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治疗耽误老年人的生活
别让治疗耽误老年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变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机能逐渐衰退,开始发白齿落、步履蹒跚,甚至眼花耳聋,各种疾病也趁虚而入。
这时,人们往往变得对衰老和疾病格外敏感,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苦恼。很多老人惧病怕老,好多事都不做了,把全部精力放在求医问药、养生保健上。他们觉得,只要找到好大夫,有好的药物、保健品,自己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事实恰恰相反,这种做法会给自己一种消极心理暗示:我的身体不好,必须找到高招。这种思想,反而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人老了,一些病症找上门来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正常情况。如果一个老人,一点点毛病都没有,反而有些奇怪了。
因此,老年朋友没有必要追求绝对的健康,带着症状快乐生活,照样能让生命放出光彩。特别对于那些短时间内无法治愈,甚至可能伴随终身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与其对着这些“抹”不去的症状郁郁寡欢,倒不如顺其自然地快乐生活、坦然接纳。要知道,生命的质量不仅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厚度和内容。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我们大可与病共舞,把它当成伙伴。抓紧时间完成我们觉得有意义,又想完成的事,让生命充实快乐。
老年人鼻出血的护理
一旦发生鼻出血,可以用干净的脱脂棉充填鼻腔止血,如没有脱脂棉也可用手指压迫鼻翼两侧5分钟。
让老年人鼻出血的患者低头(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缩。
因老年人鼻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提如果有鼻出血的现象,请及时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千万不可耽误病情,影响后期治疗。
阑尾炎为什么会导致癌变
临床发现,患有升结肠癌的中老年人,有相当一部分被误诊为阑尾炎。其中:有的抗炎保守治疗,但病情时好时坏,最终耽误治疗;有的手术切除阑尾,术后腹痛归咎粘连而耽误治疗;有的切除阑尾时才发现升结肠癌,在豪无准备下仓促手术,术后极易复发,并且术后并发症多。
升结肠癌导致阑尾炎的原因:升结肠因为肿瘤导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淤滞逆流到阑尾腔导致炎症.
老年人生活三大禁忌
“失落伤感”是老年人健康之大忌。这种“失落伤感”尤以曾经担任过社会重要“角色”的离退休老同志为甚。由于“角色”的轮替,权力的转移,“门可罗雀”代替了昔日的“车水马龙”,身居华堂也无人问津,倍感空虚无聊。
特别是知道曾被自己亲手栽培提拔过的年轻晚辈,其职务、薪水如“芝麻开花”,远远胜过自己,便会悲叹自己命运不济,“失落伤感”油然而生。这些老同志应该想到,自己过去出生入死,拼死搏斗,正是为了年青一代能有美好的今天。更何况,现今老同志的待遇也与时俱进,“水涨船高”,过着衣食无忧的晚年幸福生活,应当高兴才是啊!
“叹衰忧老”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另一种心境。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虽不可抗拒,但可通过自我调理,永保平常之心,衰老死亡是完全可以延缓的。古今中外,无数百岁以上老人,就是最好的佐证。
况且,衰老死亡是世界上唯一最公平的东西,不管什么人,地位多高,名望多大,也不管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亿万富翁,还是贫民百姓、凡夫俗子,皆难免衰老死亡。只不过有的人善待生命,注意养生罢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受累于衰老死亡的羁绊,乐乐呵呵、轻松忘我地生活,岂不更好!
“攀比”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态,它是危及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分配的不公。由于分配不公而导致贫富悬殊,社会地位高低有别,因而使一些老年人产生攀比思想。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种攀比,使人气不顺,心不平,恼恨自己生不逢时,甚而悲观沮丧、怨天尤人。由于精神萎靡不振,对健康有极大的损害。
与人攀比不可取,但自我对比还是要有的。自我对比比什么?比今昔生活的变化,比党和国家的给予及自己的贡献……就能知足而乐,满怀激情地撑起生命的风帆,向着人生未尽的征途奋发前进!有了这种心境,还有什么“心结”不能解开?
老年人最为重要的是善于自我超脱,不为忧烦伤感所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是谁人可以左右得了的。顺其自然,超脱随和,乐观大度,笑对人生,必然延年益寿也!
