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在妇科方剂中使用频率是相对较多的,部分女性经期出现腹痛、崩漏、经血夹有瘀块等症状,用茜草炭入药的话能减轻身体经络瘀堵的程度,起到活血、化瘀、通经的功效,而且寒性相对不重,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刺激。
女性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偏方
1.气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超过7天不止,每月反复,血色淡,质清稀,疲乏倦怠,肢软无力,动则头晕眼花、汗多,腹满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气固冲,止血调经。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艾叶炭10克,炮姜炭6克,茜草10克,乌贼骨10克,仙鹤草15克。
2.阴虚内热型
临床症状:经期持续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暗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心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处方:黄柏10克,白芍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2克,生地榆10克,生地15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玄参10克,丹皮6克。
3.湿热蕴结型
临床症状:经血淋漓,多日不净,色黯如酱,经血与黏液混杂,气味秽臭,身热起伏,腰腹胀痛,疲乏懒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舌红胖,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0克,败酱草15克,地榆15克,茵陈6克,金银花藤10克,炒白术10克,仙鹤草15克。
4.气滞血瘀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色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面色黯。唇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处方:棕榈炭10克,蒲黄炭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川芎6克,生地15克,丹皮6克,秦艽10克,泽兰10克,杜仲10克,茜草15克,乌贼骨10克,旱莲草15克,香附炭10克,益母草15克。
5.脾肾阳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7~10天,兼下腹冷痛,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讷呆,腰膝酸冷,大便溏,小便频。舌淡胖,脉沉细,或沉缓。
治疗原则:健脾补肾,温经止血。
处方:续断10克,熟地10克,川芎6克,干姜3克,黄芪20克,艾叶炭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0克,乌贼骨10克,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
活血化瘀茶
1.三七茶
原料:三七5g、花茶3g。
用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途: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2.三七丹茶
原料:三七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胁肋刺痛;肝肿大。
3.三七鸡金茶
原料:三七5g、鸡内金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消积,开胃气。
用途:慢性肝炎;肝硬化;提高血浆白蛋白;腹部气血瘀滞之肿块。
4.三七沉香茶
原料:三七5g、沉香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活血止痛;降血压,强心。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兼有气滞血瘀症者。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医这样治疗有效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选用哪些中药治疗眼底出血效果好
1、宁血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白芍20g、连翘20g、白茅根20g、丹皮12g、生地15g、茜草根12g、藕节15g、旱莲草12g、当归l0g、女贞子l0g、川芎4g、甘草3g、黑地榆l0g、三七粉3g(冲服)。
制剂用法:每日中药煎2次,每次加水适量,用中等火煎,煎沸后再煎至30分钟,每次取药汁250ml,每天早、晚分服2次,三七粉分2次冲服。
适应病证:眼底出血。本方以止血、活血、补血来组方。诸药合用,有血止瘀散、肝平血宁、营阴得充之功,目自复明。
2、潜阳活血汤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生地15g、元参9g、生牡蛎9g、石决明6g、牡丹皮9g、赤芍9g、茜草9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眼底出血。“阴不胜阳”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故用张皆春的潜阳活血汤,方中生地、玄参滋阴降火;生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牡丹皮、赤芍活血凉血;茜草止血行血。共奏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
3、糖眼明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黄芪25g、生地15g、元参15g、苍术l0g、丹参15g、葛根15g、桃仁15g、当归15g、水蛭1g、三七粉1g、(冲服)菊花15g、青葙子15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糖尿病性眼底出血。本方是针对气阴两虚、瘀阻眼络的病机而设立的。方中不仅选用黄芪、生地、元参、葛根益气养阴,而且还采用丹参、桃仁、当归、水蛭、三七活血化瘀,寓活血化瘀祛实于益气养阴补虚之中。
心包炎的偏方
偏方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偏方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牛膝、郁金、丹参、元胡、桔梗。
方中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兼以养血;四逆散舒肝行气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之效。如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痰饮内停:治法: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党参、黄芪、大枣。《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祛痰化饮,使脾气健旺、水湿除;附子、桂枝温阳化气行水,佐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共收温阳化饮之效。若有胸痛、右肋痛及舌瘀暗者,加丹参、茜草、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化瘀。
偏方3.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西洋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鳖甲滋阴退热、入络透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丹皮清血分中的伏热,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阴液、透虚火、清骨蒸劳热;西洋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草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敛肺气而止汗。二方相合,阴液得补、虚热得清、元气得补诸症可除。
治疗排卵期出血的偏方
(1)二地汤加减。生地30克、地骨皮10克、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加减丹栀逍遥散。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温肾活血汤。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排卵期出血怎么办
1、 二地汤加减 生地30克 地骨皮10克 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 加减丹栀逍遥散 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 温肾活血汤 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得了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子宫内膜增厚中医治疗方法
合成药:(建议购买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咨询药店工作人员)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