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头痛两个太阳窝疼一疼就恶心吐是怎么回事
经常头痛两个太阳窝疼一疼就恶心吐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就是,偏头疼。偏头疼发作,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偏头痛就是血管神经头痛,一般是受风寒引起的。
意见建议:偏头痛的患者可以用止疼药缓解疼痛。避免受风寒,每天要保持好的心情,远离头痛的诱发因素。
胃痛容易与哪些症状相混淆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系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症状,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症状。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症状。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太阳穴疼恶心是怎么回事
第一:物理原因
很有可能是大脑内外出现炎症或者是损伤等等导致的原因。如果说大脑中有物体压迫了,这样血管的苦作舟以及牵引等等就会受到影响,脑膜也会受到刺激,肌肉也会出现受送达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刺激我们头部的感觉神经,所以就出现了太阳穴疼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超过百分之八十四的忧郁症患者都是伴随有偏头痛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遭到了各种各样不愉快,或者是出现了生气、焦躁这个不亮的情绪,那么也会导致身体手动啊刺激,出现了不适应以及偏头痛的情况。
第二:饮食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食用了过量的咖啡,那么咖啡中含有的物质就会刺激我们的血管以及神经,导致血管出现扩张的情况这也会导致太阳穴疼的情况出现;另外如果吃下了太过于冰凉的食物也会感觉到头痛;如果喝酒过度,酒精中所含有的遗传就会作用在我们的血管之中,这样也是会导致头疼等等的情况出现。以上的这些情况都是由于饮食方面不恰当导致的太阳穴的原因。
饮食对于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具体的诱导头痛的世俗排行榜分别是:巧克力、酒精、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等。
第三:睡眠因素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导致太阳穴疼的原因。除了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头痛情况之外,如果由于工作紧张、压力紧张等等导致的紧张情况也会引起偏头痛的情况。常见的发病原因就有牙齿、颈部、五官等等发生病变,这些原因都会刺激神经,导致影响了太阳穴出现疼痛。
太阳穴疼是怎么回事,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由于身体因素的导致之外,自己的压力以及大脑消耗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出现过度劳累或者是压力过大的情况,这样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恢复健康。
如上所述,睡眠因素、饮食因素和物理因素这三种因素,便是可导致人们出现太阳穴疼痛的情况发生的,而患者如果长期处在太阳穴疼痛的状态,其也会出现相应的恶心的症状,因此,有太阳穴疼痛且恶心症状的人,一定要做好饮食和睡眠等方面的护理事宜。
胃疼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系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症状,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症状。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症状。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在个别特殊病证中,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头疼恶心呕吐该怎么办
头痛有的时候是一种病,有的时候仅仅是一种病症。根据您的描述,您应该是血管神经性头痛。这种头痛,通常并不是有其他病症引起的,而往往就是原发性的。从医学上看,现在还没有找到引起头痛的人体的确切原因,只能根据您日常的行为,给一个判断。
这种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而且由于您头痛的同时,伴随着呕吐和恶心等症状,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偏头痛。
给您补充一些偏头痛的知识,希望对于您了解自己的病情,缓解头痛有所帮助。 一、可能引起偏头痛的原因:
1.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精神因素,如着急、生气、焦虑、工作紧张、过度悲伤等;
2.饮食因素有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巧克 力、酒精饮料、冷饮等,有些患者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而诱发头痛发作;
3.气候的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也可诱发;
4.另外, 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也是常见原因。
二、偏头痛的一般治疗:
1.一般治疗:治疗偏头痛首先应在精神上放松,保持良好心态。其次要排除诱发因素,如含有脂肪、酒、酪胺的食物应避免,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日光照射、饥饿等。
2.急性发作的治疗: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 轻者可服用止痛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复方制剂,如芬必得酚咖片新头痛装,它可以直达头痛部位起效,从而快速去除头痛;无效时通常对麦角胺制或5 羟色氨(5-HT)受体激动剂舒马普坦有效 头痛伴恶心 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3.预防治疗: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如普萘洛尔、苯噻啶、美西麦角及钙通道阻滞剂等。
根据以上的说法造成恶心呕吐头痛也是有很多的原因,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能治愈,平日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生活习惯的好坏完全是会显示在病情重的,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平时要自觉点,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头疼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脑血管病,颈椎病,中耳炎,饮酒和吸烟,感冒都可能诱发。所以要找到原因指导下的治疗。
平常注意防止精神紧张保证休息时间和质量,戒烟酒。防止受凉感冒等诱因
治疗头疼的小偏方
治疗头痛验方
1、头痛(心烦,流鼻血):用石膏、牡蛎各一两,研细。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同时用水调少量药滴鼻内。
2、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3、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4、头痛欲裂:用当归二两,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饮下。一天服两次。
5、治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6、肾虚头疼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
7、太阳头痛:用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每取少许吸入鼻孔。
