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绿脓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绿脓杆菌有多种产物具有致病性,其内毒素在发病上没有重 要意义。绿脓杆菌分泌的外毒素A是最重要的致病和致死性物 质;此外,产生的蛋白酶、胞外酶S可促进绿脓杆菌的侵袭扩 散。
外耳道炎的病因
环境因素(45%):
环境因素占本病发病因素的大部分因素,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45%):
此外,有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绿脓杆菌感染有怎样的发病特点
正常人皮肤、呼吸道、肠道有绿脓杆菌存在。医院内感染多 为污染的器械、设备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病人,病人和病人接触 也是传播途径之一。也可发生与医院活动无关的院外感染。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Hp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细菌的毒力因素外,宿主的免疫反应,环境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p的致病机制有赖于细菌的毒力(定植)因素和致病因素,Hp的螺旋形和能动性,具有适应性酶和蛋白以及黏附于细胞和黏膜的能力,使其能在胃腔内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诱导的炎性介质,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损伤。
1、毒力因素
在毒力因素中动力是Hp定植在胃黏液表面最基本的一个因素,在Hp菌体的一端存在着2~6根鞭毛使Hp具有能动性,穿透黏液层。Hp产生的一种特殊黏附素,可将Hp黏附至胃或十二指肠胃化生的上皮细胞上,引起这些细胞表面变形,细胞骨架改变。Hp对胃黏膜的黏附是防止细菌在食物运送过程中和持续流动的黏液层中丧失以维持其感染所必需。鉴于Hp只特异地定植在胃组织,故推测胃上皮细胞表面有特异的受体存在。如lewisb血型抗原等。
尿素酶是Hp最主要的定植因子,Hp合成的尿素酶量很大,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可以中和盐酸,这种一过性的低酸和高pH使细菌能够顺利穿过胃黏液层到达黏膜表面,并在此碱性微环境中定植和生存;同时尿素酶产生的氨增多时对胃黏膜也有毒性作用。
2、致病因素
在致病因素中细胞毒素的作用为大家所关注。成人中报道60%Hp菌株儿童40%~70%Hp菌株发现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此基因编码一个120~140kD的蛋白(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cagA蛋白在消化性溃疡及中重度胃炎患者中有非常高的检出率,cagA无细胞空泡活性,但它却与细胞空泡毒素的表达相关。细胞空泡毒素(vaculatingcytotoxin,vacA)由vacA基因编码,最早由Leunk等人发现,Hp的培养液含有一种物质,用该菌的培养滤液与不同的细胞一同培养,可造成部分细胞如Hela细胞空泡样变性,故称之为细胞空泡毒素,vacA在pH<6至pH1.5时强烈被激活在pH2.0时对胃蛋白酶有极强烈的抵抗力,通过幽门排到肠管在活化的vacA在未被肠内一些蛋白酶消化前,即引起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于是在十二指肠缺乏Hp存在的条件下导致十二指肠溃疡,从而形成了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机制的漏屋假说(leakingroofhypothesis)。针对部分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做cagAvacA检测及Hp的毒力基因分析,其结果也与文献报道相符,在Hp感染的胃炎患儿血清中68.18%可测及CagA抗体,但在十二指肠溃疡患儿68.96%可同时测及cagA与vacA,更说明vacA与小儿消化性溃疡产生有关。
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细菌性角膜炎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发病前多有角膜外伤史。病情多较危重,多发于夏、秋季,以从事工业生产劳动的中青年为多。近来报告 有因戴角膜接触镜而患本病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
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细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多为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某些局部及全身因素,如干眼、泪道阻塞、倒睫、 戴接触镜、糖尿病、严重的烧伤、昏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一些存在于结膜囊的条件致病菌也可造成角膜感染。另外,此病与自身免疫情况有关,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1.匐行性角膜炎:主要为毒力较强的细菌引起,肺炎球菌、溶血性或绿色链球菌、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发病前常有角膜表面外伤史,或有灰尘等异物入眼。全身菅养不良、衰弱亦易于发病。
2.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系绿脓杆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绿脓杆菌常存在于土壤及水中,也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上呼吸道及正常结膜囊内,还可依附于异物上,以及被污染的眼药水内,特别是荧光素液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上,也可存在于化妆品中,甚至可在保存的蒸馏水中繁殖。据统计在夏末秋初发病率最高。 但它必须通过破损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因此,各种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软化症等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
肋软骨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1.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2.感染细菌多为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而继发性则多见于胸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性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软骨本身无血管,其血供主要来自软骨膜。软骨膜感染后, 软骨因无血供而坏死, 使感染迁延不愈,并可穿透皮肤形成窦道。感染性肋软骨炎即是肋软骨膜受感染导致软骨缺血坏死而引起, 并与对抗生素的不敏感有关。由于解剖上的特点, 第1~ 4 肋软骨单独存在,感染发生后一般不向邻近的肋软骨蔓延,第5~ 10 肋软骨由于相邻的软骨互相连接, 并借胸骨剑突与对侧相连,感染后炎症可相互蔓延,使同侧多根肋软骨受累, 并可通过剑突向对侧扩散,使感染范围扩大。感染肋软骨周围有脓液及肉芽组织形成,缺血坏死的肋软骨表面不光滑, 呈虫蚀样改变, 有些变细呈鼠尾状,有些可完全被吸收。感染性肋软骨炎多属继发性,目前以胸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引起的肋软骨炎多见。其致病菌主要为化脓性细菌。这就需强调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肋软骨膜的损伤,以减少其发生。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是绿脓杆菌感染
绿脓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当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 如皮肤粘膜破损、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应用激素等,在医院 环境下可从带菌发展为感染。如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该考虑 到绿脓杆菌感染的可能。绿脓杆菌败血症皮肤出现坏疽性深脓疱为特征性表现, 周围环以红斑,皮疹出现后48 -72小时,中心呈灰黑色坏疽。 此时应及时将渗液送检涂片和培养。
