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在家自测血压益处多

在家自测血压益处多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近日正式发布,建议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能备一个血压计进行自测血压,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不推荐指式、手腕式电子血压计。 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提高了其接受治疗的主动性,比单纯被动治疗更能收到理想效果。例如,有的患者某时期由于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或看精彩的体育比赛等导致血压升高,需要适当增加降压药物;有的患者血压虽已稳定在正常水平,但因某一时期合并有其他疾病,使用特殊药物影响降压药效果。随时增减药物的依据就是血压值,判断调整治疗效果的手段也是血压值,自测血压既方便又及时。

一般情况下,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与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有一定差别,通常前者要比后者低大约5mmHg。如果不同时间、多次在家中测量的血压≥135/85 mmHg,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如果在家中测量的血压偏高,而在医院内测量的血压正常,就称为“隐蔽性高血压”。有些人在医院测量的血压偏高,而在家里测量的血压正常,这可能与其紧张、焦虑有关,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血压测量方法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三种人自测血压应该注意的方法

在家自测血压的基本事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里我们要提醒三类人群,自测血压时特别要注意方法,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

1.特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多次血压,并算平均值。此外,还要常规加测站立位血压,及早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2.心律失常患者

特別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上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充气至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如果自测血压有困难,此类人群最好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值。

3.肥胖患者

肥胖的人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要使用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姿势影响结果

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6亿人,每年有200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广东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陈鲁原介绍,在我国,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于家庭自测血压还缺乏正确认知。一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的30家医疗机构、对194名医生和1985名患者的调查显示,仅有32.7%的医生和10%左右的患者知道,大于135/85mmHg是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仅有半数医生认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测量同等重要。

高血压患者如何自测血压呢?陈鲁原建议,患者在早晨和晚上各测1次,每次测量两遍,两遍测量的差距过大时,则需要测第3遍,取平均值。血压稳定的患者,每隔7天测一次即可;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推荐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连续测量7天,将第一天的数据弃之不用,取后六天每天早、晚上的平均值。此外,还有一些小细节是需要患者注意的,早上起床后要先排便,并在洗漱后,静坐5分钟再测血压;晚上测血压应在睡前1小时内、每天基本固定时间测,但要避开饭后60分钟和洗澡后30分钟两个时间段内测,因为此时间段血压可能会偏低。

陈鲁原说,家庭自测血压建议选用经国际认证的全自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病人选购了血压计后,最好将购买的血压计带到诊室,测量3次取平均值,再与医院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的结果做比较,若差距超过7mmHg,则说明自购的血压计不够准确。”陈鲁原还指出,测血压的姿势也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测压之前最好休息5分钟,同时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血压计不要低于所坐的椅子,要坐靠背椅,测压时不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身体不要前倾,肘部以下要有支撑。

测血压前先排小便

高血压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患病率仍在上升,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危险性。持久、有效地降压必须建立在正确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除了在医院就诊时测血压外,患者还会进行血压的自测。

自测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家中自测血压需要注意,必须在排空膀胱之后进行。否则如果膀胱充盈,腹腔压力会比较大,回心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测量不准。当人在憋尿时,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此时监测血压,其必定会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膀胱壁张力增高后,膀胱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在家自行测量血压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测血压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排空膀胱。

▲不舒服、感冒、焦虑、疼痛时不要测量。

▲进餐后至少两个小时,饮用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时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在手臂下放一个软垫或毛巾,保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整个测量过程不要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

另外,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家庭自测血压,更不能根据自测血压的结果自行改变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调整治疗和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资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家庭自测血压7大好处

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

目前,日本约有3 500万高血压患者,约有3 500万台电子血压计分布在各个家庭中。许多病人是通过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偏高进而去医院确诊的。因此,日本高血压的知晓率达60%以上。但中国仅30.2% ,即在中国有2/3的病人自己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不少病人发生中风、肾衰或心脏病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大力提倡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一次血压,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者,以早期发现高血压。

