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 ,

(2)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 、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3)用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小时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

采血时怎样合理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1) 血脂项目、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2)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以上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错误诊治。

(3) 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各种出血的急救方法

(1) 毛细血管出血:

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2) 静脉出血:

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 动脉出血:

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

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1、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身边没有器材或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2、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采用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

注意: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

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躯体、四肢以及身体各处的伤口。先用干净、消毒的较厚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手直接施压;同时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还可用绷带、三角绷带紧紧缠绕加压包扎,协助持续止血。但包扎四肢后,要观察肢端有无发绀或肿胀情形。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易行、简便的止血方法,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血流的方向),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骼上,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每次施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用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在无法用加压包扎止血(如肢体残断,广泛性的挤压伤等)或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后才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胃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如果没有止血带,可用布条、衣袖、裤腿等替代,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做止血带。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坏死。

出血不同要讲究不同的止血方法

受伤出血怎么办?出血如何急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具体止血方法。

止血前需检查清楚出血情况,根据出血种类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1) 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

(2) 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 动脉出血: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

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1、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身边没有器材或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2、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

注意: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止血

止血是外伤的基本技术之一,自其中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发生骨折应如何急救 包扎止血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出血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病记录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和时间。创口应该用无菌敷料或者清洁的布类予以包扎,以减少再次污染。若骨折端已经戳出伤口,又未压迫到重要血管、神经者,不应当将其复位,以免将污染物带到伤口深处。应送至医院经过清创处理后再进行复位。

动脉出血如何急救处理

动脉从心室出发,负责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器官。

大部分动脉都在人体比较深的地方,不太容易受伤。但也有一部分动脉大家都能摸到,比如手臂上的桡动脉、肱动脉,大腿上的股动脉,还有颈动脉、足背动脉等。中医号脉搭的就是桡动脉,能感觉到它在手腕处的搏动。

1、一旦发生意外,些位置较浅的动脉很容易破裂,尤其是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比较大的动脉。

一人的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比如一个60公斤重的人,血量大概为4800毫升。当他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时,就会休克;如果超过20%,达到800-1000毫升时,手脚开始发冷;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2、这里还要考虑一个时间问题。

比如失血1000毫升是发生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不一定会危及生命;但如果是在几分钟内,就可导致死亡。

3、动脉血由心脏挤压出来,压力很高,动脉一破,血就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如果是大动脉出血,血液甚至还会喷出来,颜色鲜红。如果不处理,不到5分钟人就会休克。

止血方法:

1、止血带急救止血法: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

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才会达到止血目的。缚止血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小时,如需较长时间缚止血带,则应每隔半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左右。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应压住伤口,以免大量出血。

2、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3、压迫伤口止血法:如果伤势严重,而身边又无止血器材,可用随手取得的任何东西,如清洁的手帕,撕下的衣物或直接用手压住伤口止血,以争取时间送医院处理。

止血带注意事项

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止血的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止血带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 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 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3.持续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 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6.要求有明显标志,说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急救止血的常用方法

1、急救止血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1、止血带急救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最好用较粗而有弹性的橡皮管进行止血。如没有橡皮管也可用宽布带以应急需。用止血带时,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然后将橡皮管拉长,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然后打结。

1.2、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在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止血法。

1.3、压迫伤口止血法

如果伤势严重,而身边又无止血器材,可用随手取得的任何东西,如清洁的手帕,撕下的衣物或直接用手压住伤口止血,以争取时间送医院处理。

2、针对不同的伤口如何止血

2.1、小伤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2、静脉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2.3、动脉出血止血法

分指压法和止血带法两种。

指压法方便及时,但需位置准确。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压住血管,阻止血流。经过指压20~30分钟出血不停止,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

止血带止血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医通无忧网提醒您首先须明确,止血带只能结扎在肢体,而不能在躯体的任何部位使用止血带。上肢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上臂中间1/3因为有桡神经贴近肱骨通过,故不能结扎止血带,以防损伤该神经造成伸指、伸碗障碍);下肢止血带应结扎在大腿。前臂和小腿因为有两根干骨,且有一部分人两骨间的骨间动脉粗大,止血带受骨干阻挡,不能有效阻断动脉血供,相反,却阻断了所有的回流静脉血管,不仅不能止血,反而可以使出血增加。

2、止血带材料:常用的止血带为空心橡胶管。在没有胶管的情况下,则可用布带、领带、手帕、毛巾等替代。注意切勿使用电线、铁丝、细麻绳、细尼龙绳等作为止血带,以防止损伤肌肉、神经和血管,被迫高位截肢。

