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性别
肥胖与性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看看1968年在英国伦敦的人群中调查人体体重,肥胖比率之男女差异的调查结果。
各年龄组男女肥胖者百分比比较(%)
年龄 超过体重10%以上 超过体重10%以上
(男) (女)
25—29 32.8 21.0
30—39 47.2 32.5
40-49 59.6 52.6
50—59 50.3 64.4
60一69 51.1 59.6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高,男女的肥胖人数都在增加,但是女性的增加速度高于男性,到50岁以后,就超过男性了。从男女比较来看,50岁以内,人群中男性肥胖率比女性高,50岁以后则女性偏高。而从整体上看,成人中肥胖人数,男女差别不大。在我国的一些统计数据中也同样反应着这样的规律,但是在40岁以后,女性的肥胖比率就已超过男性。这一点恐怕与我国人种及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不无一定关系。各年龄段的男女肥胖人数有一定差异,但总数比较平均。
湿气重吃什么好 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肿。适用于有肥胖性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等症人士。可用赤小豆煲鲫鱼,饮汤食豆或煲汤时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湿。
何谓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同时合并其他健康问题所发生的 肥胖,也就是说是有因可查的肥胖。病理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3%~ 5%。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病理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 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病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药物 性肥胖等,分别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疾病和药物而致。另 外,还有一些伴有肥胖的综合征。
高血压常见的特殊类型
1、假性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人的血压升高只是因其肱动脉硬化从而使测得的收缩压偏高,这种现象可称为假性高血压。此时,患者可通过直接测量动脉内压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是否是假性高血压。当患者动脉内压值明显小于血压计测得的读数并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该患者即可被诊断为假性高血压。由于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脏器动脉硬化且伴有舒张压偏低等病症,所以,患者不能贸然进行降压治疗,而应针对患者的动脉硬化及脏器供血不足进行治疗,以达到降低其收缩压的目的。
2、肥胖性高血压,有些高血压患者,其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2)〕大于27或肥胖度〔超重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100%〕大于25%。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及降低体重,患者的血压就可以明显下降或接近正常。此种高血压可称为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性高血压多为轻型或中型的高血压,一般通过减肥即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时。
孕妇水肿的症状 肥胖性水肿
见于身体肥胖者,水肿部位多位于下肢。这是因为肥胖者皮下脂肪丰厚,血管易扩张、血液瘀积,加之下肢静脉压升高,水肿便会发生。
脱发能治好吗 肥胖性脱发
肥胖性脱发是脱发中的一个特殊情况,主要是由于大量的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会产生较多的废物,容易堵塞毛囊引起脱发。
解决办法:少进食油腻的食物,加强锻炼的强度,及时减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和代谢。
脂肪肝是怎样形成的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资料表明,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0%,饮酒者约为58%。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速度比其他类型脂肪肝相对较快。研究表明,慢性酗酒是脂肪肝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与饮酒量和饮酒持续时间关系直接,而与饮酒的种类关系不大。
一般而言,一天饮酒不超过80克不会发生脂肪肝,每天饮酒量超过80克-160克时,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增加5-25倍,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上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肥胖性脂肪肝肥胖是脂肪肝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10%左右,性别在发病率没有差别,50-60岁发病较多。目前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
多数脂肪肝病人临床没有症状。肥胖性脂肪肝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病于妊娠后3个月,平均在妊娠36周,近半数病人见于初产妇,挛生妊娠妇女发生本病占14%。妊娠急性脂肪肝病因目前不明了,多数认为可能与遗传性疾病、凝血病理异常等因素有关。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腹痛多位于中上腹、左上腹,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重者阴道流血、血尿、消化道及颅内出血。
病死率在80%以上,近年病死率降至20%--30%。药物性脂肪肝引起药物性脂肪肝的常见药物有四氯化碳、氯仿、半乳糖胺、放线菌素等中毒可以引起脂肪肝,还有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等。营养失调性脂肪肝营养失调在脂肪肝发病率占有一定的位置,如营养不平衡,摄入超过身体的需要或营养成份含量比便不平衡,如高脂、高糖、吸收不良等。
有一些长期脂肪肝患者,还会突然出现脑梗塞的症状,这种症状是非常危险的,其原因在于,脂肪肝所造成的脂肪颗粒会在脂肪囊泡破裂以后,进行人体的血管当中,并逐渐侵入人体的脑部,患者一定要在早期治好脂肪肝。
儿童肥胖是如何分度的
根据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可将儿童肥胖分为轻度肥胖(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标准体重的20%~29%)、中度肥胖(超过同性别同年龄 标准体重的30%~39%)、重度肥胖(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标准体重的40%~ 59%)和极重度肥胖(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标准体重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