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的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

茜草炭在妇科方剂中使用频率是相对较多的,部分女性经期出现腹痛、崩漏、经血夹有瘀块等症状,用茜草炭入药的话能减轻身体经络瘀堵的程度,起到活血、化瘀、通经的功效,而且寒性相对不重,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刺激。

女性经期延长的中医治疗偏方

1.气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超过7天不止,每月反复,血色淡,质清稀,疲乏倦怠,肢软无力,动则头晕眼花、汗多,腹满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气固冲,止血调经。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艾叶炭10克,炮姜炭6克,茜草10克,乌贼骨10克,仙鹤草15克。

2.阴虚内热型

临床症状:经期持续时间延长,量不多,色鲜红或暗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心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调经止血。

处方:黄柏10克,白芍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2克,生地榆10克,生地15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玄参10克,丹皮6克。

3.湿热蕴结型

临床症状:经血淋漓,多日不净,色黯如酱,经血与黏液混杂,气味秽臭,身热起伏,腰腹胀痛,疲乏懒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舌红胖,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0克,败酱草15克,地榆15克,茵陈6克,金银花藤10克,炒白术10克,仙鹤草15克。

4.气滞血瘀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色黯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面色黯。唇舌紫黯,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处方:棕榈炭10克,蒲黄炭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川芎6克,生地15克,丹皮6克,秦艽10克,泽兰10克,杜仲10克,茜草15克,乌贼骨10克,旱莲草15克,香附炭10克,益母草15克。

5.脾肾阳虚型

临床症状:经期延长7~10天,兼下腹冷痛,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讷呆,腰膝酸冷,大便溏,小便频。舌淡胖,脉沉细,或沉缓。

治疗原则:健脾补肾,温经止血。

处方:续断10克,熟地10克,川芎6克,干姜3克,黄芪20克,艾叶炭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0克,乌贼骨10克,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

活血化瘀茶

1.三七茶

原料:三七5g、花茶3g。

用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途: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2.三七丹茶

原料:三七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胁肋刺痛;肝肿大。

3.三七鸡金茶

原料:三七5g、鸡内金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消积,开胃气。

用途:慢性肝炎;肝硬化;提高血浆白蛋白;腹部气血瘀滞之肿块。

4.三七沉香茶

原料:三七5g、沉香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活血止痛;降血压,强心。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兼有气滞血瘀症者。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医这样治疗有效

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选用哪些中药治疗眼底出血效果好

1、宁血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白芍20g、连翘20g、白茅根20g、丹皮12g、生地15g、茜草根12g、藕节15g、旱莲草12g、当归l0g、女贞子l0g、川芎4g、甘草3g、黑地榆l0g、三七粉3g(冲服)。

制剂用法:每日中药煎2次,每次加水适量,用中等火煎,煎沸后再煎至30分钟,每次取药汁250ml,每天早、晚分服2次,三七粉分2次冲服。

适应病证:眼底出血。本方以止血、活血、补血来组方。诸药合用,有血止瘀散、肝平血宁、营阴得充之功,目自复明。

2、潜阳活血汤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生地15g、元参9g、生牡蛎9g、石决明6g、牡丹皮9g、赤芍9g、茜草9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眼底出血。“阴不胜阳”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故用张皆春的潜阳活血汤,方中生地、玄参滋阴降火;生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牡丹皮、赤芍活血凉血;茜草止血行血。共奏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

3、糖眼明治疗眼底出血

药物组成:黄芪25g、生地15g、元参15g、苍术l0g、丹参15g、葛根15g、桃仁15g、当归15g、水蛭1g、三七粉1g、(冲服)菊花15g、青葙子15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糖尿病性眼底出血。本方是针对气阴两虚、瘀阻眼络的病机而设立的。方中不仅选用黄芪、生地、元参、葛根益气养阴,而且还采用丹参、桃仁、当归、水蛭、三七活血化瘀,寓活血化瘀祛实于益气养阴补虚之中。

心包炎的偏方

偏方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偏方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牛膝、郁金、丹参、元胡、桔梗。

方中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兼以养血;四逆散舒肝行气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之效。如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痰饮内停:治法: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党参、黄芪、大枣。《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中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祛痰化饮,使脾气健旺、水湿除;附子、桂枝温阳化气行水,佐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共收温阳化饮之效。若有胸痛、右肋痛及舌瘀暗者,加丹参、茜草、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化瘀。

