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上蛔虫病要怎么办呢
孕妇患上蛔虫病要怎么办呢
孕妇串蛔虫病时,症状也如此,但因为由于子宫增大,腹部可移至脐和子宫周围,或右上腹部。如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引起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或者早产。因此孕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孕妇患蛔虫病的治疗,主要是解痉止痛、缓解症状。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
1、取乌梅丸9g,吞服。
2、食醋30毫升服下。
3、针炙治疗。
4、疼痛剧烈的,可用阿托品等止痛。
5、有先兆流产或早产的征兆,如少量阴道出血的,要进行保胎治疗。
一般以保守疗法为主,绝大多数都可以缓解,实在不能缓解的只好用手术治疗。驱虫药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妊娠期间不主张驱虫,进行任何治疗都应咨询妇科医生。
如何避免患上蛔虫病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最佳预防方法就是注意个人卫生,提倡饭前洗手等。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肠痈、呕吐、吐蛔等。本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则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严重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等。治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若蛔虫钻入胆道,致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虫厥,症见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胁部剧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痛休则如常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治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蛔虫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1、教育蛔虫病患者勤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和未洗净的瓜果及被蝇污染的食物。
2、蛔虫病患者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
3、蛔虫病患者服驱虫药后宜多吃粗纤维及通便食物,如粗粮、含麸食品、芹菜、非菜、小白菜、白萝卜、土豆、香蕉、苹果等。
4、孕妇患蛔虫病时,症状与普通蛔虫病患者一样,但因为由于子宫增大,腹部可移至脐和子宫周围,或右上腹部。如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引起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或者早产,因此孕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5、蛔虫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松弛胆道括约肌的药物。
6、蛔虫病患者不宜在服驱虫药时吃油腻食物,以免增加对西药的药物吸收而引起中毒。
7、蛔虫病患者不宜吃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引起便秘而影响驱虫效果。
8、蛔虫病患者不宜服用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等收涩药物,以免引起便秘,不利于虫体的排出。
9、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蛔虫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食未经洗净的瓜果。
蛔虫病发作时,患者脐周围疼痛、食欲不振或异食癖,有时有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也可发生营养不良或贫血。由于蛔虫产生的毒素而使小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头痛、易怒、夜睡不稳等。如蛔虫寄生不多,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蛔虫病
孩子肚子有蛔虫的症状,家长们可能听过很多说法,比如,容易饥饿或偏食、食欲不振、磨牙、脸上长白斑、消瘦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因为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
1、如何从孩子的表现中判别
揉腹部:当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肚脐周围腹痛时,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感觉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不会腹肌紧张,而孩子自己也很喜欢按揉肚子,肚子疼时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可基本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2、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
最准确的方法,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虫卵检测。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磨牙、脸上长白斑情况,就跟蛔虫病联系到一起,盲目买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是不可取的。当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时,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化验一下大便来确诊。
大人会有蛔虫吗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故成人也是可以感染蛔虫病的。蛔虫病是一种疾病,是似蚓蛔线虫(人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一旦得了蛔虫病,要及时治疗。可选用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驱虫药。
为什么蛔虫在体内要移行啊
蛔虫病是吞食蛔虫蚴卵后感染的一种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皮肤瘙痒、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疼痛、时有呕吐或腹泻、睡眠时磨牙、面部有色素变浅的环状虫斑等。蛔虫又具有攻窜的特性,可到处乱窜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症等。 一条成熟的雌性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每天能产卵达二十万个之多。但这些虫卵并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而必须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体外发育成熟。蛔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泥土中它甚至能生存3-5年。当人们吃了含有被虫卵污染的蔬菜、喝了生水以后,便可能吞下活的蛔虫卵。这种发育成熟的蛔虫卵,到人体小肠中脱壳而出,逐步发育成为一条条蛔虫。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它的寿命为一年左右。 蛔虫病在我国流行相当广泛,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其感染率可达85%以上。 有人误认为人体内应该有蛔虫寄生,把它称为“消食虫”,似乎有蛔虫寄生,才能有助于消化。事实上蛔虫寄生,对人体有许多危害: 1.蛔虫的幼虫从卵中脱壳而出,侵入肠粘膜血管进入门静脉,经肝脏、心脏至肺泡,再由气管到喉头,被重新吞下至小肠中,才正式发育成为一条成虫。在这个过程中,如有大量蛔虫的幼虫经过肺部,可以引起病人发热、咳嗽,肺部透视有阴影,称为过敏性肺炎。蛔虫的幼虫如果误入歧途,进入眼部,可能引起失明;进入脑部,可能引起癫痫。 2.蛔虫寄生在人体可以引起病人营养不良,尤其在大量寄生时更为明显。病人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并常失眠,儿童夜间睡眠多梦,并常磨牙。 3.