8、气虚头痛的治疗便方: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9、产后头痛: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又方:加白术,水煎服。
1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11、治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12、突然头疼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又方: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13、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又方: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14、呕吐、胸满、头疼: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15、太阳中(身热、头疼、脉微):用瓜蒂十四个,加水一升,煮成五合,一次服下,吐后病除。
16、胸胃积痰(头疼,不思饮食):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17、风痰眩晕(头疼,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18、治头痛不止:用杨梅为末,以少许入鼻取嚏,有效。
导致溃疡的症状有哪些
1、腹、背部压痛点:胃溃疡患者的压痛点经常位于:前正中线肚脐上方腹部,或位于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
2、嗳酸、烧心:嗳酸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烧心,患者经常在心窝部或者剑突部感觉到疼痛。
3、上腹部疼痛:餐后1小时左右发生疼痛,经1-2个小时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又出现,此为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4、恶心、呕吐:胃溃疡患者呕吐后会有轻松感,常发生于清晨,由于呕吐物中含有隔夜的食物,患者经常会感觉到有酸馊的气味。
5、疼痛性质的改变: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如果溃疡发生在距十二指肠相近的胃幽门部,则疼痛节律性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一旦胃溃疡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为持续性疼痛或者有所减轻,此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及早去医院检查。
7、无法解释的黑便: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也见于服某种药物之后。如果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8、明显消瘦: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胃溃疡病人,短期内有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变差,这可能是恶变的信号。
9、出现固定的包块: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增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
太阳穴疼恶心是怎么回事
引起太阳穴疼恶心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精神因素着急、生气、紧张、焦虑或过度悲伤;外界物理性刺激: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饮食因素: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 力、酒精饮料、冷饮等,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气候的变化: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另外睡眠少、头外伤、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原因。少见诱因:高热;过多睡眠;高原地区;过量维生素A;药物:硝酸甘油、组织胺、利血平、肼苯达嗪、雌激素,冷食;刺激气味、香料、有机溶媒;荧光;变态反应。
头痛较轻者一般镇痛药即可奏效,更多的患者头痛剧烈可影响工作,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者一般镇痛药难以奏效,但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或睡眠后可望缓解。某些偏头痛患者发作期易激惹故常喜独居或将自己关在一间光线较暗的屋子中。同时注重心理行为治疗,最好每天作息有一定的规律,并坚持1小时体育锻炼,多参加些集体活动,如果保持同一个姿势,持续时间不宜超过40~60分钟。
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太阳穴疼,恶心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引起大家太阳穴疼出现恶心除了和大家的身体情况有密切的联系之外和心理因素,以及精神压力都有一定的联系的,大家要试着调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头痛有几种类型 紧张型头痛
这种头痛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于过度疲劳、情绪过度紧张不安的时候,头痛发作的信号是头部两侧出现疼痛,常发作于额部、太阳穴或顶枕部。头痛属于持续性的钝痛,并同时伴有紧压感、压迫感、紧箍感。大部分是轻至中度的疼痛,一般并不伴有呕吐、恶心、畏光、畏声等其他症状。
痄腮的推拿手法 痄腮辩证分型论治推拿
因感受邪毒轻重及深浅部位的差异,而有温毒在表与热毒内蕴的不同。
主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指纹色紫。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揉小天心,一窝风,中渚,肩井,分阴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清板门,揉列缺,合谷,足三里。
主证:壮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或伴随呕吐,腮部漫肿,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黯。
治法:清热解毒,软件散结。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多退六腑,少推三关,揉一窝风,小天心,二人上马,分阴阳,清肺经,肝经,三焦,揉列缺,合谷,足三里,昆仑,太溪。
热感冒和冷感冒的区别
一、热感冒常见症状
流清涕 发烧 畏寒 头沉 恶心 腹泻 烦渴多饮
按照中医的观点,热伤风与暑湿侵害人体有关,分风寒型和风热型两种,必须根据病的类型和症状来对症下药。风寒型伤风的症状是没有汗、怕冷、头痛、流清鼻涕、四肢酸懒,有的病人还恶心、呕吐、拉肚子。治疗时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或者是六合定中丸。如果病人恶心呕吐,拉肚子也比较严重,可以吃四正丸,疗效比较明显。
风热型伤风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不退、心烦口渴、四肢酸疼、流稠鼻涕、头痛头沉。对付这种伤风最好吃清瘟解毒丸和银翘解毒丸,早晚各服一丸。这两种药有清热解毒、分散风热的效果。
二、风寒感冒症状体征
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胃溃疡有什么初期症状
一、腹、背部压痛点:胃溃疡患者的压痛点经常位于:前正中线肚脐上方腹部,或位于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
二、嗳酸、烧心:嗳酸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烧心,患者经常在心窝部或者剑突部感觉到疼痛。
三、上腹部疼痛:餐后1小时左右发生疼痛,经1~2个小时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又出现,此为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四、恶心、呕吐:胃溃疡患者呕吐后会有轻松感,常发生于清晨,由于呕吐物中含有隔夜的食物,患者经常会感觉到有酸馊的气味。
