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使用硝酸甘油
正确认识和使用硝酸甘油
一、硝酸甘油的身世
硝酸甘油又称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是甘油的三硝酸酯,是一种威力极强的爆炸物。硝酸甘油最早于1847年由意大利都灵大学的化学家索布雷洛(Ascanio Sobrero)合成,诺贝尔在1866年利用硝酸甘油发展高稳定性、防误爆的硝酸甘油炸药,1878年,硝酸甘油被William Murrell用来治疗心绞痛。
作为药物,硝酸甘油属于硝酸酯类,含三个硝基,剂型包括气雾剂、舌下含服片剂、贴膜和注射剂。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含两个硝基,具有片剂(如消心痛)和注射剂两个剂型。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只有一个硝基(如欣康),主要是口服制剂。随着硝基数目的减少,其作用时间越来越长。
二、硝酸甘油是怎么由炸药变身急救药的
最早的硝酸甘油是挥发性的液体,是在工作中意外发现能够扩张血管和缓解心绞痛的。
硝酸甘油进入血液转变为一氧化氮(NO),能够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尤其病变部位发生痉挛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与此同时,硝酸甘油扩张静脉,使得回到心脏血液流量减少,有利于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和降低心肌氧的消耗。随着剂量的增大,硝酸甘油扩张动脉血管的作用增强,血压下降和心脏的后负荷减低,也有利于降低心脏氧的消耗。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外周静脉和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和氧的供应,降低心肌氧的消耗,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症状。
但硝酸甘油也是一把有利有害的双刃剑,用好了是最为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用不好还会导致低血压、晕厥甚至致人死亡,这就正中了那句,用好了是好药,用不好是毒药。
心绞痛的治疗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和患者身边的家人朋友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确处理。
1、立刻休息。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应马上停止手上的工作或活动,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就可得到缓解。
2、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假如休息不起作用、或者心绞痛的发作比较严重,患者可以适当使用硝酸酯制剂,来帮助缓解症状。
(1)硝酸甘油。一般建议把硝酸甘油置于舌下含化,唾液会迅速溶解硝酸甘油从而被人体吸收。但是服用硝酸甘油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面红、心悸等。
(2)硝酸异山梨醇。一般也是建议把硝酸异山梨酯置于舌头下方含化,但也可以用喷雾剂喷入口腔让人体吸收。
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也有与硝酸酯制剂相同的作用,且作用时间更快更短,降低血压的作用也更明显,患者应慎用。
假如心绞痛严重,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
心绞痛使用硝酸甘油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不少医师和患者跟着广告走。相当一部分病人,首选不是硝酸甘油,而是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心痛定等,认为这类药可“速效”缓解心绞痛。不了解硝酸甘油含服是治疗心绞痛最好的急救药,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类中药制剂或心痛定等对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但绝不是最佳选择。
误区二:有相当一部分人受“药物吃多会中毒 ”、“会产生耐药性,再用就不管事了”、“药物尽量少吃”等“原则”的误导,误认为心绞痛发作时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一旦发作,采取“忍耐”、 “坚持”的办法,这是非常有害的。殊不知每次心绞痛的发作都要承受一次心脏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坚持忍耐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误区三:相当一部分医师或病人,不明确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的目标。含服硝酸甘油的目标是尽一切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心绞痛症状,最大限度避免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病人含服硝酸甘油既不及时,剂量又往往不足,没有达到在最短时间内使症状消失这一目标。实际上,只要在没有禁忌(如青光眼 ),也能耐受的情况下,在含服半片或1片硝酸甘油,心绞痛未在2~3分钟消失(注意不是减轻)的情况下,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服用加倍剂量的硝酸甘油,直至心绞痛症状消失。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的原因有:①不是劳力性心绞痛,应想到是否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梗;②药物过期失效(含服后如无头痛 、头晕、心跳、面部充血、舌烧灼感等症状则药物失效);③剂量不够,有部分病人长期含服硝酸甘油,可产生耐药性。
