料:桑白皮3克,生姜皮3克。

做法:将两者洗净,放入矿泉水1升,煎煮15~20分钟,放温凉饮用。

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等功效。生姜皮性微温、味辛,能解肌发表。两者协同疏解在皮下的水饮。

材料:山药50克,茯苓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和茯苓分别焙干,共研成细末,煎煮半小时。粳米淘净,加矿泉水1升,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慢熬至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和冰糖,熬至冰糖溶化,调匀即成。

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对肠道肌肉有直接松弛作用,能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保钾利尿促进水液代谢。山药性平,味甘,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山药还能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肺热

桑白皮在中药中,常被用于肺热喘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经,能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

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葶苈子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壅肺实喘咳,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葶苈子配大枣: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葶苈子配附子,黄芪: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者。

注意:本品泻肺力强,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服。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寒喘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杏仁、细辛、灵芝、苏子、制附片、厚朴、仙灵脾、白芍、陈皮、法半夏、甘草。

2、热喘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大枣、蝉蜕、地龙、桔梗、枳壳、川贝母、蒲公英。

炒葶苈子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食用方式

1、煎汤:取3-9左右的炒葶苈子,放入锅中,再倒入适量清水烧开,煮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也可以放入大枣、杏仁等食材一同煮水饮用。

2、泡酒:取适量炒葶苈子捣散,用清酒浸泡3-7天左右即可饮用。

中药葶苈子药用配方

①治肺壅咳嗽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苈二两半(隔纸炒令紫)。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 (《世医得效方》葶苈散)②治嗽: 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一两,贝母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律,甚者不过三丸。 (《箧中方》含膏丸)③治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 葶苈子三升,微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 (《外台秘要方》)④治咳嗽痰涎喘急: 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钱,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杨氏家藏方》葶苈散)⑤治肺痈喘不得卧: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⑥治卒大腹水病: 葶苈一两,杏仁二十枚。并熬黄色,捣,分服,小便去,瘥。(《补缺肘后方》)⑦治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甜葶苈一两半(炒,研末),汉防己(末)二两。以绿头鸭血及头,合捣万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汤下十丸,轻者五丸,日三、四服,五日止。小便利为验。 (《外台秘要方》)⑧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炒)、荠菜根等分。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数丸,腹当依旧。(《三因方》葶苈大丸)⑨治男女大小头面手足肿: 苦葶苈炒研,枣肉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汤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则消肿也。 忌咸酸生冷。 (《外科精义》)⑩治膜满口舌干燥, 此肠间有水气: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11)治头风疼痛: 葶苈子为未,以酒淋汁沐头,三、四度。(《肘后方》)(12)治瘰疬结核: 葶苈子二合,豉半斤(汤浸令软)。上药,都捣熟,捻作饼子如钱厚,安在疬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五日一度,灸七壮。(《圣惠方》葶苈饼子法)(13)治小儿白秃:葶苈捣末, 以汤洗讫涂上。(《子母秘录》)(14)治月经不通: 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纳阴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千金方》)(15)治疳虫蚀齿: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腊月猪脂和成,以绵裹槐枝蘸点。 (《金匮要略》)

中药葶苈子的功效

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相关推荐

知母的药膳制作

知母食疗作用:知母味苦、微甘,性寒;归、胃、肾经;质润气和,降而能升具有清热火,化痰止咳,滋阴润燥主治热病壮热烦渴,热咳嗽,咽喉肿痛,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大便秘结。 知母根茎知母做法指导:1. 清热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宜盐水炒。2. 勿用铁器煎熬或盛置该品。3. 凡温热病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者,每与生石膏相须为用,并入甘草等,以清气泄热。4. 凡痰抽刀断水壅,喘嗽不止者,可与贝母、葶苈子配伍。5. 凡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者,多与黄柏相须为用,以肾火

葶苈子的营养价值 止咳

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

桑皮的功效有哪些

修复组织细胞 桑白皮有修复受损组织细胞,淡化疤痕,利水消肿之功效。 降压作用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缓慢的降压作用, 根或枝的皮降压效果显著, 而根和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给兔皮下注射1g(生药)/kg 时, 可使血压下降。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桑白皮有止血清肝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用於水肿,如风水、皮水等。桑白皮能清降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故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用之,常配茯苓皮、大腹皮等,如五皮饮。 用於热喘咳等。

热干咳吃什么好

1、麻黄 用于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而致喘咳者。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平喘,即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2、桑白皮 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一般情况下水煎服,5—15g。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虚咳嗽宜蜜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症状:心悸,气短,气急,活动或过劳后出现或加重,胸闷,气憋,咳逆依息不能平卧,尿少,水肿,多汗,唇暗。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而数。 治则:益气养心,活血通脉,利水。 方药:太子参30g 黄芪 30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丹参15g 川芎15g 桑白皮15g 葶苈子15g 泽10g 车前子(包)6g 丹皮10g 赤芍15g 黄连6g 当归10g 益母草15g 生地10g 猪苓10g。水煎服,日服2次。 方解:心气衰弱,血脉瘀阻,失肃降,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胸闷、气憋、咳逆依息不能平卧;

炒葶苈子功效作用 强心

炒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成分,可以使心脏的收缩能力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到阻滞,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

小儿哮喘的偏方

1.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2.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每天一次,可利降逆、补定喘??? 味道不苦孩子对于这些方子的排斥也就比较少,可以多做一些备用. 3.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龙取油,趁热加蜂蜜60克,每次5毫升,

支气管哮喘的饮食及其原则

1、萝卜猪汤: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杏仁猪肚汤: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白果鸡蛋羹: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每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麻油炸地龙: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

小孩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1、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个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每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

葶苈子的功效作用 强心

葶苈子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