中医十大止痛穴位
1、腰扭伤疼痛
剧烈运动时、搬东西时,甚至跟人说话猛地扭身的时候,都有可能造成腰扭伤,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较少运动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容易出现闪腰等情况。
穴位在哪:点按两眉头。这时候,可以点按两个眉头处的凹陷,以指尖垂直点按两个眉头,同时慢慢的活动腰部,一般点按一次就会获得明显的好转,可以一天点按2~3次。
2、剧烈头痛
当由于受风感冒而突发剧烈头痛的时候,我们可以掐按手腕处的凹陷处。
穴位在哪:掐按桡骨茎突。在我们平常看中医号脉的地方,有一块高起的小骨头,这个就是桡骨茎突。当剧烈头痛的时候,可以用指尖(但不要用指甲)点按桡骨茎突下的凹陷,力度要有疼痛酸胀的感觉,维持点按3分钟左右,可以有效的缓解头痛。
3、胃痛掐按大腿
当我们因为吃了冷饮、吹了冷风、吃的不恰当等引起胃疼的时候,可以掐按我们的大腿外侧。
穴位在哪: 掐按大腿。掐按点在膝盖向上四指宽的位置,可以用手指或者用梳子背、笔尖等寻找这个位置最痛的点。找到后用力按压,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维持这个力度3分钟左右,可以快速的缓解胃痛。
此外,肚腹三里留它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这样的口诀。
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按了以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对于下肢容易疲劳、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
足三里穴在哪里:膝盖外侧有个有个凹陷处叫外膝眼,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宽)的位置。
4、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
合谷是所有穴道的首选,合谷穴不仅是临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道,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所以口诀叫“面口合谷收”。头痛按合谷穴是很常见的,临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针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拔牙时怕痛的话也可以自己一边按。
有学者进一步统计古书文献中合谷穴的适应症,发现合谷不仅能缓解头面部痛症,还能治疗身体许多不同部位的疼痛,像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更有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所以临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针合谷穴抑制疼痛。
合谷穴附近有二间、三间、阳溪、偏离等穴,旁边的第二掌骨侧更被喻为人体缩影,可以倒映全身从头到脚的问题,是个重要的穴区。所以真的忘记穴位时,只要记得,不管哪里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侧按左手、右侧按右手就对了。
合谷穴在哪里:打开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最简单的找法就是把手指并拢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点压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胀痛的感觉愈明显,就代表压的位置愈正确。
5、内关心胸胃
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心脏关系密切,能够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缓心绞痛、心律不整……。此外,内关穴是联络三焦经的络穴,所以它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同时它又与奇经八脉中分布于胸腹的阴维脉交会,因此可治胸中诸疾,如咳嗽、气喘、呕吐、胃痛等症状,是故有「内关心胸胃」的口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陈玉昇也提到,疼痛有时候是情绪、压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观的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负面情绪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按压内关穴能够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郑鸿强指出,内关能刺激副交感神经,让心跳趋于稳定,所以紧张的时候可以按,疼痛时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内关穴在哪里:手用力握拳,前臂内侧会有两条筋浮起来,在两筋之间,手腕横纹上两吋(三指幅宽)的位置。
6、痛经掐足背
三阴交指的是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其中对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有效,所以经痛、产痛、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按压。需要提醒的是,该穴有刺激子宫收缩的效果,怀孕期间最好避免按压。
三阴交在哪里:掐足背。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点按足背来缓解疼痛。具体位置是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可以用指尖垂直点按这个位置3分钟,然后再换另一侧继续点按3分钟,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小腹部和后腰疼痛的感觉。
7、胸痛抠腋窝
很多有心脏病的人,在激动、寒冷、饮酒、吃得太饱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心脏病发作,而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
穴位在哪:抠腋窝。这个时候可以用手指插入左侧的腋窝中,适当用力地抠按腋窝中,可以有效的快速缓解心痛,可用于心脏病的临时急救。
8、肩膀疼掐膝盖下面
现在很多人由于长期使用电脑,或者经常抱孩子,而导致肩膀疼痛,甚至成了冻结肩,肩关节的活动大大受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点按小腿外侧靠近膝关节的一个止疼点。
穴位在哪:掐膝盖下面。这个位置在膝关节下方,你能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就是它下面的凹陷处。如果左侧肩膀痛,我们可以用力掐按右侧的小腿,右肩痛掐左侧小腿。直至有酸胀感,维持3分钟,同时慢慢活动疼痛的肩关节,可以有效的止疼,同时扩大肩关节的活动度。
9、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导致腰酸背痛,所以无论劳力工作者或办公室内的静态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椎间小关节、关节囊等部位扭挫损伤。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口诀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疗腰、嵴、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
委中穴在哪里: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中央两条筋之间的位置
10、外伤阳陵泉
有关筋骨的东西都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郑鸿强一语道破。所以像是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按,这就是「外伤阳陵泉」的由来。在临床上也会搭配旁边的足三里一起扎,通常一下针,筋立刻就鬆开,所以他也建议,筋拉到的时候可以同时按压阳陵泉与足三里。
阳陵泉在哪里: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