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性肝病饮食保健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饮食保健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
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吃什么好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药物性肝病,我们知道老年朋友一旦患上药物性肝病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护理的,我们要有专业的知识来护理药物性肝病患者,所以上文介绍了护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应该如何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应该如何护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一般护理
1、劳逸要适度:肝病急性期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肝病的护理中,慢性期病人以劳逸结合为好,如肝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做点轻微工作或散散步都可以。
2、心理护理多讲病人感兴趣话题,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防治疾病及减轻痛苦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不宜高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病患者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症状
一、症状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最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以胆汁郁积为主的药肝、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二、诊断
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①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②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病诊断标准:①服药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②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和黄疸等。③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细胞上升(达6%以上)。④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培养试验,皮肤试验)阳性。⑤偶然再次用药时可再引起肝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确诊,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拟诊。在疾病早期进行肝活检有助于鉴别病变类型和了解肝损程度。
肝病的饮食原则
肝病日常保健
1.限制饮酒。特别是不能反复醉酒,已患肝病的人,要绝对忌酒。
2.合理搭配营养。既不可营养缺乏,也不可营养过剩,以减少营养性肝肿大和脂肪肝的形成。霉变、腐败的花生、玉米、鱼、虾、蟹、蚌,切莫入口。
3.谨慎用药,不可滥用药物。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非用不可时,也要尽量缩短疗程;寄生虫病、心脏病、胆系疾病,都要早防早治。定期查体,是个好办法,老年人每年作一次健康检查,很有必要。
遵循肝病饮食注意事项和肝病饮食原则对肝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肝病食疗保健
一、肝病饮食注意事项
(1)提倡荤素搭配,取长补短素食多是水果、蔬菜类,属碱性食物;荤食系肉、蛋、鱼类,常使血液呈酸性。人体血液的PH要保持在7.4,必须荤素搭配才能使酸碱度容易保持平衡。荤食多了,血管脂肪沉积,变硬变脆,易患高血压、心脏病、脂肪肝;素食则可清除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荤食与素食的营养价值各有所长,荤食的最大特点是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优质蛋白质;而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质除大豆及豆制品外,其他所含必需氨基酸都不完全,蛋白质质量亦较差。此外,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富含钙、磷,容易被人体吸收,鱼、肝、蛋类含有素食中缺少的维生素A和D;而素食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则是荤食中常缺乏的,素食中的粗纤维素很丰富,可促进肠蠕动,因此,只吃荤食则很易造成习惯性便秘。由此可见,两者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肝炎患者更应注意荤食素食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康复。
(2)饮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病后肝细胞新陈代谢和修复时需要有营养和高质量的食物提供热能,但营养一定要适量平衡,饮食过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必然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组织的负担,同时也加重大脑控制胃肠神经系统和食欲中枢的生理负荷。常期饱餐加上习惯性便秘的肝病患者,更易诱发早期肝硬化。因为过剩的食物变成粪便后,在肠道中滞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产生较多又未及时排泄而累积,被大肠重吸收后,常期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脏从量变到质变进而硬变。过剩的毒物还可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当肝功能不良时,便成为促发肝性昏迷、肝脑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3)少吃油腻煎炸之品按现代医学的观点,肝炎患者多吃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减弱,易致吸收不良性脂肪泻;此外,过剩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则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迁延不愈。如常期吃油腻煎炸之品,体重剧增,出现肥胖,多有气虚、瘀滞症状;加上煎炸断裂的脂肪链可产生致癌的化学物质,导致肝硬化,甚至向癌症过渡。因此,肝炎患者应保持膳食以植物性食物或清淡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按中国人的特点仍以粮食为主。在晚餐时切忌多油、多肉,少吃花生米或高蛋白的火锅类食物。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不能吃什么
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生菜能刺激消化、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还能清除血液垃圾,有护肝的作用 可经常食用,常吃生菜,可健脾利胃
实际上很多的疾病都是一样的,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外,平时生活的一些饮食问题同样是不能够护理的,因为都得食物要是吃不对,是会让病情加重的,所以在食用任何食物之前绝对不能忽略这些问题。
诱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2、重症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3、原发性肝癌。
4、肝硬化病人大量呕血便血,腹水病人大量放腹水或利尿治疗后。
5、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6、以上肝病病人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营养吸收不良、肠道毒素入血,促进肝昏迷发生。
7、严重肝病饮食不节,饮酒或食用过量的肉、蛋、奶等食物,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
8、有以上肝病而使用某种药物不当,如镇静药、止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
以上就是诱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肝病患者要注意避免以上诱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预防肝昏迷的措施。
哪些肝病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1.进展性慢性肝病:老年乙型肝炎易于误诊。慢性HBV感染可潜在发展,至老年时才显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这些病人可能有反复发生的肝病症状,细致检查可能发现一些慢性肝病的表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HCC,只是原有症状的延续,可被漏诊。
2.其它肝胆疾病:老年人有较高的肝病发生率,故须在不同的肝病间进行鉴别诊断。老年人中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病都较多;老年时重度心血管病常有肝损害,甚至心源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特发性血色病至老年时可有进展性肝病,有相应的特征性血清学表现。肝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上述肝病的相互鉴别。胆结石在老人多发,疼痛可很轻微,而同样有黄疸和ALT升高。只要想到这些可能,进行相应的影像检查,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3、肿瘤:一些肿瘤和胆管疾病可被误诊为肝炎;胰腺癌、壶腹癌,胆管癌多发于60-70岁,起病隐袭,疲乏、食欲不振、黄疸、肝脏肿大、ALT和ALP升高,与老年肝炎的症状有许多相似处。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有数百种,其中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氯丙嗪,安定等,化学疗法药物如磺胺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类等,抗癌药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等较为常见;其他如睾酮类,雌激素类,某些黄体酮避孕药,口服降糖剂甲苯磺丁脲等,抗甲状腺药,以及某些中药如黄药子,苍耳子等也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二)发病机制
