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的定位和主治 陷谷的定位
陷谷的定位和主治 陷谷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趾跖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跖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可以艾灸吗
可以。
陷谷穴是可以艾灸的,如果想要艾灸陷谷穴,可以选择艾柱灸或艾条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即可。
另外,除了艾灸,也可以对穴位进行针灸,直刺或向上斜刺0.5寸也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保健作用。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的准确位置
陷谷穴位于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陷谷穴的定位在哪里
陷谷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趾跖关节近端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足尖着地在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跖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陷谷穴作用主治
陷谷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俞木穴,穴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本穴具有清热渗湿,泻火明目,通络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气化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胁支满,水肿,肠鸣腹痛;经脉痹阻之足背肿痛;胃痛,疝气诸症。
陷谷穴常用配伍
1.配脾俞,肝俞,胃俞,冲阳,公孙,针刺补泻兼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治疗脾虚湿盛之胸胁支满,心下痞闷,呕吐清涎,头昏目眩,心悸短气等。
2.配大肠俞,天枢,下脘,太白,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失和之腹胀,肠鸣,腹痛等。
3.配肺俞,三焦俞,阴陵泉,合谷,偏历,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4.配下关,颧髎,列缺,合谷,公孙,针刺泻法,疏风消肿,治疗风邪入络之面目浮肿。
5.配解溪 ,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治疗经脉痹阻之足跗肿痛。
陷谷和内庭的区别
位置区别陷谷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而内廷穴则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区别内廷穴多用于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而陷谷穴多用于目赤肿痛、面浮水肿等疾病。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的作用与好处
1、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
2、按摩陷谷穴的功效:输送胃经气血。
陷谷在哪个部位
陷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筑宾的定位在哪里
筑宾的准确位置
筑宾属足少阴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和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处,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太溪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的位置,取坐位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内踝尖取穴。
阴谷定位:在腘窝内侧,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与半膜之间。
筑宾的功效与作用
筑宾是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也是人体解毒要穴,具有清热宁心,理气止痛,化痰安神,除烦定志,活血祛湿的功效,同时也是补肾排毒不可缺少的穴位,心情烦躁的时候,按压筑宾可以起到降低“心理热度”的作用,保持情绪稳定。在中医上,主要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狂躁等精神系统的疾病,对于急性扁桃体化脓,膀胱炎,神经性呕吐,痛经,睾丸炎等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筑宾自我取穴按摩法
1.正坐垂足,把一只脚抬起,翘放在另外一只脚的膝盖上。
2.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揉穴位,有酸痛感为宜。
3.左右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1-3分钟。
陷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陷谷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简易取穴: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
陷谷的意思是什么 陷谷的配伍疗法
1、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治卒面肿。
2、陷谷穴配列缺:主治面目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陷谷穴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