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服用驱虫药时,或有发热及腹泻时,蛔虫可以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成团可能引起肠梗阻等。 蛔虫寄生给人体造成许多危害,所以对蛔虫病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它动因为它要吸收更多的营养啊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于蛔虫卵可在泥土中存活较长时间,当孩子玩泥土和在地上爬玩时,如果沾上虫卵,吮手或吃东西时没洗手,就可能吃入腹中,使其感染上蛔虫。此外,生吃的瓜果蔬菜没洗净,沾有虫卵也会让孩子患病。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要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食疗食醋功能:安蛔止痛,驱虫。主治:小儿蛔虫病伴腹痛。处方:食醋、生姜、花椒等。制作:生姜100克洗净,切丝,放入250毫升米醋中,置罐中密封7日后即可。服法:每日早晨空腹服10毫升,可治蛔虫病。食醋30毫升温服,6小时1次,连服2日。可治蛔虫病。茶叶3克置杯中,开水冲泡5分钟,滤出茶汁,加入陈醋2毫升,经常服用,可驱蛔虫。醋60毫升,加入花椒少许,煮开后去花椒,1次服下,可治胆道蛔虫病。青梅黄酒功能:生津止渴,和胃安蛔,驱蛔止痛。主治:小儿蛔虫病、钩虫病,以及该病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处方:青梅(也可用食品店出售的糖饯青丝代替,但用量要加大)30克,黄酒100毫升。制作:青梅洗净,放入碗内,倒入黄酒,加盖。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即可。服法:每次取5—10毫升,早晨空腹服下(服前需炖热),连服7天。
蛔虫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的孩子在患上蛔虫病的时候,家长都感觉非常的着急,面对孩子痛苦的表情,家长都会感觉到心疼不已,当孩子患上蛔虫病的时候,我们的家长都会为孩子寻找治疗的办法,但是,如果想治疗这种疾病的话,首先要找到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此时孩子由于会行走,活动范围扩大,而父母对孩子也开始放手,孩子容易接触到各种不卫生的东西,而感染蛔虫病。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
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小儿蛔虫病症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有蛔虫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蛔虫病
怀疑孩子得了蛔虫病,家长们可能听过很多说法,比如,容易饥饿或偏食、食欲不振、磨牙、脸上长白斑、消瘦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因为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
1、如何从孩子的表现中判别
揉腹部:当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肚脐周围腹痛时,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感觉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不会腹肌紧张,而孩子自己也很喜欢按揉肚子,肚子疼时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可基本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2、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
最准确的方法,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虫卵检测。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磨牙、脸上长白斑情况,就跟蛔虫病联系到一起,盲目买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是不可取的。当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时,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化验一下大便来确诊。
蛔虫病的危害
1、阵发性脐周腹痛,常骤然发作,痛无定处,可自行缓解。
2、可有发热、咳嗽或哮喘,痰中带血,皮肤出现风团,寐中磨牙,流涎,鼻痒。病久面黄肌瘦,神情烦躁,吐出蛔虫或排出蛔虫。
3、巩膜可见蓝斑,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唇内侧有白色粟粒状小点,指甲花斑,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蛔虫团,时聚时散。
4、有饮食不洁及吐蛔、排蛔史。
5、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可出现蛔撅(胆道蛔虫)、肠结(蛔虫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的关于蛔虫病的知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蛔虫病的重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上一些疾病的骚扰,患上了疾病要懂得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将身体的伤害减到最少。蛔虫病不能忽视,因为它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
宝宝有没有蛔虫的判断妙招
蛔虫病多从口入
刘兆秋介绍,此前人们卫生意识较薄,因此儿童感染蛔虫病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过,家长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并不意味着宝宝就会与蛔虫病完全隔绝。
她介绍,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宝宝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宝宝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极易造成感染。
蛔虫独具的特点让其很容易被宝宝接触到。据介绍,蛔虫虫卵每天排出很多,因此包括食物、水甚至尘土等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容易被感染到蛔虫。如果宝宝没有及时洗手或者洗得不是很干净的话,很容易病从口入,感染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并不是蛔虫卵到了宝宝肚子里就一定会感染蛔虫病,有部分虫卵会在胃酸中被杀掉,如果还有存活的话,在宝宝肚子里活动的话就会诱发宝宝腹痛。如果虫子不活动的话,很多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肚子里长了蛔虫。
腹痛特点可断是否患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刘兆秋指出,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刘兆秋表示,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刘兆秋表示,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刘兆秋表示,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谨防病从口入是关键
刘兆秋表示,最容易感染蛔虫病的是5—9岁和10—14岁两个年龄段的儿童。这是由于小孩卫生习惯较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瓜果蔬菜等,都是导致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蛔虫卵往往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
刘兆秋强调,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烫或削皮,不吃生菜。在托幼机构及小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按时进行常规驱虫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此外,如果发现宝宝肚子里有蛔虫最好及时驱虫。因为蛔虫的成虫可在人的肠道,生活1—2年。几条或十几条蛔虫在肠道内(严重者可达数百条、上千条)掠夺宿主营养的同时,还分泌酶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是很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