中国的老年人生活状况
中国的老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老人一样,都期待一个祥和的晚年。但是,中国的老人在生活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大多数中国老人,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由于中国传统对于“孝”的重视,老人在家庭中一般都很受尊敬。在生活上,子女也尽量让老人满意,比如,住在一起的时候,传统的中国家庭总是把最大,最好的房间让给老人来住。老人的生日,也要举行庆祝仪式。子女还要把收入的一部分交给老人作为零花钱。如果不这样做,子女在社会上会受到道德的责难。
可是老人在子女家住,对子女来说,是一件好事。由于中国社会男女都要工作,青年夫妇因此难以顾及家务,中国的老人通常都会为子女看小孩儿,买菜,做饭,并且把做这些事情看作乐趣。中国的文化中,对家庭非常重视。即便事业上很成功的人,如果家庭生活不幸福,也被认为是失败的人。所以,老人们能够为家庭作事情,虽然自己很辛苦,但是会感到高兴,认为这是“天伦之乐”。老人们还常常向子女炫耀只有自己这样年龄的人,才有足够的经验和小商贩讨价还价,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孩子们,往往和家中的老人,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特别亲近,甚至超过和自己的父母。
除了帮助子女照顾家,中国的老人们还有自己丰富的生活。
在其他国家,有很多老人参加老年大学,或者到国外旅游。这样的老人在中国也有,但是并不多,大多数中国的老人更愿意自己结成团体,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情。
这样的团体,有唱京剧的,有跳舞的,有练太极拳的,有下棋的,还有养鸟的。中国的老人喜欢很多人在一起活动,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觉得不寂寞。如果去中国旅游,经常可以在公园里看到一起唱京剧的老人,他们每个人分配不同的角色,无论水平好坏都很认真地唱,观众就是周围的游客;喜欢跳舞的老人,夏天的晚上常常在公共广场举行舞会,年轻人也会赶来参加;喜欢太极拳或者太极剑的老人,每天早晨出来练拳或者练剑,这些老人也顺便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喜欢下棋的老人通常约定时间地点进行比赛,地点多选在公共场所,如路边的长凳上,路灯下等。经过的人可以看,但不允许指点和评论。这种习惯,在中国叫做“观棋不语真君子”;中国养鸟的老人很多,他们经常在公园聚会,把鸟笼子挂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评论谁带来的鸟好看,叫声好听。
中国老人的爱好,还有很多,比如登山,冬泳,画画,书法等,中国老人的生活,可以称得上丰富多彩。
中国的老年人生活可谓是有着中国的特色,老年人喜欢相对比较慢的活动方式,更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谐为本的宗旨。
轻度肾功能不全
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豆制品、鱼肉类食物、注意饮食清淡、不能抽烟饮酒、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肾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很多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甚至失去了对肾功能不全治疗的信心,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全面了解肾功能不全的复发原因,因而延误了病情治疗或治疗后难获最佳效果。
肾功能不全易复发主要是由于大多患者偏听偏信,没有选择正规专业医院进行有效的科学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次是大多选择中药或传统的激素治疗,仅仅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并没有从根源上彻底清除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因素。最后,患者的日常护理没有到位,吸烟、熬夜、饮食无度等。
中老年时期,正是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最佳时机,然而肾功能不全如“不速之客”一般,成为破坏人们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之一。专家表示,肾功能不全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其发病人群多为40—60岁的中老年人,因此对于家庭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威胁。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还是可以治愈的,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透析或者换肾,趁早治疗,多吃些补肾的食物、黑豆、木耳、黑芝麻等食物,而且避免熬夜,生活饮食规律,每天保持心情愉快。
男性老年人生活要放慢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日常的一些行为动作如果过急、过快,可能给老人的血压、心脏、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有些事尤其要放慢速度。
起床慢。清晨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晨醒后不要太急,醒来时先躺一会,可以伸伸懒腰,使血液慢慢流动。坐起来时,不要立即挪到床边,可以靠在床头休息一会儿,能改善脑供血状况,以防脑供血不足。
排尿慢。有的老人不愿半夜起床排尿,早晨醒来时尿意紧迫,会迫不及待去卫生间。但如果排尿过快,膀胱排空容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所以,老年朋友排尿要尽量缓慢,不可用力过快过猛,直立位或蹲起时,要手扶支撑物。
喝水慢。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老人或心脏不好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正确的喝水方法是,倒一杯温开水,先含一小口滋润口腔,然后慢慢咽下,小口小口地喝,喝250~300毫升即可。
吃饭慢。对于老人来说,如果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老人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一口饭最好嚼25~50次,帮助食物消化。
转身慢。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体位改变时常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有中重度颈椎问题的人,突然转身还可能导致晕倒。所以做转身回头的动作时,动作不要快,幅度不要过大。
低头弯腰慢。低头弯腰过快或猛然抬头很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还容易闪腰,老人最好尽量避免此类动作。如果必须做捡东西的动作,最好手扶桌椅,使身体有个着力点。
上下楼慢。老年人控制力差,腿脚不灵,比如,明明想把脚放在台阶上,做到的却可能只是脚悬在半空,当意识到情形不对时,又不能及时纠正。因而,老人上下楼最好手扶栏杆、慢步而行,尽量别跨步,等双脚全部在一个台阶后,再走下一步,以减少关节承重,这对骨质疏松老人尤为重要,可大大降低跌倒及骨折风。
老年人生活保健技窍
重视饮食调理: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例如糯米、高粱米、大枣、核桃仁等,吃羊肉等温补食物,有益气补血、强体抗寒的作用,特别适合于体质虚弱、畏寒怕冷等气血虚损的老年人,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适量运动: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老年人入冬前就应开始积极锻炼,持之以恒。锻炼时强度因人而异,项目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但不要锻炼时间过长,避免剧烈活动。适量运动,可调节代谢,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肌体抵抗力、免疫力和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
预防常见疾病: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当强冷空气袭来之时,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都很容易发生,高血压、中风、心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还容易发生手足皲裂、冻疮等。所以,老年人必须随时注意防寒保暖,要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裤,避免着凉,防止感冒,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遵循医嘱服药:有疾病在身的老年人,此时不能随便停药,应按医嘱继续服用。另外老年人抗病能力差,一旦得病由于反应迟钝,症状大多不明显而易延误。