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显示心肌劳损会引发心脏病吗
心电图显示心肌劳损会引发心脏病吗
我今年30多岁,是办公室一族,平时工作比较忙,近几个月更是频繁出差,工作压力很大。上个星期单位组织体检,昨天拿到体检报告吓我一跳: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劳损”!我为什么会有心肌劳损呢?会是心脏病的前兆吗?体检报告里,我的血压、血脂和血糖都正常,请问我需要做什么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是不是有病变?(林小姐)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谭宁解答:
“心肌劳损”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的指标的异常,主要指心电图中ST-T段异常改变。在做心电图时,正常情况下,ST-T段是条水平线。而如果出现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这些改变,心电图室的医生就会告知病人属于“心肌劳损”。
但心肌劳损不是心脏疾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标准,只是心脏各种指标的其中一项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对临床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情况下,心肌劳累和心肌缺血都可引起心电图检查时的ST-T段异常改变。如果是心肌劳累,就不用太担心,这是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下,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导致的心肌受损。年轻白领的心肌劳损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属于功能性改变,一般通过放松、休息来调养即可,无需治疗。
然而心肌劳损也可能是疾病的提示,如果是心肌缺血引起的,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对“心肌劳损”的体检结果还是要重视,最好进行进一步检查。
首先要排除有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看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同时看有无吸烟史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如果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就要进行心脏负荷下的心电图,以进一步排查。或者进行心脏彩超,看心脏结构有无变化。如果这两种检查均无异常,可以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
临床上,大部分中青年人的心肌劳损都是功能性改变。虽然这不是病,还是提示着为前途拼搏的年轻人需要注意心脏保护,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生活作息上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上网,工作压力大时更要适时找方式放松,调整紧张的心情,多运动。此外,饮食最好低盐、低脂,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动物内脏,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肥肉及带壳的海鲜)等。
心肌劳损可能为冠心病先兆
有些心电图室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会告知病人属于“心肌劳损”。
但在目前,“心肌劳损”一词已很少使用。因为ST-T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等。
因此,心电图上ST-T改变只是心电传导异常的一种表现,并不代表一种病。如果单用“心肌劳损”来笼统描述,并不规范。
心肌劳损是高血压背后的祸首
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脏肥大决非好事,其以后发生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中风等的危险将显着增加。因此,心电图出现反映心脏肥大的异常改变也不是好兆头。
最近我收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来信。信中讲他妻子患有高血压,因心慌先后在三家医院做了心电图,均诊断为“心肌劳损”。但他认为妻子的心肌劳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故来信咨询。其实,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患者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典型的例子讲一讲高血压与心肌劳损到底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病人特别是患病时间长、血压控制又不满意者,心脏常会有肥厚、扩大、重量增加等改变。心脏的这些变化反映到心电图上,一是QRS波电压升高并超过正常值,这被称之为“左室肥厚”;二是ST段与T波异常,而被称之为“左室劳损”(左心室心肌劳损)。因此,左室劳损指的是高血压病人心电图的ST段与T波(即ST-T)异常。多数学者认为,这与心脏肥大所引起的心肌生物电活动的改变有关。
从临床角度讲,除高血压外,还有许多原因可导致心电图出现ST-T异常。比如说:冠心病患者,当其冠状动脉内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突入血管内造成管腔严重狭窄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使病人发生心绞痛甚或心肌梗死,其心电图常表现出ST-T异常。此外,合并心室内传导阻滞、服用某些药物、血浆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障碍、心律失常等,也可引起ST-T异常。因此,医生就要对高血压病人心电图ST-T异常的原因进行鉴别。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状况、心电图ST-T异常的形态、在较短时间内ST-T有无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才将此ST-T异常诊断为高血压所致的心肌劳损。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脏肥大决非好事,其以后发生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中风等的危险将显着增加。因此,心电图出现反映心脏肥大的异常改变也不是好兆头。有报道说,心电图仅有“左室肥厚”时,病人以后发生上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倍;若再并存有“左室劳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增加得更多。由此可见,预防心脏肥大,逆转已发生的心脏肥大非常重要。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认真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事,即尽可能把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目前的降压措施有二:一是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其中包括保持标准体重、低盐低脂肪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不酗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等;二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
局限性心肌劳损——冠心病的先兆
“心肌劳损”一词,来源于心电图中st-t段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这些都会在心电图诊断书上有所描述)。
有些心电图室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会告知病人属于“心肌劳损”。
如果心电图报告出现了st-t改变,应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有关检查等,综合分析后再下判断。心电图报告显示有明显的st-t改变,病人就应马上到心内科或急诊科治疗。因为在临床上,不少st-t的改变与心肌缺血有关。
如果病人平时心电图检查没有st-t改变,但这次(胸部)心前区出现压榨样疼痛,心电图报告“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或低平”,但在胸痛缓解后,病人的心电图报告又恢复正常,此时几乎可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如果病人胸痛发作未能及时赶到医院作心电图,或到医院后胸痛已经缓解,此时的心电图可能已无异常的st-t改变。为了进一步明确胸痛原冈,医生可能会建议病人作平板运动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这对诊断是否由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很有必要,病人应积极配合。
心肌劳损是很严重的一种疾病,引起的原因也很多,而最终受损的心肌也直接导致出现各种心脏疾病,其中冠心病就是其中一种,而冠心病在治疗上也不容易彻底根治,所以做为心肌劳损患者一定要通过治疗和调养保护好心脏, 避免产生严重冠心病。
心肌劳损怎样治疗?
