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食推拿多久见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功效
宝宝厌食推拿多久见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功效
脾土,胃经,脾俞,胃俞,捏脊等具有健脾胃,促进纳运的作用,其中脾俞,胃俞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以助纳运。加摩腹,揉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注意
偏于脾气虚者应加强补气力量,如补脾土,揉脾俞等,加推三关,揉外劳,关元等温热类穴位以温阳益气。
偏于胃阴虚者,清胃经,揉胃俞宜重宜久,阴虚多热,故揉内劳,清天河水等以滋阴退热。
若气阴两虚,则气阴双补,可二者同用。
厌食症症状
妈妈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不仅仅在生活的的用品上,更多的在宝宝的饮食上,希望宝宝能够“吃嘛嘛好,睡嘛嘛香”。一旦有厌食的情况,就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因为宝宝厌食,营养就摄入不够,时间久了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那么,厌食症有哪些症状呢?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如下:
1、积滞不化:患儿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2、脾胃气虚:患儿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
3、胃阴不足:患儿口发干,宁愿多喝饮料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小儿厌食症症状表现也不一:
1、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引起的厌食症,患儿常吐奶,口中有酸味,脘腹胀满,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患儿常呕吐酸腐食物残渣,按压腹部可感到剧痛,大便腥臭,舌苔白腻,指纹多见紫滞。
2、痰湿滋生型厌食,患儿形体消瘦或虚胖,不思饮食,呕吐痰涎,大便稀,面无光泽而苍白,舌苔白腻,脉濡滑,指纹淡红。
3、虫积伤脾型厌食,患儿面色苍黄,肌肉消瘦,精神不安,不欲饮食,嗜食异物,睡眠时磨牙,腹痛腹胀,大便不调,巩膜上有蓝斑,面有白斑,唇口生白点等。
小儿推拿治厌食的手法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厌食以1~6岁小儿最为多见,长期不愈者,可日渐消瘦发展成为疳证,影响生长发育,或导致体弱多病。专家表示,使用小儿推拿可治疗宝宝厌食症。小儿推拿具有消食导滞、和胃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等作用。主要手法有:
1、推脾土
脾土穴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有健脾胃、进饮食、除湿热之功效。
2、清胃经
胃经穴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操作时,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掌指横纹,100~500次。具有调胃、和胃、化积清热之功效,能治疗食少,腹胀,泄泻、呕吐胃痛等。
3、揉脾腧
脾腧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点揉此穴10~50次。可调理脾气,治疗食积、痰饮等证。
4、揉胃腧
胃腧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点揉此穴10~50次。可和胃降逆,治疗呃逆、呕吐、胃痛等。
5、运内八卦
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运300~500次,能宽胸和胃,调理升降,对治疗咳嗽、厌食、腹胀有良效。
6、揉四横纹
为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操作时,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具有化积消疳之功效,能治疗胃痛、腹痛、厌食、消瘦等。
推拿是一种既无痛苦,小儿又容易接受的方式。家里宝宝厌食的话,可以试试以上的推拿方法,让小儿的脾胃功能正常,从此远离厌食症。
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 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推拿
主要症状: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均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质偏淡,脉尚有力。
治则:和脾助运。
推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上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掐推四横纹:用拇指掐退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各掐5次,左右推100-300次。
按揉脾俞,胃俞:用拇指按揉第11,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胃俞穴各50-100次。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小儿厌食推拿管用吗
小儿厌食推拿有一定的好处。
厌食症多因喂养不当,或恣意投好,长期偏食,脾胃受伤所致,厌食症是许多脾胃疾病的常见症状,推拿对该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体有以下优势:
1.顺应脾胃自我调节之势,使脾胃得到休息,未增加脾胃负担。
2.明显的局部治疗优势。
3.直观的消积导滞。
4.客观的升清降浊。
小儿厌食推拿治则: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推拿处方:补脾土,补胃经,揉脾俞,揉胃俞,捏脊,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平肝木;偏于脾气虚者,重补脾土,揉脾俞,加推三关,揉外劳,揉关元;偏于胃阴虚者,重清胃经,揉胃俞,加揉板门,揉足三里,揉内劳,清天河水;倘若气阴两虚者,则可交互使用。
方解:脾土,胃经,脾俞,胃俞,捏脊等有健脾胃,促进纳运的作用,其中脾俞,胃俞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平肝木等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以助纳运。另可加摩腹,揉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偏于脾气虚者应加强补气力量,如补脾土,揉脾俞等,加推三关,揉外劳,关元等温热类穴位以温阳益气;偏于胃阴虚者,清胃经,揉胃俞宜重宜久,阴虚多热,故揉内劳,清天河水等以滋阴退热;若气阴两虚,则需气阴双补,可二者同用。
小儿厌食推拿处方 小儿厌食推拿管用吗
小儿厌食推拿有一定的好处。
厌食症多因喂养不当,或恣意投好,长期偏食,脾胃受伤所致,厌食症是许多脾胃疾病的常见症状,推拿对该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体有以下优势:
1.顺应脾胃自我调节之势,使脾胃得到休息,未增加脾胃负担。
2.明显的局部治疗优势。
3.直观的消积导滞。
4.客观的升清降浊。
小儿厌食症中药良方来帮忙
厌食症属于中医所说的脾胃病(也就是消化系统病)。常常表现为宝宝几个月,甚或更永劫间不爱用膳。一到用膳时父母发愁,想方设法追着喂、逗着喂、骗着喂也吃不了几口饭。在小儿童园虽然比在家好一些,但也是总剩饭。有的孩子是因为慢性疾病引起厌食,比如贫血、佝偻病、肝炎等慢性病,有可能造成永劫间厌食,这时候应该检查清晰,把慢性病疗治好了以后,食欲才可以得到改善。
1.山楂陈皮治疗小儿厌食
[配 方] 山楂6克,陈皮5克,白术4克。
[制用法] 将上述3味共研细粉,米汤调糊,敷于脐窝,盖上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3~5日为1疗程。
[功 效] 治疗小儿厌食。
2.白术茯苓饮治疗小儿脾虚厌食
[配 方] 白术6克,茯苓6克,党参6克,陈皮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健脾和胃。治疗脾虚型厌食。症状表现为面色苍黄,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好卧懒动,疲倦少语,大便稀不成形,舌质淡,苔少,脉象细弱无力。
3.韭菜籽治疗小儿厌食
[配 方] 韭菜籽9克,面粉适量。
[制用法] 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 3次服用,连服3-5日。
[功 效] 适用于兼见自汗、面白等症的小儿食欲不振症。
4.木香治小儿厌食
[配 方] 木香15克,砂仁15克,六曲60克,炒麦芽60克, 焦山楂60克,炒槟榔40克,炒莱菔子40克,炒青皮30克,胡连 20克,黄芪90克。
[制用法] 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4克,每服1丸,每日 2次,奶水各半送服。如服药面亦可,每次服2克,日2次。
[功 效] 用治小儿厌食,症见见食则烦,体弱发稀。
5.党参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党参3~6克,白术3-6克,茯苓6—10克,陈皮3—6 克,苍术3-6克,山楂6—10克,鸡内金3-6克,枳壳3~6克,甘草 2~3克。
[制用法] 药物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15~20分钟,上药 可研细末,6克空腹服,日服两次。
[功 效] 健脾开胃。用治小儿厌食。
6.大黄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大黄3克,槟榔6克,陈皮6克,砂仁5克,焦山楂 10克,建曲10克,炒麦芽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功 效] 理气醒脾,消食开胃。用治小儿厌食症。
7.山药治小儿厌食
[配 方] 山药200克,神曲150克,茯苓100克,丁香20克。
[制用法] 为细末,每次冲服15克,日3次。
[功 效] 治小儿厌食。
8.香薷治小儿厌食。
[配 方] 香薷、砂仁、草果、陈皮、五味子、甘草各1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每次冲服3克,日2—3次。
[功 效] 治小儿厌食。
9.苍术治小儿厌食
[配 方] 苍术1份,陈皮1份,鸡内金1份。
[制用法] 共研细末,以适量蜂蜜调和后开水冲服即可。1日3 次,2岁以下每次1克,3-5岁每次1.5克。
[功 效] 治小儿不思饮食,腹胀,泄泻,舌苔白腻。
10.山药山楂治小儿厌食
[配方] 山药10克,山楂、鸡内金、白扁豆各5克,甘草4克。
[制用法] 用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服,日1剂。
[功 效] 治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的表现
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宝宝3-6岁时很常见,小儿厌食症是指宝宝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小儿厌食症并非一种疾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患了厌食症的宝宝常常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其实,大多数的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意饮食制度以及不佳的饮食环境造成的,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本病的病因。
如经常吃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饭前吃糖果等零食、进食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会让宝宝出现厌食症状。或者是宝宝的心理因素,导致他不愿意吃饭。
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 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推拿
主要症状: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食,大便中夹有未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脉无力。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
推拿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指尖直推向虎口。
补肾经:用拇指推小指指面末节螺纹面100-300次,向指尖方向推。
揉上马:用拇指揉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关节后陷中100-500次。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300次。
捏脊:先在背部,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轻轻按揉,使肌肉放松,然后自尾椎骨端捏至大椎处,一般捏3-5遍。
按揉脾俞,胃俞:用拇指按揉第11,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胃俞各50-100次。
按揉肾俞:用拇指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肾俞穴50-100次。
小儿厌食症的推拿方法
1小儿厌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选择中医推拿的方式来治疗的话,那么是要针对不同的厌食原因来进行不同穴位的推拿的。因此在推拿前,需要根据小儿的症状表现来诊断厌食类型,主要小儿厌食原因有:乳食壅滞.痰湿滋生.虫积伤脾.脾胃虚弱。
2比如对痰湿滋生性的厌食小儿的话,则要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推拿的顺疗是这样的:补脾经、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摩腹、逆运内八卦、捏脊、推四横纹.具体每个穴位动作推拿次数医生会把握好。
3又如如果小儿是有虫积伤脾引起的厌食,推拿治疗则要进行健脾驱虫。推拿时可先摩腹5分钟,然后进行下面的推拿:揉天枢、推下七节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捏脊6遍。另外这个还要配合服用祛虫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