目前唯一办法是适当加大剂量,只要需要而且病人又能耐受,可使用较大的剂量。
误区四:相当一部分病人没有正确使用硝酸甘油。这里包括:①含服不及时,心绞痛发作,应在1~2 秒钟内立即含服,但有的病人并没把硝酸甘油放在身边、床头、工作场所等能立即可取到的地方,或药瓶加上难取的塞子不能及时取出等;②备用药物不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或不合格 ;③医师没有嘱咐病人,在含服时如口腔内无唾液,要先喝点水,这样才能迅速吸收;④有的病人将药物吞下而不是含服,因而无效 (吞下经肠吸收后通过门脉系统时,在肝脏受谷胱甘肽-有机硝酸酯还原酶作用,硝酸甘油脱硝基而失效);⑤直立体位应用效果较好。
心绞痛的注意事项
1、就地采取坐位、半卧或卧位休息,切勿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在血压不低于平时水平的前提下,此药1-2分钟起作用,半小时后作用消失。90%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有效,且多在3分钟内生效。血压低者不能服用硝酸甘油。也可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内压碎嗅之,10-15秒即可奏效。但有头胀、头痛、面红、发热的副作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3、若当时无解救药,也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掌侧横纹上2寸,两条筋之间)或压迫手臂酸痛部位,也可起到急救作用。
4、疼痛缓解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活动。
5、如果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应及时呼叫救护车。
出现心梗怎么办 第三个“不要”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心绞痛的药,但急性心梗患者服用要慎重。这个药可以直接使全身血管扩张,进而降低血压。因此,对于怀疑发生急性心梗的人来说,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就成了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即使血压正常,含服硝酸甘油时也要躺下,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头晕摔倒。
心脏病突发的症状 心脏病的急救措施
心脏病往往来势凶猛,处理不当就会有生命危险。当确认病人是心脏病突发时,应马上调整体位,保持比较缓和的姿势,并保持安静,脸色苍白,出现休克症状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做好急救措施。
有不少心脏病患者会随身自备急救药品,病人意识清楚时服用。注意:服用硝酸甘油时,要让病人舌下含服,勿要吞服,约3~4分钟起效,并嘱病人坐在沙发或躺下,服药可能会因晕厥而跌倒。
如患者出现晕厥,应检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保持患者镇静,舒适,解开贴身衣扣。如病人神志丧失,制成环的头部,让病人处于俯卧位靠近抢救者一侧的上臂及膝关节屈曲,轻轻将头后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保暖。不要摇晃及用冷水泼病人等方法以试图弄醒他,更不要进食或喝水。
有多次发作,口含硝酸甘油缓解,此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的是心肌梗塞时,应一分钟也不耽误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心绞痛的治疗
1、立刻休息。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患者应马上停止手上的工作或活动,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就可得到缓解。
2、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假如休息不起作用、或者心绞痛的发作比较严重,患者可以适当使用硝酸酯制剂,来帮助缓解症状。
(1)硝酸甘油。一般建议把硝酸甘油置于舌下含化,唾液会迅速溶解硝酸甘油从而被人体吸收。但是服用硝酸甘油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面红、心悸等。
(2)硝酸异山梨醇。一般也是建议把硝酸异山梨酯置于舌头下方含化,但也可以用喷雾剂喷入口腔让人体吸收。
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也有与硝酸酯制剂相同的作用,且作用时间更快更短,降低血压的作用也更明显,患者应慎用。
假如心绞痛严重,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
突发心脏病时含服硝酸甘油真的有效吗
第一话题:解析硝酸甘油。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科学家Ascanio So brero发明了硝酸甘油,有意思的是,当初硝酸甘油并未用于治疗心脏病,而是用来制造炸药。直到三十年后,科学家才发现该药可以用于缓解心肌缺血。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熟知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脏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即:降低心脏的负荷、减少心脏做功(相当于给心脏减压)、直接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等等,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二话题:硝酸甘油虽然能治疗心肌缺血,可一旦心肌缺血发作了,就一定能服用硝酸甘油吗?