偏方3.阴虚内热: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西洋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鳖甲滋阴退热、入络透邪,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丹皮清血分中的伏热,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阴液、透虚火、清骨蒸劳热;西洋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草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敛肺气而止汗。二方相合,阴液得补、虚热得清、元气得补诸症可除。

治疗排卵期出血的偏方

(1)二地汤加减。生地30克、地骨皮10克、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加减丹栀逍遥散。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温肾活血汤。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排卵期出血怎么办

1、 二地汤加减 生地30克 地骨皮10克 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 加减丹栀逍遥散 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 温肾活血汤 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得了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偏方:(慎重选择)

1.异位粉: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活血化瘀方: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子宫内膜增厚中医治疗方法

合成药:(建议购买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咨询药店工作人员)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相关推荐

慢性心包炎中医治疗

1、外邪犯肺 【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剂解析: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剂解析: 方

了解肝活血化瘀

肝硬化是慢性进行肝病,是长期酗酒、营养不良、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肝脏逐渐受损而形成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很多,活血化瘀对对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的功效,但在治疗时需要掌握其治疗的要诀,以便极尽发挥活血化瘀的治疗功效。下面是专家对活血化瘀治疗肝硬化的要诀的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有3大要诀,即和血柔肝贯彻始终;分期不同,用药不同;兼用它法,助活血之效。和血柔肝贯彻始终祖国医学对活血化瘀法大致可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其中,和血药具有养血、和血脉作用。 上面说的这些内容是对

白血病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草莓柠檬汁: [原料]草莓45~90 g,蜂蜜30~50 mL,柠檬汁50~90 mL,西瓜汁30~60 mL。 [制法]将草莓绞取汁液,和其他原料混合调匀,加些冰块,即可饮服。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适宜温热瘀血证。 [服法]1剂/d,分2~3次服,连服5~7口。 2,芦荟饮: [原料]芦荟叶1片(10~30cm),白糖15~25 g,苹果、梨各1个。 [制法]将芦荟、苹果、梨用压榨机压榨出汁,汁液加糖调和,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适宜温热瘀血证。 [服法]1剂/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一)证候特征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但可反复发作。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色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走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皮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口腻,或身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而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热盛迫血者起病急,见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口渴,小便短赤,舌红绛等血热妄行证;阴虚火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止,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

茜草性寒,味苦,入肝经,将茜草炒制后,会降低其寒性,使其变得较为温和,药性收涩,止血作用更强,用茜草入药的话,对热证出血产生的吐血、鼻血不止等症状有良好的凉血止血功效。

活血化瘀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像崴脚就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当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过去之后,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 有时候热毛巾不是随身就能准备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倒一些在伤处,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患处有发热的感觉。 除了外用的药物,还有一些口服药物,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三七片等。不过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对于

活血化瘀的食物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如果不做运动的话,也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不一定要吃中药,毕竟是药三分毒。那活血化瘀的食物有哪些呢? 1、生姜 生姜,是最常见的食物,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2、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胶,可降低胆固醇;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循

中医如何治疗心包炎

1. 急性心包炎 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2

活血化瘀养生汤

当归红枣煲鸡脚 材料:鸡爪5个,猪肉(瘦)50克,当归5克,枣(干,大)4颗,桂圆(干)6颗,枸杞子1小把,食盐1小匙,水适量。 做法: 1.鸡脚斩成小块,瘦肉切块,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洗净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鸡脚和瘦肉焯烫 3.焯烫后捞出,冲洗干净表面浮沫,放入炖盅,加入红枣、枸杞、桂圆和药材,加足量水 4.隔水炖2-3个小时 5.喝之前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在粤菜中,当归是一种常用来煲汤或炖肉的药材,它甘温质润,可以补血活血,还可以消肿止痛。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当归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对

老人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本病具有吸收缓慢、疗程迁延、并发症多、致盲率高的病理特点。审其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分别为外伤出血、炎性出血、变性出血、血管硬化出血、血管栓塞出血及压迫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评审病因,可首选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滋养止血、收敛止血等方药水煎服治疗疗效较好。凉血止血药兼有清热作用,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如各种炎症引起的出血或兼有热象的出血, 眼底出血患者如何进行中医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生地、玄参、大蓟、小蓟、槐花、藕节、白茅根、地榆、紫草、仙鹤草等;活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可用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