导致小儿败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1.病原菌
不同地区病原菌有所不同,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仍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3.自身因素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随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预防尿路感染
病因:
尿感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急性尿感的80%~90%,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绿脓杆菌。其中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病患者;至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则多见于性生活活跃妇女。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流行病学
尿感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最高;男性则好发于肾移植受者和尿路有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的患者。普通人群尿感的发生率约为0.91%,女性人群的发生率约为2.05%.40%~50%的妇女一生中有过尿感的病史,尤以生育期女性多见,约为5.0%,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约为10.2%。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约为10:1。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膀胱炎的发病率为0.5次/每人年;有25%~35%的20~40岁女性有过至少一次尿感的发作。国外研究显示非复杂性膀胱炎在尿路解剖正常的健康女性的复发率为27%~44%,复发性膀胱炎更多发生于健康年轻女性,其近一半的非复杂性尿感在~年内可发生复发性尿感。有研究报道复发性感染中膀胱炎与肾盂肾炎的发生率比为(18~29);1。急性肾盂肾炎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报道,美国和韩国估计女性每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276%和0.357%。
尿路感染的分类
1.根据临床症状
可分为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细菌尿。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即无症状尿路感染;既有真性细菌尿又有临床症状者称为有症状尿路感染。
2.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3.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
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路感染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畸形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或在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则无上述情况。
4.根据尿路感染是初发还是再发
可分为初发(首次发作的)尿路感染和再发性尿路感染(6个月内尿路感染发作≥2次或1年内≥3次),后者又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
绿脓杆菌肺炎的特点
绿脓杆菌性肺炎是一种严重又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多以院内感染的形式出现,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均有各种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全身情况较差,易发生绿脓杆菌性肺炎,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治疗较困难,病死率高达50%,被作为难治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症,早期诊断和有效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1)多见于老年人,有免疫功能障碍者。院外感染偶尔能看到,几乎都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2)起病可急可慢,有的是隐匿发病,这取决于感染途径及基础疾病状况。
(3)通常有咳嗽、咳痰、痰多于粘液性痰翠绿色脓痰为本病特征,重者较快出现呼吸衰竭,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在昏迷者或机械通气患者中,其肺炎症状可被严重基础疾病掩盖。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绿脓杆菌肺炎这种疾病对于身体的伤害程度是比较大的,因为这种疾病是出现的比较少,医学上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绿脓杆菌肺炎的介绍,为预防绿脓杆菌肺炎做好一些准备。
外耳道炎是怎么产生的
1、弥漫性外耳道炎经常是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造成的,而外耳道疖则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另外有的人有湿疹,牛皮癣,过敏反应等都特别容易出现外耳道炎。
2、进水,喷发剂,染发剂等刺激物进入耳朵都会造成耳部损伤。病人使用棉签时会人为的清洁外耳道,这就会干扰自身的清洁机制。另外脱屑和耵聍也经常会吸收进入外耳道的水,使皮肤变得浸软,为致病菌进入身体创造条件。
传染病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①青霉素族:青霉素g主要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半合成耐青霉素的甲氧苯青霉素(methicillin)、苯唑青霉素(oxacillin)、邻苯青霉素(cloxacillin)、双氯青霉素(dicloxacillin)乙氧萘青霉素(nafcillin)等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萄引起的感染。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用于流感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用于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其它革氏阴性杆菌。
②头孢菌素族: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道内各种革氏阴性杆菌的感染。
③氨基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
④四环素族:主要用于立克次体病,布鲁氏菌病,霍乱、支原体肺炎等。
⑤氯霉素族:用于伤寒,付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流杆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立克次体病等。
⑥大环内酯族:用于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感染。
⑦多粘菌素族:用于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引起感染。
⑧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氯林可霉素(lindamycin):对革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⑨抗真菌抗生素和制霉菌素(nystatin)、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酮康唑(ket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球红霉素(globoroseomycin)用于各种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