帮助发现“被掩盖的高血压”

实际上,有不少的高血压病人被漏诊。由于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波动很大,医院测压时只是测量某一次血压,往往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自己多次测量血压,可以发现其他许多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这被称为“被掩盖的高血压”,不及早发现、及早降压,对靶器官损伤会很大。

可检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在确诊的高血压人群中占10%以上,尤其在早期新诊断的高血压病人中更多见。在诊所测压值明显高于自测血压值(一般≥20/10毫米汞柱)。研究发现,诊所测压和“金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数值不相关,而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结果却是相关的。可见,自测血压比诊所测压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无须治疗的白大衣高血压。

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的顺应性

一项研究把250例新诊断或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提供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干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无自测血压。随访6个月后,发现在家自测血压组病人总的顺应性、按时服药率及血压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无自测血压组。说明病人掌握自己血压变化,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配合医生做自己的“最好的医生”。

帮助发现所谓“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

平时高血压病人常一月一次地来医院就诊、测压、开药,如每次清晨服药后,上午来就诊测得血压“正常”,岂不知,下午、晚间血压可能会升高。自测血压可以多次测压,帮助发现诊所未发现的异常高血压,有助于医生更合理地用药。

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清晨高血压”

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心梗、猝死和中风等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清晨血压较夜间最低的收缩压差值≥50毫米汞柱或清晨平均收缩压≥170毫米汞柱、平均血压≥150/90毫米汞柱,称为血压的“晨峰”,即清晨高血压。佛明翰研究发现,清晨猝死的危险度较其他时间至少高70%。提倡清晨及时自测血压,以发现血压升高,及早自我调整用药的时间及服法。当然,少数人不存在“晨峰”现象而是“晚峰”,即每天清晨血压不高,但下午到晚间血压很快上升。这种状况常常是由病人自测血压发现而告知医生的。

帮助了解“长效降压药物”是否长效

一般用24小时动态血压谷/峰(T/P)比值≥50%来衡量一种降压药物是否能持续作用24小时。有些降压药是公认的长效药,但由于存在个体药物代谢的差异,少部分人服用后,不能维持24小时,如清晨服一次氨氯地平(络活喜)、氯沙坦(科素亚)等,到下午血压就回升。这时必须改为一天2次服药或选用其他中效药物来降压。遇到这种现象无须多次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只需病人多次测压就可以掌握。病人只需每天清晨测压,反映了服长效降压药24小时后的血压(谷值),服药3~8小时多次测压有助于了解是否有效及降压幅度(峰值),下午4~8点测压了解清晨服药后10~14小时血压控制程度。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今年的高血压日的主题也是“在家或者社区测量你的血压”。但是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文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对此,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峻也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一些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此外,王文会长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医院测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135/85mmhg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mmhg。因此,如果不是在同一天自测的血压平均值都要高于或等于135/85mmhg,就该考虑为高血压,应引起警惕。

起床头晕呕吐的检查方法

测血压尽量用右臂

此外,掌握正确的自测血压方法尤为重要。范主任介绍,通常,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方法为:早上起床时测一次,中午、晚上各测试一次,每天3次。一次血压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应该至少连续测一周,如果每次血压都高,才认为可能是高血压。

建议市民在家可以使用袖带式血压计,相对比较准确。在家自测血压应该测同一只胳膊,最好是右胳膊,因为两只胳膊测出的血压值本身就有差别。

测血压尽量用右臂

专家说,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跳快、不明原因流鼻血等症状,都有可能是高血压的前兆,应及时就诊。现在患单纯高血压的患者至多占高血压患者的20%,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伴随患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表现为“代谢综合征”。

市民在进行身体检查时,要进行全面检查,除测量血压外,还要注意体重和血糖的变化。

以上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了早晨起床头晕呕吐,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来测量自己是否患有血压疾病,包括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的新陈代谢有问题,身体不注意血糖变化都有可能会引发后果很严重。

