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妇女在妊娠期最为常见的特有疾病。其发病率高,国内报道可达43.3%—60%,成为在产前检查中必须重点观察的疾病。妊高症持续发展对母婴危害很大,其中的严重危害之一就是诱发胎盘早剥,易造成早产、难产,并促进胎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疾病增加。
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与胎盘早剥的关系已比较明确,被公认为胎盘早剥的最主要诱因。其作用机理是妊高症引起子宫底蜕膜层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使得胎盘易从子宫壁剥离而发生胎盘早剥。
并不是所有妊高症都会诱发胎盘早剥,只有那些控制不良,持续发展的中重度妊高症患者才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对象。因此,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一旦控制不良的妊高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虑及胎盘早剥的可能:
①无明原因的胎心率异常变化,同时伴有临产先兆(阵发性宫缩性腹痛);
②子宫张力增高伴胎心率减缓;
③出现阴道持续少量流血或流出出血性羊水;④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确诊后要果断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造成的更大危害。
怀孕期间为什么要检查甲状腺功能
1、准妈妈要做很多检查,甲状腺检查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甲状腺激素不足,就会使胎儿脑发育不良,如果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增加。
2、孕期保健是关键,准妈妈应该做好孕期的每一项检查,这样才能确保优生优育。甲状腺激素对孩子智力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甲状腺激素不足(甲减),就会使胎儿脑发育不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克汀病(呆小症)。如果甲状腺激素过多(甲亢),会导致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增加。对于准妈妈则会出现妊高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亢危象、感染及孕妇产后甲状腺功能紊乱(PPTD)等。
胎盘早剥出血如何护理
1、心理护理
胎盘早剥的护理常规首先要了解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多数起病急、发展快,对母婴危害大,确诊胎盘早剥,抢救时须沉着镇定,与家属做好沟通,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2、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
对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UGR、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孕妇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3、做好孕期保健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征。对合并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加强围产期健康知识宣教,使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妊娠晚期避免仰卧及腹部外伤,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
4、重度胎盘早剥的抢救
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这时要及时抢救。
孕期腹痛是什么情况 下腹撕裂般疼痛并伴阴道出血
孕妈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胎盘早剥。疼痛的程度,会受到胎盘早剥面积的影响,胎盘剥落的面积越大,疼痛感就会越强烈,出血量也会越多。出现这种情况孕妈妈应及时就医。准妈妈在孕期,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变化,有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不可有拖延的心理。并且要按时产检,以确保时刻关注胎儿的健康状态。
胎盘破裂的原因
胎盘破裂的原因:
⒈ 孕妇的血管病变。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梗塞,造成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导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和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剥离。出血不断增加,血肿面积也不断扩大,胎盘剥离面积也随之扩大。孕妇的血管病变是胎盘早剥的最重要的原因,约占发生率的一半。
⒉ 腹部损伤。孕妇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的破裂、出血,导致胎盘早剥。
⒊ 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羊水流淌速度过快、过多,可使宫腔压力骤降,宫腔容积突然缩小,引起子宫壁与胎盘之间错位、剥离,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也是导致胎盘早剥的原因之一。妊娠晚期性交或患有阴道炎时,易发生胎膜早破。双胎分娩时,第一胎娩出后,或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破膜放羊水时,羊水流出速度过快,也易发生胎盘早剥。
⒋ 子宫静脉压升高。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姿势,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盆腔静脉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持续升高,造成蜕膜内静脉过度淤血、破裂出血,导致胎盘剥离。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破裂:
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有什么影响 羊水过多怎么预防
1.注意休息,低盐饮食
2.可服利尿剂双氢克脲塞25mg,每日口服3次,或健脾利水,温阳化气的中药
3.注意预防胎盘早剥,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
胎盘早期剥离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是伴有疼痛性的阴道出血,然而胎盘早期剥离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是较大的。
1、轻型
多以阴道出血及轻度腹痛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若发生于分娩期则产程进展较快,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有时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才发现胎盘早剥。
2、重型
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痛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且随胎盘后血肿的不断增大,宫底随之升高,压痛也更明显,偶见宫缩,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因此胎位触不清楚,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儿多因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重型患者的胎心多已消失。
孕晚期阴道出血怎么办
孕晚期指怀孕最后3个月,即妊娠28周以后至妊娠足月。此期上班族孕妇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胎盘异常,即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的底部、后壁、前壁或侧壁。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者,称为前置胎盘。可分为完全性或中央性、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
孕晚期无痛性反复性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大量出血时可导致休克发生。其主要依据B超检查来确诊并收入院治疗。如果妊娠不足37周者,应采取期待疗法,卧床休息,等待胎儿生长,在孕36周以前如无大量出血一般不予终止妊娠。在等待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同时给予补血药及镇静剂。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生大出血或妊娠已达37周以上或近足月,则可终止妊娠。孕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者,称为正常位置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严重时可由疼痛及出血导致休克。该病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型胎盘早剥根据临床检查即可确诊;对于轻型者,可行超声检查协助诊断。另外,需要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尿等。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主要是纠正休克和及时终止妊娠。对休克病人,应立即吸氧,配血,最好输新鲜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因胎盘早剥危及母儿,一旦确诊,必须立即终止妊娠。
对于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或初产妇轻度胎盘早剥,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可迅速分娩者,可以经阴道分娩。但重型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轻型患者,存在胎儿宫内窘迫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产妇情况恶化者(不论胎儿存亡与否),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前里胎盘及胎盘早期剥离是孕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受理不及时将会导致母婴死亡。孕期B超检查可以早期诊断,但在孕早、中期检查为前置胎盘时,随妊娠月份增加,胎盘亦可能随之上移至正常位置,此时若无阴道出血,可定期随防胎盘位置即可,如一旦有出血则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观察。孕晚期或临产后,胎盘低置或部分性前置胎盘及轻度胎盘早期剥离的上班族孕妇若阴道出血不多,情况良好时,应严密观察,有时亦可自阴道顺利分娩;如一旦出血增多(一般以超过月经量为准)或腹痛加重,则应立即行剖宫产,以结束分娩。降低人工流产率及盆腔感染,对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避免外伤和胎膜早破等情况发生,可预防胎盘早期剥离。小编总结:越是到了怀孕晚期,孕妈妈越是要好好的照顾自己,可不能让自己在最后关键的冲刺阶段受到什么伤害。如果孕妈妈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一定要去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