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分类及症状
眩晕症的分类及症状
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倾倒感或视物摇晃不稳。症状发作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斜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症状。头昏常为头重脚轻、眼花等,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幻觉,可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中毒、代谢性疾病、眼病、贫血等疾患引起。
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症状表现有差别,一般前庭外周性眩晕的植物神经症状明显、眼震多为水平性眼震、无神经系统体征,而中枢性的植物神经症状轻或不明显,多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的症状。
头晕多伴发其他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常见于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内耳损伤、鼓膜内陷或受压及耳石和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如颅脑外伤、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及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半规管壶腹的退行性变等);小脑桥脑角病变伴有Ⅴ、Ⅶ、Ⅸ、Ⅹ脑神经和锥体束等症状;前庭神经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而无听力改变;椎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多因头位改变诱发,同时伴有复视、视物变形、头面和肢体麻木感、晕厥、猝倒等症状;眩晕性癫痫发作时,可伴有意识丧失、癫痫大发作或其它癫痫症状占位病变、炎症、变性和脱髓鞘病变所致中枢性眩晕,常伴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体征。
眩晕的分类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且多以慢性脑循环不足为多见。
一、眩晕的分类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1、周围性眩晕
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③平衡障碍: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高颅压等。
常见眩晕症:
1、耳石症
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颈椎病头晕怎么办
首先,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学名称为颈性眩晕症,颈性眩晕症分为两种,一种为颈椎骨关节病变所引起的,一种为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
颈椎骨关节病变引起的眩晕的病因:因外伤、劳损或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所致的颈椎失稳,是产生症状的基础。
在失稳的情况下,颈椎小关节易产生错位,颈椎旋转、颈椎超常范围的活动;颈椎管内、外软组织也容易继发性无菌性炎症或形成颈椎体、小关节、钩突关节的骨唇增生。位于颈椎椎体前外侧的植物神经链或走行在颈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机械性压迫或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会引起椎动脉反射性痉挛。此时椎动脉血流受阻,使小脑,前庭神经核、红核等部位的眩晕中枢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眩晕症状。
眩晕分类
眩晕在临床上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1.中枢性眩晕是指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中枢性眩晕的患者常感到旋转、恶心、呕吐、出汗,头部眩晕持续时间长,但程度较轻。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病变多引起中枢性眩晕。
2.周围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周围性眩晕患者头部晕的程度比较重,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常表现出不停地呕吐、出汗、面色改变,有些患者形容自己的症状时常说“胆汁都吐出来了”。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药物毒性眩晕。
3.非前庭性眩晕与前庭性眩晕没有直接的关系。非前庭性眩晕患者常表现为发烧、恶心的头晕,或者是由于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影响脑内能量代谢、脑缺氧等。
眩晕的分类
真性眩晕
(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呈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感、堕落感,症状重,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因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假性眩晕
(中枢性、脑性):为外物或自身的摇晃不稳感,或左右或前后晃动,注视活动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加重。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01耳朵闭气症状:早期眩晕症会出现单侧耳朵闭气的现象,多次发作后就会有很明显的闭气出现,偶尔也会出现双耳闭气的情况。
02耳鸣症状:患者初期会感觉耳朵里有低沉的风鸣声,眩晕发作时患者耳鸣音会加重加大,间歇期耳鸣会减弱或自动消失。
03眼震症状:当眩晕发作高潮时,注意观察患者眼球,能明显看到患者眼球有震动的感觉。
04头涨症状:眩晕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头部有涨裂感,有沉重的压迫感,有的耳部周围有涨满感。
05旋转感症状:眩晕病人在发病时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闭目此症状会有所减缓,所以在发病时患者尽量选择一个方位,闭目养神,以减轻晕眩感。
06神经性耳聋症状:如果在眩晕病人发病时进行听力检查,会发现患者在眩晕期间会出现感应神经性耳聋。
07恶心、呕吐症状:眩晕病人在发病严重时期,除了出现以上症状外,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现象。
眩晕症的症状
眩晕症(Vertigo),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症状有: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