药物在肝脏内进行代谢,通过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上的微粒体内一系列的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以及胞浆中的辅酶Ⅱ(还原型NADPH),经过氧化或还原或水解形成相应的中间代谢产物(第Ⅰ相反应),再与葡萄糖醛酸或其它氨基酸结合(第Ⅱ相反应,即药物的生物转化),形成水溶性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最终代谢产物的分子量大于200的经胆系从肠道排出,其余的则经肾脏泌出。
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为:①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这类药肝可以预知;②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药物及代谢产物或对药物及代谢产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的复合物产生的免疫反应。这类药肝是不可预知的。
药肝的发病机制可通过改变肝细胞膜的物理特性(粘滞度)和化学特性(胆固醇/磷脂化),抑制细胞膜上的K+,Na+-ATP酶、干扰肝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直接导致肝损伤,也可选择性破坏细胞成分,与关键分子共价结合,干扰特殊代谢途径或结构过程,间接地引起肝损伤。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简称就是药肝,这种病和其他的疾病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或者药物里面的代谢产物损害肝脏引起的,它不仅仅发生在有肝病史的患者身上,还会发生在以往就有严重疾病或者没有肝病史的健康的人身上,患这种病主要表现就是肝细胞会坏死。
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肝病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饮食方面的问题,在肝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由于不注意饮食,往往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或者是病情的反复,下面我们看看药肝的饮食禁忌。
一、肝病饮食禁忌饮酒: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变性和致癌。因此,肝炎病人应滴酒不沾,以免肝脏受损。
二、忌生冷:肝病患者本来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生冷食物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特别是肝硬化或肝腹水的患者,生冷食物往往会造成肠炎,蛋白随腹泻丢失出现腹水或腹水量增大,故肝病饮食禁忌食用生冷和不卫生食物,以免出现腹水或腹水量增大。
三、肝病饮食禁忌油腻,鸡蛋,豆制品: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胆囊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胆囊壁继发性改变,油腻,鸡蛋,豆制品有碍胆汁的排泄,所以过食这类食品会出现胁痛,腹胀,嗳气或加重症状,故应尽量少吃。
四、忌辛燥: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燥。肝病饮食禁忌皮蛋、魔芋,辣椒、大碱、雄鸡、红鲤鱼等辛燥食物,食后会引起肝病的反弹或病情加重。
肝病患者除了以上这些要注意之外,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在平时饮食中还应该注意不要吃或者少吃动物的肝脏,另外,患有药物性肝病的老年人应该多吃一些一些清淡的东西,不能多吃盐,再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吃什么好
1、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各种豆制品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
2、患者应该限制高糖、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在肝脏处堆积,形成脂肪肝,从而加重病情。
3、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比如南瓜、胡萝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葡萄等,一方面,能够补充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预防病情恶化,促进病情恢复。
4、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比如木耳、香菇、蘑菇等,不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有抑制肿瘤、抗癌的作用。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不能多吃油炸、油腻、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怎样治疗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停用致药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是重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停用有关药物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及时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
①葡醛内酯(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在体内解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毒性物、药物多与本品结合后排除,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故可用于药物性肝病的治疗。用法:口服:0.1~0.2g,3次/d;肌肉或静脉注射:0.1~0.2g,1~2次/d。
②硫普罗宁(凯西莱):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具有较强的防治四氯化碳、乙醇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肝损伤,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保护肝线粒体结构,改善其功能。用法:0.1~0.2g/次,静脉滴注,疗程2~4周。
③谷胱苷肽(泰特,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苷肽,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化代谢反应,抑制肝组织内过氧化物产生和三酰甘油堆积,防止乙醇诱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等损害的发生。药理研究证实,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亦具有防治作用。用法:0.6g/次,1~2次/d,肌注或静脉滴注。
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是蛋氨酸和三磷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产生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增强肝细胞的代谢,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减轻肝脏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用法:1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
⑤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并可增加机体抵抗力。3~5g加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
⑥针对有关药物给予相应的解毒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滴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剂量过大所致的肝损害,应及时静脉滴注乙酰半胱氨酸。亦可用蛋氨酸(甲硫氨基酸)治疗。
⑦有过敏现象、黄疸较深、病情较重者,可并用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可连用2~3周。
严重黄疸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考虑血浆置换疗法。重症病人,有条件应做肝移植。
2.择优治疗
(1) 硫普罗宁(凯西莱):0.1~0.2g,1次/d,静脉滴注,疗程2~4周。
(2) 谷胱苷肽(泰特):1.2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疗程2~4周。
(3)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病,可给予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疗程2~4周。
3.康复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适口,营养丰富。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恢复期可做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二、预后
对药物性肝损伤发延误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如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