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脾气大又不听话怎么办才好
两岁宝宝脾气大又不听话怎么办才好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希望自己能够当家做主,因此有时候让宝贝自己拿主意,这是对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想自己拿主意,家长尽量放手,如果这个事情宝宝还不能做好,父母可以给予宝宝帮助或者委婉的给予建议。
2、给予选择的权力,但只是有限的选择。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喜欢有做决定的权力。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力增强,而因此感到很开心。但给予的选择一定是在父母可接受范围内的有限选择。
比如,想让孩子洗澡,家长这样问“宝贝,我们要洗澡了,你要用小鸭子还是小乌龟玩具啊?“,比“宝贝,你要不要洗澡?”这样好。这既给了宝贝们选择的权利,又避免了宝贝随心所欲地做决定。
3、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2岁左右的宝贝语言能力较差,经常是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表达的想法被爸妈拒绝后只知道通过大哭、尖叫、发脾气等方式与父母对抗,不懂得用语言与父母协商折衷的办法,爸妈可以等宝贝平静后教宝贝一些与父母沟通、谈判的技巧。比如说,"宝贝,刚才那种情况,你跟妈妈这样说......,只要说清楚你的想法,妈妈觉得宝宝说的有道理会答应你的,下次你就这样跟妈妈说,好吗?"
4、教孩子表达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只有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情绪的气焰才会消失,但孩子很小,还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说出来、画出来、或者运动等方式发泄出来。
幼儿不听话如何教育
一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必经阶段。
一般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明显,面对事情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且现在自己的意识也比较高,很多事情都想参与,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不然小孩参与,或者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定的反抗,就会有不听话的心理。
二是家长不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对于意识朦胧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就喜欢把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看看摸摸,也会一直问家长这是什么,干什么的,等一些好奇的行为。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宝宝很烦,或者是调皮,不让他碰,甚至是凶他,这样就会引起宝宝心里的不满。
三是宝宝的运动行为能力强大了。
随着宝宝体格的发展,独自的行为能力强大了,会很细化自己去活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如果家长对其进行阻拦,就会使宝宝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那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一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会比较固执,说不要就不要,不然就会闹。此时家长应该要尝试耐心的说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做点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等以后孩子不那么固执了,再重新说,那样就会比较有效果。
二是找出原因。
很多孩子不听话有时候和家长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该要分析为什么宝宝不听话,比如了解孩子心理受了什么委屈,是不是自己什么事误会孩子了,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等等,要让孩子释放心理的委屈。也有些孩子闹脾气是因为生病不舒服,而家长没有意识到,还凶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不听话。所以家长应该要耐心诱导,不能和孩子僵持着,也不能就满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2岁宝宝脾气大如何教育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
具体原因是:1.饮食中含钙量少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脾胃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睡觉时会流口水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
1、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2、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家长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宝宝体内有火的症状 眼角的眼屎多
如果发现宝宝的眼角,眼屎比往常多,而且又黄又大块,说明孩子有肝火了,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不听话。
应对措施:此时要多给宝宝喝水,还可以给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酱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宝宝一岁两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让宝宝多听
宝宝的成长环境、语言环境等都需要家人的陪同的,如果宝宝一岁两个月了还不会说话,那么家人在平常一定要多和宝宝说话、交流,在平常要有意识的教导宝宝短词,让宝宝听成人重复又重复讲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加强他听力的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
如妈妈讲话、爸爸念儿歌、小鸟叫声、电话铃声、汽车响声等,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大人边要宝宝注意观察,边讲这些简单的词:“妈妈”、“爸爸”、“小鸟”、“电话”、“汽车”等,让宝宝理解并学说。
宝宝脾气大怎么办,教你几招应对自如
一、宝宝脾气大,是谁在作祟
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宝宝脾气异常,基本上就是以下集中情况导致的。
☆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
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具体原因是:
1.饮食中含钙量少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 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 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 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 宝宝脾气大是心理需求
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 脾气大是两岁宝宝毕经阶段
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 宝宝脾气大是在要求更多的爱
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 宝宝脾气大是爸妈的溺爱
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二、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脾气”
1、对小儿反抗期的宝宝要有耐心,不要强迫
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父母们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强迫命令,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重要的是要使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
2、坚持原则冷处理,宝宝情绪稳定后再教育
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家长要有原则性,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或者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
案例示范1:宝宝丢了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对离开奶奶家很不舍而哭闹,试着先不要管他,任他哭闹好了。如果宝宝一发脾气父母就屈服,那是在向他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挤眼泪、丢东西是达成自己愿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待“缠人”宝宝要更温柔
案例示范2:周末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要告别的时候,小家伙总会依依不舍并打闹一场。父母们可以适当延长宝宝向某人或者某事物说再见的时间,让他在心理上有缓冲阶段,而不是粗暴的突然终止他的好心情。在睡觉的时候提前告诉他,让他跟那些玩偶说再见;在离开奶奶家的时候,提前跟他说:“宝宝,过一会我们要回家了,下周我们再来奶奶家好不好”。
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并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向他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或者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自己的要求。
4、家长需要反省 你是否火上浇油
当宝宝发脾气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打骂他或溺爱他,这些都会给宝宝错误的认知,或者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反抗。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打骂他们, 要给予朋友式的帮助、关心和安慰。可用幽默的言语,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