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梗的症状

脑梗的症状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听说过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呢,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那么大家知道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吗,脑梗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论是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还是单发性的腔隙性脑梗都是一样的,都是属于脑梗塞的范畴之内,而且它们常发生于基底节区域。

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部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你饿,要治疗这样的疾病要注意什么呢,它是属于什么样的脑梗类型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脑梗塞啥症状

根据脑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 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常咬舌头是脑梗症状

医学专家提醒,脑梗塞的发病症状复杂多样,尤其是腔隙性脑梗塞,前期症状比较轻微,往往仅出现爱咬到舌头、精细动作差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十分隐蔽,这些异常表现常常因为病人和家属的重视不足,使病人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塞,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其异常表现除爱咬舌头外,还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做事丢三落四、失眠、情绪起伏不定、智力减退、手脚麻木、颈项强硬、短暂意识丧失等。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哪怕是出现轻微的异常表现,也不能大意。如果出现频繁的异常现象一定要到医院做一次检查。

常咬舌头可能是脑梗症状

上了年纪的人因为吃饭或说话不小心咬伤舌头很常见,很多人都以为是不小心而忽略。可是,如果老人经常不经意地咬伤舌头,就得格外当心了,因为他有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要引起注意。

医学专家对心脑血管病人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其患者数量占到脑梗死患者总数的近20%。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初,症状不是太明显,可能会有像讲话不太利索、口角稍有流涎、吃饭吞咽动作减慢、常咬自己舌头等症状。这是因为大脑局部微血管发生梗死,脑组织缺血、坏死,使舌头失去灵活性所致。此外,精细动作差,如吃饭时掉筷子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也是其表现之一。

老人如果发现最近常咬自己舌头,或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刺痛、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应赶紧就医,接受正规检查。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并且将导致病情反复及加重,进而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畅、口眼歪斜等典型症状,这样不仅治起来比较棘手,且大多数病人都会留下后遗症。

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根据脑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脑梗症状

1.呈突然起病

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

脑梗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在脑部的较大的动脉堵塞后的数日内就会发生继发性的脑水肿,还会导致意识模糊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生命。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

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

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

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

在大脑的后动脉堵塞后会有同侧的偏盲症的出现,还会出现一边身体出现知觉丧失的情况,或者是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抽搐情况的出现。

7.椎基底动脉

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常咬舌头是脑梗症状

医学专家从多年对心脑血管病人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又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其患者数量占到脑梗死患者总数的近2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初,症状不是太明显,可能会有像讲话不太利索、口角稍有流涎、吃饭吞咽动作减慢、常咬自己舌头等症状。这是因为大脑局部微血管发生梗死,脑组织缺血、坏死,使舌头失去灵活性所致。此外,精细动作差,如吃饭时掉筷子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也是其表现之一。

所以,老人如果发现最近常咬自己舌头,或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刺痛、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应赶紧就医,接受正规检查。否则,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导致病情反复及加重,进而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畅、口眼歪斜等典型症状,不仅治起来比较棘手,且大多数病人都会留下后遗症。

脑梗塞的症状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即为脑梗塞或脑梗死。引起脑梗塞的原因包括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常见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或失语,甚至昏迷的等症状。临床上我们建议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为控制血脂进一步增高,防止血液粘稠度增加,可以长期坚持服用防治动脉硬化药物五福心脑清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我很认同北医三院神经科主任张俊在一期专访中提到的观点,在急性期、查找期可以做溶栓治疗,平时还要做一些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出血性疾病我们要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或者实施一些减轻脑细胞水肿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症状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这些脑梗塞的症状比较常见。

2、脑梗塞的症状是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脑梗塞的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3、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是脑梗塞的症状,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脑梗塞患者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4、躯体感觉有所改变,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这就是脑梗塞的症状表现。

心肌梗塞的症状

心梗症状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心梗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塞。

心梗症状2.全身心梗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心梗症状3.胃肠道心梗症状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心梗症状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如室性过早搏动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心电图上表现为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时有发现,其心室率在50~100次/分之间,可与窦性心律形成等频率分离或融合,亦可产生心房的逆向传导,多数历时暂短,自行消失。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严重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加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膈面)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是供血给房室结构的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其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以上处,预后较好。前壁心肌梗塞而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往往是多个束支同时发生传导阻滞的结果,其阻滞部位在房室束以下处,说明梗塞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脑梗塞的症状