“心肌劳损”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的指标异常,主要指心电图中ST-T段异常改变。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中ST-T段是条水平线;倘若出现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这些改变,医生就会告知检查者属于“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仅是心脏各项指标中的一项,这种异常对临床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分清心肌劳累与心肌缺血
一般情况下,心肌劳累和心肌缺血都可引起心电图ST-T段异常改变。
如果是心肌劳累,就不用太担心,这是在工作紧张、精神压力等因素影响下,由于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导致的心肌受损。年轻白领的心肌劳损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属于功能性改变,一般通过放松、休息来调养即可,无需治疗。
然而,心肌劳损也可能是疾病的提示,倘若是心肌缺血引起的,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
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对“心肌劳损”的体检结果还是要重视,最好进行进一步检查。
首先要排除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看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同时看有无吸烟史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倘若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就要进行心脏负荷下的心电图,或者进行心脏彩超,看心脏结构有无变化。如果这两种检查均无异常,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
中青年心肌劳损需改善生活方式
临床上,大部分中青年人的心肌劳损都是功能性改变。
虽然这不是病,但还是提示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上网,工作压力大时更要适时找方式放松,调整紧张的心情,多运动。饮食最好低盐、低脂,不要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物。
心衰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坚持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诱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指导治疗。血常规:贫血为心力衰竭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为心力衰竭常见诱因,尿常规及肾功能:有助于与肾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和肾病性水肿的鉴别;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的检测:低钾、低钠血症及代谢酸中毒等是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诱因;肝功能:有助于与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非信源性水肿的鉴别。
2、心电图检查:心力衰竭本身无特异性心电图变化,但有助于心脏基本病变的诊断,如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从而有助于各类心脏病的诊断,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对心律失常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3、超声心动图:采用M型、二维或彩色超声技术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并推算出左室容量及心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
心肌劳损会导致高血压吗
最近我收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来信。信中讲他妻子患有高血压,因心慌先后在三家医院做了心电图,均诊断为“心肌劳损”。但他认为妻子的心肌劳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故来信咨询。其实,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患者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典型的例子讲一讲高血压与心肌劳损到底有什么关系。
高血压病人特别是患病时间长、血压控制又不满意者,心脏常会有肥厚、扩大、重量增加等改变。心脏的这些变化反映到心电图上,一是QRS波电压升高并超过正常值,这被称之为“左室肥厚”;二是ST段与T波异常,而被称之为“左室劳损”(左心室心肌劳损)。因此,左室劳损指的是高血压病人心电图的ST段与T波(即ST-T)异常。多数学者认为,这与心脏肥大所引起的心肌生物电活动的改变有关。
从临床角度讲,除高血压外,还有许多原因可导致心电图出现ST-T异常。比如说:冠心病患者,当其冠状动脉内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突入血管内造成管腔严重狭窄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使病人发生心绞痛甚或心肌梗死,其心电图常表现出ST-T异常。此外,合并心室内传导阻滞、服用某些药物、血浆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障碍、心律失常等,也可引起ST-T异常。因此,医生就要对高血压病人心电图ST-T异常的原因进行鉴别。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状况、心电图ST-T异常的形态、在较短时间内ST-T有无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才将此ST-T异常诊断为高血压所致的心肌劳损。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脏肥大决非好事,其以后发生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中风等的危险将显着增加。因此,心电图出现反映心脏肥大的异常改变也不是好兆头。有报道说,心电图仅有“左室肥厚”时,病人以后发生上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倍;若再并存有“左室劳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将增加得更多。由此可见,预防心脏肥大,逆转已发生的心脏肥大非常重要。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认真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事,即尽可能把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目前的降压措施有二:一是实施健康生活方式。其中包括保持标准体重、低盐低脂肪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不酗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等;二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
压力大休息少白领易患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是种什么病
专家指出,“心肌劳损”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指标的异常,主要指心电图中ST-T段异常改变。
在做心电图时,正常情况下,ST—T段是条水平线;倘若出现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这些改变,心电图室的医生就会告知检查者属于“心肌劳损”。
但心肌劳损不是心脏疾病临床诊断的主要标准,仅是心脏各种指标的其中一项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对临床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心肌缺血要警惕
一般情况下,心肌劳累和心肌缺血都可以引起心电图检查时的ST-T段异常改变。
如果是心肌劳累,就不用太担心,这是在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下,由于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肌长期在高负荷下过度工作导致的心肌受损。年轻白领的心肌劳损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属于功能性改变,一般通过放松、休息来调养即可,无需治疗。
然而心肌劳损也可能是疾病的提示,倘若是心肌缺血引起的,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
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对“心肌劳损”的体检结果还是要重视,最好进行进一步检查。
首先要排除有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看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同时看有无吸烟史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倘若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就要进行心脏负荷下的心电图,以进一步排查;或者进行心脏彩超,看心脏结构有无变化。倘若这两种检查均无异常,可以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
年轻患者需改善生活方式
临床上,大部分中青年人的心肌劳损都是功能性改变。
虽然这不是病,还是提示年轻人需要注意心脏保护,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生活作息上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上网,工作压力大时更要适时找方式放松,调整紧张的心情,多运动。此外,饮食最好低盐、低脂,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动物内脏,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