3、绑扎止血带的方法:可用手帕、领带或三角巾等叠成带状,绕肢体一圈,打一活结,然后取一小木棍或钢笔、筷子等穿在带圈内,将小棍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小棍的一端插在活结的小圈内拉紧固定。也可用橡皮管在肢体上紧绕2~3圈,将末端压在紧缠的橡皮管下面固定。

4、止血带应结扎在伤口近心端,并要加衬垫,防止皮肤勒压损伤。

5、绑扎松紧要适宜,以肢体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膊动为好。

6、止血带绑扎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否则可以因血管内凝血造成阻塞,即使再松开止血带也不能恢复组织供血。所以,每隔40~50分钟,应放松止血带2~3分钟。因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7、为使其他救护者掌握绑扎止血带的时间,在开始绑扎的时候就要写明时间标签,插在止血带上端。如果肢体远端已经严惩毁损,预计只能截肢治疗,则不必间断放松止血带,以免出血过多,引起休克。

8、上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促使其中静脉血液流回体内,从而减少血液丢失。

9、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该处有桡神经从肱骨表面通过,止血带的压迫可造成桡神经损伤,进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难以恢复。

10、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

11、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制作的布性止血带时,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便受力均匀。严禁使用电线、铁丝、细绳等过细而且无弹性物品充作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损伤皮肤,为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12、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上带过松只压住静脉未压住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带成功的标准是,远端动脉性出血停止、动脉搏动消失、肢端变白。

相关推荐

自体脂肪填充怎么护理 预防伤口渗液

要做好自体脂肪填充护理,在做手术后最好在吸脂区域用止血带来减少吸脂伤口的渗液,也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如果是身体部位,也可以穿易用的紧身衣,一周之后再取下来,帮助皮肤回缩。

中医教你物理止血招数

第一招:一般止血法 如果是一些伤口比较小的出血的话,我们采用一般的止血方法就可以了,对于小而浅的出血,我们用创可贴就好了。 第二招:指压临时止血法 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一些创伤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止血用品止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向骨面按压。情况稳定及止血用品(如绷带)准备好后,再选用其他止血方法。 第三招: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一些四肢出血,我们可以选择加压包扎止血的方法,适用于四肢小动脉、静脉出血。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较干净的手帕、布类等,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等紧紧包扎。压力大小以能止血而又不影响伤肢

医学急救常识有哪些

一、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 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二、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 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三、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 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并作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四、昏迷病人忌仰卧: 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五、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 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六、脑出血

如何快速止血

1、 小伤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 静脉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3、动脉出血止血法 分指压法和

少量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1.暂时止血法。 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以免失血过多。 ①指压止血法。 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迫在骨头上,即可止血。手和前臂出血,可用双手拇指压迫上臂 ,内侧动脉搏动处;脚和小腿出血,可压迫大腿根部股动脉搏动处。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干净的,最好是无菌的纱布、绷带、手绢、毛巾等物品填塞伤口,外用绷带或布条、毛巾等加压包扎,即可止血。松紧要适度,止住出血即可。 ③止血带法。 用1米长的橡皮管1根,在急救时或用布带、绳索、三角移巾代替。止血带必须上在患肢伤口的近心端,肘

运动损伤的自救与互救呢

1、止血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血。这里主要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 加压止血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应用止血带,不能直

外伤大出血慎用止血带

外伤出血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一旦遭遇外伤出血,快速止血是现场急救的首要步骤,而直接压迫出血点可以有效控制出血。 在劳动中不慎发生四肢动脉或大动脉破裂出血时,出血量必然较多。碰到这种情况,伤者或在场人员通常会出于本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拿布条、绳子捆绑阻止出血,或用橡皮止血带来止血。必须引起注意的是,一般救助者是没有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很可能会因为控制止血带的压力和压迫时间不当,以致给伤者造成极大伤害——动脉血管被压迫处以下的部位会因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肌肉组织变性甚至坏死。 没有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人

迅速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六种有效止血方法: (一)一般止血法 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二) 指压止血法 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①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②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③上臂出血:一手抬

骨折后的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

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病人平卧,下肢抬高,使静脉空虚,在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约105后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曲张,则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胭窝补扎上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的功能。如在未开放止血带前,见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s内迅速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深静脉通畅试验 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患者用力踢腿或下蹬运动10余次。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流向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排空。如运动后浅静脉曲张更明显,则表明深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