临床表现

脑梗塞患者主诉多为面瘫、上肢单瘫、偏瘫、失语、抽搐等症状。偏瘫以面和上肢为重,下肢相对较轻。感觉和视觉可能有轻度影响,但一般不明显。抽搐大多数为局限性,如为全身性大发作,则提示栓塞范围广泛,病情较重:约有1/5的患者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症状。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以及肺栓塞(气急、发绀、胸痛、咯血和胸膜摩擦音等)、肾栓塞(腰痛、血尿等)、肠系膜栓塞(腹痛、便血等)、皮肤栓塞(出血点或瘀斑)等体征。

(1)一般特点: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性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脑梗死的表现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临床类型:

1)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

2)栓子进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基底动脉主干栓塞导致突然昏迷、四肢瘫痪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梗塞症状

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脑梗死的症状

1、有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的症状,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

引起脑梗塞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的管腔狭窄闭塞及各种原因的动脉炎。常见的伴发病是高血压,因高血压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速、加重,因此高血压也是脑梗塞发病的病因之一。

脑梗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脑动脉硬化为多,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液流速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发病前可有头昏、肢体麻木、短暂的失语等症状,但在数十分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恢复,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可反复出现。

相关推荐

脑梗塞的症状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梗塞会有哪些表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

脑血管梗塞症状

(一)一般症状 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 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脑血管梗塞前兆 1、步态异常 当患者出现步履瞒珊,并且走路无力的话,则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而如果老年人出现突然性步态变化的话,并且伴有肢体麻木无力时候,则是发生脑血管梗塞的

脑梗塞有哪些症状

1、以口臭为表现的胃肠道方面 脑梗塞的症状表现为病人常常口臭,说明病人胃肠道有郁热,上冲于口所致。口臭症状的出现使缺血性中风在这一时相的发生增加9.829倍。这种脑梗塞的症状是比较常见的。 2、以麻木为表现的感觉障碍方面 病人仅表现为手麻,无偏身麻木症状,手麻是这一时相的主要脑梗塞的前期症状。手麻症状的出现使缺血性中风在这一时相发生的可能增加14.364倍。这也属于脑梗塞的症状表现。 3、以体胖臃肿为表现的形体方面 通常表现为形体肥胖。体胖臃肿(形体肥胖)使缺血性中风在这一时相发生的可能增加10.414倍

脑梗塞的症状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

脑梗塞有什么症状 主观症状

相对较严重的脑梗塞患者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主观感觉,比如常见的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脑梗塞有哪些症状

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2. 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 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

脑梗塞有哪些症状 神经症状

脑梗塞是脑部疾病,因此,其主要神经性的症状还是在头部,比如出现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等。

缺血性脑梗症状

缺血性脑梗症状?位患者朋友一定要尽早发现并治疗脑梗塞早期症状。当你出现困倦与嗜睡的时候,该如何治疗呢?大家千万不要忽略这一脑梗塞早期症状的信号。下面是专家对脑梗塞早期症状的介绍。 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早期症状,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二、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脑梗塞早期症状表现为

脑梗的有效治疗方法

如今,脑梗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之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为了治好脑梗,中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可以说已经想尽办法。许多人为此不洗倾家荡产,从中医到西医,几乎一切治疗的方法都了解过。然而却并不确定究竟哪一种才是治疗脑梗的有效方法。其实,我们笼统地说治疗脑梗的最佳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每位患者的脑梗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只能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来决定不同的治疗手段。 目前,脑梗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和西医。 首先我们要了解脑梗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大都遗留偏瘫、失语运动不协调等后遗症,疾病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肌肉本身并

脑梗塞的早期症状

脑梗塞前期有什么症状: 1、头晕、突然增加或间歇性头痛成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严重的头痛伴恶心,呕吐,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标志。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见物不完整的,这种现象在一小时的时间来恢复,是脑梗塞的早期预测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是指发音困难,失语,书写困难;在人格的突然变化,沉默寡言,冷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简单的判断或精神发育迟滞,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共轭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耳鸣,不明原因的复发性鼻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