相关推荐

自己测血压5个禁忌

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医学专家建议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是指患者在家中自己或者由亲友帮助完成的血压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既简便易行又有诸多益处。 邻居老李得了高血压,在医生的建议下,女儿为他买了血压计,让他每天定时自测血压。但是常常有这种情况,老李自测血压数值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甚至有时还相差很远,这让老李感到十分苦恼。 人的血压每天有两个高峰期,即早上6点至9点和下午5点至晚上8点。部分早期高血压病患者有可

​怎样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症状

1,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弱,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所以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波动的节律异常,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大;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诊室血压大大高于自测血压;易发生晨峰血压增高,即起床后2h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建议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明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提

到了夏季人们如何预防高血压

一、坚持测血压 坚持经常测血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较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 二、及时补充水份 炎炎夏日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多喝水可预防脱水,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三、注意防暑降温 温度是影响血压高低的一个关键关键因素,夏季高血压患者做好防暑降温。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炎热的时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一、坚持测血压 坚持经常测血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 二、及时补充水份 炎炎夏日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多喝水可预防脱水,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三、注意防暑降温 温度是影响血压高低的一个关键关键因素,夏季高血压患者做好防暑降温。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炎热的时

老年人学会自测血压很重要

老年人学会在家规律测血压很重要。首先,能帮助医生确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早晚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时间,易造成漏诊。自测可提供特殊时间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对医生早期确诊高血压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有的患者到了医院就紧张,测量血压时总是高于正常,但自己回家测血压却正常,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早期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定期自测可帮助医生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如果是已经确

自测血压到底准不准

我们身边的高血压患者是越来越多了,每年也有很多的人都死于高血压,所以,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也会经常性的量一下自己的血压。量血压,可以到医院里,诊所里。但是,许多老年人还是出行不便的,如果老是让他们外出去量血压,也实在是有点劳烦老人,腿脚不太方便的话就更麻烦了。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血压仪,自己在家就能量血压血压仪在市面上很畅销,大多数人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都会买一个,何况价格也不贵。可是,自己在家量的血压就真的准么? 时刻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偶尔去医院或诊所量一

如何有效的降低高血压

一、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经常测血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 二、高血压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份,炎炎夏日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多喝水可预防脱水,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三、高血压患者要时刻注意防暑降温,温度是影响血压高低的一个关键关键

夏季高血压患者可以喝啤酒吗

一、冰冻啤酒每天最多喝2杯 不少病人问:“高血压病人夏天能喝酒吗?”虽然夏季喝冰啤最解渴,但高血压病人对冰啤却得适当“忌口”。 高血压病人大量饮酒对身体并不好。对于男性,每天喝啤酒最好别超过2个易拉罐;而女性则要减半,最好别超过1个易拉罐,即355毫升。高血压病人在夏天可通过多喝白开水来降温,否则易引发并发症。至于红酒,也该少喝。 此外,专家建议高血压病人饮食要清淡,即使是素油,也不要多吃。 二、怕出汗“绝对休息”不可取 夏季不少高血压病人提起多运动,就宁愿待家里也不出门。他们生怕自己一运动,就会使已经不

血压的正确方法

01在诊所或者医院测血压一般采用柯氏音听诊法,用柯氏音听诊法测血压,应选用经准确校正的水银柱血压计。 0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0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04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把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收缩压以听到的第一音为准,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 05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首选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培训柯氏音听诊法较难掌握,故在家中也可以使用

鉴别真假高血压

1、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血压计,并提前校准,袖带至少覆盖上臂的2/3。 2、测血压前休息5分钟,等呼吸平稳、心跳正常了再测。运动、情绪激动等都会使血压波动。 3、无论是坐位还是卧位,上臂和血压计都要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立位性低血压情况的人,还应再测一下站立位血压。 4、测量时要保持安静,不说话,手臂也不要活动。 5、每次最好测2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如果两次血压值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应再测一次,以3次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高血压患者最好定期自测血压,并将每次的数值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