答案是否定的。
硝酸甘油虽有抗心肌缺血作用,但不代表就能盲目服用。“经验丰富”的冠心病患者会正确服用,在关键时候的确能缓解病痛,但对于部分患者,不正确服用,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冠心病的急救方法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冠心病患者身边应当常备有急救药物,心绞痛的发作,一般在休息及服用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即可缓解;如不然,则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此时硝酸甘油片可增至每3~5分钟用1次,或口服冠心苏合丸。若没有硝酸甘油,也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等,以减轻疼痛。一些针对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喷雾制剂(如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也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孕妇心绞痛如何使用硝酸甘油
对于心绞痛这种心脏疾病来讲,在临床上我们知道到一旦疾病发生最快的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就是硝酸甘油,但是您了解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这种疾病的机理吗?如果您不了解的话可以通过专家的讲解来获得,只有我们深入的了解一种疾病,才能更好地护理患者,孕妇虽然是属于特殊群体,但是对于心绞痛的用药,硝酸甘油确实也是适用于孕妇的,但是最好遵医嘱用药。
舌下含有硝酸甘油片如有效,心绞痛应于1~2分钟内缓解(也有需5分钟的,要考虑到病人可能对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对卧位型心绞痛,硝酸甘油可能无效。在评定硝酸甘油的效应时,还要注意病人所用的药物是否已经失效或接近失效。
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
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及血清学检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等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对于心绞痛来说在临床上根据疼痛的性质我们可以划分为多种等级,根据每种等级的不同在临床上我们具体的护理要点也不一样,例如那种一做事就觉得有濒死感的患者就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绞痛是由于劳累引起的,为此我们就应该做相关的了解。
喝酒脸红不能吃着三种药
硝酸甘油:紧急用药可能无效
众所周知,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无效的比例却高达25%,其中很多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缓解心绞痛。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无效。建议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多种抗生素:可能引起剧烈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除了平时用硝酸甘油要注意,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多种抗生素可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在体内堆积,出现双硫仑反应。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甚至引起休克。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及某些头孢类抗生素。喝酒容易脸红者,对此反应尤其敏感,一般人饮酒后3天内不宜服抗生素,喝酒脸红的人的这一时间建议为5~7天,甚至更长。
利尿剂:引起低血压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尤其应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如果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喝酒脸红者代谢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饮酒。
饮酒脸红还与环境、饮食、个体的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定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注明服药期间要禁酒,服用这些药时,无论是否容易脸红,都不应该饮酒。
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方法
冬季天气寒冷,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高发期。硝酸甘油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特效药之一,它起效快,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作用可持续10~30分钟。很多病人视之为“救命药”,经常放在身边。
硝酸甘油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达到止痛目的。
服硝酸甘油最好将药放于舌下,舌下毛细血管很丰富,药物迅速吸收入血,1~2分钟即发生止痛作用,如果先嚼碎后再压在舌下含服,便于药物溶化,而且增大了药物分布面积,吸收更快,嚼碎的药物更易于通过舌下黏膜迅速吸收,进入冠状动脉的时间相对较短,起效更快。
服用硝酸甘油时,患者最好别站着,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姿势,含药后静坐15至20分钟。因该药有扩张血管作用,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由于心、脑供血不足,会使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只要平卧休息或对症处理,很快就可恢复正常。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为了保持硝酸甘油片的疗效,应将此药放入密闭避光的有色瓶内。
当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时,隔5分钟后可再服一次,可以连续应用3次,尽可能地以适当的剂量来控制心绞痛。若15分钟后仍无明显效果,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硝酸甘油使用不当可诱发心绞痛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和特效药,但使用不当时,不仅不能制止心绞痛发作,还会引起心绞痛。
硝酸甘油能有效制止心绞痛发作,主要是通过扩张全身小动脉、小静脉,使外周阻力和血压下降,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1—2分钟起效,药物作用时间可维持20—30分钟。
但是,如果硝酸甘油使用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首先,用量过大可使血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过度降低,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心律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诱发或加剧心绞痛发
因此,含服硝酸甘油时应从小剂量(0.3毫克)开始,尽量采取坐卧位含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主张硝酸甘油与心得安合用。
另外,长期或大量使用硝酸甘油后,由于血管平滑肌对硝酸甘油产生了耐药性,使其不能有效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而冠状动脉持续狭窄或痉挛又可加重心绞痛。
骤然减量或停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反跳”现象,诱发心肌缺血而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